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林清玄: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2025-05-13 10:04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

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

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条土司容易,但选择面包的馅儿就难;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难。

可以用钱买的面包都会难以选择,何况是那些无法用钱买的选择呢?

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种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种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种层次。

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

物欲的追求与心灵的追求乃是天平的两端,一个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充饥又好吃的面包。

End

为心灵扫扫尘

一场雪的降临,濯洗了整个世界,使柳更绿,青春更加葱翠,让这个尘世更加洁净。我步入户外,展开双臂,敞开心怀,也让心灵接受一场春雨的濯洗,以涤心埃。如同每个周末,家里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一样,我把平时没有顾

点亮心灵的灯光

天色昏黑,路灯提供照明,维护了行人的安全;室内昏暗,电灯放射亮光,去除了夜晚暗昧的恐惧。黑暗,给人一种充满未知的担忧;光明,则让人有坦然无惧的安全感。因此,点亮心灵的灯光,才能褪去烦恼,驱除不安,而散

有没有心灵上的癌症

◎ 大 愿修持从能量上面来说,就是我们要把振动频率很低的,而密度最大的,渐渐地往上提升,提升到振动频率高的能量。我们肉体的振动频率是最低的、密度是最大的。比如说,一个人生了病,肉体上面呈现的症状是最晚

弥补心灵的漏洞

弥补心灵的漏洞若 悟 许多年前,有个求道的年轻人,为了获悉人生的道理,不辞辛劳,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访有道之士,寻求答案。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也求教了很多人,但觉得自己一点收获都没有,他很

提升心灵的成长

释证严看到清纯的慈青,让人感到末来的人生很有希望! 虽然我随身从不戴钟表,但是我爱惜时间,每分每秒都很珍惜;时间过得很快,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溜走。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了慈青营队的活动回顾,

心灵的护岸

心灵的护岸◎ 心 雨只有佛陀的爱,像清晨的阳光,像清澈的河水,是我们心灵永久的渡港。记得我们放假的那些时日,独自常在岷江边散步,在岷江的大堤上有花卉,开满了各种人间奇花,在那里漫步,沉思自己的生命蓝图

物质的解释——界

唯识学不但要说明人生真理,还要解释整个宇宙物质世界的真相,而阿赖耶识的提出首先就是作为物质世界的本体。在《摄大乘论本所知依分》当中说: 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

心灵上的禅寺

人真的很奇怪,往往在阅尽世间繁华后,才发现自己想要的,其实一直就在身边。多年以后,内心留守的依然是朴素,平淡,自然。于是,你那颗蒙尘的心,氤氲了禅意。想在内心建造一座禅寺,让心返回本真,重塑自我。这座

修行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生死心切。我们要了生死,你生死心不切,你不为生死。所以我们古来的人,每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听到别人死了,自己感觉很着急。为什么?不是热他人,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圣严法师(一)净化人心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化,推展到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净化,始能落实、普遍、持久。所谓心灵环保,是一个现代的名词。其实,佛教很早就主张,要把我们的心

心灵的门窗

心灵的门窗◎ 星 云心灵的门窗,有时候要关闭,有时候要开放;有形的门窗,也是有时候要关闭,有时候要开放。当宵小坏人在门外徘徊,当空气污秽不净时,你要把门窗紧紧关闭;当你要去上班,或者要外出购物,或

心灵解脱的根本命题

◎ 李新华解脱是心灵的解脱,那么心灵中要解脱的是什么呢?是什么紧紧束缚着心灵?心灵的束缚来自生存意志的压抑。生存意志要求不断占有,要求不断地吐故纳新的生存;心灵意志要求和谐、知足、自由、欢乐,要求无压

马云的进退与动静:通过太极修行“心灵功夫”

阿里巴巴之外,马云现在最喜欢谈论另外一件事情是太极。譬如在与星爷名为天马行空的巅峰对话上,周星驰说,上台之前,马云和他聊得最多的事情,除了太极,还是太极。兴之所至,马云还与星爷现场切磋了一段太极拳。事

5条新疆勾魂徒步线,心灵纯净之旅

大美新疆,天堂的正中央总有那么一瞬间,你就爱上它了也许是你凝望天山天池之仙境时,也许是迷醉在伊犁杏花沟时,也许是跋山涉水后看到碧湖雪山时,也许是在清真寺前祈祷时,也许是美丽的新疆姑娘在你面前起舞时,也

一日禅: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不强求许多东西,把一切都看得很淡,不再去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你,也不在乎自己会不会一无所有,只专注于自己笃信的方向,并且把这种淡然与坚定,渗透到生命当中,变成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处世方式。如此,你成为自己心灵

一日禅:唤醒藏在心灵深处的灵性

真正触动心灵,让我们感到活着很美好的,往往来自那些看似与成功无关的东西:浩渺的星空,陌生人的微笑,清晨的一束阳光,悠远的晨钟暮鼓它们能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灵性,被眼前的种种痛苦与逼迫所覆盖的光辉,提醒我

宇宙、能量、物质、生命的终极秘密

宇宙最小的粒子--能质粒子我们的空间中存在一种宇宙最小的粒子,这个粒子叫能质粒子,这个粒子是不可再分的。能质粒子构成的能量叫能质能量。为什么叫能质?因为这个粒子同时具有能的属性和质的属性。可以说宇宙的

心灵的修行地——桑耶寺

出了渡口,再坐大概20分钟的车,穿过一片荒凉中透着凄美的胡杨、沙柳和沙棘林后,桑耶寺出现在面前。游人依然不多,进出的喇嘛们将我们完全带入到西藏深厚流转的时空中,带着酥油的清香,和无处不在直沁心灵的强大

学诚法师: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

学诚大和尚建言创业者:向心灵深处去觉醒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 2015年质量竞争力大会14日在北京开幕。大会特邀嘉宾、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在大会主旨演讲中建言年轻创业者:向着心灵的深处去觉醒,消弭物质与精神的隔膜,找回人本身的价值和

雪漠:不读书与心灵死亡

不读书与心灵死亡1、为什么要读书?◎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何作用?不读书又会有什么坏处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您如何理解这句话?●雪漠:读好书可治愚痴。治愚先治心,治心可改变命运。因为我们老是遇

雪漠:当下关怀与心灵超越

当下关怀与心灵超越与时俱进是文学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对某些文学概念进行新的诠释。笔者便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了跟过去不太一样的解读。我认为,现实主义重当下关怀,浪漫主义重心灵超越;现实主

雪漠: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

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修身是修心的基础,要是没打开脉结,你修成的那种空性觉受是不彻底的,而且容易丢失。因为你的心虽然有了智慧,但你的身体仍会给你造成烦恼,这样,身体反倒成了心灵的障碍。你生了病,仍会有

雪漠:行为是心灵的明镜

行为是心灵的明镜心正成佛道,心邪成魔军。心为诸种子,六道由心生。很多人一谈“佛教”,就想起六道轮回、因果报应,在他们的脑海中,佛教是导人向善的。这也没有错,真正的佛教信仰者在严格的律己修行之后,常常会

性命双修,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

刘先和:佛教的物质观

佛教诞生二千五百多年来,在世间人生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几度昌盛,几度衰竭,时而被人污染神秘,时而被人怨起贬杀,很难以其本来面目真真切切地显示于社会,应了好事多磨这一条世间哲理。由佛教这种长久坎坎坷坷的进

黄国达:超越心灵的迷障

人如何被物质、感官的享乐所麻痹?情爱如何使人苦不堪言?思想如何让人作茧自缚?宗教神秘经验如何令人迷失正道?如何经由对五阴色、受、想、行、识的如实观照,超越这些心灵的迷障?让我们来研读一下佛陀在阿含经的

卢志丹:用善举唤醒迷失的心灵

用善举唤醒迷失的心灵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有一天,小提琴演奏家艾德蒙先生刚走进自己的家门,就听到楼上卧室里有人摆弄小提琴的声音,这种声音对他来说太熟悉了。有小偷!艾德蒙先生急忙冲上楼,果

心灵十境 十地菩萨解读

何谓「菩萨」?是否一定要能「飞天遁地」才是菩萨吗?所谓「菩萨」,并不是指土雕木刻的形像,也不见得要飞天遁地:真正的「口萨」,是不畏心劳身苦而能济世救人的人。近这几年来,天灾人祸频传,如:最近因「圣婴气

周叔迦:唯识研究 第十章 物质是甚么

唯识研究周叔迦第十章 物质是甚么唯识学对于物质究作如何解释呢?识是一种功能。由种子生现行,这种子同现行也都是一种功能。何以由阿赖耶识中的种子可以生前七识,又可以生成物质呢?唯识哲学说:物质根本就是能力

赖永海:心灵净化与佛教的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财富急剧增长,本来应如管子所言: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物质财富的增加并未使大多数人的精神境界得到同步的提升,有时甚至恰好相反,物质欲望膨胀了,而精神

黄夏年: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论

佛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刍论黄夏年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热心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活动,很多著名的地方景观都获得了文化遗产或者双遗产的通过,像四川峨眉山、乐山大佛,重庆大足石刻等地,已经获得世界文化或

禅宗思想:禅宗的心灵之道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历史又产生了以慧能的《坛经》为代表的禅宗智慧。禅宗作为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而且甚至将自己的源头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

紫虚居士:佛教对物质世界和有情生命的看法

一《楞严经》中,佛教对物质的起源与结构有很精彩的说明。《楞严经》卷三,佛说:汝(指阿难尊者)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

梁乃崇:细胞心灵说

细胞心灵说时间:2007年7月8日地点: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主持:陈国镇教授讲者:梁乃崇教授纪录:蔡素钰整理:周雅容、汪义丽主持人:各位女士、先生:早安!我想梁教授不需要我介绍,大家的认识可能比我还详尽一

梁乃崇:物质内的小太空

物质是什么?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想要了解。古代西方哲学家道尔顿,曾想将物体切成两块後,再切成四块,如此不断的切下去,物体越切越小,肉眼亦无法看见,而小到某一个程度后,就切不动了,於是得到一个又小又坚硬的物

林清玄:生命的馅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

林清玄:养壶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了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可以这样说,陶壶是有细胞

林清玄: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

林清玄:烦恼中生出的菩提

人生的实相是烦恼。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目一定会心生惊吓,原来人生竟人这么多的烦恼,但这是指烦恼的种类,如果说到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烦恼,那么,八万四千也

林清玄:出家、受具足戒之前,要问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林清玄:东坡三章

安之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说:这是飞来峰。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

林清玄:为现在,做点什么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见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欲言又止,接

林清玄:山谷的起点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

林清玄:忏悔从前的坏种子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的遗憾。为什么有很多遗憾?因为从前

林清玄:佛鼓

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

林清玄:请把开心当成一种习惯吧!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

林清玄: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了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