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
2024-10-14 12:11
马 祖 道 一
史载,道一和尚俗姓马,生而凝重,容貌奇特,目光如虎,舌长过鼻,神宇不凡,因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独特的贡献而尊称马祖。他幼年时即在剑南道(今四川)汉州什邡罗汉寺依唐和尚削发为僧,20岁左右在渝州(今重庆)圆律师处受具足戒,并游学蜀地各处,深受禅宗弘忍弟子智诜(608-702)开创的净众-保唐禅派学说的影响。
马祖初到南岳衡山,另塔一茅屋为栖身习禅之处,每天只是坐禅,凡有来访者皆不闻不问,亦不答一词。怀让大和尚听侍者说,从什邡来了这么一个孤傲的僧人,心中暗自思忖:此人既是什邡人,俗姓又为马,是不是师尊谶言中的那匹可踏杀天下人的马驹呢?闻之不如见之,遂翻山越岭,见到正在调身调息的道一,果然气度不凡,心中暗喜。
怀让师取出一砖在庵前磨起来。道一问:磨砖作什么?怀让答:磨作镜。道一大疑:磨砖岂得成镜邪?怀让问:大德坐禅图什么?道一答:图作佛。怀让大师抬头定睛看着他: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一席话如醍醐灌顶,道一深感大师见解非同寻常,于是,纳头便拜,从此跟随怀让大和尚习南宗禅法,最后密受心印,尽得玄奥。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道一辞别师尊,开始了他传法点化众生的事业。他先至武夷山深处佛迹岭结茅为庵,后又驻江西抚州西里山,再南下宜黄,栖息于宜黄石巩,把深奥的佛理化为生活的智慧,不断点化世人,使一大批有慧根者投入其门,成了他的徒弟,影响日增。后又云游至南康龚公山结庵,一住便是二十年。百丈怀海、伏牛自在、盐官齐安、鄂州无等这些日后著名的禅师都是这一时期投在道一门下的。唐代宗大历八年(773),时任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的路嗣恭邀道一到洪州钟陵开元寺传法,一时天下极盛佛法,无过洪府,渐渐地以道一大和尚为中心,以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和平常心是道、为宗旨,形成了风行天下的洪州禅。
马祖平常心是道的说法,一者指出了人人都有成佛之根器--自我心性;二者又证明了人人都可通过心性的修习而成佛。这就摒弃了人们必须通过高深佛法的钻研、理解而渐趋成佛之境的传统习佛之路,使众僧甚至平民百姓亦可通过自心自性的修养而成佛。这是精英佛法下移为民间佛教的真正开端。换句话说,佛教世俗化之路是由六祖慧能开其端,马祖道一大师继其后,最后由禅宗的五家七宗共同努力完成的。马祖在促进佛教中国化方面其功厥伟,永载史册。
摘自《佛教在线》
End
马 祖 道 一 史载,道一和尚俗姓马,生而凝重,容貌奇特,目光如虎,舌长过鼻,神宇不凡,因其在禅宗发展史上独特的贡献而尊称马祖。他幼年时即在剑南道(今四川)汉州什邡罗汉寺依唐和尚削发为僧,20岁左右
二、马祖道一公元八世纪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同臻历史的巍峨高峰。在这个不同寻常的世纪,中国文化诸多领域几乎均出现了成就卓著、继往开来的英才。就中国禅宗而言,在活动于这个世纪的一系列著名禅僧之间,在
一 即心即佛的思想溯源1.大乘经典《华严经》: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六十华严》卷十)《楞伽经》: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马祖开示时称引《楞伽经》的这两句经文,见《景德传灯录》卷六。圆悟克勤评论
马祖的主要禅法思想探析唐思鹏禅法之说,是就中国佛教禅宗中的祖师大德,根据佛陀教法的真实思想,在对众生摄受度化时,以灵活善巧的接机方式、进行弘化开演时形成的。而作为禅宗祖师之一的马祖道一禅师就是根据《楞
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温金玉内容提要:禅居方式的变革来自两个方面的压力,从外部来说,禅僧行无踪迹,动无彰记,随其所止,游化为务,这不仅使僧人弘化难以展开,极大地限定了佛教的教化之功,同时这样的生
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社会里,马祖所创立的丛林更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在一个家长的带领下,全体家庭成员修房种地,集体生活、集体生产、集体修行,寓修禅于劳动之中,经济统一支配,不得有私人财产。僧团在实际上
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蔡惠明一、马祖的生平事迹中国禅宗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宗旨,所以又称佛心宗。佛教传入我国后,禅学或修禅思想一直获得广泛的流传,在东汉至南北朝时代曾译出多种禅经,禅学成为相当
一、马祖的故乡在今四川什邡马祖道一(709-788),俗姓马,世人称为马祖,汉州什邡(在今四川省中部)人。关于马祖的籍贯及出家,相关史料所载马祖传记的记载是:大师法讳道一,代居德阳。初落发于资中,进具
宗密对马祖道一的研究董群内容提要:唐代高僧圭峰宗密对禅法的全面研究中,对以道一为代表的洪州禅做出了非常着力的研究。宗密理出了道一以三个重要阶段为代表的生平和以章敬晖正传的法嗣,概括了道一禅法“一切是真
马祖和洪州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杨曾文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后期的一百多年的期间,是南宗迅速兴起的时期。在这期间最引人注目的宗教文化现象是南岳怀让-马祖禅系和青原行思-石头希迁禅系从湘、赣两个
发现自我是马祖教人的目标,也是整个禅的主旨。这点我们可以从马祖和他的另一位高足大珠慧海的故事中看出。当大珠第一次见马祖时,马祖问他:你从哪里来?大珠回答:从越州大云寺来。马祖又问:来这里做什么?大珠回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口痰,侍者见其情景很不以为然,急忙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要把痰吐在佛像上面呢?道一禅师立刻咳嗽了两声,反问侍者道:虚空之中,到处都有法身,我现在还要吐痰
马祖道一在衡山怀让禅师那里参学时,很勤奋地盘腿坐禅,雷打不动,心无旁骛。时日久了,并不见什么成效。怀让禅师有心开悟他,就问:你坐禅是为了什么?马祖道一说:坐禅是为了成佛。怀让禅师于是拿了一块砖头在庵石
马祖道一四川成都人,俗姓马,在佛教僧侣中,以俗姓称祖的,可能就是他了。马祖十二岁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到南岳拜怀让为师。一天,怀让看马祖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
马祖道一禅师(709-788)是唐代著名禅师,培养和印证子―大批禅宗学徒。这些弟子得法之后,弘化一方,使南宗禅法传播于大江南北。在马祖众多弟子中,以百丈怀海、西堂智藏、南泉普愿等三人最为著名,被称为马
马祖道一是中国佛教史中的重要人物,马祖禅法继承和发展了慧能南宗的禅法精神,他是禅宗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即心即佛是禅宗的根本宗旨,亦是马祖道一禅法的根本立场。马祖即心即佛、平常心是道的禅法,主张心外无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