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净 慧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1、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种种戏求,不是诚实的劳动,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上班吊儿郎当,人到了位没有到,出勤没有出力,不是有这样的说法吗?八点上班九点到,喝喝开水看看报。那是不是戏求财物呢?因为他要通过上班得到工资,上班的目的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月底能够得到工资。那喝喝开水看看报,而想得到工资就是非道。非道可以说是不道德的行为、方法。
 2、非时行求财物者为非道
 非时就是一个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机缘,不能强求。不顾时间因缘去强求,是非时。再有就是不正当的作息也是非时 ,因为很可能产生种种副作用。比如说,我们常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偏偏要到晚上去干活,白天睡大觉;晚上本来是休息,你偏偏要走东窜西,不但说劳动收效甚微,人家还会怀疑你,你担了一担东西从哪里来的?是你们家的,还是偷的?所以不能非时求财。
 3、饮酒放逸求财物者为非道
 带有赌博性质的,你喝下这瓶二锅头,我给你一百块钱,为了得到这一百块钱,也就不顾自己的身体,硬把它喝了,喝了以后上吐下泄,人不象人,鬼不象鬼,把自己折磨得不象样子。这样的事情有的是,小伙子开玩笑经常有的,这几瓶啤酒你一次把它喝了,喝了我给你什么东西,就是饮酒放逸求财。
 4、亲近恶知识求财物者为非道
 就是跟恶人一起想取得财富。知识就是有某一方面的特长的人。懂得善法的人叫善知识,懂得恶法的人叫恶知识。如做贼、做强盗就是恶知识,你要跟着这些人求财行不行?他坐牢你也跟着去了。恶知识为了勾引人上他的圈套帮他做事情,把一些年轻的小伙子都带坏了,有的是。
 5、常喜妓乐求财物者为非道
 妓乐包括两种,一种是妓乐,妓就是跳舞,乐就是唱歌。说起来会不会打击面太大。比如说一些歌星,当然也是经历了艰苦的劳动才把歌唱出来,也不容易。但有时候他们所得的暴利远远地超出他们地劳动,是不成比例的。有些年轻人追歌星,有什么追星族,不惜重价买票去听他们的歌,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是妓,指那些卖身的人,以卖身来取得财富是非道。
 6、懒惰求财物者为非道
 懒惰本身是一种愚痴的行为,用愚痴的行为去求得财物,这根本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是根本求不到财物的。人家干活你在家里睡大觉,懒惰怎么能有生活来源呢?怎么能创造美好的家庭环境呢?是不可能的。
 摘自《净慧法师开示》
 
End
◎ 净 慧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 1、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 种种戏求,不是诚实的劳动,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上班
 
  1、锻炼身体不能一天锻炼,顶上一周,也不能为工作太忙,闲时锻炼找借口。  2、不能起个大早,锻炼身体,早起锻炼要必待日光,四季起居要有时。  3、昼练养阳,夜练伤阳,所以晚上不能晚上锻炼,跑步跳舞
 
1、人多流动的地方不能施食。施食需要安静,需要地面空旷,人多流量大不合适。2、脏乱差的地方不能施食。诸葛长青曾经说过“施食就是请客”,就是“受佛菩萨委托,超度救助饿鬼道众生”。施食,真正起到作用的是佛
 
我们若听经,一定要坐得正当一点;不要这么样坐着,不要这么样子,也不要这样子,也不要这样子(上人做各种姿势)。这听经,必须要毕恭毕敬,就像对着佛似的,佛来亲口对我们说法呢!佛到这个地方,来给我们做见证;
 
问:清凉、润泽,不可以劫火不可使其热、涸等销之。何则?万法从缘,变化不测。真如性非生灭,尚自随缘。净土虽曰唯心,宁无转变?若不转变,是顽碍物,何足为妙?是故经云:欲冷则冷,欲暖则暖,欲满欲浅,皆随人意
 
问:念佛不一定要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不可以吗?慧律法师答:念佛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只求平安,能平安过日子就好,这像什么,你们知道吗?就像小孩子不懂事拿一颗大钻石去换一颗糖
 
佛教的恩德浩如大海,只要能有一念信心,均可进入佛门,成为三宝的弟子。虽然佛教的五戒之中禁止邪淫、杀生、饮酒,同时也将上列的这些行业称为恶业邪业或不正业。但是,住于海岛的人民,如果除了打渔不能生活;住于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些行为又属于取财的非道呢?《善生经》记录说:居士子!求财物者当知有六非道,云何为六?一、种种戏求财物者为非道。种种戏求,不是诚实的劳动,不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上班吊儿郎当,人到
 
惟贤法师答:福慧双修总的来说是一个愿望,希望众生能够福慧双修。修福,就有福报,生活资财充足;修慧,就有智慧。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偏重于修福的,也有偏重于修慧的,也有双重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做到福慧双修,学
 
为什么吃饱饭,不可以马上打坐?若胃不舒服可以禅坐吗?答:吃饱饭不要马上打坐是因为你会昏沉。胃不舒服可不可以禅坐?通常胃不舒服都是慢性病,肠胃病都是慢性病,打坐可以对治。可是你现在要是正好胃溃疡严重,或
 
智海法师答: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方面是强调出家难能可贵,为了鼓励出家,为了鼓励放下,说出家功德很大。从这个角度,不管他持戒犯戒,能够出家就是跟一般人不一样,你看不起一般出家人,人家放下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