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 瑛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不乱即是定,此乃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乃金口所
受用具足 第十九卷黄念祖老居士【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
◎ 蕅 益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
济群法师完美人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完美的人生,只有佛菩萨方能圆满。通常所说的完美,是具足有利于修行的身份,可以修学佛法,弘扬佛法。那么,这一身份具有哪些特点?可归纳为八点。以下具体说明这八种圆满。第一
于是世自在王佛,即为广说二百一十亿(十方无量国土)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著。一切世间,无能及者。
文:虚云老和尚盖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罗蜜。昔世尊住世四十九年说法,皆因时而化,对机而教,亦不离六种波罗蜜门。故而见贪心众生,教之以布施;见恶心众生,教之以持戒;见嗔心众生者,教之忍辱;见懈怠众生,教之精
佛教的戒律主要是分为五戒、十戒、具足戒三个等级要求,其中遵守的纪律等级也各不相同。分别是比丘与比丘尼要受具足戒。具足戒又称近具戒、大戒,简称具戒。出家人只有受过具足戒的,才能成为比丘、比丘尼。关于具
僧璨(约公元510年~606年)又作僧粲,中国禅宗三祖。江苏徐州人氏,出生年月与俗姓都不明。北齐天平二年,僧璨以白衣之身去拜谒二祖慧可,对二祖说:“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二祖说:“将罪来,与汝忏
僧团为简别出家者是否有资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列问题以询问戒子,此一系列问题总称为“遮难”。“遮难”一词,按照字面上的解释, “遮”即遏止、拦住的意思。《说文·走部》:“遮,遏也。” 《篇海类编·
比丘戒因与沙弥、沙弥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可大别为八种,比丘尼十七)、不定(比丘二)、舍堕(比丘三十,比丘尼八)、众学(比丘一百,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乃持具足戒之前方便,是指比丘、比丘
问:云何具足诸禅。范古农答:初二对代数息,三对欲界定。四对未到地定。五对初禅觉观二支,六对破初禅喜支,七对破初禅乐支,八对破初禅一心支,九对二禅内净喜,十对二禅一心支,十一对破三禅乐,十二对破四禅不动
财源天母心咒ཨོཾ་བ་སུ་དྷཱ་རི་ཎི་སྭཱ་ཧཱ།嗡 跋苏塔里尼 梭哈在佛教传统上,有不少人会依止妙音佛母以增长智慧。修持妙音佛母可迅速得长智慧,可是却会有贫困的缘起。所以,凡是修妙音佛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一定要先问:你是人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是,才有资格出家或受戒。我听到这种说法时非常感动,在六道中天人、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只有人才可以出家受戒
(卄四) 受用具足阿难!彼佛国土,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净色身,诸妙音声,神通功德。(这是略叹极乐众生三业殊胜)阿难!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人人都具足了如上所说的无比清净的色身、一切微妙的音声
一、亲近善知识众生的烦恼习气都很重,突不破,无法照见五蕴皆空。因此,需要有经验、有智慧的人来引导。善知识能启发你内在的觉性,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向觉悟,尤其在阅读经典方面,若无师父的教导,就容易以自己的
具足人文的教育证严法师慈济四大志业,需要众人一起承担。从慈善迈入医疗,并体认教育的重要性,而教育志业的目标就是人性的文化。为什么教育一定要有人文?教育若只是教授谋生的功能或知识,而漠视良能,就不能教育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记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以如来说名具足。法门深邃浅识未窥。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忧波提舍。昔出中国今现魏都。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爱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凡有念必落其中的一界,只要在其中的一界,这一界就具备了十法界,所以构成了百界,十法界互具构成了百界,再加上十如是,再加上三十种世间,就三千诸法,实际上就是宇宙万有,一切诸法,统称叫三
智海法师答:这个里面,也就说到修学净土法门,有专修和杂修。专修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比如,你专是立足于什么层面上专?是立足于持佛名号上专呢,还是立足于净土法门上专呢?所以说修净土法门的方法有万万千千,就是
三宝是佛、法、僧的总称,缺一不可。三宝就像三条腿的香炉一样,缺一个就不会平衡,所以三宝必须圆满具足。1.佛佛,是梵语佛陀耶(buddha)的简称,指证悟宇宙真理的觉者。这种证悟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你不要用善恶、是非来蒙蔽你的自心,你心智的光明一定会生得出来,也会浮现于世间,照耀世间,利益有情,没有畏惧的!这个地方,不是我用骄慢、邪见能做出来的,骄慢、邪见很快就把自己致苦了,很快就把自己累着了、
【净界法师】【四十八愿导读34】香光具足名之为奇,广作佛事名之为妙!香光具足名之为奇,广作佛事名之为妙!净界法师丁三、宝香妙严愿(三十二)经文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
什么是忏悔业障?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进入的时候,乃至任何一次修行活动的开始,首先都要忏悔业障。忏悔业障是一种很有效果而且是很有必要的修行方法。普贤菩萨有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
第四十三段文,是法然上人在《东大寺十问答》这篇文所设的一个问答。《东大寺十问答》这篇文,对我们念佛人而言,有很多很好的道理,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第四十三段文,法然上人所要跟我们开示的道理,就是具足三心的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请问师父:1一向专称,必定往生是否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闻说阿弥陀佛,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也就是说先要听闻,然后信愿求生,具足三心,才能往生?这样理解对吗?可是鹦鹉念佛也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法师!请问师父:如何才算具足信心?信心是否有他力信心与自力信心之分?如何理解有信必定有行,有行未必有信这句话啊?智随法师答:所谓具足信心以善导大师机法二种深信为本,简言之,即深信念佛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 翻译之记一卷施戒闻三备摄众行。是以如来说名具足。法门深邃浅识未窥。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忧波提舍。昔出中国今现魏都。三藏法师毗目智仙。婆罗门人瞿昙流支。爱敬法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