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弥勒修佛
2024-11-18 13:07

◎ 释 然

修佛就像做人和生活一样,对于任何的事情都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耐心等待,最终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人生的真谛。

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觉悟的佛,法名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讲说法要。这时群众中有两位比丘,一位名叫精进辨,一位名叫德乐止,他们一起到一切度王的座前听闻法旨要义。精进辨就是后来的佛陀,德乐止则是弥勒菩萨。

那时,精进辨听闻佛法非常专心,一下子就听懂了,很快就得道,获得了六大神通;但是德乐止却在睡觉,根本不专心听法,所以没有得道。

精进辨对德乐止说:勤奋修习才能获得道业进步,不可贪图睡眠。

德乐止听了这句良善的谏言,马上振奋精神,但过不了多久又沉沉入睡。每次他都想:不行!我一定要振作!但总是忍不住又睡着。这天,德乐止来到泉水旁边,在水边静坐,想要入禅定,没多久又昏昏欲睡。精进辨看到了,使用新得到的神通力,变成一只蜜蜂,飞扑到德乐止的眼皮上,做出要刺下去的样子。德乐止被吓醒,马上重新坐正,但没过多久又睡着了。蜜蜂看到德乐止又睡着了,便从他的袖口飞进去,从腋下钻到胸腹,小力刺了他一下。

啊!好痛!德乐止感觉到痛楚,一下子惊醒过来,精神陡然振作。

那只蜜蜂从袖口飞出,停在附近一朵鲜花上,德乐止端正挺直的坐着,一直盯着蜜蜂,怕它再飞来,于是提起精神,不再想睡了。

蜜蜂为了帮助德乐止快点悟道,想给他一点启示。它假装在花朵上睡着,睡得正熟时,脚跟站不稳,一阵风将花吹动,蜜蜂便掉入污泥中,然后蜜蜂急忙飞到水面,将身体洗干净再重新飞回来,安静地停止在花朵上,迎着清风唱出美妙的歌声:

佛陀的道理就像甘醇的露水,一听闻就没有满足的时候。不应松懈怠惰,昏沉的失去体会妙义的感觉,譬如掉落到污泥中,被爱恨和欲望所捆绑。应当精勤修业,不要自恃佛陀常常会在。

德乐止听到了,心中智慧大放光明,才知道蜜蜂是菩萨的化身,马上证得无生无灭的菩萨境界。

有一次,佛陀和他的侍者走在路上。中午的时候,佛陀饥渴难耐,便对侍者说:刚才我们不是经过一条小河吗?你去弄些水喝。

侍者于是拿着容器去盛水。路不远,他一会儿就找到了。可他刚到那里,就有一对商人骑着马从那条小溪经过,溪水被他们弄得浑浊不堪,根本不能喝!

于是侍者转身回去,告诉佛陀:溪水被那些商人弄脏了,不能喝,还是重新找条小溪吧!我知道前面就有一条小溪,而且溪水非常清澈,离这里也不远,两个时辰就能到。佛陀说:我们离这条小溪近,而且我现在口渴难耐,为什么还要再走两个时辰的路,去找前面的那个小溪呢?你还是到刚才的那个小溪吧。

侍者满脸不悦地拿着容器又去了,他心想:刚才不是看了嘛!水那么脏,怎么能喝呢?现在又让我去,这不是白白浪费时间吗?

他决定不去了,转身对佛陀说:我都告诉你了,溪水已经弄脏了,你为什么还要我白跑一趟呢?

佛陀什么也没有向他解释,说道: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你现在要做的只是顺从,你肯定不会白跑的!

侍者只好又去了,可当他再次来到小溪边的时候,却看到溪水是那么的清澈、纯净,泥沙早已经不见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只要耐心等待,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摘自《花间一枝禅》

End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妙江法师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

为什么进寺院见到的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

为什么进寺院见到的第一尊法像是弥勒菩萨觉醒法师常去汉地寺院的信众发现,大多寺院在进了山门入天王殿后,正中映入眼帘的第一尊菩萨像都是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菩萨,却并不是正襟危坐说法或禅定的法像。他那笑口常开

弥勒的佛教思想

弥勒的佛教思想◎ 胡春业(1) 实践人间佛教的典范从佛陀本人的亲身师范看,大乘菩萨道无疑是究竟道,引导众生由此大道悟入佛的知见,乃佛陀出生说法的一大事因缘。菩萨道的修持离不开世间,离不开众生。弥勒比

弥勒修佛

◎ 释 然 修佛就像做人和生活一样,对于任何的事情都要有专心致志的态度,耐心等待,最终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你才能够获得人生的真谛。很久以前,有一位已得大觉悟的佛,法名为一切度王,降到人世讲说法要。这时

于凌波: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

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于凌波居士弥勒菩萨的全名是弥勒.阿逸多。弥勒二字,是印度梵语Maitreya的略译,全译为弥勒帝隶,或译为梅呾丽耶、末怛唎耶者这都是从Maitreya一字音译而来的。音译慈氏,或译慈

于凌波: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在中土的流传

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在中土的流传于凌波一九九九年十月,弘一大师纪念学会主讲第三届弘一大师德学论文发表会论文一、 净土思想的源流与发展净土,指的是清净、庄严、没有五浊染污的国土,这又称为净界、净城、清净国

陈兵:弥勒信仰与人间佛教

人间佛教自太虚大师等大德倡导以来,经过八十余年的探讨、实践、弘扬,已获得佛教界和社会的赞许认同,成为当今海峡两岸佛教界共同高扬的旗帜,受到社会的好评,影响波及海外,越来越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被誉为20

杨维中:玄奘大师的弥勒信仰及其影响

对于唯识宗来说,弥勒信仰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传说中瑜伽行派的经典是无著菩萨从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说而来。在唐代,玄奘、窥基积极弘扬兜率上生信仰,因此弥勒信仰成为法相唯识宗的传统。本文在学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

郭耀华:弥勒大菩萨(佛)思想

【一】、前言: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唐末五代后梁时期 布袋和尚【二】、内容分析:一、阿含经类:发愿成佛,本尊现正在兜率天宫(属于欲界第四天)讲法,成立兜率佛国净土。1.《中阿

上座部佛教有没有弥勒佛

在长部的《转轮王经》里面有讲到,在未来人寿8万岁的时候,有弥勒阿拉汉,正自觉者他将会出现于世间。继续问:那是在多少个劫以后?尊者答:还是在我们这个贤劫。继续问:是人寿减到10岁,再增到8万岁?尊者答:

陈坚:弥勒信仰与“希望佛学”

一、楔子:希望神学基督教有所谓的希望神学(theology of hope)。希望神学根据基督教末世论讨论社会发展和现实政治问题,以基督教希望作为现代教会走向其信仰未来的行动准则。希望神学是基督教古已

竖三世佛:关于弥勒佛的殊胜之处

1、根据《弥勒处胎经》可知,弥勒菩萨摩诃萨是将来的一尊福佛,由释迦摩尼佛授记:“弥勒当知:汝复授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弥勒佛为贤劫第五尊佛。那么为什么弥勒佛是未来佛而不是观世音菩

竖三世佛之弥勒佛的介绍

在佛教中,有一尊佛,非常出名,我们经常会在一些金店门口,看到一尊笑口常开的佛,这尊佛,就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弥勒佛,可你知道,弥勒佛在哪里吗?他什么时候,才能下世度人?我们经常会在佛经,看到三世诸佛的字样

什么是弥勒菩萨净土

净土法门是诸佛为度化现生中未能成就道业,又不愿命终后再枉受轮回之苦的众生所设的真实大方便门,目的是使众生于净土中见悟佛法,得证不退转果位。法门之间本无高下优劣之别,十方净土有愿皆得往生,众生应该选择最

弥勒菩萨净土的修行方法

尔时,释迦世尊在弥勒菩萨上生经中说: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象。

拘留孙佛是弥勒佛吗

拘留孙佛,并非弥勒佛!当然,这是站在事相上说,并非依本体百佛性来说。若依本体,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皆同体无二。拘留孙度佛,是我们贤劫第一尊出世的佛。贤劫第九小劫,人寿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现于世,成为贤

谈锡永: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 3 唯识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三章 弥勒瑜伽行(3)3 唯识(一)陈那与唯识今学识,即是人的心理起了别功能,由是才能有辨别的能力。但当我们作辨别时,却实在依二取与名言来作辨别,因此也就歪曲了一切法的实相,而一切法

蔡惠明:弥勒净土与人间净土

弥勒净土与人间净土蔡惠明净土思想渊源于印度。早在东汉时净土经典就开始传入我国。支娄迦谶首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后来竺法护译《弥勒菩萨所问经》、《佛说弥勒下生经》,畺良耶舍又译《观无

杨曾文:弥勒经典和弥勒信仰的民族化

一公元前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从印度传人中国内地,得到迅速传播,经历汉魏西晋时期的初传、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普及、南北朝时期教理的研究与会通,至隋唐时期成立许多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标志着佛教民族化历程

禅宗文化:仰山慧寂禅师的弥勒缘

仰山慧寂禅师(814―890)是禅宗五家中沩仰宗的开山祖师之一,沩山灵佑禅师的弟子。因慧寂禅师跟从沩山灵佑禅师得法之后,长期居住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仰山弘扬禅风,因而人称仰山慧寂。仰山慧寂与沩山灵佑

方伦居士:初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弥勒菩萨

第八课 弥勒菩萨菩萨姓弥勒,译义为慈氏,名阿逸多,译义为无能胜。生于南天竺 (1) 婆罗门家 (2),先释迦佛入灭,上生兜率天内院 (3),为一生补处菩萨。将来当于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

紫虚居士:以佛法看时间及弥勒菩萨成佛的问题

以佛法看时间及弥勒菩萨成佛的问题药师山紫虚居士一、前言人类的脑海中似乎有时间的概念,我们由很多事例来说明此事实:例如人的生死问题即是一例,人自母胎出生后,由婴儿逐渐成长,经少年、青年、壮年而到老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