学佛笔记

林清玄: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2025-05-13 10:07

一位朋友送我一卷录音带,说:

这是新编写佛教歌谣,你带回去听听看。

这卷没有封面的佛教歌谣音乐带,显然是转录又转录的,只见卡带上用印章盖了佛教歌谣四字。回到家想放来听,正巧儿子在使用录音机,我叫他先让爸爸听一卷重要的录音带,儿子口中嘀咕,很不情愿地关掉正在听的音乐。

我把佛教歌谣放了,和孩子坐着一起听,才听了第一首,儿子就下断语:好难听哦!

我说:再听两首看看。

听到第三首的时候,连我自己也受不了,不只是录音品质极差,词曲也很难听,虽然写着佛教歌谣,我也只好向儿子承认:难听的东西就是难听,不管它是挂着什么名;那就像一家有好听名字的餐厅,做出来的菜却很难吃一样。

爸爸,你听听这个。儿子把录音带取出,放回他原来在听的带子,我看到封套上写着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是一位年轻的男歌星唱的流行歌。

音乐用一种无奈的声调流出来了:

你说我像云,捉摸不定,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梦,忽远又忽近,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你说我像谜,总是看不清,

其实我永不在乎掩藏真心。

怕自己不能负担对你的深情,

所以不敢靠你太近。

你说要远行,暗地里伤心,

不让你看到哭泣的眼睛。

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心底突然冒出这样的声音:呀!这首歌比我刚刚听到的佛教歌谣,更能表现佛教的精神,或者更接近佛教!

自心的不可言说、不可思议,不正是像云,捉摸不定吗?念头的生住异灭,不正是像梦一样,忽远又忽近吗?无常与因缘的现象,不正是像谜一般,总是看不清吗?我们不敢靠众生太近,不是我们不慈悲,而是怕不能负担对众生的深情!我们看到人生的爱别离,知道那是生命必然的结局,只有暗暗的伤心

想着这首歌,使我十分感慨,其实到处都有人生的智慧,不一定要标明佛教,因为真正智慧的教化是心的教化,而心的教化是无相的。

我记起在《大宝积经普明菩萨会》中有一段非常美丽动人的经文,是佛陀对迦叶尊者说的,简直像诗一样:

心去如风,不可捉故。

心如流水,生灭不住故。

心如灯焰,众缘有故。

是心如电,念念灭故。

心如虚空,客尘污故。

心如猕猴,贪六欲故。

心如画师,能起种种业因缘故。

心不一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

心常独行,无二无伴,无有二心能一时故。

心如怨家,能与一切诸苦恼故。

心如狂象,蹈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

心如吞钩,苦中生乐想故。

是心如梦,有无我中生我想故。

心如苍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

心如恶贼,能与种种考掠苦故。

心如恶鬼,求人便故。

心常高下,贪恚所坏故。

心如盗贼,劫一切善根故。

心常贪色,如蛾投火。

心常贪声,如军久行乐胜鼓音。

心常贪香,如猪喜乐不净中卧。

心常贪触,如蝇着油。

如是迦叶!求是心相,而不可得。

在经曲中像这样的片段很多,可见心的变化很大,不只别人难以了解我们的心,连自己也常常不懂自己的心。这是为什么像寒山子这样能以最浅白的文字写境界的禅师都要感叹的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其实,没有人懂我的心,因为我的菩提心是难以比拟的。

《大日经》里说: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如实知道自己的心,那就是菩提的所在,可见如实知自心说来平常,却是极不凡的。

一个人不懂自己的心是正常的,不然拿两段经文问问:

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顾望。前者不顾后,后者不顾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忠心经)请问:你可以主掌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吗?

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作形貌者,皆心所为。能伏心为道者,其力最多。吾与心斗,其劫无数,今乃得佛,独步三界,皆心所为(五苦章句经)请问:在六道轮回中,你可以选取要去的所在吗?你在与心相斗时,有胜的把握吗?

当我们讲佛教时,讲的不是形式,而是心,是心在教法,是佛陀调心的经验,而不是一个宗教的标签。

在我们的生活四周,能使我们的心更明净升华的,那是佛法!能使我们能往善良慈悲迈进的,那是佛法!能使我们生起觉悟与智慧的,那是佛法!能使我们更利他无我的,那是佛法!能使我们身心更安顿的,那是佛法!

佛陀的两位大弟子,一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一是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他们都是听到一首偈而得法眼净的,这首偈是:

法从缘生,

亦从缘灭;

一切诸法,

空无有主。

佛法是无所不在的,但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这个时代最怕的是流于古板形式的佛法,那就像把慈悲两字在纸上写一百次,然后把纸张吞进肚里,慈悲也不会增进一丝一毫,即使佛陀在世,对形式主义的佛教也会大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End

经书读不懂就不读了吗?我们为什么要读经!

真正要救你的人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读经会也好,这些宫观也好,这些仙人祖师也好,这些我们看到的法相法器也好,是在你有了正学之后帮你过河的工具一、把道纳入自己的生命中人不修道,太可惜了。就像虚皇天尊在

斋日:很多人只是盲目吃素而不懂吃斋

农历闰六月初一(公历7月24日),是十斋日,又名地藏斋,很多朋友都在朋友圈晒素食,但还不懂什么是斋饭、持斋等,十斋日还有六月初八日(公历7月30日)。地藏斋,我们建议当天要吃持斋、食斋。首先持素和持斋

禅宗文化: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

禅的幽默,我们为什么不懂呢?(一) 它是以有言显无言:就像云门文偃禅师,在他未得法以前,一天到晚追随着陈睦州禅师问道,陈睦州禅师没办法,见他来就躲。有一次云门动作很快,门还没关,脚已伸进去了,但是陈睦

林清玄:生命的馅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

林清玄:养壶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了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可以这样说,陶壶是有细胞

林清玄: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

林清玄:烦恼中生出的菩提

人生的实相是烦恼。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目一定会心生惊吓,原来人生竟人这么多的烦恼,但这是指烦恼的种类,如果说到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烦恼,那么,八万四千也

林清玄:出家、受具足戒之前,要问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林清玄:东坡三章

安之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说:这是飞来峰。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

林清玄:为现在,做点什么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见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欲言又止,接

林清玄: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

林清玄:忏悔从前的坏种子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的遗憾。为什么有很多遗憾?因为从前

林清玄:佛鼓

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

林清玄: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

林清玄: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了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

林清玄: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劈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

林清玄:老板打瞌睡的启示

午后,路过一家家具店的门口,看见老板坐在门口打瞌睡。他打瞌睡的动作相当奇特,不像一般人只是点头,而是从腰部以上打折倾斜,整个人好像要载倒在地上一样。更奇特的是,他每次倾斜的时候,口水就从嘴角流出来,到

林清玄:戏与梦

一位在电影上都演出完美爱情的女明星,现实生活的感情却一再遭到挫败。当她接受记者的访问时,感慨地说:演了这么多年的戏,设想到演自己是最辛苦和失败的,因为演别人时可以根据剧本的情节来演出,但是演自己时,却

林清玄:感恩心使他得到更大的回馈

在家后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艺品的小贩,他的声名远播,原因是他每天开市卖的第一件东西,不论价钱高低,都是以成本出售,这开市不赚的哲学,使得他的摊子每天清晨都有人排队等待,要买下他的第一件东西

林清玄:大佛头上的避雷针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

林清玄:莲花的眼泪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西藏喇嘛美丽的传奇:在一次围战中,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喇嘛时,喇嘛对那个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那个兵说。他的话还未说完,喇嘛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

林清玄:空心看世界

当我看到水田边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说。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亮的花,真

林清玄:蚂蚁三昧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们整齐地从佛的足尖往上爬高,从佛的胸前走过,然后,走过佛的脸颊,翻越佛的宝髻,顺着佛背,最后,蹑足由金色的莲花台上下来。看这些无声的蚂蚁爬过佛像,我简

林清玄:功名威赫归掌上

布袋戏的历史起源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有一位泉州秀才梁炳麟赴京去会考。考完试以后,梁炳麟自觉考得不错,心情愉快地回泉州等待放榜,途经扬州借宿在一间天公庙里,晚上睡觉时就梦到福禄寿三仙在唱词做乐

林清玄:内外皆柔软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是有名的演说家。由于自己的经验极有信心,有一次他接受了一个中学的演讲邀约,并没有约定题目,他心想大概和平常一样,谈一些教化的演讲。演讲当天,学校的老师

林清玄:玫瑰与刺

在为玫瑰剪枝的时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渗出拇指,鲜红的血,颜色和盛放的红玫瑰一模一样。玫瑰为什么要有刺呢?我在心里疑惑着。我一边吸着手指渗出的血珠,一边想着,这作为情侣们爱情象征的玫瑰,有刺,是

林清玄: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林清玄:清凉菩提

清凉菩提有一天,佛陀走到菩提树下,对自己说:如果我不能得证,就不起此座!然后,他坐在菩提树下,接受了魔王及内心的严格试炼,经典上说,他进入禅定三昧,经过七天七夜的时间才从三昧中张开眼睛,他已彻底地觉证

林清玄:与父亲的夜谈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他说:就在

林清玄:水晶石与白莲花

在花莲监寮海边,有一种石头是白色的,温润含光,即使在最深沉的黑暗中,它还给人一种纯净的光明的感觉。把灯打开,它的美就碰然一响,抚慰人的眼目。把它泡在水里,透明纯粹一如琉璃,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人间之石。

林清玄: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

林清玄:苦瓜变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

林清玄:吝啬的人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从头上的每一根头发到脚上的每一个脚趾头都很吝啬,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别人东西,连别人叫他讲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讲不出口,只会布、布、布个半天,好像一讲出这两个字,自己就会有所损失

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

林清玄:开发新生命的大美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开发生命的大美。开发生命的大美,是希望一个人在平凡、平淡、甚且平常的生活中,建设一个好的、美丽的、光明的心灵,来面对这个世界。◆学佛要躲在山中?很多年前,当我刚开始学习佛法时,我非

林清玄:天下第一

从前有一个非常有天才的人,不管什么事情,他看一眼就会做了,他以为自己的聪明无人能比,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发下豪语:天下技术,要当尽知,一艺不通,则非明达也。这位想要通晓天下一切技术的青年 ,就开始游学

林清玄:椰子壳的万卷书

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来参访归宗智常禅师(智常是马列祖的高足),他问说:佛教里常说纳须弥于芥子,如果说芥子纳于须弥山里,我就不感到怀疑,如果说芥子可以包纳整个须弥,这不是妄谈吗?智常反问说:大家都传言你读

林清玄:如是我闻

释迦牟尼佛将涅槃的时候,弟子阿难随待在侧,想到师父很快就要命终,忍不住悲从中来,流下眼泪。这时候,另一位弟子须跋陀罗也赶到了,他看到阿难哭泣,就劝阿难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我们可以随问道,师父死后我们就无

林清玄:系好你的牛

师父带着一个弟子,各自骑一头牛,到外地去参访。到了晚上,他们抵达一个客栈,师父把牛交给弟子照料,自己先进去休息了。弟子在客栈外面的院子,做着例行的晚课,诵经和祈祷,然后面对天空礼拜:菩萨呀!请您照顾好

林清玄:悲心的感召

下雨的时候走在衔上,有时会感觉那雨是天上的泪,心里感到忧伤。有阳光的时候走在街上,差不多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温暖地看待世界。从前不知道原因何在,后来才知道,水性不二。我们心中的忧伤不就是天上的雨吗?明性

林清玄:味之素

在南部,我遇见一位中年农夫,他带我到他耕种稻子的田地。原来他营生的一甲多稻田里,大部分是机器种植,从耕耘、插秧、除草、收割,全是机械化的。另外留下一小块田地由水牛和他动手,他说一开始时是舍不得把自小养

林清玄:何况恶人

日本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上人有一册《叹异钞》传世,他有一段话令我非常非常感动,就是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他说:具足无量虚妄和烦恼的我们凡夫,除念佛以外没有任何修行法能借以脱离此迷妄的人世,由于

林清玄:善听

在部分地藏王的塑像,我们会看见他的身旁蹲着一只狗,这只狗有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善听。就像许多菩萨的坐骑,文殊菩萨的青狮子,普贤菩萨的白象,孔雀明王菩萨的孔雀一样,这只善听常常给我非常美丽的联想。传闻善听

林清玄:鸟声的再版

有时候带一部录音机可以做很多事。清晨,我们可以在临近海边的树林录音,最好是太阳刚刚要升起的瞬间,林间的虫鸟都在准备醒来,林间充满了不同的叫声,吱吱喳喳窸塞卒宰。而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不仅风景被唤醒,鸟与

林清玄:快乐无忧是佛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动,对于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是无与伦比的教化,像我们在生活里还有许多的烦恼、不安、忧伤,心灵中充满了喧闹、哀愁、骚动的人,哪进而配谈什

林清玄:随俗罢了

收到您的来信后,我不敢称呼您洪博士,但是我想不管称呼您的名字或头衔,您我都知道那叫的就是您,不是别人!您的问题是:佛要人去我执,可是我阅读的佛学书籍的作者,总是把自己的履历及著作列出来。看他们讲的是禅

林清玄:胸怀千万里

有一部《老女人经》记载了一个年老的女人向佛陀问法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因为老女人所问的问题,差不多是我们都想问的问题,在下面。我把老女人的第一个问题保留文言,其余的译成白话。有一天,一位贫穷的老

林清玄:以自己为灯

一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有一天问师父慧思一心具万行之意。慧思说: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者夏中苦节思此,后夜一念顿发,吾即身证,不劳致疑。这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如果没有透过实践,有

林清玄:朋友的四种类型

人生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一种是在欢乐的时候不会想到我们,只在痛苦无助的时候才来找我们分担。这样的朋友往往也最不能分担别人的痛苦,只愿别人都带给他欢乐。他把痛苦都倾泻给别人,自己却很快的忘掉。一

林清玄:贼光消失的时候

朋友得知意大利乡间有一古堡,正在出售堡内的灯具,特别请意大利的朋友去标购,把已有百年历史的古董水晶灯全数买下,总共有三百多盏,运回台北。使我惊奇的是,通常在一个空间,只要有两盏主灯,有的会互斥,有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