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与悟只在一念间
2024-10-21 10:51
《六祖坛经》云:
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一念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所以说,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佛与魔都是同一个人做的。
有个修行者问智门法师:莲花尚未出水时是什么呀?
智门回答说:还是莲花。
修行者又问:莲花出水后呢?
 法师答:成为莲叶了。
同样是莲,在水中是莲花,出水后,就是莲叶了,就如烦恼未去时,就是凡夫,烦恼一去,就成佛了,尽管是同一个人。
有人扛着一长竹竿,要进城,因城门不大,他竖着拿,进不去,横着拿,进不去,就苦恼地坐在城门口想办法,这时来一人,建议说:那还不容易,把竹竿砍断几截,变短,不就进去了吗?他一听,很有道理,就砍断竹竿进城,但是,货主已不要他的竹竿了。
为什么,他没有想到把竹竿头前尾后平着进去呢。
一念对与不对,相差何其多矣。
因此,我们修行,要时时看住自己的念头,一旦恶念生出,就该息灭之,使其时时处于正念之中,而不退转。
 
End
《六祖坛经》云: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一念不悟,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所以说,一念善即佛,一念恶即魔,佛与魔都是同一个人做的。有个修行者问智门法师:莲花尚未出水时是什么
 
证严法师人命在呼吸间,若没有好好把握时光,宝贵的时间就很容易稍纵即逝。苦修悟真理,庄严大欢喜佛陀在世时,修行之初是修苦行,当他觉得这种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苦行,并不能体验究竟真理之后,便出了苦行林,到
 
云深不知处,只在此山中◎ 传 喜佛在《普门品》里教我们: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在《心经》里教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用观世
 
佛法只在心内求◎ 虚 云现在与大众随便闲谈,开示二字,愧不敢当。因为虚云连自己都未明白,岂敢谬教他人?佛教开示,场合很多,如丛林坐香,班首轮流开示,观音七、念佛七等亦复如是。但拜忏不同打七,礼忏须五体
 
二西方只在目前[净慧和尚解说]下面的这个问题比较难讲。因为涉及到禅与净土的关系。既然大家都来听《六祖坛经》,那么我们只能根据《六祖坛经》来理解净土,不能歪曲《六祖坛经》的意思,所以希望各位今天都把意见
 
古代曾有这麽一个想法:「一根直线,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就是一半再一半的取下去,直线愈来愈短,但是永远不会是零。这样的想法就产生了「无限」的观念。从物理测量的观点来看,我们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无
 
凡圣只在迷悟间第一届观自在禅修营开示济群欢迎各位参加观自在禅修营。这是西园戒幢律寺举办的首届禅修营,招收的学员主要面心理学界。之所以这样定位,因为这一领域的从业者对人类心灵有更多的了解和关注。而佛法修
 
问:念佛只在心中念,不出声可以吗?印光法师答: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