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莲华经》中,佛告舍利弗: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以至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童子戏画佛、散乱心
大悟,字法林,姓袁,江苏南通人。幼许邵,未嫁,夫卒,誓不再适。投县西大悲庵为尼,立志念佛,求生净土。常云:佛法之大,唯净土为契机。拜经、坐香等,乃助消业障,俾易成就净业耳。出家后,力任苦行,汲春炊爨,
◎ 赖永海明清工艺造像主要是继承宋代城市工艺的传统。明代的工艺造像包括玉石雕刻、牙雕、木雕、竹雕、雕漆等工艺。明清民国工艺造像有一定的延续性,故本小节内容叙述上顾及时代。自明代中期起,江南嘉定、金陵成
宗门下的悟处有二种:一种大疑大悟,一种小疑小悟;不疑不能说悟。这二种大、小的悟处,必先借个譬喻说一下子,你们就会明了大悟是怎样,小悟是怎样,大、小悟的程序,都要明白一点。小悟比如老鼠钻牛角,大悟就如狗
心道法师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过去无量无数诸佛所护持,是诸佛共通的愿力所成就的咒。我们现在能因持诵咒语的功德力,分享观音菩萨的智慧与福祉,增长善法、满
大悲拔苦◎ 虚 云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须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产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
莲池大师【原文】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知贵人有贵人之忧也。贫者、贱者、富者、贵者各忧其所不足,慕王天下者以为穷世人之乐,而不知王天下者有王天下
答南通沈洪居士师祖法鉴:欣闻:如来开一代藏教,无非劝悟本来,四众于十方奔走,毕竟唯求心安,故三藏十二部,字字宣不言之教,行住坐卧,时时归心地法门。善哉,我佛菩萨慈悲方便若是!然心无事不显其体,性岂可断
答南通钱居士某某同学:10月3日来信收到。你是一个很有品德和智慧的人,所以对于一门学问的研究,很专心用功,非常难得。现将问题简复如下:1、在静坐中呼吸较粗,这是一定的过程,随着呼吸的逐步调和以及妄念的
答南通王居士某某仁者:函悉。您能勇猛精进,虔修心中心大法,十分难得。现已修1300多座,而不明心地,其原因是只顾到修定,未用功修慧;虽用功证体,但未曾真正起用,故修心中心法必须上座修定,二小时中万缘放
答南通秦居士某某仁者:来信收到,信中说,一看便了,观心很好,但不能执相,不管什么现象现前,一概不理,反反复复总是有的。都要看作是进步现象。当妄想断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不执一物,自然有个好消息。但此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值恒公恩师圆寂周年之际,为续佛慧命,让更多的众生得闻佛法,让更多的同修能继续受益于徐老恒公的法乳甘露,智亮和莲明等师兄发心将恒公恩师后期与弟子、道
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语◎ 虚 云开经日上堂法语以杖指法座云:只这宝华王座,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靡不从此豁开人天之正眼,荡扫魔外之邪宗。即今老衲上来,却作么生即得?震声一喝云:狮子窟中狮子吼,象
《周易》谦卦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道、地道、鬼神之道,人之道,可以说都在一个谦字里了。谦卦是《易经》之中唯一一个六爻全吉的卦象。卦体中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
一、顶礼(三称三拜)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心顶礼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佛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十一面观音咒〉约在公元五六一至五七七年间首先由耶舍崛多译出并开始流行,当时修行此咒且有成效的人很多,其发展约在公元六五六年间,由玄奘译出〈十一面神咒心经〉后达到顶峰,之后此咒在中土就渐渐没落了。现
“若诸天人诵持此陀罗尼者”:一切的天人,念〈大悲咒〉的,“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假设在江上,或者河里边,或者大海里边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沐身之水”:所有江里、海里、河里,这一切的众生,得到你沐
有一次,我夜宿日本 京都东山寺,月下散步,高台寂静,虫声幽幽,京都市区中心光冲半天,尘雾重重,寺中灯火幽暗,我独行冥想,忽闻殿后传出一阵奇怪刺耳的歌声。那歌声十分恐怖,较之【能乐】更难听。我在京都南座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愿。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即渴求菩萨的慈悲
梵音《大悲咒》代表了佛家经典、原始的咒语,根据威力。我们都知道最初的都是好的,就像古代一样没有污染,都是天然的。梵音《大悲咒》也是这个样子的。了解了梵音《大悲咒》的意思之后,我们应该了解《大悲咒》的正
1、在念诵之前要先去洗手刷牙,然后在去念诵这是对佛法的尊敬,在念诵之前也是不能吃一些气味大的食物和肉类,这也是对佛法的不尊重。2、我们要诚心的去修行,只有大家诚心的去修行的时候,才能让大家明白其中的好
十五岁即入佛门的白隐禅师,就在十九岁那年因为一个修行的疑问百思不得其解而深感苦恼。这个疑问就是有关中国唐代高僧岩头和尚被盗贼斩首的传说。岩头和尚生前经常对弟子们说:“当我死的时候只有一声哀鸣。”果然,
2010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三伽蓝菩萨圣诞),位于河南信阳西九华山风景区内的妙高禅寺将举行临济宗大悟山派祖庭朝拜大典。届时,湖南大乘山寺住持、活龙寺住持传静法师,四川德阳金轮寺住持广慧法师,厦门佛
临济禅师为人忠厚、老实,一开始就在黄檗会下当个粥饭僧,除了诵经、上殿、礼佛之外,不问别的事。当时在黄檗会下第一首座陈睦州见了就问:你到这里多久了?三年。你问过师父问题没有?没有,我不知道问什么。你为何
圣道,彭泽,宗氏女,适陶姓。清光绪三十二年,出家于本邑净土庵。民国九年,刘契净居士,创办佛学会于庵内,道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十五年八月间,梦一人来庵,向之合掌,云将接往西方。给书一函,嘱勿遗失。十月
宏源,字性亮,剃度于南京慧月居,发心甚早。平生喜念佛,勤礼拜,敬师处众,一一平和诚恳。寡言语,摄身严。待人厚,自奉薄。上殿念佛,领导大众,争先恐后。朝斯夕斯,寒暑不辍,数十年如一日。民国庚午秋,患病,
如觉,姓许,台州人。有兄三,姊一,其次三二兄俱出家,觉与姊,亦慕之。遂于清光绪十一年,正月十五日,同时披剃。时姊年二十二,而觉乃二十。具戒后,姊妹二人同闭关三年。又偕往各名山进香,一年,归,复同闭关九
了定,安徽,崔氏女。幼随父游宦吴中,适黄氏。以有涉嫌疑事,大归。父方正而严,将处死,母私纵之。既离家,茫无所归,途遇青莲庵德惠比丘尼,忽大感悟,遂尾行之。及抵庵,涕泣,以前事白德师,坚请出家。德师怜而
莲贞,丹徒,赵氏女。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秋,宵遁至某庵,投圆信比丘尼祝发。圆师怜而许之,遂为剃度,时年十七。既现尼相,修持勤笃,日必诵阿弥陀经四十九遍,佛号数万声,虽病亦不间断。受戒后,始返里省亲,父母喜
果仁,彭泽,陶氏女,适宗姓。清光绪丙午年,出家於邑之净土庵,礼圣宗为师,民国元年落发。初习导引术,庚申春,刘契净居士等,设佛学会于庵内,因得闻念佛求生净土之简妙法门,顿发信心,尽弃其前盲修瞎炼之外道法
大悟,字法林,姓袁,江苏南通人。幼许邵,未嫁夫卒,誓不再适。投县西大悲庵为尼,立志念佛,求生净土。常云,佛法之大,唯净土为契机。拜经坐香等,乃助消业障,俾易成就净业耳。出家后,力任苦行,汲舂炊爨,取给
古虚,字谛闲,号卓三,姓朱,浙江黄岩人。慧性夙具,二十岁,投临海县白云山出家。越二年,受具天台国清寺。自此冬参夏学,精进不已,亲炙诸耆宿,尤以敏曦法师最相得。预法华讲筵,未终卷,已领三谛三观妙旨。覆讲
念佛僧,忘其名,在江西广丰县灵鹫寺出家。具戒后,即住本寺之地藏殿楼上,专门念佛,数年如一日。至民国辛未年正月某日,自备柴薪,安坐于上,自行举火焚化。先是白众,初当家志宗师等阻之,云此是小庙,不可显异惑
省元,姓贺,山东蓬莱人。少入庠食饩,因友死为料理丧事,遂觉人命无常,起出世想。乃渡海至奉天,及高丽等地访师。到处访遍,仍回奉天辽阳千山中会寺,礼思公禅师剃度。继于天津海光寺受戒。后又出关返寺,礼祖谒师
持心,字志沧,姓曹,浙江鄞县人。民国五年,四十一岁,出家于普陀山白华庵。明年,受具于本山普济寺,后在佛顶山阅藏楼,恭阅藏经。未几,于白华庵之后山,构一茅篷,为修持之所。中奉西方三圣。凡入殿,必换净履。
如智,号礼泉,姓王,京兆宛平人。秉性贞静,幼不茹荤,喜闻经声佛号。见从姊出家,住山苦节修行,则思齐念生。父母笃爱,故不敢言,但常随姊山居,负薪汲水,蔬食菜羹自若也。十八岁,染疾垂危,医药罔效,气息奄奄
德智,姓张,湖北人,素业渔。年近六十,自思伤生业重,难逃恶报,非向三宝忏悔,无由解救。于民国元年壬子岁,投普陀佛顶山出家。受具后,虽有人语以参禅,稍事参究,自知障深根钝,难得受用。继闻印光法师提倡净土
宗律,姓杨,四川人。生而颖异,夙具慧根。幼年出家贵州某寺。民国十三年,依度厄法师听楞严经、起信论等。未几,随度师至金陵普照庵,入资生莲社,专修净行,以西方为归,六时礼念,恳苦翘勤。十六年,返贵州,睹法
传性,字清华,四川三台县人,于峨眉金顶出家。民国五年冬,宝光寺受具。十一年,游方至嘉兴栖真寺。十二年,朝五台。及反,仍至栖真寺,住念佛堂,精修净业。于十三年四月十八晨,念佛坐化。先一月间,曾向知客师云
空三,姓刘,奉天海城人。素业陶,好布施,营口楞严寺兴修,凡瓴甋之属,皆其资助。二年余,寺落成。自惟人生梦幻,乃于本县镇河寺,礼脱尘师披剃。受戒后,于千山龙泉寺阅藏,兼修净业,昼夜精勤念佛。民国十八年,
香亭,号朗然,四川南部高氏子。年十九,披剃于南部观音庵。逾年,诣成都昭觉寺受具戒。旋赴普陀礼大士,因参访江浙诸名刹。回川,驻锡昭觉,日诵法华经,并任该寺参头。当佛源老法师宣讲首楞严经,亭每为代座。民国
金浊,台州人,八岁时,于台州东门外延寿寺剃度。继于国清寺受戒。初其师教诵大悲咒,及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此后,日诵咒四十八遍,余时专持圣号,未尝间断。生平视名利如泡影,习气嗜好,净尽无余。时与人治病,应
明果,湖南湘阴人。年二十六,从邑中达摩山东林长老剃度。具戒后,历参远近诸名德,颇有领略,即决志禅净双修。及归湘,卓锡长沙万寿寺。继主衡州西禅寺,百废重振,号为中兴。后住长沙万福禅林。未几,其徒闻真疾革
澄松,少孤贫,久行佣于四川绵阳白衣庵。庵主见其诚朴,收为徒,即教以念佛,松遂奉行。师没后,倍清俭,积以隆香火,崇像教。母下堂,老而贫,迎养,死以礼葬。待人厚,愍孤贫,常行利济。晚年,修持益力,常彻夜趺
今彩,姓方,江西雩都人。宿有善根,少即吃素。至三十后,深厌三界火宅,遂出家于福建长汀报恩寺。具戒后,专志苦行,于赣州光孝寺执香灯。精洁虔恭,见者皆叹其诚。惜常住物,如护目珠。日以礼拜念诵为事,时无虚弃
戒心,姓谭,山东黄县人。少年慕道,即怀出尘想。曾为商于牛庄,念佛茹素,苦修有年。凡遇善举,莫不力为。年五十七,在海城祥云寺出家。民国十一年冬,得戒于北平善果寺。自此益精勤念佛,昼夕不懈。凡见亲友,惟劝
戒然,号清泉,顺天宛平人。家邻黄黑二寺间,幼不识字,闻喇嘛诵经,似有所会。年二十九,请于母,披剃于弥陀寺。逾年,受具于拈花寺。寻诣红螺山资福寺,研教念佛。居七年,因听讲唯识,不能领会,念佛又不得力,自
静亮,少业农,四十余岁出家。居温州头陀山妙智寺,二十余年,司罗汉楼香灯职。为人静默,寡言笑,终日念佛,及礼华严经。破衣瓦钵外,无长物,常年不用一文钱。所得衬施,咸积作念普佛,回向有情,同登乐土之用。民
佛乘,湖南桂阳彭氏子。guan角入道,岐嶷不凡。示以深经,辄能了解。年稍长,闻岐山道风甚盛,遂往参。未几,复至衡州罗汉寺栴檀林,掩关打七,有省。复往南岳,亲炙默庵老人,一见器之。服勤数载,性相俱彻,同
德堂,字天然,湖南清泉刘氏子。幼颖悟,抱出世愿。崇礼观音,而喜趺坐。光绪丙申年,二十三岁,出家南岳磨镜台,海岸长老座下为徒孙。寻诣上林寺受具戒。旋逢默庵法师讲楞严经,及生无生论,于祝圣寺,乃奋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