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吃素,天天听您讲经,念佛求往生,我成了边缘人。有份信仰真不容易,没人赞叹反被嘲笑。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念佛是一大事因缘,是要解决旷劫以来解决不了的大事。在我们这个地球人类当中,有这种终极追求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你就不要去要求别人赞叹了,别人赞叹的是你赚了多少钱、当了多大的官。你去念佛,确实一般的凡夫不会赞叹你,但是天人会恭敬你,诸佛菩萨会护念你,护法善神会赞叹你。我们修行不是要求别人赞叹的。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能了解我,甚至嘲笑我,但你不要生气,因为你君子就是为己之学,就是希圣希贤。
那这种人,这种精神追求,可能颜回才够得上孔子的倾目。那可能世间人觉得颜回是一个很不成功的人,很边缘化的人,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住的那么破败的地方,温饱都有问题,但是颜回安贫乐道,颜回活得幸福指数很高,颜回能够达到三月不违仁。所以,学佛的人在这个世间得要有一种气概,不怕孤独。孤独算什么?旷野里面的狮子就是孤独的,那些小动物都是要成群结队的。自古圣贤皆寂寞,这是必然的。
但你不能显得孤僻,虽然这样说,因为你追求的跟世间绝大多数人追求的完全不一样,但你要做到和光同尘。出离心不是孤独,出离心是从无我的般若智慧里面出来的,而且出离心里面又有菩提心--我知道在这里轮回很痛苦,但我的家亲眷属、一切有缘的众生都在这里挣扎,我要成就道业,我要去帮助这些人。你要发起这样的心。这时候你就有慈悲的能量,你就有同体的力量,你在这个世间绝对不会孤独,上与十方诸佛菩萨、护法善神在一起,下与五道众生在一起。要有点观世音菩萨的那样的一种情怀,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种同体的慈悲心你得要出来,这样你就在修一个大乘菩萨行,你不是仅仅在为自己修行,你在为所有的众生在修行。
你的每一句佛号都是为众生去念,你的每一次功德都要给众生去回向。所以,这里面你的心态是阳光的,是正面的,是慈悲的。绝对不是负面的:我觉得没意思,很痛苦,很孤僻,很怎样,不是这个样子的。念佛人是快乐的,念佛人是充满光明的,念佛人是有深重的慈悲的。最终你的福德智慧透过念佛的能量出来,你不仅不会边缘化,而且所有的众生都会去找你。因为他有很多的痛苦,有很多的焦虑,有很多的问题,由于你念佛人有智慧有慈悲,你能帮他解决问题。良医门前病人多,你最终会成为一个良医。
所以,你在这个世间念佛,你的生命的尊严、你的生命的价值、你的生命的意义,由于我们一心归命到阿弥陀佛那去了,那个法界当中最大的能量场,最慈悲的力量,使我的生命提升了。这是件多么辉煌的事情。但即便在你开始没有上轨道之前,你吃素,吃素别人不会干涉你嘛。实际上你持戒,虽然他口头上在嘲笑你,哎呀,你怎么吃素啊?你看看你营养不够啊,你吃素,人生的幸福都没有啊,你又不喝酒,不喝酒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啊。
虽然他口头上这么说,但告诉你,他内心深处会尊重这样的持戒的人,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不到,这个人竟然做到了。他不是没有钱买肉吃,他是能够有吃肉的福报,但他能够自觉地放弃吃肉,这种人一定受人尊重。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信仰,当别人不信的时候,你这种信仰的明灯要点燃他人的内心的这盏信仰的灯,让他内心充满光明。每个人内心充满光明,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充满光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本平台整理,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End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
巨赞法师已经是十几年前,我看过了叶绍钧的《两法师》之后,脑膜上常常泛现着身长鹤立,道貌蔼然的弘一法师的清影,虽然我并没有见过他。之后,我终于也出了家,在杭州,从厦门,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消息。二十四年(1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我们的心理素质够不够了。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还
成刚法师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地贪著酒肉,长恶病的非常多。我们到医院里就可以看到,有的动手术被开肠破肚,有的被截肢等等,这些痛苦的场景,不正是厨房景再现吗?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往往有情绪上的高低起伏,却没有充分看清那只是自己情绪上的高低起伏。没有看清之下,就容易起执着造成伤害。有人把脾气发在无辜的人身上,有人受不了心头剧烈的郁闷而自我麻醉或甚至自杀。依四念处的修行法看,这
问:我吃素,天天听您讲经,念佛求往生,我成了边缘人。有份信仰真不容易,没人赞叹反被嘲笑。请开示。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念佛是一大事因缘,是要解决旷劫以来解决不了的大事。在我们这个地球人类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何谓天人感应道教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有关天人感
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由此可见,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无暇顾
被人误解时佛曰:不说不说是一种大度,事情的真假,时间会给最好的回答。被人误解时佛曰:不说被人伤害了,不说,是一种善良,感情的冷暖,时间会给最好的证明。被人诋毁了,不说,是一种涵养,人品的好坏,时间会给
修道,真的会有五弊三缺吗?很多人认为道教修行会造成五弊三缺,对此甚至说出了道教修行对人的福报不好,会损害人的福报,造成了很多人认为五弊三缺是修道不好的证明。但是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了?我们看带食物的时候,
《大智度论》里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修道的人,就要像男女在约会的时候一样;约会的时候,那个等待的心情,他不来,她在那儿一心一意地想啊、等啊如果我们的修行,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心态,那成道肯定没有问题!但是我们
欲界人类的祖先是堕落天人《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四载:“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着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
何谓佛教?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奉劝大家要常行善法,断绝恶法,但一切善恶均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因此调伏自己的内心就是佛教的宗旨。无论小乘教法、大乘教法还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人去寺院中捐赠佛像,也叫做造佛像。造佛像是有无量的功德,很多人在得到佛菩萨的度化和指导之后都回去还愿,并且为佛菩萨造佛像,那么很多人就不会理解了,为什么造佛形象会有无量功德?《地藏经
净界法师:其实这个问题有很多佛学院的同学问我,说这个愿里面什么是国中天人、国中菩萨、国中声闻?我看过所有的批注,不管是古代的祖师、现代的大法师批注,从来没有在这个地方解释过,好像这个文字不存在一样。后
问:本师释迦天人之师。历劫修成。觉行圆满。然淫欲为生死根本。自当永远断绝。无娶妻生子之事。为何未出家以前。尚纳瞿夷和耶输陀罗二妃身处王宫。极受五欲之乐。以致生育罗侯罗等佛子耶。此理不明望详开示。范古农
问:释迦如来在给孤独园说法。除诸大菩萨外。尚有释提桓因一切天人阿修罗等。此天人阿修罗等。除大菩萨等具天眼通者能见。未审凡人亦能见否。范古农答:凡人不能见。或仗佛力亦能见之。
地球初成,地壳未能全涸,地面于是呈现一片乳色,由天上看来,地球光亮无比,光照甚远,光音天上的天众男女,有天福享尽而性轻躁的,觉得稀奇,试图探险,竟以神足飞行,先后来到地球,散布各洲,见地上有甘泉涌出,
(一)果报惨烈堕在畜生道的众生,苦报难量。《过去现在因果经》云:“尔时菩萨,复观畜生,随种种行,受杂丑形;或复有为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而受杀者;或复为人负荷重担,饥渴乏极,人无知者;或穿其鼻
禅七即将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考功”,相当于期末考试。大家围绕着佛像站立,方丈、班首们挨个提问大家。拍你一下,问你:“念佛是谁?道一句。”这时候,如果你真的有所启悟、有所见解,可以道一句。方丈、班首会
很多人对念经并不了解,也不知道念经的功德是什么?更不知道念经会是改变命运的好方法。即使是佛门中的学佛人,也会由于法门不同,而有不同的学佛修行方法。普通人有灾难来临的时候,有事情出现的时候,不懂得如何去
《地藏经》中讲到,塑造地藏菩萨形象可得大福利,不但享受天福,而且下生人道,还能成为人王,乃至闻法得究竟解脱之大利。为什么造佛像会得到如此殊胜的功德呢?儒家讲:“人之初性本善”,后来荀子又提出:“人之初
问:西竺之言,称梵语者,乃本乎光音天人之所传也。今言:梵者,净也。对华而言,文质之谓。盖不足以尽之。况彼梵音,岂有质而无文?此土华言,岂有文而无质?儒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释称文随于义,义随于文。若彼
问:生命是轮回的话,怎么会有濒临灭绝的动物?中国人口怎么会在解放后增加数倍?答:虽然生命是轮回的,但不是说,某种生命形式会永远存在。如果某种生命形式失去生存因缘,比如失去赖以生存的食物、环境等,那么,
昨天讲到参话头与看话头,我说参与看有区别。参偏重于慧,看偏重于定。作为初用功的人,还是以看话头作为入门的方便比较容易得手。昨天我还讲到看就是观照。观照什么呢?禅宗里讲不观七识,也不观八识,就是观我们现
惟贤法师答:说明障碍大。佛要成道的时候,魔宫震动,因为佛成了道以后,魔的地盘就减少了,所以魔王坐立不安,就趁佛要成道之际,来干扰他,派魔女,派魔军魔将,文的武的都来,结果佛在定中,不为所动。虽然道高一
当很专注时,总感觉头部会有气动,有时头会有被往上拉的感觉,为什么?答:不要问为什么,当你头被往上拉的时候你注意看看,看头有没有被拉到天上去?那只是一种感觉,只是色身的一种调整,这种感觉叫做「触」,身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