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 严人之所以起瞋心,是由于个人的欲望、贪爱不能得到满足;或是虽然得到了,但又失去了。因为非常在乎自我,所以只要能够顺自己的意就不会起瞋心,偏偏世间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于是心中常常有火气,火气就是
时间地点:民国六十八年元旦慎斋堂开示主讲人:李炳南明伦月刊社整理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
每年的元旦都要说几句佛法,本人在台中每星期都有讲经,但说的都是经文,且讲经已讲三十年,道理渐渐的就愈讲愈深了。经本来都是平等的,但脉络各有不同,无论讲什么经,一次二次是讲不完的,所以要讲个概要很难。元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讲顺境和逆境的问题。人的一生总有顺境,总有逆境。哈尔滨的同修见到我都说:刘居士,你条件太好了,你环境也好,你人也好,你各方面都好。我跟他们说,不像你们所想的那样。每个人的逆境,每个人
明海法师生命中总有顺境和逆境,顺境是福报,那逆境是什么?逆境就是创造新的福报之前,你必须面对的功课,完成功课,顺境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看到功课,当功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害怕,但此时,也正是你在开创新
学者须常收敛,不可恁地放荡。只看外面如此,便见里面意思。如佛家说,只于都看得见。才高,须着实用工,少间许多才都为我使,都济事。若不细心用工收敛,则其才愈高,而其为害愈大。又曰:昔林艾轩在临安,曾见一僧
关于佛法的修证,由于众生同俱和佛一样的无陋智性,本无差别,但因迷于事相,各各造业不同,迷惑的深浅也因之各别,向道的根器就有智、愚、慧、拙的分别。在这种不同的根基上,我佛慈悲,为了适应众生,犹如医生治病
烦恼起时恰是用功处◎憨 山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当下著实,猛地返观内照,观此种种作为生灭之心,毕竟向何处起,即今灭向甚么处去,如此深观久久,渐入细密。若更此中,一切习
虚 云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
世间有句话: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佛弟子应该每逢佳节更怜悯众生。记得我们在灵岩山寺的时候,每逢佳节大家都特别要加香诵经、念佛,回向畜类的一切众生,因为人间每逢过节就是那些畜牲过劫--劫难的劫、要命的
佛源老和尚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在于自己。自己觉得念阿弥陀佛心不散乱,那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释迦佛,心
问:见性之后,最精进的用功就是时时刻刻不忘失本来吗?元音老人答:不对!本性不会失去的,只是你著相,被境迷了,就像太阳被乌云遮盖而不现一样。精进用功只是绵密保护。用功时如率兵攻敌,义无反顾;不用时则一切
要知打坐,打是打死妄念,坐是坐见本性。假如什么时候都能坐见本性,这是真打坐,不是坐在那里任妄念翻腾,装模作样为打坐。所以我们修法,要在心地上做功夫,时刻不能放松。《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不是统称某某
六十正理论释【龙树菩萨造颂,甲操杰大师释,任杰译汉】六十正理论释圣龙树菩萨 造颂甲操杰大师释观空法师讲授并校正修改任杰译汉科 判六十正理论释科分四:甲一、造论之前礼赞分三:乙一、礼赞的所为羲乙二、略义
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龙树菩萨造颂,僧成大师释,任杰译汉】中观根本慧论文句释宝鬘论①圣龙树菩萨 造颂僧成大师释观空法师讲授并校正修改任杰译汉科 判① 宗喀巴大师对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造《正理
心经 广释〔古印度〕扎夏萨生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妙吉祥童子及圣观自在菩萨此经当以十义显明释:(一)般若之名(二)因缘(三)入定(四)论议(五)趣入般若(六)般若之相(七)般若之所行境(八)般若之功德
已二、释为成办彼誓愿显示方便之教授分二:庚一、正释教授;庚二、修教授义。庚一、正释教授分二:辛一、结合;辛二、释义。辛一、结合论身建立:发心与教授。问:发心之后说教授是何因由?答:其因由者,谓已生起大
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任 杰 口授栗拙山 整理今年正值当代高僧、一代佛经翻译家观空法师圆寂十周年。法师是于我有恩的大善知识,我想通过缅怀法师的功德来纪念这位大德,并作为将来继续值遇、亲近善知识的资粮。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现观庄严论》圣慈氏菩萨造颂法尊法师由藏译汉《现观庄严论疏总义游戏海》极尊却吉坚赞大师著任杰由藏节要译释《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序言一、此论之名义二、学习《现观庄严论》者,首先
修道人刚入门的时候,因为信心不坚固,道力未充,念头上很容易走失,这时找一个相对清净的地方用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这只是暂时的方便。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它一刻都没有离
中观破迷执论圣天菩萨造任杰译顶礼阿阇黎圣龙树谁不观彼性,非所识非依,非相观所了,无生灭安乐。不观相无现,无相无能显,非二非不二,离相寂慧转。无文以文字,悲心作教示,恭敬礼大师,无倒而宣说。谁成二谛智,
顶加行八法之六修道顶加行第六、释修道顶加行庚三、修道顶加行分三:辛一、修道顶加行;辛二、所断分别;辛三、断除所断之胜利。辛一、修道顶加行三、释修道顶加行分三:一、所依修道;二、所断分别;三、能依功德。
果法身品第八丁三、广释法身分二:戊一、身建立;戊二、事业。戊一、身建立分四:已一、自性身;已二、智法身;已三、受用身;已四、胜应身。已一、自性身释果法身四法第三、广释果法身支分二:一安立系属结合;二广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 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
丁二、随标广释分三:戊一、广释三智体;戊二、广释四加行体;戊三、广释法身体。戊一、广释三智体分三: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已二、明道相智十一法;已三、明一切智九法。已一、明一切相智十法颂曰:发心与教授,
庚二、差别颂曰:声闻无诤定,离见者烦恼,佛无诤永断,聚落等烦恼。佛所有愿智,任运无碍着,无障碍常住,普答一切问。如来无诤三摩地,胜出声闻等之无诤三摩地。以声闻之无诤三摩地,唯断自身为众生作生烦恼之所缘
人生数十年,顺境逆境皆是常事。顺境使人顺悦的同时,亦容易让人懈怠;逆境则相反,虽容易让人倍觉焦躁痛苦,可一旦坚忍跨过,则更上一个台阶。所以当我们遇到逆境的时候,心里定要坚定信念,与其自怨自艾,更不如将
【经典原文】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香严智闲禅师【经文解释】不管开悟不开悟,今天大家在这里真真实实地参禅,一心一意地好用功,必定是有好处的。为什么?参
修行在哪里用功,大家都以为我要在佛堂里用功,在禅堂里用功,大众共修用功,早晚功课用功,这全是假的,没有用处。所以你修这么多年来,一点效果都没有。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呢?在穿衣吃饭上用功,在日常点点滴
天道夙修十善,得其上者业种成熟,即生天道。天之所以胜于人,约有三事。一为化生,化生者,机缘一至,即托境现身,无处母胎之苦也。二为身胜,人中之痰涕,精涎,便溺,垢腻等一切不净物,诸天皆无之。而天女姿色,
第三十三节 有职务人用功法大慧示人曰:昼三夜三,孜孜矻矻,茶裏饭裏,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警觉的时节。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中参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楞伽经》: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有因。云何世
问:释迦牟尼在雪山修行。禅宗直指谓行住坐卧俱可用功。然则修行何必雪山。范古农答:行住坐卧俱可用功。与在雪山修行未尝抵触。问意得毋有误会处。兹且不论。但就世尊在雪山修行之旨言之。要有二因。作事须要缘胜。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是怎么用功的,他答道:“饥来吃饭困来眠。”对方说:“大家都是这样的啊!那他们都跟你一样用功吗?”大珠禅师说:“不同。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句禅语的本意
如何安住本体用功问; 如果安住本体上用功,妄想就没有了?师: 是的,那是归到本位的人了,已经明白本位的人就不用这样观。插: 全妄即真还要观什么。师: 对。在网上有的人问: 有的师父讲看心, 有的时候讲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一天孙子禁不住问道:“爷爷,我试着像您一样诵读这本圣典,可是我怎么也做不到全部读懂,而且读懂的那部分
修学律宗的有源请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大珠:有!有源:如何秘密用功?大珠: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有源不解地说道:一般人生活都要吃饭睡觉,和禅师的用功不是都相同吗?禅师
参禅用功,贵乎一个行字;能行,才算是参禅;不行,口说参禅,不能算了事。宗门下行之一字最为重要。不但近世人对于这个行字误会,乃至自古以来,误会的亦不少;都以为见到就算了事,或者领会到这一件事,人人本具,
净土是否在三界中?净土是诸佛依其渡生愿力而成就的精神世界,其是佛在因地渡生的功德所累积而成就者,而三界诸国土是众生业报所感而生,两者不同。且净土中的住众其寿命无量,而三界国土中没有寿命无量者,因为三界
用功的三个步骤问:请法师开示修习《道次第》需要注意的关键。对于其中的法义,虽然有所了解,却无法建立胜解。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用功?答:学习《道次第》,首先要把握整个纲领,对总相了然于胸。然后还要对别相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三 用功下手认识宾主用功怎样下手呢?楞严会上憍陈那尊者说客尘二字,正是我们初心用功下手处,他说: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束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宾主人,
参禅法要 二、禅堂开示的修行方法 九 用功人的两种难易用国办道人,就其工夫的浅深,有两种难易:一、初用功的难易,二、老用功的难易。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妬障碍,贪瞋痴爱,懒做
经过十天左右的用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体验。也有一些人在一起互相交流,谈到自己这几天修行的过程、体会以及心态。修行的功夫深入之后,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有哪些现象发生,应该怎么样对治,
用功夫,有时在静中比较容易相应,但在动中却不容易相应,有时在闲时能相应,忙起来就不相应。禅堂里的这种修行形式――亦行亦坐,就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动静闲忙之中,都能够用得上功。行香有时也叫跑香。行就是慢慢走
禅修开始用功过程中会有诸多的问题,归纳起来就这五个方面:腿子疼,昏沉重,掉举多,方法用不上,信心生不起来。腿子是第一关今天到了第五天,多少有些坐不住了,腿子疼是事实,因为平常没有练习过打坐的姿势,肌肉
开始用功过程中有诸多的问题,腿子疼,昏沉重,掉举多,方法用不上,信心生不起来,归纳起来不过这五个方面。腿子是第一关。今天到了第五天,多少有些坐不住了,腿子疼是事实,因为平常没有练习过打坐的姿势,肌肉是
――净慧长老冬月二十三日禅七开示打七到今天为止,已经是第九天了。如果功夫用得好的话,应该有些消息。这些天来,十方护法的护持,常住的操办,在这里,各位可以说是百事不关心,十指不沾水,菜来伸手,饭来张口,
今天早晨,我在玻璃窗前发现一只苍蝇,它拼命地在撞,很辛苦的要出去。我就把旁边的门打开,把苍蝇往门边赶。但苍蝇一看我的手,更慌了,怎么赶它都反着来。我往这边赶,它跑那边去,有时快到门边了,它一飞又跑那边
那么差的环境之下,他们是怎么用功的?菩提道上,一阶一阶清清楚楚,不是跳高跳上去的,它就和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走上来的,这就是「华严禅」的特色。「照见五蕴皆空」怎么照呢?现在就从「深度」来讲了,这个叫作
不用功时人缘还好,禅修一用功想摄心就不想理人,不想听那些有的没有的,却容易得罪人是用功方法不对吗?还是福报不足?答:刚开始这种过程必然会有,因为你想要摄心,不想打闲岔,可是你还不够圆融。这你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