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刘余莉:克制怒气的几个层次
2025-04-22 10:24

我们要克制怒气就要忍,这个忍,上面是一个刀刃的刃,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谈得上忍?就是说当刀刃割在你的心上的时候,才谈得上忍。平时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大家都是彼此称赞,这个时候谈不上忍;只有你遇到不可思议的人,遇到了不该发生的事,这个时候能够忍,能够克制住不发脾气,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所以这个忍也有不同的层次。第一就是力忍,也就是说我今天学会了,我们听了老师讲,发怒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从此以后,我一定要克制住自己不去发脾气;别人对我不好,我也克制住自己不去报复,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叫忘忍,也就是宰相肚子能撑船,别人对我的不好,我转头即忘,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就像我们《弟子规》上所说的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相报。但是别人对我们有怨、有恨,我们不要把它记在心上,总是忘不掉。所以有人把我们的心也比作一个垃圾筒,说我们的心本来是纯净纯善的,就像这个垃圾筒一样,它从商店里买回来的时候,也是很纯净的,为什么变成不净了?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把垃圾往里面扔,久而久之,这个垃圾筒也变得肮脏不堪了。所以我们的心都是纯净纯善的,我们经常记载别人的过失、别人的不善、别人的过恶,久而久之我们自己的心变成了承载别人过失的垃圾筒,首先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第三要反忍,也就是说,这个人他对谁都很好,他也在学习传统文化,为什么他偏偏对我不好?那肯定是我有对不起他的地方,或者是我有做得不到的地方,所以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人,他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心法,就是说这个事做得不满意,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马上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讲到这里我也想到了我们庐江文化中心的一位张晓冬老师,他在海南监狱讲课的时候,下边两个服刑人员就吵起来了,张老师就对这个服刑人员鞠了一躬,他说:对不起!都是我讲得不好,大家没有听进去。他这样反求诸己的态度,感动了在座的服刑人员,大家就不好意思再吵架,还都纷纷的给他鼓掌。

第四就是观忍。《金刚经》上有句话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其实我们昨天发生的事,不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已经过去了;又像肥皂泡一样,是虚幻不实的;又像闪电一样,是短暂的、瞬间的事情。既然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们就应该让它过去,不要再把这些恩恩怨怨记载在自己的心里,然后每想起一遍就惩罚了一遍自己,让自己很不开心,别人可能还不知道。

第五叫喜忍,也就是说别人对我不好,对我无理取闹,甚至来指著鼻子骂我,我还很高兴,为什么?太好了,又锻炼我忍辱的机会了。所以对於学传统文化的人来说,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都是提升自己境界的机会。境缘无好丑,好丑在於心,我们遇到一件看似不好的事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它就是不好的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这个好坏之分在哪?在於你的心,你如何把在一般人看起来不好的境缘转变成好的境缘,这需要真正的智慧。

第六叫慈忍,也就是说对於别人做的恶事,我们不仅没有打击报复,反而提起了自己帮助他、成就他、提升他的这种信心。像我在看蔡老师的《弟子规》的时候,看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的年轻人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做出了很多悖逆社会的行为,譬如说看到很多富贵人家的车子停在那,他上去给它画个两道,或者给它泼上点油,甚至把它烧掉。如果我们是这车子的主人,可能就会很生气,觉得这样的孩子真是太没有教养了,做出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的确这些孩子真的是没有教养,这也不是他们的错。我们想一想,这个孩子可能是早年父母离异,没有接受良好的教导,更没有人教导他《弟子规》。那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看到好的教育,马上就不惜花重金让他去学习;知道《弟子规》好,就不远万里赶来学习。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的照顾是无微不至,我们再想一想这些孩子,从小就没有人照顾他,他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感受不到这个社会的温暖,他一到社会就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对立的感觉、想报复的感觉。所以我们说一切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当你能够看到这一点,你不仅不想去报复他,而且还提起一种仁慈的心去帮助他、去提升他。

这几个忍是我们克制怒气的几个层次,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慢慢的去体会。这也正如有一位大德,在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所写到的,他说要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我们平时觉得自己修养很好,你看我从来不发火,见到人都是一团和气、笑脸迎人。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你没有遇到那些不可思议的人和事。当有一天突然有一个人,走到你的面前指著鼻子骂你,对你无理取闹的时候,你还能够对他保持微笑、保持耐心,这才体现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End

于出家的几个偈颂

【出家功德偈】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 舍俗入泥洹,希有难思议。皈依大觉尊,能度三有苦, 亦愿诸众生,普入无为乐。(《四分律行事钞》)【出家剃度偈】毁形

在家居士修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做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然后纠正它,就可以进步很快。一、著于文

南怀瑾:情欲越淡层次越高

佛经告诉你,有时候不一定看到男女性-爱才入胎。他说我们这一生作人,悭吝,整人,但是其它方面人品还好,来生还作人,不过变一个穷人。当你中阴的时候,像做梦一样,忽然感觉到刮台风,又打雷,下大雨,淋湿了,又

刘素云:学佛的几个误区

如果我们学佛是走形式,我说现在学佛有几个误区?一个误区,就是有所求。求什么?第一个,求眼前点切身利益。比如说,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或者是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这就求眼前点切身利益。第二个层次,

觉悟的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的可能性?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建立起根本的信念,追求觉悟、修行用功才不至于漫无目标。佛经讲觉有各种层次,如说小乘、大乘、佛乘,

有关雀离佛寺的几个问题

◎ 李 澜目前所知,文献记载的雀离佛寺有三处:一处位于古代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处位于新疆库车的苏巴什遗址,还有一处位于北齐的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三个不同的地方都存在名为雀离的佛教

忍辱六个层次

忍辱六个层次黄念祖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之道,也是我们凡夫在当世生活是否得到安乐的重要修行手段。我们凡夫要修

元音老人:超度亡灵最重要的几个咒

根据元音老人海口开示整理弟子: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有学过佛的人死了以后,他自己不能超度,我们学佛的人要帮他超度,应该要怎样帮他超度啊?请您介绍一下。元音老人:度亡的咒是很多。

打卡 | 这些超友好的纯素旅游地点,你去过几个?

越来越多旅客希望在享乐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对地球负担,因此环保旅游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你是否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对素食者极度友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或许可以排进下一个假期?一起来看:以下是几个最佳纯素友善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越善良

1一个人层次的高低并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自身的一种修养,换句话说层次高的人不一定有钱,有钱的人不一定层次高。当一个人能足以包容所有生活的不愉快,能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时,那么他就站在了精神的

关于“忍辱”,你不得不知的几个真相

1、忍是一种心境,忍不是纵容,是我们心里不要起嗔怒,用慈悲心来忍辱2、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从慈悲而非嗔恨的角度令恶性众生命断,也是慈悲的体现,虽是杀业,但内心出发点不一样,果报当然也不一样。3、对付懈怠

一日禅|高层次的人,不开低层次的玩笑

别看不少人想圆个场,不尴尬、接得住话、不冷场的技巧都信手拈来,毕竟人来人往,唇枪舌剑都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不要为了图些痛快嘴瘾,漏嘴伤人,这怎么看来,都不显范。若无十分把握,闭嘴,其实就是最好的手段和

方广锠:关于佛教传入两千年的几个问题

前言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已经2000年左右。两千年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摄,其结果,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也极大地改变了佛教自己的形态,从而使外来的异邦宗教,逐渐演变成中国佛教,成为中国

方广锠:于初传期佛教的几个问题

于初传期佛教的几个问题方广錩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斗争、融摄协调,相互影响,相互适应,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思维的深层,被包容、改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佛

依止上师有哪几个阶段

依止上师有三个阶段:观察、依止、修习上师的意行。首先要用智慧来仔细地观察、分辨,当自己能确认他是个具德的上师善知识,再去依止。具德的上师肯定会有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清净的传承,也一定有圆满的灌顶

菩萨道层次的五十二位次具体是什么

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地等四十一位;仁王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说十善、三贤三十心、十地、

娑竭罗龙王有几个女儿

娑竭罗龙王威震四海,他最小的一位公主聪明伶俐、善根深厚,年龄才八岁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平凡的奇迹,“龙女”,大家都这样尊敬的称呼她。有一天,大智能的文殊菩萨端坐在千叶大莲花之上,出现在娑罗竭龙王的宫中,他

菩萨道分四个层次,修行时要定位清楚

如是之人乃能见,此诸菩萨所行道。始求佛道一念的人所行的菩萨行菩萨道。分四个层次:一、出离道,了生死,出三界。二、菩提道,觉悟的人性当中觉醒过来的这条路,自己一个人走的。三、菩萨道,不是自己觉醒在人生的

佛家果位排序是那几个阶层?

佛家果位分大乘三种和小乘四种。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分别是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分别是佛、菩萨和阿罗汉。1、原始小乘佛教,按照从低到高,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

宋智明:谈谈净土宗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前的中国佛教,是以净土宗为主流且普遍受到广大信众皈仰、学修的最大法门。因此,净土寺院、念佛求往生者到处都有。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国内的净土宗并不景气,大多数的净土道场以做经忏为主,很少有人提倡

宋智明:净土宗的几个关键问题

目前的中国佛教,是以净土宗为主流且普遍受到广大信众皈仰、学修的最大法门。因此,净土寺院、念佛求往生者到处都有。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国内的净土宗并不景气,大多数的净土道场以做经忏为主,很少有人提倡

持名念佛的五种层次

唱佛号:嘴巴跟着念,心里在打妄想,这不是在念佛,而是叫「唱佛」,但唱佛也比说闲话好多了,因为口中唱佛,还是有功德的。散心念佛:知道自己在念佛,一边念佛,心里还是有一些妄想和杂念,杂念还满多的,但心里知

禅定分几个层次

禅定的层次恰好与三界层次一样,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中的定有欲界定,未到地定两种但不能算是真正的入定,只是初步的轻安而已。色界的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种。无色界禅定有空无边处定、识无边

光明菩萨--在家持咒应该要注意的几个点

一、时间持咒不一定要在打坐或者拜佛的时候,任何时间都可以的,乘车的时候,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最好把持咒当成一种习惯,只要心有空闲的时候都可以。持咒的时间根据不同的处境,一句两句也行,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也

千年不倒的10个佛寺,你见过几个?

普济寺,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顶,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供奉的是观音的主刹,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佛光寺,位于山西五台县的佛光新村,于公元857年建成。寺庙历史悠久,寺中佛教文物珍贵,有“亚洲

刘余莉: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古人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这句话我体会得非常深刻,因为我自己就是习气很重,而且很多时候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我非常愿意参加像今天的这种幸福人生讲座,因为我们可以亲近善知识,蔡老师、钟

刘余莉:克制怒气的几个层次

我们要克制怒气就要忍,这个忍,上面是一个刀刃的刃,下面是一个心字,看到这个字就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才谈得上忍?就是说当刀刃割在你的心上的时候,才谈得上忍。平时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大家都是彼此称赞,这个

梁乃崇:愿性之4:愿性的层次

愿性之4:愿性的层次梁乃崇教授愿性的层次最浅的就是要「下决定」,也就是要有取舍。相较于理性的想东想西、相较于感性的情绪而言,愿性就是「下决定」,就是「做抉择」。而在做抉择时,层次较低的就是犹豫不决,这

梁乃崇:金刚经的实践层次

《金刚经》的实践层次梁乃崇教授大家都知道《金刚经》的「X,即非X,是名X」句型,这个句型是有层次的,由浅而深分别是:文字的层次、理解的层次、体悟的层次,通常讲到体悟层次就差不多了;其实这样还不够,还有

佛教居士:汪道波:佛学思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闽南佛学早在今年一月七日,朴老就提出佛学思想教学任务是:中国佛教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殊胜外缘下,正处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转折关头,而佛教人才基本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状况。所以,培养出足够数量的合格称职

净土旨归:星云法师谈六种信佛的层次

星云法师谈六种信佛的层次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中国台湾省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

净土经论:修学佛法必须明了的几个宇宙人生真相

【业力所使】世间的事,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意思能做得了主,完全是业力在主宰;佛法中,也不是佛菩萨能做得了主,而是感应所现的现象。在我们多年修学过程中,愈体验愈深刻,愈观察愈明白,众生的纷争,在这个时代可以

净土经论:星云大师:几个最有效的念佛方法

一、要欢欢喜喜的念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极乐,我们要臆想此去极乐世界莲华化生,不再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住的是黄金铺地、七宝装饰的亭台楼阁;相处的人是诸上善人等大善知识,可以互相切磋请益,并且能够亲聆弥陀说法

净土经论:歧路指归二 关于佛教表面上的几个问题

【问】有些教门,往往说他是什么神、什么仙,实在考查起来根本没有那回事。或者他所奉为祖师的,虽然有那么个人,可是那个人和他们的教门,完全没有关系,像这些说法,不说都是靠不住的,佛教里所说的佛,恐怕也是这

海涛法师开示关于堕胎需要了解的几个问题

一是认为,国家提倡计划生育,不堕胎不行,堕胎非己过。这是掩过饰非的说法。国家确实在提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可是人们完全可以采取节育措施加以避免。堕胎是杀生,绝对不应该。既然不想生小孩子,那就要从根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