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心无片瓦
2025-05-13 09:34
我很喜欢《楞严经》里的一个故事。
是说有一位月光童子,他在久远劫前曾经跟随水天佛修习水观,以进入正定三昧。
月光童子先观照自己身中的水性,从涕泪唾液,一直到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这些在身内循环往复的水,性质都是一样的。然后知道了身体内部的水性与世界内外所有的水分。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没有差别。逐渐地,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观,能使身水融化为一,但还没有达到无身空性的最高境界。
有一天,月光童子在室内安禅,他的小弟子从窗外探视,只看见室中遍满清水,其他什么都没看见。小弟子不知道是师父坐禅,就拿了一片瓦砾丢到室内的清水里,扑通一声,以游戏的心情看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月光童子出定以后,觉得心里很痛,他想到:我已经证得阿罗汉很久了,早就与病痛无缘,为什么今天忽然生出心痛这样的疾病,难道是我的修行退步了吗?正在疑虑的时候,小弟子来看他,说出了刚刚看见满室清水丢入瓦砾的事。
月光童子听了,对弟子说:以后我入定的时候,如果你再看见满室清水,就立即开门走进水中,除去瓦砾。后来他入定的时候,弟子果然又看见水,那片瓦砾还清晰宛然留在水里,弟子走进去把瓦砾取出,丢掉了。月光童子出定后,感觉到身心泰然,身心恢复如初。
此后,月光童子跟随无数的佛学习,一直到遇见山海自在通王佛,才真正忘去身见,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因此他认为修行水观法门,是求得圆满无上正觉的第一妙法。
这个故事出自《楞严经》卷五,原来是佛陀要二十五位修行香道的菩萨弟子报告自己修行的过程与方法,每一位都不相同,月光童子就是从水观而得到成就的。
月光童子的水观修行甚深微妙,我们是很难体会的,不过,从凡人的角度来看,这故事给我们带来一些清新的启示,如同我们走到林下水边,面对着澄潭清水或湛蓝汪洋,大部分人都可以自然得到安静的心境,并且感觉到身心得到清洗。反之,如果我们走到污浊的水沟边,或看到垃圾在河中奔窜,必然也使我们觉得身心受到污染,这不仅是感觉问题,而是我们身心中有水性,与外界水性的感应道交。
此外,我们也应该知道,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个人如果有身体,即使他是修行很高的人,也容易受到隔空飞来瓦片的伤害,因为自己虽能心无片瓦,这世界还是到处都有飞动着的瓦砾,当被瓦砾击中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立即开门把它取出。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我们由于无知抛掷给别人的瓦片,或者只是毫无目的的游戏,都会造成别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伤害。而这世界的水性一气流通,别人所受的伤害,正是我们自己的伤害呀!
法性像清水一样,其实不难领会,在佛经里有许多开示,我们抄录几段来看: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有流行,不相顾望。前者亦不顾后,后者亦不顾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来,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后不相顾望。(《忠心经》)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圆觉经》)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法华经》)
说得最简明的,是《无量寿经》说法品中的一段:善男子!法譬如水,能洗垢秽。若井若池,若江若河,溪渠大海,皆悉能洗诸有垢秽。其法水者,亦复如是,能洗众生诸恼垢。善男子!水性是一,江河井池,溪渠大海,各各别异。其法性者,亦复如是,能洗尘劳,等无差别,三法四果二道不一。
知道菩提心水,就了解使自己的心清明是多么重要,对那些流过的草木就不要再顾惜了!对那些埋伏在我们心中的瓦砾就赶快取出吧!对那些被尘劳所封冻的身心赶快清洗吧!
佛陀在《百喻经》中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渡海时掉了一个银器,他就在海水作记号,希望以后去取,经过两个月,他到了别国,看到一条大河,水的性质与海水无异,他就跑到河水去找他从前所画的记号,看到的人就问他原因,他说:我两个月前在海上丢掉银器,曾画水作记,本来所画的水和这里的水无异,所以来这里找。大家就笑他:水虽不别,但你是在那里丢的,在这里怎么找得到呢?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留在我们记忆中的艰辛苦厄,我们烛火被吹灭的冷寂,我们芦苇被压伤的惨痛,我们舟船迷失时的恐慌,我们情爱与热诚被践踏、被蹂躏、被背离、被折断的锥心刺骨,不都是落在海中的银器吗?现在我们到另外的国度,有另外的水,又何必让水上的记号来折磨我们!在清净心水里,瓦砾与银器也是一样的东西呀!
End
◎ 永明延寿问:以心为宗,禅门正脉;且心是名,以何为体?答:近代已来,今时学者,多执文背旨,昧体认名。认名忘体之人,岂穷实地!徇文迷旨之者,何契道原?则心是名,以知为体。此是灵知,性自神解。不同妄识,
◎ 费 勇用无碍的念头 去化解一堵又一堵的围墙 用无碍的念头 去照亮一个又一个的暗昧 如果你的念头里全是无碍 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障碍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什么障碍 那么,你的存在就是自在摘自《转念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风浪过去,全船脱离险境,这人好奇地跑过去问老太太:你怎么一点都不怕呢?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
卢志丹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里有一句话: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大意是,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心情自然就不会有大起大落。遇到欢喜、美好的事情心不动摇,自可暗合于道。从人的正常心理
(二)本无、心无、即色宗一般而言,本无、心无、即色三宗分别受玄学之贵无、崇有、独化三派理论的较深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其并非盲目模仿,而是力图借用玄学语言阐释佛学问题。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使之变形为以佛学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里有一句话: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大意是,不要过多在乎得与失,一切随缘心情自然就不会有大起大落。遇到欢喜、美好的事情心不动摇,自可暗合于道。从人的正常心理来说,
在《中阿含经郁伽支罗经》中,佛陀应一比丘的请求,为他讲说如何做到远离独住,心无放逸,修行精进的问题。佛陀告诉该比丘,如果想要修行心无放逸的境界,应当修行观照自心,积极精进,心中立下正念、正智,善于自己
我们打坐用功,无论是数呼吸,无论是观呼吸,无论是参一个什么话头,都可以。要有信心,错了还来,忘了还提起来。累生业习,心猿意马我们心像心猿意马,我们的心像小动物一样,它不停地动,你想把它稳定住,它稳定不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
一个朋友家里有几十把茶壶,用以泡不同的茶,对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他说:茶壶是很奇怪的,只要混过了别的茶叶,就一辈子也洗不清了。所以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问。可以这样说,陶壶是有细胞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着我。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
人生的实相是烦恼。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目一定会心生惊吓,原来人生竟人这么多的烦恼,但这是指烦恼的种类,如果说到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烦恼,那么,八万四千也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安之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有一个方外知己佛印禅师。有一天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说:这是飞来峰。苏东坡说: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一面喘着气,一面说:请问,你是林清玄吗?我说:是的。她很欢喜地说:我正想打电话到出版社找你,没想到就在路上遇见你。你有什么事吗?我说。我她欲言又止,接
一位烦恼的妇人来找我,说她正为孩子的功课烦恼。我说:孩子的功课应该由孩子自己烦恼才对呀!她说:林先生,你不知道,我的孩子考试考第四十名,可是他们班上只有四十个学生。我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是你,我一定会很
如何改变我们的命运?第一个叫忏悔,这不只是宗教的,你对着太太忏悔、对你的小孩子忏悔,都可以改变命运。什么叫忏悔?就是承认我们今天活在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意外,有很多的遗憾。为什么有很多遗憾?因为从前
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
已看惯了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阴晴圆缺;习惯了春夏秋冬的冷暖,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经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将开心当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我发现我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这是一句乐观的、顺其自然的话,大约相当于船到桥头自然直,或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意思。由于在家乡的时候听惯了大人讲这句话,深深印在脑海,在我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劈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
午后,路过一家家具店的门口,看见老板坐在门口打瞌睡。他打瞌睡的动作相当奇特,不像一般人只是点头,而是从腰部以上打折倾斜,整个人好像要载倒在地上一样。更奇特的是,他每次倾斜的时候,口水就从嘴角流出来,到
一位在电影上都演出完美爱情的女明星,现实生活的感情却一再遭到挫败。当她接受记者的访问时,感慨地说:演了这么多年的戏,设想到演自己是最辛苦和失败的,因为演别人时可以根据剧本的情节来演出,但是演自己时,却
在家后的市场,有一位卖古董、玉石、民俗艺品的小贩,他的声名远播,原因是他每天开市卖的第一件东西,不论价钱高低,都是以成本出售,这开市不赚的哲学,使得他的摊子每天清晨都有人排队等待,要买下他的第一件东西
我带孩子到南部乡下去玩,顺道参访南台湾的寺庙,才发现台湾的大佛愈来愈多,而且好像在比高一样,十几层楼高的大佛到处都是。有一些很小的寺庙前面也盖了大佛,在视觉上造成一种荒谬之感。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参观一
我曾经听过一个关于西藏喇嘛美丽的传奇:在一次围战中,一个士兵正要用枪打死一位老喇嘛时,喇嘛对那个兵说:你可以等一下吗?早晚也是死,为什么要等?那个兵说。他的话还未说完,喇嘛已腾空而起,飞上数丈,霎时又
当我看到水田边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说。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亮的花,真
烧香的时候,突然看见一队蚂蚁,从庄严的佛像爬过,它们整齐地从佛的足尖往上爬高,从佛的胸前走过,然后,走过佛的脸颊,翻越佛的宝髻,顺着佛背,最后,蹑足由金色的莲花台上下来。看这些无声的蚂蚁爬过佛像,我简
布袋戏的历史起源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有一位泉州秀才梁炳麟赴京去会考。考完试以后,梁炳麟自觉考得不错,心情愉快地回泉州等待放榜,途经扬州借宿在一间天公庙里,晚上睡觉时就梦到福禄寿三仙在唱词做乐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是有名的演说家。由于自己的经验极有信心,有一次他接受了一个中学的演讲邀约,并没有约定题目,他心想大概和平常一样,谈一些教化的演讲。演讲当天,学校的老师
在为玫瑰剪枝的时候,不小心被刺刺到,一滴血珠渗出拇指,鲜红的血,颜色和盛放的红玫瑰一模一样。玫瑰为什么要有刺呢?我在心里疑惑着。我一边吸着手指渗出的血珠,一边想着,这作为情侣们爱情象征的玫瑰,有刺,是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清凉菩提有一天,佛陀走到菩提树下,对自己说:如果我不能得证,就不起此座!然后,他坐在菩提树下,接受了魔王及内心的严格试炼,经典上说,他进入禅定三昧,经过七天七夜的时间才从三昧中张开眼睛,他已彻底地觉证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他说:就在
在花莲监寮海边,有一种石头是白色的,温润含光,即使在最深沉的黑暗中,它还给人一种纯净的光明的感觉。把灯打开,它的美就碰然一响,抚慰人的眼目。把它泡在水里,透明纯粹一如琉璃,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人间之石。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因此,我忍不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
从前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从头上的每一根头发到脚上的每一个脚趾头都很吝啬,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给别人东西,连别人叫他讲布施这两个字,他都讲不出口,只会布、布、布个半天,好像一讲出这两个字,自己就会有所损失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开发生命的大美。开发生命的大美,是希望一个人在平凡、平淡、甚且平常的生活中,建设一个好的、美丽的、光明的心灵,来面对这个世界。◆学佛要躲在山中?很多年前,当我刚开始学习佛法时,我非
从前有一个非常有天才的人,不管什么事情,他看一眼就会做了,他以为自己的聪明无人能比,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就发下豪语:天下技术,要当尽知,一艺不通,则非明达也。这位想要通晓天下一切技术的青年 ,就开始游学
江州刺史李渤有一次来参访归宗智常禅师(智常是马列祖的高足),他问说:佛教里常说纳须弥于芥子,如果说芥子纳于须弥山里,我就不感到怀疑,如果说芥子可以包纳整个须弥,这不是妄谈吗?智常反问说:大家都传言你读
释迦牟尼佛将涅槃的时候,弟子阿难随待在侧,想到师父很快就要命终,忍不住悲从中来,流下眼泪。这时候,另一位弟子须跋陀罗也赶到了,他看到阿难哭泣,就劝阿难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我们可以随问道,师父死后我们就无
师父带着一个弟子,各自骑一头牛,到外地去参访。到了晚上,他们抵达一个客栈,师父把牛交给弟子照料,自己先进去休息了。弟子在客栈外面的院子,做着例行的晚课,诵经和祈祷,然后面对天空礼拜:菩萨呀!请您照顾好
下雨的时候走在衔上,有时会感觉那雨是天上的泪,心里感到忧伤。有阳光的时候走在街上,差不多都能保持愉快的心,温暖地看待世界。从前不知道原因何在,后来才知道,水性不二。我们心中的忧伤不就是天上的雨吗?明性
在南部,我遇见一位中年农夫,他带我到他耕种稻子的田地。原来他营生的一甲多稻田里,大部分是机器种植,从耕耘、插秧、除草、收割,全是机械化的。另外留下一小块田地由水牛和他动手,他说一开始时是舍不得把自小养
日本净土真宗的祖师亲鸾上人有一册《叹异钞》传世,他有一段话令我非常非常感动,就是连善人都可以往生净土,何况恶人?他说:具足无量虚妄和烦恼的我们凡夫,除念佛以外没有任何修行法能借以脱离此迷妄的人世,由于
在部分地藏王的塑像,我们会看见他的身旁蹲着一只狗,这只狗有很好听的名字,叫做善听。就像许多菩萨的坐骑,文殊菩萨的青狮子,普贤菩萨的白象,孔雀明王菩萨的孔雀一样,这只善听常常给我非常美丽的联想。传闻善听
有时候带一部录音机可以做很多事。清晨,我们可以在临近海边的树林录音,最好是太阳刚刚要升起的瞬间,林间的虫鸟都在准备醒来,林间充满了不同的叫声,吱吱喳喳窸塞卒宰。而太阳升起的那一刻,不仅风景被唤醒,鸟与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动,对于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是无与伦比的教化,像我们在生活里还有许多的烦恼、不安、忧伤,心灵中充满了喧闹、哀愁、骚动的人,哪进而配谈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