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出离有很多种涵义和解释,我遇到的很多人都把佛教的出离理解为远离人世,就象悉达多太子曾经做过的那样。不过这种解释容易把尚未准备好的人吓跑,佛陀并不打算剃光每个追随者的脑袋。 对于生活在城市里,喝
 
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的,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人在迷惑的时候,往往会有许多心结打不开,这通常都是因为自己钻牛角尖,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当我们遭遇不顺、陷入烦恼的时候,无论迷惑、愚痴或邪见,只要不执着,就有办法化解。所谓穷则变,
 
就容易起执著造成伤害。有人把脾气发在无辜的人身上,有人受不了心头剧烈的郁闷而自我麻醉或甚至自杀。依四念处的修行法看,这就是因为人没有把受念处修好,充分看清那只是自己的一个感受。人往往不自觉地把一东西扩
 
说执着执着是学佛悟道的一大忌,也可以说是学佛修行人的一大智障。之所以说其是大忌,是大障,这不仅是从理论上来谈学佛和修持,也是通观天下学佛人,无论是居家人还是出家人,可以说皆以执着为最大通病。这是为什麽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去执着它,但又不能不面对现实。而面对现实,我们又不能去执着它。如果执着它,会越来越麻烦,反而不执着它,我们会天天很快乐。不执着,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着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着,见不到
 
可怜一定有因,恶人一定具善。莫让利益冲昏了头、洗了脑。利益这两个字让我们迷失,让我们不信因果,让我们造一切恶,让我们知错不愿回头。放下对利益的执着,回向本来的解脱。原标题:华平法师修行法语开示转自微信
 
修行,它无关文字。若用文字,也不要让它束缚你,起了文字相,起了文字的执著。一切法本来没有什么造作的东西,这些造作,都是我们自己造作起来的,自己把自己给造作了。一切法本来是平实无华的东西,可是到了我们这
 
现前有许多禅修的人说,他往常在修行傍边有许多觉受,其中有好的觉受,也有坏的觉受。当感触自个的禅修十分酣畅的时分,心里就会十分高兴;但有时禅修又会有令人不悦意的觉受,贪嗔痴烦恼十分沉重,此刻内又十分沮丧
 
朋友带我去看一位收藏家的收藏,据说他收藏的都是顶级的东西,随便拿一件来都是价逾千万。我们穿过一条条的巷子,来到一家不起眼的公寓前面,我心中正自纳闷,顶级的古董怎么会收藏在这种地方呢?收藏家来开门了,连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之极名著。羿射,辽着丸,连着琴,与夫着弈者至屏帐垣牖皆森然黑白成势,著书者至山中木石尽黑,学画马者至马现于榻间,夫然后以其艺鸣天下而声后世。何独于学道而疑之?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什么问题?他说:师父,我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问题才大,他的问题就是不晓得自己问题在哪里?没有问题,
 
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大家应该活得比往昔自在才对。慧可向达摩求安心的故事,无非点明这个事实。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原本是等同虚空,没有束缚,只因妄想执着,造成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就是「觉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什么问题?”他说:“师父,我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问题才大,他的问题就是不晓得自己问题在哪里?没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执着和固执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执着和固执我们常说坚持己见的人太执着,到底什么是执着?执着与固执又有什么不同?执着又有什么不好呢?固执的意思就是坚持自己想法、做法是最对的,一旦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花开花谢,不执着花开花谢,不执着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
 
问:若有众生执着佛持金台莲花来接引,此众生可往生否?答:金台可是上品上生的莲台,你求什么要有自知之明,你平时有没有作到上品上生的行持,积累了这个资粮没有。你执着金台来接,其它的来接都不去。在中国净土往
 
咱们拜佛也好,礼忏、念经也好,一天当中上殿过堂的,里头夹着毒素。所谓毒素,就是还有贪瞋痴,起心动念,不清净的地方太多了。吃饭的时候,今天很合口味,不知不觉就多吃两口;那不好吃的,勉强哪,差不多就算了,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1、无尽觉海,业风吹,波浪起,水泡现,执泡为相。然,没有一个叫浪花的东西,它只是加上了风,风一吹,吹什么样,它显现什么样,所有做成浪花的内容全部都是水,除了水没有第二个,而且那个水跟整
 
执着有就是垢,垢就是污垢、罪业;了不可得就是净。就像佛陀讲的,如果心不清净,众生就不清净;如果心清净了,众生就是诸佛。禅宗二祖神光向初祖达摩断臂求法时,就说:弟子心不安,请师父安心。达摩说:将心来,与
 
问:为何有妄想分别执着?何时有的?智海法师开示:我们说这个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妄心有生有灭。妄心依真心起,只要真心没有觉悟,妄心就会起来。妄心从无明不觉而有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楞严经也有解答,妄心是虚
 
佛陀夜睹明星悟道,由此感慨:奇哉!奇哉!山河大地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大家听了之后,一头雾水,也没有什么感觉。释迦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尊者笑了,于是释迦牟尼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
 
所谓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就像人病了之后,开始冒汗了,于是这个病一点点地就减轻了,一点点地就要痊愈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忏悔也有这样的作用。我小的时候有病,吃一镇痛片,然后蒙着两床被发发汗,常常病就好
 
有些人认为,佛门就是远离尘世,不理会世间人情,这当然是一种误会。从汶川大地震赈灾活动中佛教界弘扬佛法利生的真实事例中,大家都看到了,佛法原来与世间时刻相连!佛教不是消极地避世,而是积极地救世;不是空洞
 
所谓而自崇最:慢慢地自己的品味就升高了。人们在秋天感慨,说春天没有了,花谢了,充满伤感,如林黛玉的葬花满腹的惆怅、伤感,感念人生的无常,感念自己青春的易逝!但是大家想想看,这就是画地为牢了。诗人白居易
 
《入中论》第八次课程总第十五讲之:与“无生”相冲突的“顺世论、数论、唯识”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10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与“无生”相冲突的“顺世论、数论、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从不显现到显现的自生过程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从不显现到显现的自生过程关于数论派,我们要了解这么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数论派神我与自性的关系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数论派神我与自性的关系《金七十论》怎么描述世间和出世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执着由不显现而显现的自生主义者—数论派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执着由不显现而显现的自生主义者—数论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淡黄仙人与《金七十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淡黄仙人与《金七十论》关于数论派的学问,先介绍它最初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不要不服气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不要不服气说到这,多说一句。谈到繁体字和简体字的问题。繁体字里包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果显因灭,产生世间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果显因灭,产生世间拥有五种特性的神我,如何推动自性,让自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神我”五特性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神我”五特性往下面,我们看神我和自性如何把世间变现出来。神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破自生原颂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破自生原颂从颂词12页第 4行下面一句,一直到13页第57首“以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内外道根本区别:胜义空与不空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内外道根本区别:胜义空与不空我们平常若不知道内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破自生的思路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破自生的思路这里,表面看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说法,其实背后包括了一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破自生译文与自释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破自生译文与自释前面的颂词是基于数论派的外道理论,数论派的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破从他体而生的自证分与依他起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破从他体而生的自证分与依他起因和果的之间关系,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不观察时随许世俗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不观察时随许世俗世间人所认定的因缘都是个大概的,大概这里凑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余论无此法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余论无此法所以,到最后月称论师就以一首颂词,说明了中观道最核心的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进入“止”的前提条件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进入“止”的前提条件如何进入止和观呢?这里,我们可以了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随许时节因缘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随许时节因缘月称论师为什么在不观察状态下,让我们一定要随许世间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诸经论广释止观特性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诸经论广释止观特性刚才是释名,对名字做一个解释。在其他经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止观释名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止观释名破完自生,我们要学的另一内容,就是上次课学过的一些实修基本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七讲之:止观并修列表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止观并修列表止观释名奢摩他,寂止,心不外散不内昏,清晰一心专注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进入“观”的前提条件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进入“观”的前提条件进入观的必要条件:首先要依止中观正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止观为根本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止观为根本刚才讲到了对止和观,众多经论分别用什么样的名义,这些名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总第十八讲之:止观缺一不可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主办:北大禅学社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止观缺一不可止和观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逻辑关系,不管是谁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