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梦参老和尚【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
索达吉堪布很遗憾的是,许多人并不了解佛教的教义。尤其在汉地,经常有人打着佛教的旗号,算命打卦、欺骗民众,做各种不如法的行为,误导无数人以为这就是佛教。其实,佛教的精神,在汉文《大藏经》中完好无损地保存
◎ 圣 严人类的欲求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私自利的贪求,这种贪求会让人希望世界上所有的东西、所有的人,都归自己所有。这种贪得无厌的心,如果不加以调整,很可能会发展到欲无止境、欲壑难填的地步,尤其是在
痛苦的来源是自己◎ 净 界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心生种种法生。我们凡夫众生,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心中一定会出现相状,因为有善恶业力,它就会出现各种相状。这个相状可能是安乐的、你欢喜的
承受痛苦磨练的人生才能升华◎ 叔本华舒适具有否定的性质,痛苦则具有肯定的特性。因此,一个人的一生是否过得充实和幸福,不是以他曾拥有过的快乐和享受为尺度的,而是要看他这一生承受痛苦的程度。只有承受住痛苦
慧广法师问: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慧广法师答: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败感很多时候正是对无常的体验。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那
◎ 希阿荣博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所谓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慈诚罗珠堪布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
◎ 容 通在佛的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而我们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世间的苦稍微轻一点,就觉得快乐,是一种傻傻的痛并快乐着。佛教说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世间所谓的快乐,充其量也就是坏苦,乐极生悲,快
生 死 的 痛 苦◎ 达 照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首先,生死是痛苦的!凡愚众生,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努力的结果,也都无
清净之爱--心存善念不求回报证严法师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清净的本性,这也是佛陀所说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不过被社会不良环境所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心念来支配时间。有心利用时间,就会
一行禅师生命中充满痛苦,但它同时也充满了很多奇迹,像蓝天、阳光、婴儿的眼。痛苦不是全部,我们还必须去认识和体验生命中的奇迹,它们就在我们心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分钟。如果我们既不愉快,也不安详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吃到好吃的美食,或者遇到有意思的事情,总是会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人分享,很多学佛的人也是这样,觉得佛法难闻今已闻,今生得遇正法是一件因缘殊胜的事情,所以总是迫切地想要,把佛法的智慧和慈
【经典原文】朋友之间有戏乐,大爱生于妻子中,嫌忌爱别离之苦,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犀牛经》【白话解】朋友中间交往有欢喜娱乐,妻子儿女身上有最感情深厚的挚爱。但最终会因生老病死等各种缘故而分离,他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时间会告别过去,痛苦会告别回忆,学会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就是照看好这条命,安顿好这颗心。每个人都有一条命,一颗心。这条命是父母给的,也是我们在世上生活的基础,我们要保证它的健康。而身上的痛苦会影响生命整体的质量。这颗心是自己修的,我们得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
儿时的无忧无虑、快乐、自在每个人都非常怀念,并且是一生的追求,但是,随着时间、年岁的增长,这些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是越来越少。为什么呢?寂天菩萨早已经说出了其中原因:愚人欲求乐,反行痛苦因。愚笨啊,本来寻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是由五蕴构成的,即色(意思是身体,包括五官和神经系统)、受、想、行、识。每天我们都有很多感受,有时候我们很快乐,有时候很痛苦,有时候很生气,有时候很恼怒,有时候又很害怕。这些感受充斥
所谓三恶道是指:地狱、饿鬼、傍生。这三恶道中地狱最苦,其次是饿鬼,再后是傍生。先说地狱。地狱分四: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和孤独地狱。因为地狱犹如房舍,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环境恶劣,这就是我们俗称的
爱染明王梵名Rāgarāja,译作住于大爱欲与大贪染三昧之明王。金刚萨埵,或金刚爱、金刚王等菩萨所变现。爱染明王住于大爱欲大贪染三昧,是烦恼即菩提「爱欲贪染即淨菩提心」的象徵。大爱欲即大萨埵之三昧示现
迦叶青年时代,父母要为他娶妻,他手指著一个黄金铸造的美女艺术品说:你们一定要给我娶亲,请找一个和这金像一样的美女,否则,我立志终身不娶。他的父母派人拿著金像到处寻访美女,从王舍城到北方毗舍离城。在毗舍
父母之爱郑石岩自序最近我也经常应邀在国民小学和社会机构演讲,所谈的问题以父母如何教导子女等亲子教育的讲题居多。目前亲子教育不只是学校重视它,一般的父母也都感到殷切的需要。因此,每一次听讲的父母总是济注
“阿弥陀佛!阿玉向判官合十!”“请问判官,阳人若说话用词非常过分,使用伤害人自尊的的种种言语,愤怒的辱骂人。家长打责孩子,夫妻吵架,说话处处不饶人,使用恶毒的言语咒骂,这些行为要堕落地狱受惩罚吗?”判
在等活地狱中,众生会取起兵刃武器互相杀害。在被砍杀后,这里的众生会倒下死去。这一种死亡,只是名言上的死亡,并非真正的生命终结,而是一种类似昏死的状态。在黑绳狱中,众生被强行按在烧热至火红的铁板上。因其
有一位家住台北的高老先生,为人秉性仁厚,待人宽容,且学识渊博,只是平时喜欢品尝海蟹,逢年过节更是无蟹不悦。这位高老先生的儿子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时常眼见父亲为了吃螃蟹而杀害生命,于心不忍,便对父亲动
那么痛苦从何而来呢?欲。欲望。没完没了的欲望。曾有智者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你自己让自己痛苦。”这话说得对,恰如其分。其实就是这样,欲越盛,苦越多;欲与
爱染明王是佛教护法神名。此神外相现忿怒粗暴之形,内证以爱欲贪染即净菩提心的象征,故名爱染明王。佛教以爱染为贪欲为烦恼,以之为明王,是取烦恼即菩提之意。《大日经疏》卷十:“常教以无贪治贪,今教以大贪治贪
人的心性就如一杯水,淡淡的清水里没有掺杂任何杂质。但如果在水中放入一些酸甜苦辣咸的东西,这杯水很快就会变质。人的思想也是,想法越多越复杂,越容易变质,而坦然接受现实,面对现实才是我们应该过的中道生活。
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待妻宜和而敬。待子宜严而正。不以礼待妻。则失唱随之义。不以道教子。则伤生育之恩。不义不慈。总曰无行。今之待妻者。不刻薄寡恩。则狎昵无度。待子者。非姑息太过。必苛责太甚。己实无行
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大家应该活得比往昔自在才对。慧可向达摩求安心的故事,无非点明这个事实。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原本是等同虚空,没有束缚,只因妄想执着,造成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大家应该活得比往昔自在才对。慧可向达摩求安心的故事,无非点明这个事实。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原本是等同虚空,没有束缚,只因妄想执着
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就再无痛苦了慧律法师: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教你一个大智慧,一个无上的法门,一个字,你什么事都挂上一个“无”字,记住!无就是不执着的意思。你回去碰到一些是非,你
问:请问生活很痛苦怎么办?海涛法师答:学佛,拜佛我也很痛苦,我这两只手每天洒水,各位你看我这样加持我一直换手我好痛苦,我坐着也很痛苦,然后脚也很痛苦眼睛也很痛苦,医生说你不要看太久,书不要看太多,我连
海涛法师:念准提咒减少动物被杀痛苦!准提神咒如果你经由河边、溪边或是钓鱼店,看到有人在钓鱼,或者是菜市场在杀生、杀鸡。 那个时候,我们看到这些众生,要发起大慈悲心,为它们持咒语念诵准提神咒。 因为,你
念一下,南无定光如来(三称),如果今天常念定光如来,然后又能够持斋,消除罪业四十劫。所以我们修行两个目标,第一个就是不要痛苦。不要痛苦就不要造业。意见造了业,我们就要忏悔。忏悔除了自己的惭愧力,还要靠
问:解脱痛苦必须从心开始,那是被动适应环境变化吗?济群法师答: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
解脱痛苦的原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经文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无自性,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印顺法师在《般若经讲记》中,将这段经文称
万物之爱一个团体能否和谐,端视其中的个体能否相互尊重、包容。欧洲一个专门研究动物的机构中,有一位教授负责研究「鸡」,他很用心地观察各种鸡的生活形态。有一天,他在树林里发现一只山雉生了许多蛋,就悄悄地拿
问:我这一生病苦连连,大小手术不断,现在得了癌症,还得接受放射治疗,实在烦不胜烦。最近又经常失眠,而倍感痛苦。请问师父,您有什么良方,可以解除我的痛苦?证严法师答:凡事靠一念信心,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乐观
佛教的出现,不用说,是由于释迦世尊的应化人间。释迦世尊的应化工作,总括一句:就是做的解脱工作。我们知道,释迦世尊降生的环境,是在王宫里;他的出家,是在受了宫廷的欲乐之后,那时他已二十九岁。他为什么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