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堪为法器、应闻此道
2025-08-28 09:31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总第十三讲之:堪为法器、应闻此道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堪为法器、应闻此道

若异生位闻空性,内心数数发欢喜。

我们来讲解十二缘起法、缘起性空的这样一个对机。对什么样的人可以来说明缘起性空的道理?异生位就是凡夫位,即我们现在都是凡夫,我们在这个凡夫的位置上面,将要来听闻空性的时候,“内心数数发欢喜”,内心一次一次地有欢喜心涌发出来。

由喜引生泪流注,

乃至于因为有欢喜心而产生热泪流注。

周身毛孔自动竖,彼身已有佛慧种,

这样的人就有佛陀智慧的种子,经过我们的正法欲,正式的心里的一个欲求,我们就有如上的表现。

是可宣说真性器。

这样的人是可以为他说真正空性的法器。

当为彼说胜义谛,

应该为这样的人来说明胜义谛的真理。

其胜义相如下说。

胜义的道理的法相我们往下面来说。这一段说明的就是法器。在学这部论之前的第一课,这一段也正式地解释过。后面生世俗方便的功德当中也会有学者的这样一些思维。

彼器随生诸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

一位想学习中观空性见的弟子,随着这种学习他会产生相应的功德,“常能正受住净戒”,他会觉得我们要按照佛的要求来依照奉行戒定慧基本三学,我们应该遵行佛和法师们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因为只有这样来遵行,我们才不会错失掉证悟空性正见的机会,才能安保人生,或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条件。

勤行布施修悲心,

在住净戒的过程当中,还会修布施、修悲心。因为布施给他人能够让我们获得更好的闻法条件。修习悲心让我们远离恶友、远离怨结。

并修安忍为度生,

以前曾近我们会认为瞋恚对象的这些人,我们对他们安忍,不会再对他们产生瞋恨心和忿恨。因为嗔恨心和忿恨会给我自己的生命带来动摇。在这种生命动摇过程当中,我们就有可能失去证悟空性和学习、修行空性的机会。

善根回向大菩提,复能恭敬诸菩萨。

如果有所善根,我们都会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佛果。我们前面曾经学习过,有什么样的功德我们是失坏不掉的?失坏不掉的功德就是:我们在做了功德之后进行回向给自己要证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证悟佛果,回向佛果的功德是不会被失坏的,即是有时候有小小的杂念、瞋恨心,我们也不会失坏这些功德。

“复能恭敬诸菩萨”,在学习空性的正见的这些修行人、学习者,就能够来恭敬诸菩萨,因为他知道一位菩萨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因为通过前面的学习就知道:一位菩提道的实践者、一位修行者是有多么的难能可贵。一位菩萨来到人间真的是人间的吉祥,他们会异常地珍惜。在这种珍惜当中有一个自然流露就是恭敬,这不是普通的恭维,这种恭敬是真实的。因为他们需要从菩萨那里获得更好的修行方便。获得更好的智慧来区分自己的修行之道是不是正确的。

善巧深广诸士夫,渐次当得极喜地。

求彼者应闻此道。

善巧于深见和广行之道的这些发大心的勇士们“渐次当得极喜地”,时间不长就能证悟极喜地了。我们现在所研究的主题已经是第六地菩萨的缘起性空智慧,我们对于获得初地菩萨的果证是非常有把握的,很快就能获得极喜地的证悟。

“求彼者应闻此道”,有这样把握、有这样决心和信心的人是应该来听闻这个道的。月称论师在他的后面的颂文当中也有诠释:不光是应该听闻,如果你们都已经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和这样的发心,我作为讲述者不为你们讲,我也是有过失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把中观的这个传承向下延伸和传播就有着这样的要求,作为一个传承者有如上的使命,应该为这样的弟子来做宣说。

End

李炳南:净宗最简单的早晚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行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工夫忙闲而定。越多

法器法物

◎ 星 云 法器是龙天耳目,大众共遵的讯号,丛林中一切行事皆依法器为准,例如晨钟暮鼓以及各种报钟、板声等。寺院中用于庄严佛坛及祈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资具,都是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刚刚我们有一个互相的承诺,每天神交古人,每天看两则德育故事、两则历史。这一段话不知道大家熟悉没有?文天祥先生说的,「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夕」。典型,他们的风范、他们的行持,都印在我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七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一开始先来「温故而知新」。我们看《古文读本》第四十八页。熟能生巧,古文我们看多了以后,就愈来愈熟悉了。它有一个过程,但你要喜爱它,你要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它。我们看四十八页,这个故事我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堂课想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就是说从昨天开幕,到「师志为己志」,到今天早上,这样总共三次跟大家作交流,在这三次的交流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五集)

蔡老师:大家休息得好吗?昨天我们林学长举到的一个事例,在这里我也再补充一个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是这一位主人翁他对他的父母、兄弟非常的好,可是在叙述的过程当中,好像对他太太的体恤不是很够。所以,我们这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四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谈到的内容,大家再回顾一下。哪一句、哪一段您印象最深?有什么体会?或者有什么疑问?好,这一位学长,陈学长。陈学长:老师、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学生听了上一堂老师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八集)

蔡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用抽签的好了,有没有签?好,你们的心动了没有?有?没有是吧?如如不动,好样!是吧,要用心像镜子,任何情况来,平等心、平常心应对。我们很多的压力、紧张都来自于没有平常心。我们讲出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集)

蔡老师:大家好。那大家先热热身,我们复习一下刚刚上一节课谈的一些内容。栾学长。栾学长:谢谢老师。上堂课对「父慈子孝」第一条信心,非常有感受,对孩子永远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孩子会愈来愈好。尤其是学习传统文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然要移风易俗,首先这些音乐感动我们自己,每一句唱出来的歌曲、歌词,诚心去唱。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的「父子有亲」这个部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刚上课的内容。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九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本来是礼拜一到礼拜四,都是第二节课大家复习上一节课,然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探讨。那现在问题比较少了,所以我们想做一个调整,跟大家讨论一下,就是礼拜一跟礼拜三我们有交流跟回答问题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包含昨天听师长的教诲,大家体会比较深的哪一段话、哪一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们不要看笔记,现在要讲的是印在心上那一段、那一句。杨学长。杨学长:老师好,我印象比较最深刻的一句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二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的课,大家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跟大家分享一下。陈学长。陈学长:老师,各位长辈、学长们好。今天老师讲到,我们女性同胞怀孕的时候,其实我感触很大。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当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五集)

大家早安。我们先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问:第一个,子路让他的同学去做官,边做边学。答:这故事没讲完,对不起对不起。他让同学去当官,孔子说,「你要害死人家的孩子是吧」,子路就觉得,「边做边学就好了嘛,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七集)

我们来看几篇文章,跟我们刚刚从《论语》里面这一些很精辟的经句来再做一个呼应。八十一页,「谏太宗十思疏」。这一篇一来彰显唐太宗很能接受下属的劝谏;第二,魏征也是很有智慧的人,所以他也把整个为人君应有的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六集)

大家好!这里有八个问题。我们昨天好像回答了四个问题。随着大家交流的问题,感觉到大家要回去了好像挺紧张的,有一些问题可能希望探讨一下,回去比较安心。好,问题我们找时间再回答,我们先来把这个跟大家交流一下

八大胁侍菩萨各自所持法器及其代表寓意

佛教有许多的菩萨,我们到寺院肯定要拜菩萨,但是八大胁侍菩萨各自所持法器及其代表寓意,你知道是什么吗?(1)、大势至菩萨,手握降魔杵和法铃,驱散邪恶,传播法音;(2)、观世音菩萨,手待杨柳枝和净瓶,能普

禅堂法器之——香板

清朝康熙年间,出了一位玉琳国师,此人乃是已经识心达本的得道高僧。雍正皇帝仰慕其人,无奈他已圆寂。所以只好派人四处寻找他的后代得法门人,以便亲近护持,续佛慧命。正当那个时候,汤州高旻寺住有一位癞头和尚;

禅堂法器之香板的种类

用以警策办道者,称为“警策香板”;用以惩诫违规者,称为“清规香板”;用以警醒坐禅昏沉者,称为“巡香香板”;于禅七中使用者,称为“监香香板”。方丈使用的香板:长二尺,划三道杠(意为透三关);班首使用的香

千手观音菩萨手中拿的法器都叫什么

千手观音菩萨共有42只手臂,除去合掌的双手外,其余四十只手都持有法器。1、手下伸、掌向上:名施无畏手,除一切众生怖畏;2、持日手:救眼暗无光者;3、持月手:救患热病令清凉;4、宝手:为众官位者;5、宝

林崇安:《入中论》破「实质有的我」的探究

《入中论》破「实质有的我」的探究林崇安一、前言人们从小到大隐隐约约觉得有一个自立自足的「我」,尽管身体变了、观念变了,总觉得这个「我」是不变的,一方面觉得这个我不是身和心本身,一方面觉得这个我也不是离

林崇安:《入中论》破「即蕴我」的探究

《入中论》破「即蕴我」的探究林崇安一、前言佛教内的圣犊子部有五部:犊子部、法上部、贤冑部、六城部、正量部。圣犊子部的一个重要主张是「即蕴我」。此处依据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配合宗喀巴大师的《入中论善显密

佛教法器——羯磨杵

羯磨杵(梵名karma-vajra)密教法器,由三股杵交叉组合成十字形,象征诸佛本具之作业智,属于轮宝。又称羯磨金刚、十字羯磨、十字金刚、轮羯磨,或单称羯磨。羯磨为事业成办之义,三股表身、口、意三业成

法器:羯磨杵

羯磨杵,也称十字金刚杵。它是由四个带有莲花座的金刚杵组成的,四个金刚杵的杵头从中心点向四方散射,象征着绝对的定力。在对须弥山的描述中,巨大的羯磨杵承托着物质宇宙。同样,它也被描述成坛城宫不可撼动的支撑

密宗法器之十字金刚杵(十字羯磨杵)

十字金刚杵是由四个带有莲花座的金刚杵组成,四个金刚杵的杵头从中心点向四大方位散射,象征着绝对的定力。在对须弥山进行宇宙学的描述中,巨大的十字金刚杵承托着物质宇宙或横在其下面。同样,在描述坛城时,巨大的

金刚橛和金刚杵法器区别

相信诸位师兄对于金刚杵是不陌生的,不过很多人对于金刚橛和金刚杵分不清,有的时候甚至都将这两种法器混为一谈。虽然金刚橛和金刚杵同为古代印度的武器,后被佛教密宗引用为修法法器。但金刚橛和金刚杵的用途不同:

唐思鹏:从《中论》谈中道

《中观论》简称《中论》,它与《十二门论》、《百论》合称三论。依此三论立宗,故称三论宗。《中论》是龙树菩萨的代表作之一,他是根据佛陀的大乘经典,特别又是根据《般若》诸经的根本理论缘起性空来阐明诸法的实相

洪启嵩:回到龙树本怀—从修证立扬来谈《中论》

回到龙树本怀—从修证立扬来谈《中论》洪启嵩《中论》修证讲授(一)龙树菩萨造洪启嵩老师讲授2008年3月《中论》在佛教发展史上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论着。尤其是在大乘佛教里面,他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

洪启嵩:《中论》修证讲授

龙树菩萨造 洪启嵩老师讲授2008年3月《中论》在佛教发展史上面,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部论着。尤其是在大乘佛教里面,他的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而造论的龙树菩萨,被尊为八宗共祖。不管是大乘小乘或八宗共祖,都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的法器

十八罗汉的法器有:钵、佛塔、布袋、芭蕉扇。大部分罗汉是没有法器的,具体如下:(1)宾度罗跋罗堕阇(Pindolabharadvaja),坐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2)迦诺迦伐蹉(Kan

法器的简介

相信诸位师兄都是知道法器的,其实就广义而言,凡寺院内有关庄严佛坛,用于祈愿、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或佛子所携行的念珠、锡杖等修道之资具,统称为法器,又称佛器、佛具、道具等。若是狭义言之,特指置于

佛教的八大法器有哪些?

佛教的八大法器其实是指佛教的八种法器,金鱼、宝伞、宝瓶、妙莲、右旋白螺、金刚结、胜幢、金轮就是佛教的八大法器,佛教的八大法器其实是暗喻有关佛教的教义。金鱼是救济众生的教义。宝伞是佛的纯净美德覆盖一切的

佛教常识丨佛教法器有哪些

佛教的法器,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

佛教法器解说:金刚盘是什么

金刚盘是修法时置于坛上而在其上安置金刚杵及五钴铃的金铜制盘。所言是几近于三角形而轮廓为不整齐的四叶形。【金刚盘】金刚盘是修法时置于坛上而在其上安置金刚杵及五钴铃的金铜制盘。根据《行法肝叶钞》卷上记七:

佛教法器大有学问!十种法器各代表一尊菩萨

有十种最常见的法器都是有来历、有象征意义的。如大钟表“妙音王菩萨”、鼓表“雷音王菩萨”、云板表“吉祥王菩萨”、大磬表“云来集菩萨”、引磬表“清凉地菩萨”、木鱼表“香云盖菩萨”、铪子“表”虚云藏菩萨”、

佛教法器的作用及其具体分类

佛教的法器从用途来分有哪些种类法器以用途来区分,一般大约可分为庄严具、供佛器、报时器、偕行器及密教法器六种,将禅宗藏密的法器单独提出,共为八种的分类法。1、庄严道场的佛具,包括佛坛、须弥坛、幡、盖、经

佛教法器解说:密宗七宝之轮宝

转轮王感得之宝器,王游行之处,必自前进,而制伏四方者也。有金银铜铁四种,故分金轮王乃至铁轮王之四等。俱舍论十二曰:“此王由旋转应导威伏一切,名转轮王。轮宝转轮王感得之宝器,为古代印度帝王之标帜,亦为佛

最厉害的佛教法器,大开眼界了!

骷髅碗也称人头器,它是密宗修祛者举行灌顶仪式时,在灌顶壶内盛圣水,头器内盛酒等等。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最厉害的佛教法器吧!佛教最厉害的法器西藏密宗法器:骷髅碗藏传佛教密宗盛行用人的骨骼制成各种法器。骷

佛教法器之一天盖的种类介绍

关于天盖的种类,在堂内诸尊头上悬挂,以示庄严的天盖称为“佛天盖”;而悬挂于礼盘上导师头上的天盖,或密教阿闍梨行道或葬仪等导师头上的大伞,则称为“人天盖”。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继续看看吧!天盖的种类关于天盖

怎样成为大圆满法的法器

大圆满法--立断法、顿超法多殊胜啊!但是,因为我们的相续根本没有成为大圆满法的法器,所以容纳不了。什么叫法器?每一个正行的修法都有前提条件,只有这些前提的条件都具备了,你才能得到这些法的成就,才能成

持国天王的法器是什么

我们去寺院烧香礼佛,进入寺院后,会看到第一重殿 - 天王殿,在天王殿中,中间供奉着慈悲欢喜的大肚弥勒佛,两侧站着怒目狰狞身穿甲胄,高大威武的四位天王,他们手里拿着各种不一样的法器,那么你知道他们手里的

广目天王的法器是什么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这道具也是表法的。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着做事情不可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像弹琴一样,琴弦松了,弹不出声来,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

佛教法器:经幢

经幢 (庄严道场的佛具)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

紫虚居士:关于念珠等法器

关于念珠等法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修行者佩带不同材质的各种念珠,也有的手上拿着大小不同的各色宝珠。这些都是修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用者。一般所佩带的念珠大多是不同的佛菩萨所加持者,也有一些是来自金刚护法的

印光大师:临终助念法器宜用引磬

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文钞续编卷下〈临终三大要〉)

太虚大师:阅入中论记

阅入中论记──三十二年十月在汉藏教理院作──※月称论师入中论,于译稿曾随阅隋删润。顷刊印初出,复览一遍,综前寻伺之所及,久恐遗忘,乃援笔记之。三十二年十月四日,汉藏教理院编译处监译太虚记。※一全论节成

星云大师:佛教为什么要把法器雕刻成鱼的形状来敲打?

刚才提到木鱼的音声是带节奏的,佛门讲求慈悲,为什么要把法器雕刻成鱼的形状来敲打?有人认为鱼也是一个生命,为什么佛教裡的法器要做成鱼的形状来敲它,难道不会感到很不慈悲吗?其实不然。鱼,是水裡的动物,牠有

第三卷 中论 - 乾隆大藏经

第三卷 中论破合品第十四说曰,上破根品中,说见、所见、见者皆不成。此三事无异法故则无合,无合义今当说。问曰:何故眼等三事无合?答曰:见、可见、见者, 是三各异方,如是三法异, 终无有合时。见是眼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