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林清玄:味之素
2025-05-09 13:11

在南部,我遇见一位中年农夫,他带我到他耕种稻子的田地。原来他营生的一甲多稻田里,大部分是机器种植,从耕耘、插秧、除草、收割,全是机械化的。另外留下一小块田地由水牛和他动手,他说一开始时是舍不得把自小养大的水牛卖掉,也怕荒疏了自己在农田的经验,所以留下一块完全用手工的土地。

等到第一次收成,他仔细的品尝了自己用两种耕田方式生产的稻米,他发现,自己和水牛种出来的米比机器种的要好吃。

那大概是一种心理因素吧!我说,因为他自己动手,总是有情感的。

农夫的子女也认为是心理因素,农会的人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只是抗拒机器的心理情结。农夫说:到后来我都怀疑是自己的情感作祟,我开始作一个实验,请我媳妇做饭时不要告诉我是那一块田的米,让我吃的时候来猜,可是每次都被我说中了,家里的人才相信不是因为感情和心理,而是味道确有不同,只是年轻人的舌头已经无法分辨了。

这种说法我是第一次听见,照理说同样一片地,同样的生长环境,不可能长出味道可以辨别的稻米。农夫同样为这个问题困惑,然后他开始追查为什么他种的米会有不同的味道。

他告诉我那是因为传统。

什么样的传统呢?我说。

他说:我从翻田开始就注意自己的土地,我发现耕耘机翻过的土只有一尺深,而一般水牛的力气却可以翻出三尺深的土,像我的牛,甚至可以翻三尺多深。因此前者要下很重的肥料,除草时要用很强的除草剂,杀虫的时候就要放加倍的农药,这样,米还是一样长大,而且长得更大,可是米里面就有了许多不必要的东西,味道当然改变了,它的结构也不结实,所以它嚼起来淡淡松松,一点也不Q。

至于后者,由于水牛能翻出三尺多深的土地,那些土都是经过长期休养生息的新土,充满土地原来的力量,只要很少的肥料,有时根本用不着施肥,稻米已经有足够成长的养分了。尤其是土翻得深,原来长在土面上的杂草就被新翻的土埋葬,除草时不必靠除草剂,又因为翻土后经过烈日曝晒,地表皮的害虫就失去生存的环境,当然也不需要施放过量的农药。

农夫下了这样的结论:一株稻子完全依靠土地单纯的力气长大,自然带着从地底深处来的香气。你想,咱们的祖先几千年来种地,什么时候用过化肥、除草剂、农药这些东西?稻子还不是长得特好,而且那种米香完全是天然的。原因就在翻土,土犁的深了稻子就长的好了。

是吧!原因就在翻土,那么我们把耕耘机改成三尺深不就行了吗?农夫听到我的言语笑起来,说:这样,耕耘机不是要累死了。我们站在农田的阡陌上,会心的相视微笑。我多年来寻找稻米失去米的味道的秘密,想不到在乡下农夫的实验中得到一部份解答。

我有一个远房亲戚,在桃园大溪的山上种果树,我有时去拜望他,循着青石打造的石阶往山上走的时候,就会看到亲戚自己垦荒拓土开辟出来的果园,他种了橙子、橘子、木瓜、香蕉和葡萄,还有一片红色莲雾。

台湾的水果长得好,是尽人皆知的事,亲戚的果园几乎年年丰收,光是站在石阶上俯望那一片结实累累红白相映的水果,就能够让人感动,不用说能到果园里随意采摘水果了。但是每一回我提起到果园采水果,总是被亲戚好意拒绝,不是这片果园刚刚喷洒农药,就是那片果园才喷了两天农药,几乎没有一片干净的果园,为了顾及人畜的安全,亲戚还在果园外面竖起一块画了骷髅头的木板,上书喷洒农药,请勿采摘。

他说:你们要吃水果,到后园去采吧!那一块是留着自己吃的,没有喷农药。

在他的后园里有一小块围起来的地,种了一些橘子、橙子、木瓜、香蕉、芒果,还有两棵高大的青种莲雾等四季水果,周围沿着篱笆,还有几株葡萄。在这块留着自己吃的果园,他不但完全不用农药,连肥料都是很少量使用,但经过细心的整理,果树也是结实累累。果园附近,还种了几亩菜,养了一些鸡,全是土菜土鸡。

我们在后园中采的水果,相貌没有大园子那样堂皇,总有几个有虫咬鸟吃的痕迹,而且长的比较细瘦,尤其是青种的老莲雾,大概只有红色莲雾的一半大。亲戚对这块园子津津乐道,说是别看这些水果长相不佳,味道却比前园的好的多,每种水果各有自己的滋味,最主要是安全,不怕吃到农药。他说:农药吃起来虽不能分辨,但是连虫子和鸟儿都不敢吃的水果,人可以吃吗?

他最得意的是两棵青种的莲雾,说那是在台湾已经快绝迹的水果了,因为长相不及红莲雾,论斤论秤也不比红莲雾赚钱,大部分被农民毁弃。可是,说到莲雾的滋味,红莲雾只是水多,一点没有味道的,青莲雾的水份少,肉质结实,比红色的莲雾好多了。

然后亲戚感慨起来,认为台湾水果虽一再的改良,愈来愈大,却都是水,每一种水果吃起来味道没什么区别,而且腐败的快,以前可以放上一星期不坏的青莲雾,现在的红莲雾则采下三天就烂掉一大半。

我向他提出抗议,说为什么自己吃的水果不洒农药和肥料,卖给果商的水果却要大量喷洒,让大家没有机会吃好的、安全的水果,他苦笑着说:这些虫食鸟咬的水果,批发商看了根本不肯买。这全是为了竞争呀!我已经算是好的,听说有的果农还在园子里洒荷尔蒙、抗生素呢!我虽洒了农药,总是到安全期才卖出去,一般果农根本不管,价钱好的时候,昨天下午才洒的农药,今天早上就采收了。

我为亲戚的话感慨不已,更为农民的良知感到忧心,他反倒笑了说:我们果农流传一句话,说台北人的胃卡勇,他们从小吃农药、荷尔蒙长大,身上早就有抗体,不会怎么样的。至于水果真正的滋味呢,台北人根本不知道原味是什么,早已无从分辨了。

亲戚从橱柜中拿出一条萝卜,又细又长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根须很长大约有七八公分,他说:这是原来的萝卜,在菜场已经绝种,现在的萝卜有5倍大,我种地种了30年,十几年前连作梦也想不到萝卜能长那么大,但是拿一条5倍大的萝卜熬汤,滋味却没有这一条小小的来得浓!

每次从亲戚山上的果园菜园回来,常使我陷入沉思,难道我们要永远吃这种又肥又痴、水份满溢又没有滋味的水果蔬菜吗?

我脑子里浮现出几件亲身体验的事:母亲在乡下养了几只鹅,有一天在市场买芹菜回来,把菜头和菜叶摘下丢给鹅吃,那些鹅竟在一夜之间死去,全身变黑,是因为菜里残留了大量的农药。

有一次在民生公园,看到一群孩子围在一处议论纷纷,我上前去看,原来中间有一只不知那里跑出来的鸡。这些孩子大部分没看过活鸡,他们对鸡的印象来自课本,以及喂了大量荷尔蒙、抗生素,从出生到送入市场只要一月左右的肉鸡尸体。

有一回和朋友谈到现在的孩子早熟,少年犯罪频繁,一个朋友斩钉截铁的说,是因为食物里加了许多不明来历的物质,从小吃了大量荷尔蒙的孩子,怎能不早熟,怎能不性犯罪?这恐怕不能说不是一条线索。

印象最深刻的是,20年前,有人到我们家乡推销味素(味精),在乡下叫做鸡粉,那时的宣传口号是清水变鸡汤,乡下人趋之若骛,很快使味素成为家家必备的用品,不管是做什么菜,总是一大瓢味素洒在上面,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一种清水鸡汤。

我如今对味素敏感,吃到味素就要作呕。是因为味素没有发明以前,乡下人的味素是把黄豆捣碎拌一点土制酱油,晒干以后在食物中加一点,其味干香,并且不掩盖食物原来的味道。现在的味素是什么做的,我不甚了然,听说是纯度99%的L麸酸钠,这是什么东西?吃了有无坏处?对我是个大的疑惑。唯一肯定的是:味素是破坏食物原味的最大元素。味素而破坏味之素,这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反讽。

我有一个朋友,一天睡眼蒙中为读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做早餐,煮甜蛋汤,放糖时错放了味素,朋友清醒以后,颇为给孩子放的五瓢味素操心不已,孩子放学回来,却竟未察觉蛋汤里放的不是糖,而是味素失去对味素的知觉比吃错味素更令人揪心。

过度的味素泛滥,一般家庭对味素的依赖,已经使我们的下一代失去了舌头。如果我们看到饭店厨房用大桶装的味素,就会知道连我们的大厨师傅也快没有舌头了。

除了味素,我们的食物里还有些什么呢?硼砂、色素、荷尔蒙、抗生素、肥料、农药、糖精、防腐剂、咖啡因......,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吃、而又有原味的食物呢?加了这些,我们的蔬菜、水果、稻米、猪、鸡往往生产过剩而丢弃,因为长得太大太多太没有味道了。

生为一个现代人,我时常想起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的话(出自《论语》孔夫子之言),不是我力不能任农事,而是我如果是老农,可以吃自种的米;是老圃,可以吃自种的蔬菜水果,至少能维持一点点舌头的尊严。

舌头的尊严是现代人最缺的一种尊严。连带的,我们也找不到耳朵的尊严(声之素),找不到眼睛的尊严(色之素),找不到鼻子的尊严(气之素),嘈杂的声音、混乱的颜色、污浊的空气,使我们像电影《怪谈》里走在雪地的美女背影,一回头,整张脸是空白的,仅存的是一对眉毛,在清冷纯静的雪地,最后的眉毛,令我们深深打着寒颤。

没有了五官的尊严,又何以谈人生?

后记原文刊载于台湾中国时报,作者服务于中国时报,是一位知名的作家。他所举的事例,自然是确实的。因为二年之前,我在中央日报副刊以及汉声杂志中也见过类似的呼吁。问题是,这些事的危害情形所达到的严重程度却很少有人了解。冀希望各级主事、读者与消费大众,为了自己、家人与亲友的健康,共同努力来改进。只要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味精确实是种有问题的调味品,美国的婴儿食品,就绝不许添加味精;外国人进中国餐馆,也不喜食味精。国内使用味精太普遍了,因不能理智对待自己的口腹之欲,也因它背后有个庞大的工业生产利益驱动体系,借着我们的口腹之欲,循循善诱地和我们一起,将我们自己集体蒙蔽。

想起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学识渊博,通晓古今治乱兴衰之道,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坚持正义和真理,被司马迁称其为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的三闾大夫屈原所说的一句名言: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转录自《身心世界的和谐》

End

林清玄:生命的馅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

林清玄:养壶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了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可以这样说,陶壶是有细胞

林清玄: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

林清玄:烦恼中生出的菩提

人生的实相是烦恼。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目一定会心生惊吓,原来人生竟人这么多的烦恼,但这是指烦恼的种类,如果说到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烦恼,那么,八万四千也

林清玄:出家、受具足戒之前,要问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林清玄:东坡三章

安之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说:这是飞来峰。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

林清玄:为现在,做点什么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见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欲言又止,接

林清玄: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

林清玄:忏悔从前的坏种子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的遗憾。为什么有很多遗憾?因为从前

林清玄:佛鼓

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

林清玄: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

林清玄: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了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

林清玄: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劈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

林清玄:老板打瞌睡的启示

午后,路过一家家具店的门口,看见老板坐在门口打瞌睡。他打瞌睡的动作相当奇特,不像一般人只是点头,而是从腰部以上打折倾斜,整个人好像要载倒在地上一样。更奇特的是,他每次倾斜的时候,口水就从嘴角流出来,到

林清玄:戏与梦

一位在电影上都演出完美爱情的女明星,现实生活的感情却一再遭到挫败。当她接受记者的访问时,感慨地说:演了这么多年的戏,设想到演自己是最辛苦和失败的,因为演别人时可以根据剧本的情节来演出,但是演自己时,却

林清玄:感恩心使他得到更大的回馈

在家后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艺品的小贩,他的声名远播,原因是他每天开市卖的第一件东西,不论价钱高低,都是以成本出售,这开市不赚的哲学,使得他的摊子每天清晨都有人排队等待,要买下他的第一件东西

林清玄:大佛头上的避雷针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

林清玄:莲花的眼泪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西藏喇嘛美丽的传奇:在一次围战中,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喇嘛时,喇嘛对那个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那个兵说。他的话还未说完,喇嘛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

林清玄:空心看世界

当我看到水田边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说。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亮的花,真

林清玄:蚂蚁三昧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们整齐地从佛的足尖往上爬高,从佛的胸前走过,然后,走过佛的脸颊,翻越佛的宝髻,顺着佛背,最后,蹑足由金色的莲花台上下来。看这些无声的蚂蚁爬过佛像,我简

林清玄:功名威赫归掌上

布袋戏的历史起源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有一位泉州秀才梁炳麟赴京去会考。考完试以后,梁炳麟自觉考得不错,心情愉快地回泉州等待放榜,途经扬州借宿在一间天公庙里,晚上睡觉时就梦到福禄寿三仙在唱词做乐

林清玄:内外皆柔软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是有名的演说家。由于自己的经验极有信心,有一次他接受了一个中学的演讲邀约,并没有约定题目,他心想大概和平常一样,谈一些教化的演讲。演讲当天,学校的老师

林清玄:玫瑰与刺

在为玫瑰剪枝的时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渗出拇指,鲜红的血,颜色和盛放的红玫瑰一模一样。玫瑰为什么要有刺呢?我在心里疑惑着。我一边吸着手指渗出的血珠,一边想着,这作为情侣们爱情象征的玫瑰,有刺,是

林清玄: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林清玄:清凉菩提

清凉菩提有一天,佛陀走到菩提树下,对自己说:如果我不能得证,就不起此座!然后,他坐在菩提树下,接受了魔王及内心的严格试炼,经典上说,他进入禅定三昧,经过七天七夜的时间才从三昧中张开眼睛,他已彻底地觉证

林清玄:与父亲的夜谈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他说:就在

林清玄:水晶石与白莲花

在花莲监寮海边,有一种石头是白色的,温润含光,即使在最深沉的黑暗中,它还给人一种纯净的光明的感觉。把灯打开,它的美就碰然一响,抚慰人的眼目。把它泡在水里,透明纯粹一如琉璃,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人间之石。

林清玄: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

林清玄:苦瓜变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

林清玄:吝啬的人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从头上的每一根头发到脚上的每一个脚趾头都很吝啬,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别人东西,连别人叫他讲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讲不出口,只会布、布、布个半天,好像一讲出这两个字,自己就会有所损失

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

林清玄:开发新生命的大美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开发生命的大美。开发生命的大美,是希望一个人在平凡、平淡、甚且平常的生活中,建设一个好的、美丽的、光明的心灵,来面对这个世界。◆学佛要躲在山中?很多年前,当我刚开始学习佛法时,我非

林清玄:天下第一

从前有一个非常有天才的人,不管什么事情,他看一眼就会做了,他以为自己的聪明无人能比,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发下豪语:天下技术,要当尽知,一艺不通,则非明达也。这位想要通晓天下一切技术的青年 ,就开始游学

林清玄:椰子壳的万卷书

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来参访归宗智常禅师(智常是马列祖的高足),他问说:佛教里常说纳须弥于芥子,如果说芥子纳于须弥山里,我就不感到怀疑,如果说芥子可以包纳整个须弥,这不是妄谈吗?智常反问说:大家都传言你读

林清玄:如是我闻

释迦牟尼佛将涅槃的时候,弟子阿难随待在侧,想到师父很快就要命终,忍不住悲从中来,流下眼泪。这时候,另一位弟子须跋陀罗也赶到了,他看到阿难哭泣,就劝阿难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我们可以随问道,师父死后我们就无

林清玄:系好你的牛

师父带着一个弟子,各自骑一头牛,到外地去参访。到了晚上,他们抵达一个客栈,师父把牛交给弟子照料,自己先进去休息了。弟子在客栈外面的院子,做着例行的晚课,诵经和祈祷,然后面对天空礼拜:菩萨呀!请您照顾好

林清玄:悲心的感召

下雨的时候走在衔上,有时会感觉那雨是天上的泪,心里感到忧伤。有阳光的时候走在街上,差不多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温暖地看待世界。从前不知道原因何在,后来才知道,水性不二。我们心中的忧伤不就是天上的雨吗?明性

林清玄:味之素

在南部,我遇见一位中年农夫,他带我到他耕种稻子的田地。原来他营生的一甲多稻田里,大部分是机器种植,从耕耘、插秧、除草、收割,全是机械化的。另外留下一小块田地由水牛和他动手,他说一开始时是舍不得把自小养

林清玄:何况恶人

日本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上人有一册《叹异钞》传世,他有一段话令我非常非常感动,就是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他说:具足无量虚妄和烦恼的我们凡夫,除念佛以外没有任何修行法能借以脱离此迷妄的人世,由于

林清玄:善听

在部分地藏王的塑像,我们会看见他的身旁蹲着一只狗,这只狗有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善听。就像许多菩萨的坐骑,文殊菩萨的青狮子,普贤菩萨的白象,孔雀明王菩萨的孔雀一样,这只善听常常给我非常美丽的联想。传闻善听

林清玄:鸟声的再版

有时候带一部录音机可以做很多事。清晨,我们可以在临近海边的树林录音,最好是太阳刚刚要升起的瞬间,林间的虫鸟都在准备醒来,林间充满了不同的叫声,吱吱喳喳窸塞卒宰。而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不仅风景被唤醒,鸟与

林清玄:快乐无忧是佛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动,对于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是无与伦比的教化,像我们在生活里还有许多的烦恼、不安、忧伤,心灵中充满了喧闹、哀愁、骚动的人,哪进而配谈什

林清玄:随俗罢了

收到您的来信后,我不敢称呼您洪博士,但是我想不管称呼您的名字或头衔,您我都知道那叫的就是您,不是别人!您的问题是:佛要人去我执,可是我阅读的佛学书籍的作者,总是把自己的履历及著作列出来。看他们讲的是禅

林清玄:胸怀千万里

有一部《老女人经》记载了一个年老的女人向佛陀问法的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因为老女人所问的问题,差不多是我们都想问的问题,在下面。我把老女人的第一个问题保留文言,其余的译成白话。有一天,一位贫穷的老

林清玄:以自己为灯

一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有一天问师父慧思一心具万行之意。慧思说: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者夏中苦节思此,后夜一念顿发,吾即身证,不劳致疑。这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如果没有透过实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