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度母’只是藏传佛教穿凿附会为观世音菩萨,她的本质是鬼神,真正的佛经不曾出现过‘绿度母’。
观世音菩萨本身就是慈悲的化身了,又何必要藉着自己眼泪‘头上安头’、叠床架屋,再变出另一尊‘绿度母’?
《法华经》〈普门品〉中分明赞叹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化身,在生死苦海中,随缘赴感救护众生;这已成为‘家家观世音’的东土众所知晓的。
诸佛菩萨的三昧所感的光色都是纯白毫光色,而智慧的光色则是纯金光;
藏传佛教的绿绿红红阴沉晦暗的光色,其实都是罗刹鬼魅以及魔界众生的色光。
所谓‘三世诸佛之母’,指的是佛法中的般若智慧,是成佛所需的如来藏实相的‘一切种智’,所以说一切三世诸佛都从般若中出生,这是把抽象的法义意象化,使得菩萨的说法因为譬喻而生动易懂;
然而藏传佛教东施效颦,说‘三世诸佛之母’是‘绿度母’,如此则把真实法说成虚妄法了,把究竟之理说成是生灭的事相而贻笑大方了。

甚至还说绿度母是‘一切众生之母’,那就是开始在为双身法作铺陈准备了,大众可得特别小心。藏传佛教自已的法义错乱不清,却假藉佛法的名词来穿凿附会,从这些地方显然可见。
在宗教中神明的示现,他们的神话故事背景,和角色形象的表征,往往就代表了他对众生的教示,也表达出他想表达的特定法门。
然而所谓‘妙音天女’是何方神圣呢?
‘妙音天女’,本来是印度教创世者梵天,从自己身体里诞生出来的女儿;藏传佛教中把她收纳为文殊菩萨的‘慈悲空行母’明妃,是不伦不类的行为。但因为她的本义是‘水声’,印度人把水声神格化,使她成为掌管技艺、辩才、声乐、音乐的女神。所以藏密中的妙音天女是自外道纳入佛法,象征了‘声色’和‘邪淫’的角色。
至于所谓‘孔雀明王’,就更是语焉不详、交代不清;跨骑着鸟类畜生的‘佛母’,它是金翅鸟信仰衍生出来的神明,是代表印度某特定种性的神明崇拜。

藏传佛教常常吹嘘自己是神佛满天,其实里面光怪陆离的鬼神妖怪多得不得了,一会儿甲是乙的本尊,一会儿丙又是丁的分身,然后又牵扯丁是甲所生,丙是乙化现,到最后谁也说不清谁是谁了。
End
1、来源不百同。因缘是佛学术语,佛经翻译时大量借用了华夏文化已有的概念,”因缘“正是这样的概念。姻缘是汉语词语。由古代发展而来。“姻缘”大约在佛教传入后受“因缘”影响而产生,直至元明时期,二者仍通用。
佛学分为显密两宗禅宗,法华宗,天台宗等等都是属于显宗的一个分支,密宗认为世界万物、佛和众生皆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所造。前“五大”为“色法”,属胎藏界(有“理”、“因”、“本觉”三个方面的
显宗此名为密宗根据自己的教判,将与之相区别的佛教诸派别称为“显宗”,即和密宗“秘密之宗”相分别的“显了之宗”。从密宗教理上说,即是由因向果施设,不重密咒修行的诸宗总称。藏传佛教中的密宗和显宗在一致坚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同一意思。舍利和舍利子指的是同一种东西,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佛灭度后,后世的高僧和大德死后也有舍利。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
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的,因此,先说十六罗汉。佛经中讲,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们遵佛的嘱托,不入涅盘,常住人间,普度众生。最早北凉、道泰译的《入大乘论》中说:“尊者宾头卢、尊者罗骺罗如
佛教的戒律主要是分为五戒、十戒、具足戒三个等级要求,其中遵守的纪律等级也各不相同。分别是比丘与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简称具戒。出家人只有受过具足戒的,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关于具
佛说,诸法平等,无忧高下,菩萨也同此,没有高下区分,每一尊菩萨的代表不同而已,千手千眼观世音其实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变化身。据佛经记载,观世音菩萨有很多化身,不光只显现菩萨像,千手观音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
袈裟乃圣贤的标帜,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重。穿着袈裟的利益有十:一者、菩提上首;二者、处众人天;三者、父母返拜;四者、龙子舍身;五者、龙披免难;六者、国王敬信;七者、众生礼拜;八者、罗刹恭敬;九者、天龙护
“观照般若”是现量契入并安住在法界本体的方法,即现量契入并安住在实相般若的方法,佛陀睹明星时候的意识观察当下就是智慧观照,当下就是转识成智,因为分别心的本性是智慧。 境界般若是对实相般若的认证方式:
法名和法号的区别:法名,即道名,是恩师根据自己的门派传承字辈给弟子们取的的名字,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派系传承用字,后面的字可以随心取,一般师父们取法名,如果弟子们原来的姓加名就俩个字时,只要在姓和
说“鬼道”的话,是指人离去后,呈中阴身状态所存在的空间。我先解释一下中阴身。“中阴身”是指在灵魂状态下,却仍然使用人在身体内的习性而存在,这样的灵魂就会缚在地球层面,会徘徊于他们生前熟悉的空间。也就是
藏传佛教的度母,与汉传佛教多罗菩萨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多罗菩萨的经典,包括源流、名称、咒语,因众生的因缘不同,而有不同的示现。因为现今修持多罗菩萨法门者,多依藏传的经典修持,而在汉传佛教中不空三藏的《
“大乘”是梵文“摩诃衍那”的意译。“摩诃”是“大”的意思,“衍那”是“乘载”(如车、船)或“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到达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主要经典有《般若经》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禅定的方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禅定训练技巧,同时也是催眠技巧,用来做自我催眠练习,效果良好。1.盘腿而坐,身体正直,眼睛微闭,下腭额微收,两掌相叠,掌心向上,置于腹部下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无思无念。
白度母是二十一度母之一。从根本上而言,二十一度母皆是绿度母的示现,而绿度母则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显现。但白度母相比其他度母而言,有着特殊性。其一,观世音以大慈悲眼泪化现度母时,流下两滴眼泪,左眼的眼泪化
度母都是一样的,都是佛化现的本尊,但他们当初承诺广渡众生时,有一些不共的承诺。白度母会对众生长寿、智慧增长等方面有特殊的加持,绿度母则对增长福德、事业顺利等有特殊的承诺。虽然他们的承诺不同,但都是佛,
白度母性格温柔善良,非常聪明,没有能瞒得过她的秘密。人们总爱求助于她,故又称为救度母;白度母身色如雪山洁白,面目端庄祥和,双手和双足各生一眼,脸上有三眼,因而又称为七眼佛母。相传额上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土
白度母(White Tara)藏音:卓玛嘎尔姆。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有32种应化身,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变化为二十一位救度母,白度母即为圣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藏传
相传白度母是观世音菩萨左眼眼泪所化。大悲观世音菩萨无量劫来救度众生,但是众生仍然常溺五欲生死苦海、轮回六道受无量诸苦,菩萨因为悲悯苍生而不由得悄然落泪,当此之时左眼的眼泪顿时变现出白度母,右眼的眼泪变
白度母,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有三十二种应化身,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变化为二十一位救度母,白度母即为圣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藏传密教中,绿度母与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
白度母为二十一度母之一,是一切众生尤其是女性的无比圣神,是保佑心想事成,赐寿除障的如意宝。白度母集二十一度母之功德于一身,能消除病痛邪风,妖魔鬼怪等外部之障与贪嗔痴等内部之障,勇猛无比,形随众生,变幻
‘绿度母’只是藏传佛教穿凿附会为观世音菩萨,她的本质是鬼神,真正的佛经不曾出现过‘绿度母’。观世音菩萨本身就是慈悲的化身了,又何必要藉着自己眼泪‘头上安头’、叠床架屋,再变出另一尊‘绿度母’?《法华经
白度母心咒:嗡达咧都达咧 都咧玛玛 阿优布涅 嘉那不真 咕噜梭哈。这个咒的意思是“救度者!救度者!大救度者!请赐予我功德、智慧与寿命!”修持白度母法,能消除病因灾劫,能增长寿命及福慧,斩断轮回之根,免
白度母(White Tara),藏音译卓玛嘎尔姆,又称为增寿救度佛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观世音有32种应化身,仅其中的度母化身就可以变化为21位救度母,白度母即为圣救度佛母的二十一尊化身之一。在藏传
简略的说,佛教源于印度,其后向外传播,可分为三条路线:从南印度经斯里兰卡传至印度尼西亚、缅甸、泰国、高棉、寮国等地,而以锡兰大寺派为传承的上座部佛教为主,是所谓“南传佛教”;部分支派则登陆中国华南地区
赵朴初答:三性三无性的说法仍然是以缘起性空论为基础的,但以前龙树的一切皆空论只是就三无性的一边说的,瑜伽系则同时主张三性,而且详于阐说三性一边的道理,它大量采用了有部的名相(即术语)而加以组织来分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