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 第十九讲之:错误—常见的他生因果理解
2025-08-26 07:37

《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总第十九讲之:错误—常见的他生因果理解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理科1号楼1114室

错误—常见的他生因果理解

只要承认因果实有存在,那它不是自生就是他生、不是他生就是共生、无因生。总之,四种因到果的关系中,必须要找到一种,才能充分证明因和果的关系成立,实有因果才能成立。否则,实体的因和实体的果之间无法建立关系,无法让因果真正成立。

若问:“你已破了四种因果的生灭法,那你是不是反对因果?”

这里不是反对因果,而是反对错误的因果理解。因为错误的因果理解太容易钻我们空子,而错在哪里我们不大知道。尤其,今天要学的他生理论,这是我们脱离了自生的外道概念、但又达不到中观的空性正见时,对因果的错误理解。也可说,从小乘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到经量部,再到大乘唯识宗的随理、随教唯识等等,还有一个叫“胜论派”的外道小派别,这些派别对因果的解释都基于他体的因果知识。

就常规理解的佛教来说,我们接受的因果概念也是如此。这不是批评大家,我们现有的因果概念,基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他生因果:因和果不是一体的,因和果各自独立,但又能发生从因生果的关系。我们能理解的因果多都如此。

这种理解,论对错,它不可能对;论作用,它也有一定作用,肯定也具备有限的正理价值。就像唯识宗的“一切唯心造”,你真信这个道理,确认真有一个作者和一个被造出的外境,它肯定也有一部分修行价值。但若就清净见来说,就不能说这种理解干净明了、完全正确。

这张表非常重要。我们能理解的、既不是外道知见也不是空性正见、介于二者之间、常规的佛教因果概念,就在这张表里囊括。我们能理解到的、能有的、能建立的因果概念都在这了,这些都属他生。这张表列的十五种,一定把我们所理解的因果概念都列完了。它们有一共同特点:都是实有的因果,因实有,果也实有,都有一个实体存在的基础。

这种有实体存在基础的因、果,虽有其修行意义,但对学习中观见的人来说,一定要知道它的问题在哪。虽然具备向上修行的增上生价值,但它不会让我们得到圆满的决定胜。就是说,真正的中观见,无法依靠这些理解得到。

所以,破他生的过程中,这十五种因果的理解首当其冲,我们都要破除。今天是要破除它,所以我们来学习它。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基本认为这十五种就是真理了。这十五种因果概念基本都由《俱舍论》确立。我们很难有因缘学《俱舍论》。但从佛学名义上真正确定经量部小乘的,就是这部论。佛教真正体系化、全部完善起来,都在这部论。它把我们能有的对实有因果、实有修道体系的理解,全讲得淋漓尽致。它也是一部佛学概论,只是叙述不到大乘水平。但若单就名义,单就眼、耳、鼻、舌、身、意、因缘、因、果,单就道次第的一些零件来说,它说得非常到位。

我们平时没有学习它的机会,所以基本不可能跨越它。在学习他生、破他生观念时,我们首先要把这十五种因果弄明白。若没有把它们弄明白,想破除它,更不可能。

首先,表格上面有三首颂词,是一个总述。总述部分列出了这十五种因、缘、果:六种因、四种缘、五种果。他生中所谈的因和果都源于这十五种法包括在这十五种法中。

十五种法中,第一部分是六种因。

我们平时可能常说:“唉呀!做了坏事得到坏果,肯定是那个因造得不对。”因到底有多少种?这里概括了一下,总共六种。《俱舍论》第二品云:“能作及俱有,同类与相应;遍行并异熟,许因唯六种。”这首颂词说出了六个因的名字: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俱舍论》在这部分完全是列名相的一部论。

还有四种缘。

四种缘的大意也是《俱舍论》确定的。世亲论师这个人很不得了,他把我们心理的结构全部列得清清楚楚。在《中观论颂》中,对这四种缘有了另外一个解释。《俱舍论》是立四种缘,《中观论颂》是破这四种缘。龙树菩萨怎么破世亲论师的四种缘呢?“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这也是四个名字:因缘、次第缘、缘缘(又称所缘缘)、增上缘。“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世间的因缘法,若把它说成是生灭的,是实有因果的,那就只有四种缘,没有第五种。龙树菩萨也认为,只要认为实有的生灭是事实,那么四种缘生诸法一定是真理,不可能产生第五种缘。

然后有五种果。

对五种果,龙树菩萨是这样来破的:“因果若异者,是事亦不然”,“若因果是异,因则同非因。”从异熟的果开始,我们一个个往下看,共有五种果。

End

世人对佛教常见的四种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

因果报应 真实不虚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三世因果迟速有报

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呢?由于这样的情况他就不相信因果。由于不相信因果,他就由此推演出他不相信

千万不要轻易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会背巨大因果!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就造恶业了。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甚至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

在家居士修学中常见的几个问题

很多在家居士来寺院做了几天义工以后,内心对佛法的体会比在家时要深很多。不少人问及在家修学不能很快进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有很多,首先要认识清楚在家修学容易犯的错误,然后纠正它,就可以进步很快。一、著于文

黄念祖:《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10因果

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又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六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

李炳南:戒杀与因果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李炳南老居士《因果可转变》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李炳南答:因果相循,怎样了结呢

问:有一位同事说,今生杀人是前世的因,因前世甲把乙杀了,所以今世乙才杀甲,为什么前世甲把乙杀了,是因再前世乙杀了甲,这样向前推,开始是谁杀谁?在开杀以前,未有杀因,为什么生出杀果来呢?向后推之,甲杀乙

李炳南:净宗最简单的早晚课程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行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工夫忙闲而定。越多

刘举人的三世因果

刘举人的三世因果◎ 智 者佛家《三世因果经》前面的四句话,就是因果循环报应的总纲。既指出了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样做一个有益於社会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环报应规律,又指出了人只要弃恶从善并行善

因果历然

◎ 妙 喜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

十七个鬼问世因果

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都受到不同的罪报。这时诸饿鬼看到尊者目连,都起了恭敬心,向尊者请问自己受报的因缘。一个鬼问道

因果实证序

◎ 印 光 【原文】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故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知此理,则上不怨

错误的认知

◎ 一 行曾经有个男人必须离家一段很长的时间,在他离开前,并不知太太已怀孕,等到他回家时,孩子已经生下。他一开始就怀疑孩子不是他的,而且认定是常来帮忙的邻居与他太太所生,他总是满怀疑心地看着小男孩,他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星云法师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恶;你帮我捶背,那就是好事。钱有净财,也有不义之财。人有三个东西很重要: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嘴巴

“不昧因果”和“不落因果”

道证法师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出假相来,这大家可以体会吧?心念的电波就是因,投影出来的影像就是果;发射什么心念电波,就感应出什么影像,这就是因果法则。对觉悟的人来说,那些影

凡事不能违背因果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

三世因果不昧

◎ 慈 舟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城。有护法之城则能将惑障、业障,护住不起,并可转报障轻受。报障者,过去生中作业所

世间一切成败得失都离不开因果法则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来偈说得好: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骄慢中来,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

陈大惠:现代版因果——老天有眼的故事

俗话说,老天有眼。但现在许多人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就有一个老天有眼的故事。陈大惠,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四年前,他请长假做义工,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这个采访是一个古书里才有的故事,一个来自山区的坏媳

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四种因果

印光大师原文: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

因果去哪里了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

学佛要信因果,做人要有道德

◎ 明 学我们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我们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这一辈子得人身。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

因果要紧

◎ 虚 云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刚刚我们有一个互相的承诺,每天神交古人,每天看两则德育故事、两则历史。这一段话不知道大家熟悉没有?文天祥先生说的,「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夕」。典型,他们的风范、他们的行持,都印在我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七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一开始先来「温故而知新」。我们看《古文读本》第四十八页。熟能生巧,古文我们看多了以后,就愈来愈熟悉了。它有一个过程,但你要喜爱它,你要抱着感恩的心去看它。我们看四十八页,这个故事我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堂课想跟大家作一个交流。就是说从昨天开幕,到「师志为己志」,到今天早上,这样总共三次跟大家作交流,在这三次的交流当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段?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听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五集)

蔡老师:大家休息得好吗?昨天我们林学长举到的一个事例,在这里我也再补充一个角度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是这一位主人翁他对他的父母、兄弟非常的好,可是在叙述的过程当中,好像对他太太的体恤不是很够。所以,我们这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四集)

蔡老师:大家好!这一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课谈到的内容,大家再回顾一下。哪一句、哪一段您印象最深?有什么体会?或者有什么疑问?好,这一位学长,陈学长。陈学长:老师、诸位学长,大家上午好!学生听了上一堂老师的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八集)

蔡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用抽签的好了,有没有签?好,你们的心动了没有?有?没有是吧?如如不动,好样!是吧,要用心像镜子,任何情况来,平等心、平常心应对。我们很多的压力、紧张都来自于没有平常心。我们讲出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集)

蔡老师:大家好。那大家先热热身,我们复习一下刚刚上一节课谈的一些内容。栾学长。栾学长:谢谢老师。上堂课对「父慈子孝」第一条信心,非常有感受,对孩子永远抱有这样一个信念,孩子会愈来愈好。尤其是学习传统文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一集)

蔡老师:大家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当然要移风易俗,首先这些音乐感动我们自己,每一句唱出来的歌曲、歌词,诚心去唱。我们上一节课跟大家谈到的「父子有亲」这个部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刚上课的内容。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九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本来是礼拜一到礼拜四,都是第二节课大家复习上一节课,然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来探讨。那现在问题比较少了,所以我们想做一个调整,跟大家讨论一下,就是礼拜一跟礼拜三我们有交流跟回答问题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三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包含昨天听师长的教诲,大家体会比较深的哪一段话、哪一句,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们不要看笔记,现在要讲的是印在心上那一段、那一句。杨学长。杨学长:老师好,我印象比较最深刻的一句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二集)

蔡老师:大家好。我们就这几天的课,大家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或一段话跟大家分享一下。陈学长。陈学长:老师,各位长辈、学长们好。今天老师讲到,我们女性同胞怀孕的时候,其实我感触很大。在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当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五集)

大家早安。我们先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问:第一个,子路让他的同学去做官,边做边学。答:这故事没讲完,对不起对不起。他让同学去当官,孔子说,「你要害死人家的孩子是吧」,子路就觉得,「边做边学就好了嘛,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七集)

我们来看几篇文章,跟我们刚刚从《论语》里面这一些很精辟的经句来再做一个呼应。八十一页,「谏太宗十思疏」。这一篇一来彰显唐太宗很能接受下属的劝谏;第二,魏征也是很有智慧的人,所以他也把整个为人君应有的德

蔡礼旭:第二届进修班课程研讨(第十六集)

大家好!这里有八个问题。我们昨天好像回答了四个问题。随着大家交流的问题,感觉到大家要回去了好像挺紧张的,有一些问题可能希望探讨一下,回去比较安心。好,问题我们找时间再回答,我们先来把这个跟大家交流一下

因果报应及家族教育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

笃信因果真实不虚

虚云老和尚在坐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慎因果种菩提

慎因果种菩提◎ 土登相切桑布一谈到因果,学佛的人都头头是道,用来劝诫那些还在迷惑的人们.然而口上说得容易, 实际上真正畏因不行恶法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不良现象让我们痛心不已!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造下恶因

心地与命运的因果关联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似月斜,披毛从

万事皆有因果

万事皆有因果--莫做苦海糊涂人宣化上人万事万物都是在说法,有的就在说善法,有的就在说恶法,有的就在说旁门外道的法,有的就在说中道了义的法。人间每一个人,四面八方为每一个人在那说法;每一个家庭,四面八方

凡事有因果

凡事有因果◎ 妙 音修道不要怕吃亏,吃亏代表你给得起,多给别人好处嘛,就当作布施。除非你自己有邪念,否则一般不会有吃亏的事情。有些人贪便宜,求发财,想要不劳而获,自然就碰到人起邪念了。遇到不对的,不好

佛说因果报应法则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