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在佛教里,悟道的禅师们如何生活?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深感好奇,总以为悟道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上天入地,神通自在,呼风唤雨?事实上,神通和悟道不一样。悟道就等于从黑暗里面忽然见到光明,从迷惘里忽然见
神秀是禅宗五祖弘忍最欣赏的弟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受班主任赏识的学霸。弘忍要是外出云游一段时日,也会把寺庙里的大小事务都交由神秀来掌管。其他和尚都明白掌柜的迟早要换成神秀,以防今后被穿小鞋,所以都对未
谈境界,肯定是惠能大师境界高,惠能大师是佛境界。净空法师---释迦牟尼佛现的是佛身,六祖能大师现的是比复丘身,比丘身是佛身,外现比丘身,里面的确是佛境界。净空法师---我们看六祖跟神秀两个人,要从学术
禅宗自菩提达摩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南能北秀”。“南宗”主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顿悟教说;“北宗”则重视“息妄修心”,强调“渐修渐悟”。后来,顿渐一直纷争不已,能、秀的门徒也势如冤家,各护其主。首先
一、慧能求法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
前分灯时代的禅诗一、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25页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确实如达摩大师的这首传法偈所说,自从达摩大
次年,慧能到了曹溪的宝林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传法37年,被后世奉为禅宗南派祖师。禅宗北宗六祖神秀在公元701年被武周皇帝武则天接到东京洛阳,安置在当阳度门寺和于尉氏抱恩寺,奉为国师法主,神秀在长安
六祖慧能所代表的南禅,在初唐形成到盛唐,是最中国化的佛教,也是中国后来最兴盛的禅宗,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在《曹溪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中所说,“凡言禅皆本曹溪”。以神秀大师为代表的北禅宗在盛唐以后渐趋衰落,
慧能的南宗禅一反禅宗史前念佛、坐禅、看心看净的传统禅法,认为禅不应当拘泥于外在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心体悟。同时,扩大了禅的范围,将禅运用于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无为之运”。这就使中国禅学走
第四节 牛头法融的无心与忘情说稍晚于道信又略早于弘忍的法融(594-657)是江苏丹阳人。他早年饱读各类典籍,认为「儒道俗文,信同糠秕;般若止观,实可舟航」〔注释:《法融传》,《续高僧传》卷20,《大
第三节 道信和弘忍的念佛心与本真心思想一、心心念佛与念佛净心达摩禅传至道信、弘忍时,历史已进入了隋唐大统一的时代。道信(580-651)、弘忍(601-674)分别住在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县)的破头
第五节 神秀的染净二心说神秀(606-706),早年博览经史,后出家学佛。约50岁时随弘忍学禅,成为弘忍禅师门下的上首弟子。史载,弘忍禅师曾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注释:张说:《唐玉泉寺大通禅
第二节 性、自性、本性与自本性与心密切相连的「性」,在《坛经》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是全书的中心概念。「性」包含法和众生两方面,其性质一是讲「法性」、「自法性」,一是讲「本性」、「自本性」、「真如本性」、
第十六章 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慧能是一位文化不高的禅师,与自菩提达摩以来几代多是知识分子的禅师们不同,他给已流传百余年的禅法带来了十分明显的变化。菩提达摩本以《楞伽经》为印证,到道信时开始采用《金
第二节 达摩、慧可、僧璨的真性与自觉说菩提达摩(生年不详,卒于536,一说528)、慧可(487-593)、僧璨(?-606)这三位禅师的事迹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有的记载甚至还很混乱。但现有的记载都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