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2024-11-11 13:30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 弘 一

其实对于临终的病人,不用给他太多的建议,不要弄巧成拙!

尤其有时在家人会很好心,告诉他:你一定要吃某某药、某某食物等等。其实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往往需要的就只是身心的安宁。如果我们以世间爱执之心劝诫他:你一定要吃什么药,不吃不行啊!一直说一直说,会让他很烦,反而对他身心的稳定有障碍。所以我们要本着慈悲与善巧的智慧,来判断怎样对病人好,就怎么做;而不只是单方面,自己想要怎么做。

所谓慈悲,就是无论我们赞叹他的善根、或是为他说法,都是出于一种希望他能够离苦得乐的慈悲心。而不是以讲法者的姿态,在这里滔滔不绝的说法,不是这种心态。而是真正地对他的苦感同身受,希望帮助他离苦得乐的慈悲心。

所谓智慧就是要善巧方便地引导。劝导亡者有两大重点:第一要放下;第二要提起。用种种开示,劝他放下对娑婆世界的执着。如果他内心有特别放不下的事情,就要多开导他,或帮他处理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比如他还有些财务,没有处理好,就要赶快帮他处理好。或者他有什么心愿未了,赶快帮他解决。如果实在无法解决的,就要为他开示,引导他放下。

再者,就是要提起--提起他的正念。一方面列举他今生所修的善业,让他心生欢喜,对自己有信心。这个信心很重要,当他对自己有信心时,再念佛求生西方,就容易相应。另一方面,就是为他说法,引导他的去处。当然,主要是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他有特别欢喜修的法门,这时候就要引导到他相应的法门。

比如说他是修藏密的,那我们若在旁边念阿弥陀佛助念,他如果不契机,这就不相应了。或者他本身喜欢念观音菩萨,我们若硬要他念阿弥陀佛,他也会因为不相应,反而起烦恼。

若让病人因此起烦恼,有时候反而会依着恶念,堕落三恶道,那就不好了。而且他这个烦恼心,还是缘着三宝的境界而起,那更不好。所以这时候,不管对他开示也好,用药也好,或者给他吃什么东西也好,都要以善巧智慧来判断。不是说我们认为好的,就一定给他,要看他的接受的程度。

关于劝导放下和提起的运用必须灵活,没有固定的格式,只有透过一次次的实际操作,以培养经验。如果找到相应的切入点,让他生起欢喜心。这时再帮助他放下对娑婆世界的执着,就容易多了。

或者有的人对未来非常迷茫,我们就先告诉他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的庄严,让他提起好乐心了,再劝他放下身心世界,他就容易放下。

还有的人特别执着某些事情,我们就要先破他的执着,让他先放下之后,再帮他回忆这一生所修的善业,或者再为他讲未来的去处,他才听得下去。这些都要试试看,我们在跟他讲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反应,所以临终关怀最好在往生前几个月就开始,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还要观察他的神识清不清楚,如果神识都不清楚了,那讲再多也没有用。所以重点就是为他讲相应的开示,以提起他的正念。到病人临终时,他已经断气、或快断气了,我们此时就是稍微提醒一下,之前跟他所说的法就好。

摘自《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End

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 郑晓江佛教是一种了生死之学,释迦牟尼佛出家寻道便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明憨山大师云: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之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梦游集》)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弘 一其实对于临终的病人,不用给他太多的建议,不要弄巧成拙!尤其有时在家人会很好心,告诉他:你一定要吃某某药、某某食物等等。其实这个时候,他需要的不是这些,往往需要的就只是身心的

林克智:临终关怀手册

一、 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

林克智: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的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

净土旨归:入川法师谈临终关怀与往生助念

临终关怀的实质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才算是一种全面的关怀。第一,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第二,正确解决他对最终的归宿的疑问,令病人对佛法生起信心;第三,从心理上放松病人的心态,减轻病人的病苦。

梁乃崇:临终关怀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问:请老师开示,如果家中有亲人病危或往生时,要如何做,才能真正对他们有帮助?即使病危昏迷,他的心还是清醒的答:这个事情,要在还没有病危、还没有往生前就做,要先下工夫。最好能够让他接受佛法,因为自己修行

净土因果:临终关怀:临终一念往生—你我都能掌握

临终一念往生你我都能掌握一、 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真相是什么?生命不过是灵魂随业流转而不断生生死死的历程。 什么叫业?就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语、所思所想。这一切的行为言语思想,都有它的能量,一有造作,

净土因果:临终关怀:如何护持亲人往生

如何护持亲人往生常随俗话说:中年多变故。随着我们成家立业,逐渐步入中年之际,父母亲也在不知不觉之中发苍视茫、逐渐老迈了!眼见慈爱的双亲,一生为我们做牛做马,辛苦备至,在迟暮之年,时日不多,却仍然资粮未

净土因果:临终关怀:助念生西须知_临终助念注意事项

助念生西须知一、普贤菩萨发愿偈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二、印光大师成就一众生往生西方,即是成就一众生作佛,此等功德何可思议。三、助念成功三要素:(一)往生者本身

净土因果:临终关怀:临终交代事项

临终交代事项给我们的眷属亲友们:我在命终后,将重新去受生。我不想堕到鬼道,也不想投胎当畜生,更怕去地狱受苦。我想跟着阿弥陀佛,到最清净最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我的眷属亲友们,请你们帮助我,帮助我不去受苦

净土因果:临终关怀:圆满临终关怀要点

圆满临终关怀要点人是肉体与心识和合而成,肉体终会坏灭,心识却是不灭的。是故圆满的临终关怀,不但重视减轻病人身体的痛苦,更重要的,应是引导病人的心识,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永享真实究竟之乐。人在临

大安法师开示精华--临终关怀篇

问:往生时只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且不见西方三圣一同到来,可否往生?答:阿弥陀佛来了就等于西方三圣来了,代表一切,你只要跟着阿弥陀佛走一定往生,有时候见不到阿弥陀佛,见到莲花现前你也不要放过机会,赶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