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梅李叔同在津门修业期间,有两位老师,对他日后诗词书画和篆刻等艺事上的成就,影响较大。一位是赵元礼,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一位是唐静岩。关于赵元礼(1868-1939)的事迹,《城市快报》已多有
坚决执行刘素云老师的听经方法2013-4-26版作者:褚小帅第一部分:引言净空法师在讲经时说:刘素云居士,一张一小时的光碟,一天反复听十遍。我老实交待,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完全没想到自己也要这么做,
刘素云老师是学佛人的好榜样,是真正的佛弟子,她“老实、听话、真干,”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两死一生”。身患绝症死路一条;死心塌地一心念佛,战胜顽疾十年成就,念佛
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她没有跟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就是听那个光盘,《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专。专妳才能得定,就在家听,不出门,也不乱去跑道场。不是今天跟这个师父学,明天跟那个师父学,没有,她
我一直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最早是在1988年,到后来1994年的时侯,我到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 ,那个时候我25岁,是《东方时空》第一代的主持人。像你们大家所熟悉的白岩松、王志,这个我们都是一个办公室的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圣像就让我想起当初师长的一段教诲,师长说到,学儒就要学孔老夫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而学释迦牟尼佛、学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每次来到马来西亚,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诸位同胞、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每次在向着我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礼,都会有一句夫子的教诲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昨天我们说到夫子的志向,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
傅冲,著名影视演员。2009年9月傅冲开始一直在全国各地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孝道,她参加论坛几百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化大众学习圣贤教育、落实弟子规,回归伦理道德,并帮助众多家庭重归和睦,也使很多不孝儿
确切地说,顶着后人冠盖茶圣之名的陆羽,其实根本就不是茶人,而是文人。陆羽,字鸿渐,生于唐玄宗时代的公元733年,卒于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陆羽对中国茶文化的肇端及传播,产生了无人可替
我们要了解,大乘佛法告诉我们,这个宇宙无论哪一方位,所谓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上方、下方等等,十方三世都有佛,处处有佛,每个人都随因缘、业力、性情的不同,而产生各种学佛、念佛因缘的差别。譬如我们对五
“从初静虑,一切下地灾患已断,谓寻伺喜乐,入息出息,由彼断故,此中舍念清净鲜白,由是因缘,正入第四静虑定时,心住无动,一切动乱皆悉远离,是故说言舍念清净。”由初禅开始,下地的灾患已断,因为初禅以下还在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贪嗔痴是人心理上的劣根性,佛学上叫“三毒”。贪心起因,所遭遇的恶果是水灾、饥荒、饿鬼道。嗔心的果报是火灾、刀兵、地狱道。痴心的果报是风灾、瘟疫、畜
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的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舍利弗二十岁的时候,就告
我们的人生随时有境界,痛苦的时侯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有来的时侯,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是苦恼的境界。高兴的时侯,又越想越得意。尤其年纪大的人,不大喜欢想未来,因为前面的路程太远了,没有力气走
我们都晓得佛学分成大乘小乘,严格地讲,小乘里头又分两个;一个是小乘,另一个比小乘高一点,普通我们叫它中乘。小乘又叫声闻,比声闻高一点叫独觉,也叫缘觉。像阿难、须菩提等,在佛的弟子里只能算是声闻,再高一
乔塔帕里和两位王妃实践重于空谈4~8 如诱人花朵美丽无芳香理论不实践不能得利益4~9 如诱人花朵美丽又芳香理论能实践便能得利益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提到在家弟子乔塔帕里。舍卫城的佛陀在家弟子
两位小偷了解真相就是智慧5~4 自知愚痴者实是智慧人自称智慧者实是愚痴人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两位小偷。有一天,这两位小偷和大家到祇树给孤独园听佛陀说法,其中一位专心听法,另一位却趁机偷
两位尊者不放逸者如骏马2~9放逸人中持正念昏沉人中独清醒深智者超越群众如骏马领先弱马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两位比丘。两位比丘从佛陀那儿得到禅观的题目后,到森林静处去禅修。其中一位心不在焉
老师用静思语教学如我的知音证严上人人生有很多的舍不得,舍不得离开这里,也舍不得离开那里,将来要离开这个世间,更是舍不得。但是,人生有时候很无常,都是在来不及说舍不得的时候,突然间就走掉了。意外事故例如
请明一师为末学解惑!顶礼明一法师!原来去柏林寺经常遇到您,现在修行上遇到困惑,想请师父帮忙解惑。末学01年皈依,皈依后修学心很迫切,经常参加一些柏林寺的活动,在家诵经打坐,但当时对于究竟道理根本不懂,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
修行修禅定,想即生证果,先要转变心法、色法。刚才我大概讲了所谓小乘修有的方法,先把色法、色身转变。色法何以要转变?《楞严经》最后,佛有几句重要的话: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
师云:诸人尚有意见否?(周老居士请老师对诸人报告,作一总评、结论。久之,师叹息云:)佛法真难,说到禅宗,所谓正法眼藏多难!自我到台湾,发心弘法,打情骂俏,自赏风流地到处说我会佛法,才哄起人提持正法。自
黄念祖老居士:夏老师的话,只要佛号不断,在烦恼、苦痛、欢喜中,不忘即是功夫夏老师的话,“一句佛号称为显亦可,密亦可”。这一句佛号可以称为显教,说它是密教也可以。佛号即是密咒。净土法门是密宗显说。把密宗
我们刚刚提到了水的德行,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水没有一刻停留,时光也没有一刻停留。因为时光一刻不停留,我们要珍惜时光,好好的尽自己本分,好好的去成就我们所有的亲友,所以才提到留取丹心照汗青。
往往承担责任,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有提升、都有充实感。所以这些老师们深深感觉到,学而后知自己的不足,教而后知困。这一段话有没有跟大家写过?没有?还是有忘记了?考试,待会发一张考卷。一提到要发考卷,大家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