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南怀瑾:悭吝心理是身体很多疾病源头
2025-10-03 07:23

不论大小乘的修持,均以布施为先。布施在中国固有文化中是仁的发挥,人字旁加个二,就是人和人之间,只有爱人,慈悲他人才称得上仁。

悭吝是舍不得施舍,吝比悭好一点,吝是比较上舍不得,即使拿出来给人家也不过是十分之一或百分之一。悭是内心坚固的舍不得,一毛不拔。悭吝就是对他人不肯慷慨,不肯帮助人,不愿付出仁慈。不过,节省不是悭吝,如果对自己要求淡泊,严格地管制自己的欲望,却对别人慷慨则是节省。

中国文化儒家的教育是躬自厚,薄责于人,躬是对自己要求严格,严格培养自己的厚道,对自己的要求很厚很严格,别人则宽容体谅,不要严厉责备别人。这类行为就属于布施。

然而,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夫妇之间、兄弟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真正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人家,要求人家都严格得很,道德标准都是拿来要求别人,不是要求自己,这就是凡夫众生。菩萨道的道德标准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做不到就是悭吝。凡是悭吝的人一定贪,贪的人必定凶狠,这种心念是连带的、必然的。为什么呢?因为贪欲得不到满足,相反的作用就是凶狠。一个宽大淡泊的人,一定是仁慈的。世界上一切众生几乎全体都在悭吝中,悭吝是不能舍;贪欲是侵占别人,在别人那里沾到一点利益就高兴,乃至在言语上占了便宜都高兴。总之,想尽办法以损害他人为满足。

所以,悭贪是一切众生基本的心理,这是心病,这种心病只有心药才能医,心药就是自己了解道理后懂得布施。悭吝的心念久而久之会转变成身体上的疾病。我常对中、西医的朋友说笑话,但也是真话,我说不管今天的医学如何高明,如何发达,中国人有两句老话: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一切医药再高明只能医假病,不管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真正医不好的是死病,人要死的时候,你一点办法都没有,怎么都医不好,如果能把人医到无病,人就不会死了。所以尽管医学那么发达,人还是照死不误。

佛法标榜了生脱死,医治生老病死的病,事实上,佛法在世间,一般信佛、学佛的人照样生老病死,原因就是人始终没有医好自己的心病。有悭吝心理的人,立即会被一个智慧高、定力深或者定慧等持的人一眼看穿。不仅是人,一切众生乃至动物如有悭贪心理,很容易被看出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心理会转变生理,心有悭吝的结,他的表情、神气、生命的四大就呈现出来,一望而知。所以无量众生悭吝不止,就已经在累积病情。物质文明越发达,人类悭贪的心理越严重,不知名的病痛也越来越多,怎么来的?心理悭贪来的。

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况能与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来乞者。佛说那个有悭吝又贪的人所喜欢的东西,他自己本身都舍不得好好享受。你们想想看,不要看别人,看看自己,好东西藏在冰箱舍不得吃,一个月下来,坏了,只好扔。舍不得给父母、妻子、儿女、奴婢,更不愿意拿给别人。现在讲的是我们的心理状况啊!不要看文字好像劝世文,佛经讲一切众生的心理状况就是如此,《药师经》的秘密在哪里,它明白地告诉你,身上的病是心理慢慢形成的。

不但自己舍不得用,也不给人家用,更不肯给乞讨的人,世界上都是这样的众生。因为有如此的心态,所以变成了疾病,如果是钱财损失了,那种内心的痛苦、烦恼、懊恼,不知不觉就形成身体上的病。所有一切众生,随时要反省自己的心念。

南怀瑾先生《药师经的济世观》

End

该哭不哭身体受苦

◎ 林语堂很多人都认为哭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尤其是男人们,他们甚至在最最伤心的时候,也宁可磨牙齿、握拳头、呕吐、晕倒,冒着生命的危险,千方百计地想尽方法,总不肯让眼泪轻弹。其实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能哭也是

佛教心理学的智慧

有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医治心理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叹的是,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教,拥有大量关于心理的理论,佛

一个人太刻薄了容易心理变态

克核太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所以一个人不要刻薄,如果对自己道德的要求太严格,或者要求别人太严格,就是克核太至。历史上有几个皇帝,譬如明朝亡国的皇帝,我们小时候听的古老相传,明朝李闯、张

疾病也是一种救赎

  朋友病了。省内各家医院检查结果都差不多。去上海,终于确诊。和气的女医生告诉她,这是终身病,要有思想准备。 心,钝痛之后,她出了医院,去外滩。黄昏了。夕阳的余辉映入黄浦江里,原本浑浊的江水成了金灿灿

财富过重超过福报,就会克到婚姻和身体

我们对天道的规律不懂,就会有许多痛苦,尤其是财富上。许多佛弟子都希望获取财富,然后来诵经祈福。如果世俗欲望过重,你学佛就会越来越痛苦。这可以说是个误区。所以,佛法一定是大富贵之人学的,大富贵的人,就是

南怀瑾 :善的心理行为与生理有很大的关系

《宗镜录略讲》是故,要当集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所以啊,应该发大悲心修一切善行,救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脱离无边的苦海,露出真如本来的清净光明,离彼无边客尘垢染,显现真如。所以叫作客尘,这是中国文学加上

身体比头脑可靠

◎ 武志红原来,她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子,她的工作从去年就遇到了不少状况,对于这些状况,她的应对方式是:不能认输,必须使用积极的方法去应对。所以她一年多来一直像一个救火队员一样四处去灭火,甚至在整体经济形

人生要懂得放弃的八个心理负担

人生是要学会珍惜,珍惜身边一切值得珍惜的事物和人;人生也需要学会放弃,放弃一切不值得珍惜的事情和东西。下面是八个人生中该放弃的东西,你已经放弃了吗?1、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

度化思想与心理调适

◎ 清 木禅宗不仅追求个人的自在解脱,而且强调广结善缘、帮助他人达到开悟的境界,在烦恼中得到解脱。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矛盾,一直激发着人们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了脱生死大事是佛教也是禅宗的最基本目的之一。

贫与悭吝大不同

清贫与悭吝大不同圣严法师清贫生活的风气曾流行一时,也可以称为是一种简单过生活的思潮。所谓清贫生活,就是符合自然,尽量节约,崇尚朴实,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它和悭不同,悭是舍不得用,而清贫是强调生活的清

看待疾病,并且克服面对疾病

佛法上,疾病不外乎是业障产生出来的,而善业、恶业则是从心当中产生出来的,如果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保持平常心、保持愉快心,这些疾病最低限度可以减少发生。所以一个人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定要坚持这一种真理

本来面目的心理经验

本来面目的心理经验王雷泉无善无恶是一个修行过程,理解无善恶的境界是容易的,灭却有善有恶的思是不容易的。实现无善恶的清净世界,还须从有善有恶开始,从为善去恶开始。首先进入和肯定有善恶的世界,熟悉这个善恶

心理学相遇佛学

心理学相遇佛学◎ 徐 钧佛学的整个修道的本质是摧毁负面情绪或具有潜在负面性的正面情绪。佛陀说,由于不如实认知,而有忧愁悲伤哭泣等烦恼左右个体,而由于如实认知就能转变这一世间的快乐和烦恼的心理规律。在这

不是反对你吃水果,而是阻止你毁掉身体!

中医似乎总在跟现代医学唱反调。每天看病后都要交代病人不要吃水果,这些病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常问为什么呢?坚决反对为了减肥、美容、长寿等各种目的每天一个苹果。不厌其烦的告诉你,毁掉你健康的正是这些好习惯。

心理学实验证明:心念多大,你的宇宙就有多大

编者按:学佛之人经常会提到境随心转,一个念头,有时能让世界都为之转动。你相信心念的力量吗?身体状况是否会随着心念而改变?我们体内究竟有多大的潜能?这篇文章可能会改变你对健康的看法,一起来看:■ 心念有

读书是精神的旅行,旅行是身体的阅读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在知乎上有个问题引发了讨论:时间用来读书和旅游哪个更好一点?其实古人早已经给出了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是

身体多病常抑郁?快修药师法门

【经典原文】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大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

春季养生必做的五件事!坚持做下去身体好!

万物初生始于春,在这个阶段正是养生的好机会,因此,不管男女都要及时做好养生准备。那么在春季该如何养生好呢?这5件事,建议大家要坚持做,这样身体才能好。春季养生必做的五件事1、吃点甜食春季正是肝气生发的

陈兵: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佛教心理学年久资深,内涵丰富,除了在佛教修行和心理治疗、世俗应用上具有的实用价值外,它最值得重视的用途,应该说在于对科学心理学乃至整个人类科学和人类现代文明所提供的智慧

陈兵:佛教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佛教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心理学非常复杂,它作为一门科学,被认为是最不成熟的科学,却又说是20世纪最发达的一个人文社会科学。现在它的主学科有200多种,心理学的大家

陈兵:佛教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第三节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当代医学家预言: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医学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医学模式将从生物医学为主转向生物、心理和社会的BPS新医学模式,心理养生

陈兵:佛教心理学 第六节 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

第六节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从来关系密切,被不少文学家、艺术家所运用,有不少属于文艺心理学的内容。一、认识人心、表达性灵文学艺术,是人用某种符号进行创造性思维,以自我表现的精神活动,

陈兵:佛教心理学 第八节 罪犯改造及“事业法”

第八节罪犯改造及事业法佛教心理学还可以广泛运用于罪犯改造,并成就消灾、除难、增益福德、协调人际关系等世俗事业。佛教界在这些应用上,积累有大量经验。一、佛教与罪犯改造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社会教育的一大课

寂静法师:祖宗与疾病的关系

国学 修心发愿: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心,住平等舍【编者按】寂静法师受邀于第七届中国佛家养生静修营开示影响健康的七大

陈兵:佛教修持与心理卫生

缘何当今精神疾病日益增多 佛能医我心作者:四川大学宗教所教授 陈兵按:当下信仰崩溃、道德沦丧、精神空虚、心理病态等诸多现象已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和攻击对象,但我们又不可否认当下这些现象的真实存在,是什么

陈兵:修行者异常心理调治(节选)

修行者异常心理调治(节选)学佛者及其他宗教、气功的修炼者,追求超越现实的信仰,着意调制身心,因知见上的偏差、缺乏明师指导、外缘干扰、信仰修行与现实生活的矛盾等原因,有时会导致种种异常心理、变态心理,轻

陈兵:佛教修持与现代心理学

十九世纪末以来,出于对物质科技忽视人心的反对和补救,研究人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越来越发达,出现过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多家学说,至今已分出近二百个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心理学是二十世纪

白发与身体的关系,后悔知道太晚了。

在白发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年龄的象征了,而是越来越普遍,无论男女老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发现象。面对白发,我们该怎么办?肾与白发的关系中医讲,肾藏精,其华在发,精血不足,黑发不生。体内肾气的盛衰在外部的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使用心理学方法发泄情绪

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

一日禅:很多疾病都来自心中的怨恨

很多疾病都来自于积存在我们心中的怨恨。身体不舒服时,想想你最恨谁?找出这个人后,尝试着宽恕他。如果感到很难宽恕,恰恰证明这个人是最需要你去宽恕的。你不必忧愁不知道怎样去宽恕,只要你肯放下心头的积怨,佛

雪漠: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

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修身是修心的基础,要是没打开脉结,你修成的那种空性觉受是不彻底的,而且容易丢失。因为你的心虽然有了智慧,但你的身体仍会给你造成烦恼,这样,身体反倒成了心灵的障碍。你生了病,仍会有

“精气血”一次补齐的“三宝汤”,每周一次身体好!

现在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特别是40岁后,会明显感觉到老的很快,面色无光、晦暗,容易疲劳、没有精神,特别容易感冒其实,这些症状就是身体在提示您,需要重视了!那怎么做,怎么养才能把身体调到最健康的状

简单养生:每天敲敲3条经,从头到脚防疾病

简单养生:每天敲敲3条经,从头到脚防疾病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道医理论,人体内的经络就像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联系着各大脏腑、

性命双修,从身体到心灵的养生之道!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

辟谷养生后身体的变化是正常的

体重现象在辟谷的第一天到第五天时,体重减轻最为明显,辟谷养生一天平均会减轻1至2千克,从第5天开始,每天减轻0.5至1千克,以后几乎都是以一定的递减方式减轻体重(有时也有例外,视乎每人的自身体质因素及

常揉身体“四区”利健康

前胸    医学研究发现,位于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揉拍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100至200次

熬夜后该吃什么调养身体

可能你会因为工作量大而加班加点,可能你会为了增长业绩而熬夜奋斗,那么别忘记健康!女性最主要的养生就是养阴,而夜晚是养阴的最佳时期,可是很多女性会为了工作而熬夜,错过了养生的时机。1、多喝水,保持水分充

兼顾生理与心理!戒杀素食的十大利益

素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戒除杀心和嗔心。佛教有一部《十善业道经》,其中讲到戒杀的十大利益: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

药师十二神将分别对应哪些疾病

一宫毘罗大将:(亥神)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二伐折罗大将:(戍神)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三迷企罗大将:(酉神)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四安底罗大将:(申神)申时(15点至17点),

和尚圆寂3年身体不腐死后6天脸色仍红润

2003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享年116岁的妙智和尚双目紧闭安详地圆寂。6天后他的弟子对妙智的身体进行了检查,发现他全身还是软软的,脸上还是红红的。他的弟子尊照其生前遗愿将他的肉身安放在一个特制的缸里。

邪淫对身体会造成哪些伤害

一、身体健康每况愈下长期邪淫的人,不可能拥有健康的身体。纵欲、邪淫必然导致各种疾病缠身,未老先衰,毫无精气神。二、无法持之以恒的做事、学习邪淫的人决定干一件事,往往三分钟热度,或者最多坚持几天。长期持

受蕴对身体的帮助

在修习四念处的观照法门时,受蕴的观照是介于身与心之间的念处。受与身相关联,例如心情郁闷时,胸口会闷,心情开朗时,全身舒畅,生气、紧张时,心跳呼吸加快,内心平静时,心跳呼吸会减缓。受与心也有相关性,心

修行破瓦法对身体有影响吗

不可能! 我们从小的时候都学修破瓦法,哪有什么事啊?这都是自己的烦恼、习气,不懂装懂。自己不修还到处乱说,影响、障碍别人的修行,这种人真是太可怜了。

林崇安: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

一、前言佛陀的出世,在于引导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众生之所以沉沦苦海,是由于内心被无明烦恼所笼罩。如何区分这些烦恼的类别和性质,以及如何从无明烦恼中解脱出来,便是佛教心理学的重点所在。佛陀教导弟子们修习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