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梦参法师:了生死了的是心 心无挂碍便是解脱
2025-07-15 12:26

我们佛弟子所达到的目的,大家的目的都是想了生死。生死怎么了?因为佛跟我们说,无量劫来,我们在这个六道轮转,经过无量的苦难,我们现在这一生得到人身了,这是极难极难的。就是说人身难得,你得到人身了,你要轻轻的把它放过去,那你就再得人身就不知道什么时间了。佛说得人身难,我们已经得人身了;闻佛法难,并不是做了人都能听到佛所说的法,乃至于生到佛世,那个福德就大了。现在我们没有,我们生在是末法时间。末法时间就说这法已经将要灭了,所以叫末法。人身难得,我们得到了;佛法难闻,虽然是在末法,我们也闻到了,闻到了不等于你就了了。佛法简单说,就是觉悟明白的方法。现在我们都没有觉悟,也没有明白。所以说你要能达到觉悟明白,你现在知道了要了生死。

这类生死、死生,无量劫来轮转的时间太长了。那怎么样了法?佛说了很多的经,教导我们了生死方法。所以说八万四千法门,你从哪一法门都可能了生死,但是哪一法又跟你有缘呢?那你读过佛经,你最喜欢的,那就是你过去所学过的。在八万四千法门大体说,你学定学慧,或读诵大乘,乃至现在最方便的是念佛法门,你从中选择一门;选择的时候,你感觉它跟你接近,你过去有宿习。什么叫宿习?就是你过生学过,今生你遇到了非常喜欢,一学就进入,那你就依着这法了生死吧!学定学慧,乃至于读诵大乘都可以。现在我们讲的是最方便的是念佛,但是一般的我们的道友,接近念佛的人很多很多,口念,心不念。或者是念的时候,不是心里作观想;要观念,要观,观就是想。

不论你学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法门,但这有个前提,什么前提呢?生死心切。我们要了生死,你生死心不切,你不为生死。所以我们古来的人,每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听到别人死了,自己感觉很着急。为什么?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但是你怎么样的能够所谓的了生死?就是不生不死,那才叫了生死。不生不死,不是说你这个肉体永远存在,不是这个含义。说你的心,不是你那个肉体。你这个肉体是物质,不是真常的。但是我们在这个生灭当中,我们有个不生灭的,这个不生灭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在我们以《华严经》讲就叫法界性,法界性是每一法都有它的体,法法皆通,那性只有一个。人人都具足这个性,法界性,这个性体永远不生不灭的。换句话说,你了生死,就是你要达到不生不灭,不要随着生灭转。

那我们现在一天的起心动念,每一念就是一个生灭,每一念就是一个生死。了生死,了生死,是你心里头了了生死了。怎么样了法?你自己可以测验,在这个娑婆世界上头,所有一切事物,没有一念你贪恋的。所以我们临终的时候,有两句话,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这个意不颠倒的含义非常深,你心里头从来没有颠倒妄想,就是能够制心一处。制心一处,我们依着华严教义讲,就是你心能够把它观想,达到你的自己的真心。现在我们用的都是妄识,不是真心。心遍一切法,就是咱们所说的明心见性。例如禅宗说明心见性,是不是了了生死了?明心见性的时候,他可以再进修。这个修是依真而修,不是妄。咱们现在用的都是妄识,不是真心。等你能够认得你的真心了,所谓明心见性、了生死了;了生死了,一切生灭法所不能染,一切垢污所不能染。

你有没有验证你这个心?你自己可以验证了。现在在这个世间事,无论任何的事情,你没有贪恋,你没有颠倒。咱们是这个心,都在这个贪恋颠倒当中,明明是假的,你把它当成真的;明明是生灭的,你把它当成真实的,这统统是颠倒;等你达到不颠倒了、认到真实了的时候,那就见性了。禅宗说明心见性的时候,就是咱们验证咱们,看你对一切事物还有没有贪恋心,有没想得到归为己有,连你自己肉体你都不认为是自己的。如果你这个心跟你的肉体分开,就是你的精神跟你物质两个是两回事情,你分开了,那你自己就知道了,你的生死就渐渐了了。为什么?你的一切的心,就为你的身体给你栓住了,你心就不能明白。不能明白就不能了,不能了,生死怎么了呢?

说明心者,你认得一切法,一切法无不是心,在我们迷的时候没有,就是心也不是你的心。所以在禅宗他几十年,就要明白他的心。但是要依着华严境界,无一法不是心,无一法而非心。你证得了明白了,法法皆是心。但是你不明白的时候,没证得的时候,完全不是的。

怎么样来理解法法都有它的自性?这个自性性本是一也,就是一个性。咱们虽然这屋子几十个人,心是一个。那个心,不是我们的妄想,不是我们的分别,也不是我们知识,不是学来的,是人人本具的,就是佛经上说人人皆具有佛性,都是迷掉了。人人都具有佛性,人人都不认得佛性,等你认得你的自性了,你知道你的性体了。怎么样来证明你认得呢?咱们说极简单的话,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你有贪恋的。无论遇着什么,没有贪恋。你没有贪恋了,你的思想、意识它不颠倒。到你心不贪恋、意不颠倒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就明白你的心了。有贪恋,有颠倒,你明白不了你的心

举个简显的例子,当我们病苦当中很厉害的时候,医生要给你开刀,他先给你打麻药针,把你神经麻醉了,但是让你神经跟肉体分开,但对你肉体割了干啥了,你都没有感觉了。你能不能不打麻药针?就没有经过医生打麻药针,他来开你的身体,你的心跟身体分成两个,达到这种。我跟你讲这个问题,曾经有人问我关圣刮骨疗毒,我说他那忍耐的,他不是明心。只举他一个例子,关圣帝君瞋心非常重,例如说他对刘备很忠诚,这个是个心,贪心很重,瞋心很重,他好名,那算明心吗?那不是明,忍耐,那叫一种刚强。

当我们这个所说的,能够把这个肉体跟心灵上分开了,不要打麻醉针,你能观想这肉体不是我了,这个心跟肉体不是我了。要在这个时候,你肉体死亡了,你心跟着能死亡吗?咱们经常的说话,说精神不死。精神是不死,你掌握不了精神,因为你被精神支配,你不能掌握精神;等你能掌握精神了,你把这个精神变化了,这就是我们佛教所说的,明心了,见性了。光明了还不行,能够指挥它,那它就能为我所用。就像佛似的他能用,他能明心见性,能度众生。我们经常说开悟了、明心见性了,距离很远。释迦牟尼佛是夜睹明星的,在那坐禅,那他明了心就证得果了,产生的无量妙用。我们中国的历代祖师说是明心见性了,还距离很远。乃至我们的六祖,他明白一切诸法,明白到什么程度呢?明白了一切法无我,明白了一切法空,不但明白,他能转化,能够运用它。

我们也知道,我们知道是学来的,我们没得受用。我举一个例子,佛经说的有觉觉痛,无痛痛觉,你这个觉得痛的这个觉,不痛,感觉痛的,是感觉肉体哪部分痛,但是能感觉的感觉不痛。这大家不妨试验一下子,当你很痛苦的时候,你让你的精神心跟你这肉体分开,你能够有一分钟乃到十分钟,那就很好了。不要麻醉,那个神经不麻醉,你能作得了主,能够使它痛苦你不感觉痛苦。但是这个最初开始是忍受,有时候你忍受不了,但是你要分开了就没事了。这种神识跟肉体两个分开,就是精神跟物质两个分开了。

我们现在分不开,我们这肉体被我们精神支配,那你一举一动当你指挥不了的时候,你知道精神指挥不到物质了。有的几位道友说我今年精神很好,其实去年年底很不好,我曾经到有一段时间,我这个心想让我胳臂端一碗水,不行了,我胳臂就抬不起来了。一个胳臂抬不起来,浑身都不能动,脚想动一下,动不了。那我心里想这回完蛋了,它要不死,或者是变成植物人,变成瘫痪了,我就用力的来冲动冲动。我是夜间一点钟开始,大概经过三个多小时,到四点多钟我才能够下地,这个在床上才能动起来。在一点钟我想喝杯水,心里能动,突然间这个手指挥不了了,就是你的心不能指挥你的肉体。心脏很灵活的,肉体很死,已经衰歇了,它不听你指挥了。假使我们能够把这种功夫用到了,那你肉体的死跟你精神完全是两回事了。肉体虽然死亡,你心灵并没死。

修道的人就要修到心灵不死,等到你能心指挥肉体,肉体听你指挥,那就我们佛教讲叫神通了;神通了,能可以使它心灵指挥肉体不死。例如说我们在五台山,过去的唐朝时代有个高峰妙禅师,他的寿命已经尽了,寿命尽了就是鬼来抓他来了,黑无常白无常来抓他。抓他,到这个五台山上找不着他,没有。无常鬼就跟那个土地说:高峰妙就住在这,怎么不见了?他说;他现在入定了。大家就知道我们修禅定的定,那个禅定是精神跟物质分开,精神完全能指挥物质,让它死就死,让它活就活。

我刚才说这个,也是说精神能指挥物质。因为那手体它突然间就不能动,这是物质;但你心里很着急,那你就用功夫,你把它冲动了就能动了,这个是心指挥物质。你这手一举一动,你脑筋一点一滴的活动,那都是心。小鬼问这个土地,土地说他在,但是他有贪爱,并没有真正的完全了生死。他说他有一个钵,钵就是钵多罗,钵多罗就是我们和尚所说的饭碗,我们的饭碗。他这个饭碗是皇上赐给他的,就是他心中对这个碗非常贪爱,对这个钵非常贪爱,有贪爱就放不下了,走不了。这小鬼到那一扣他的钵,他就在那坐着没动,因为它连着他的心,他爱这东西,他动心,你一动他那个,他心就往那一看,这小鬼一锁就把他锁上了。高峰妙禅师一看,我寿命尽了,无常来拿他来了,他知道我自己已经离开生死了。他就问这小鬼,他说:你们怎么把我抓住的?祂说:你是假修行,不是真修行,你还有贪爱,我们一扣你的钵可就把你逮到了,你一贪爱就逮到了。这是个公案。

我们从自己想想,如果你这个世界什么挂碍都没有,谁也逮不到你,那就叫解脱。你有一样贪爱人事放不下,你解脱不了;换句话说,你走不了。我们所以这痛那痛、这病那病,就因为解脱不了。这一类事情很多,我就拿我自己做试验吧。我在八十岁,在我们台湾彰化秀传医院开刀,那天开了八、九个小时,开完刀之后了,我开刀的医生他也皈依我,是我自己皈依弟子。他说:我不敢欺骗师父,你活不到五年。我说:怎么是手术不成功吗?他说:手术不成功,你现在就死了。他说:手术成功,像这个病成功之后,你就好了,你最多也就是五年了,因为你一天把那肠子抓出来洗肠子。我现在十五年了,超过他说的了。在一般的我们这种病,在美国、在日本叫造口贵族。怎么叫造口贵族?每天要洗多少次,还得有护士小姐,每天那个纱布、纸,就这个浪费的钱,我们一个穷和尚哪有这个力量。同时宏觉法师他也帮着想办法,用袋子系完了把它洗上,那个还是气味很大。我现在走哪也没得气味,我这十几年也这么过来了。

一切事物就是它会转化的,不是人家说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自己想办法把它转化。这个肉体跟你的精神,在我们佛教讲的心,就是怎么了生死。了生死是了的是心,不是说你肉体。你能叫它永远不老?你也不是妖精,妖精才差不多,它就是要老的、要变化的。但是这个变化当中你有个不变化的,这个大家可能都懂,我们佛教弟子都懂,你的心跟物质是两回事情的。但我们佛教、我们学佛的人讲求是那个性,你那个性跟肉体。性是主体,有来个什么相它就做个什么相,它是随缘的;性不是随缘,性体随缘而变一切相。变人、变个啥,那叫业性,随你所做的业,就造成了种种的样、种种的形相;你把业消失了,没有了变化,没有了。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不管经过多少时间长短,你做的业它不会消失的。你要还了,就没有了。不还,永远跟着你,不论什么时候遇到,你的业缘遇到了一定得还债。就是你不做没有,一做了绝对有。那叫业性,这个性跟你那个体性的性是一个。业性本空,没有,唯心造,能造业的是你的心。你要把你心转化了,妄心消失了,业还存在吗?所以说心也亡了,罪也消了,心亡罪灭两俱空,那你就成了,这才叫真忏悔,真正的忏罪是这样忏的。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自在于生死

◎ 谈锡永去年我游落基山,在山脚小镇一家专卖化石的小店中,亲眼看到一亿九千万年以前,也即是侏罗纪时代生命死亡的恐惧。我把这块海虾化石买回来,在石上题了四个字:沧海留痕。这片化石应该即是认识死亡的最好教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刘素云:修佛修佛,你修的是什么?

你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了四十九年,老法师现在已经给我们讲了五十五、六年了,那到底是讲啥?我记得我上次来总结了几个字,我说佛法三藏十二部,六百卷《大般若》,我说就这么浩瀚无穷的佛法,概括点说,用一个字就

刘素云:生死心切出轮回

说到这,我就想再跟大家说点什么?就是说,你给自己定一个定位。你这一生,或者是像我来说,应该说余下的时间,都不能说下半生了,都七十岁了,未来还有多长时间,我不知道,那不归我管,都归阿弥陀佛管。就是你未来

刘素云:生死心切出轮回,心切是重点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下面我们要交流的一个题目是这样的,「生死心切出轮回 往生心切归净土」。为什么想起来这么一个题目?因为前一段时间,在听科注学习班内容的时候,连续有好几篇都是自了法师讲的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心无挂碍 得大自在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遇风暴,全船的人都惊惶失措,他看到一位老太太非常平静地在祈祷,神情安详而又幸福。等风浪过去,全船脱离险境,这人好奇地跑过去问老太太:你怎么一点都不怕呢?老太太说:我有两个女儿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佛教生死观

佛教生死观◎ 黄 敏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一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害怕。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便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老师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清净三业了脱生死

◎智 谕 学佛,末法时期很乱,大家要用心简别邪正。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有人说,我学佛不为了生死,那是糊涂蛋!药师偈明明说的:拔苦必期二死尽。 生死之因有粗有细,大家学佛要简别,凡是消业障,是佛法,不消业

想了生死必须要念佛念到底

界诠法师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放下身心来修行。修行大家都想说修行快一点,有什么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搞定。我们无始来造的业多得去,烦恼多得很。什么办法你都要持之以恒,不要贪图快怎

念佛最重要的是临终那一念

智谕法师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莲池大师原文: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唯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

一个医生的生死观

◎ 莹 奇 十一岁的安仔在生命的最后说:我真的已经是极限了,我顶不住了。医生的生死观是什么样?我想大概也是因人而异。以我们病房骨肿瘤儿童为故事的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第1集《烟花》播出后,也有许多人问

活着就是为解决生死

(黄念祖老居士致女儿信)任何一个人,如果不愿意醉生梦死,一直糊涂到进火葬场,那就首先必须明白这一件事: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人身难得,哪方面难得?天比人聪明,有福有寿;天比人好,为什么

生死的权利和责任

◎ 圣 严 生命与死亡是一体的两面,所以生存与死亡,都是无限时空中的必然现象生是权利,死也是权利;生是责任,死也是责任。活着的时候,接受它、运用它;结束的时候,接受它、面对它。所以对于癌症末期的病人,

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是学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体认

生死从何而来?由众生的起心动念而来。我们起了一个念头,内心就凝聚一股力量,让人无时无刻不去想它;好比说一个人执着金钱,出门时,心底就惦记着它,整天担心被偷、被抢,或者盘计着如何聚集更多财富。畏惧死亡也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演莲法师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信徒们对听经闻法远不如参加办法会做法事那么争先恐后、兴致勃勃。大概信徒们认为想灭罪求福、消灾延寿、超度祖先,就得前往参加法会、法事,总比自己闻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生死”的另类解读

◎ 达 赫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这句经典的台词出自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哈姆莱特》,同时也为世人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哈姆莱特式命题。关于生与死的命题,古今中外无数先哲圣贤都做过见仁见智的探讨

关闭生死之门的方法

宣 化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没有一个人不包括在道的里边, 没有一个众生能跑出道的外边去。道就是性,性就是众生的本体。佛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无论胎卵湿化、飞潜动

常念生死

◎ 竹 庵【原文】水庵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预防之。是故古之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经大传远。今之人谓求道迂阔,不若求利之切当。由是竞习浮华,计较毫末,希目前之事,怀苟且之计。所以莫肯为

法师答疑

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应的话,一心念阿弥陀佛,真的能够降伏其心,心里越念越清净,越念越安稳,身心愉悦,善根增长,精神提高,法喜充满,

印光法师弁言

印光法师弁言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倓虚法师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

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

◎ 郑晓江佛教是一种了生死之学,释迦牟尼佛出家寻道便是为了解决生死大事。明憨山大师云: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之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梦游集》)

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

虚云法师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一切世出世间,若凡若圣,本来是空,何生死之有呢?

生死即涅槃

生死即涅槃◎ 傅伟勋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地的宗教现代化过程当中,有一件令人注目的现象是传统宗教的世俗化或现世化运动,尤以日本的新兴宗教(多与佛教的革新有关)与美国的耶教发展最为明显。我最近在《中国论坛》

神通跟生死毫不相干

◎ 梦 参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时代呢?叫末法。末法是什么情况呢?魔胜法弱,邪说横行。明明是正法,他给你说成邪的,添加很多,不标奇立异,显不出来他的道德。他总要说得跟别人不同,我不同,你要信我吧!这就是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