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三法印的常识
2025-02-04 09:22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小乘的教义,是以四阿含经为依据,说的是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槃寂静。而无常无我的道理,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世界一切诸法的总则。无常就是生灭相续的道理,它不但包括一刹那一刹那生灭不停的意思,而且也包括因果相续的道理。

佛教说世界有成住坏空、众生有生老病死,万物有生住异灭,而且是时时刻刻在那里新陈代谢,刹那刹那地在那里变化迁移,这就叫做无常。什么是无我呢?无我也就是对于人生、宇宙、心身世界,一切诸法之中,没有一个我,能够主宰一切的道理。也找不到一个我可得,这就叫做诸法本无我。

《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说明四相皆空,无我可得。众生因有妄想执着的心,于诸法无常,执为真常,于诸法无我,妄执有我,因此就产生了我见、我痴、我慢、我爱颠倒梦想的四种妄心,所以造业受报,依因感果,因果相续不断,轮回六道之中。

End

李炳南: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小序二第一课 总体第二课 教义第三课 教主略史第四课 三藏结集第五课 七众弟子第六课 世界第七课 世界数量第八课 界分内外第九课 大小乘第十课 五乘说法第十一课 因缘果第十二课 因果通三世第十三

当知三法印

当知三法印◎ 静 波我们依谁学佛?依三法印来学佛。若有佛教徒十几年甚至一生都在学佛,但是不知道三法印为何物。当我说:如果一个佛教徒不知道三法印是什么,他就不能算是一个很好的佛教徒。他茫然地说:三法印到

三法印

◎ 杨维中所谓法印,即标准,三法印就是用来检验一部经典或者思想是否是佛说、是否是佛法的三个主要标准。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槃寂静。所谓诸行无常,是指世间一切事物时时处于迁流不息、瞬息即变、无始

徐恒志:徐恒志居士《佛教常识问答》

徐恒志老居士简介徐恒志居士,1915-2007,原籍浙江镇海,少年即受其父亲影响归信佛教。稍长,入五金行工作,倍受磨练,后由表兄接引,于二十五岁痛下决心,正式学习佛法,并到能海上师处去受三归五戒,法名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七讲 缘起的组成架构——三法印

第七讲 缘起的组成架构三法印一、 三法印、四法印在原始佛教中,[ 三法印 ]是佛法的基本教义。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现象的三项定律,也是衡量一切教法的标准,凡是符合三法印尺度的,是了义佛法,若与此三法印相违

春节出行: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

礼仪,是一种规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中国佛教的礼仪不仅包含佛教的行为规范,而在这种行为中更蕴藏着中华文化。礼仪在某种角度来讲也可视为,维护人们日常生活当中行为的潜规则,因为它毕竟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

诸行无常三法印是什么

“诸行无常、bai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三du法印。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zhi槃寂静印。诸行dao无常是说世间一切事物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化,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

常识:斋日和斋月

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几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行法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会有效。

云谷禅师:信佛需了解的几点常识

如果你信佛,经常拜佛,就要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法?这五个佛教常识,一定要早点知道。第一、为什么要对着佛像礼拜?佛像并不是佛,但我们却要把佛像当成佛一样去拜,这其实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佛陀的教诲,

佛学常识 | 贤首宗对佛教的判摄

三时:第一、日出先照时,佛为圆顿大根众生,转无上根本法錀,名叫直显教,为令这圆教一乘人等,转同成别,就象太阳初出先照高山一样,如《华严梵网会》。第二、日升转照时,佛为下中上三类众生,转依本起末法錀,名

佛教常识丨 锡杖

很多人都是知道佛教的道具的,比如锡杖是非常常用的。而且在经典中也是有着关于锡杖的介绍的,“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

无边身尊者:不能不知的烧香常识

拜神为什么要烧香,99%的人不知道!百分九十的人不知道拜神为什么要烧香呢?烧了无数次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不点香为什么不行啊,想知道为什么,接着往下看。中国古代即有名为 “燔柴” 的祭天仪式。是根据“

佛教常识:三衣一钵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清.顺治这首清朝顺治皇帝赞僧诗的偈语,把出家人修道的崇高神圣境界形容得很明白。“天下丛林饭似山”,天下的丛林寺院,多得让出家修

什么是四法印和三法印

三法印与四法印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四法印中的最后一个法印,是修持前三个法印的结果,真正的修法,已经包含在前面的三法印当中。前三个法印是因,第四个法印是果,修好前面的三法印,就能到达第四个法印的境界。一、

三法印是什么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是识别真佛法与假佛法的标准:一切法若与三法印相违的,即使是佛陀亲口所说,也是不了义;若与三法印相契合的,纵然不是佛陀亲口所说,也可视同佛说。因为三法印是

什么是佛教三法印

小乘佛法中有一个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实际上就是三足鼎立的一个基础,是学佛人的一个基础。其中佛说了,诸法无我,也就是说,我们把人间称为法界,在这个法界当中,你所做的一切,你所

佛教三法印

三法印即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以及涅盘寂静,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盘寂静印。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它宗教是绝对没有的,这是佛教的特色,是与其它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三法印是阐释人生宇宙的三个

三法印的常识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小乘的教义,是以四阿含经为依据,说的是三法印:一、诸行无常;二、诸法无我;三、涅槃寂静。而无常无我的道理,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解释,也可以说是世界一切诸法的总则。

三法印的道理

独觉说:我认为你念的这二句道理不完整,只有一半,一定还有一半,能不能请你把下面二句再念给我听听?鬼王说:你想再听后面二句,哈哈!没有那么容易,你知道佛法是难闻的。你想再听后面二句,那么你就应该发供养心

三法印和一实相印

凡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印也。小乘经,则有三法印,谓无常、无我、寂灭。有此三印即系佛说。或谓小乘,何以有三印。大乘何故但一印。良以小乘根钝执重,生死非涅槃,涅槃非生死。以无常无我二印,印生死。寂灭印涅槃

详解佛教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一般的说法为小乘说三法印、大乘说一实相印,阿含经及部派声闻佛教确实是多说三法印乃至四法印[ 《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今有四法本末。我躬自知之。而作证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云何为四。一者一切诸行

三法印和四法印有什么区别

三法印这个概念,早在唐朝之前,在汉传佛教中已被确立。隋代天台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就有这么的记载:“《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之,即是魔说。如世

三法印的标准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

佛教三法印指的是什么

佛教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佛教用三法印来辨别佛法的真假。佛教认为但凡是符合三法印的,就可以称为佛正法。三法印的作用如同世间的公文,凭借印鉴即可辨别公文的真假,故名法印。一切法若是与三

佛学常识:“四大皆空”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相信人们对“四大皆空”是很熟悉的,但是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往往被世人误以为酒、色、财、气叫四大,因此戏

范古农:忏悔常识问答

摘录于范古农居士著《古农佛学答问》问:何为忏悔。答: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问:或云悔过能消灭从前罪过,信乎。答:罪由心造,悔亦心作,心无二心,造时成过,悔时过灭,当然如是。

范古农:超度常识问答简选

摘录于范古农居士著《古农佛学答问》问:念经何以能超度饿鬼。答: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宿昔罪障今悉消灭,故得超度。问:仗念经力感发饿鬼善根,敢问饿鬼何能解悟经义。答:六道众生咸有佛性。经义是称性之言,

范古农:持咒常识问答

问:持诵神咒,有人说不宜在家念。如白衣咒大悲咒之类。譬如房屋子褊小,无净室可念,可通融在家念否。白衣咒家中念有妨碍否。又白衣咒前有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或云须每卷念三遍,或云

佛学常识 -- 佛欢喜日

人众生欢喜,佛亦欢喜,为佛欢喜日。佛出世间以利生为本怀,凡有所作,皆想带给众生安乐,拔除众生痛苦,所以,若见众生,舍恶向善,转迷成悟,返妄归真,离苦得乐即畅佛出世本怀故佛欢喜。盂兰盆节的仪式,在于供僧

【佛教常识】【法眼】是什么意思?

法眼,五眼之一,是菩萨之眼,能观照诸法的差别性,能够清楚的见到一切法妙有的道理。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肯定是要多多的了解法眼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关于法眼的内容。法眼为初地以上的菩萨所具,能见万法的本性──

佛教常识丨佛教法器有哪些

佛教的法器,就广义而言,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内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

宋智明:第十二课 三法无差

第十二课三法无差三法是指众生法、佛法和心法三个方面。这三法虽有自他、因果、色心等不同,而它们的体性都具足三千,互相融摄,所以叫做三法无差。众生法即一切众生生命的迷情因缘,具有业力果报等诸因素。佛法即觉

帝释天的常识

帝释天,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简称因陀罗,意译为能天帝。按佛教所描述的世界,我们所住的世界中央,有一座须弥山,帝释天就住在须弥山顶的善见城,统领其余诸天。须弥山四周各有八天 ,加上中央的帝释天,合为三十

洪修平:什么是三法印?

什么是三法印?三法印是对佛教基本教义学说的一个概括。印,有印信、印证之义。三法印,即三种印证是否真正佛法的标准或标记。凡符合这三条者,为真正的佛法,反之,则为外道。《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中说:佛说三法为

洪修平:什么是三法印_佛教的三法印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法印是对佛教基本教义学说的一个概括。印,有印信、印证之义。三法印,即三种印证是否真正佛法的标准或标记。凡符合这三条者,为真正的佛法,反之,则为外道。《大智度论》卷三十二中说:佛说三法为法印,所谓一切

佛教常识--忏法

佛教徒忏悔罪业的仪则和修习止观的行法。起于东晋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齐、梁、陈亦很流行,梁、陈之际尤甚。历代僧人撰制了不少忏法的佛书。今流行的有《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

陈燕珠:佛法要义 三法印

佛法要义三法印佛是由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空、无我、寂灭是大乘的甚深教义,这是世俗的、哲学的、科学的知识所不能通达的。这是超越世间一般的知识、是佛陀亲证的、无漏无分别的般若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禅宗思想:禅观呼吸“念息”应认识那些常识?

禅观呼吸念息应认识那些常识?禅观呼吸,以细长、和缓为妙,但初学不可勉强,才不致伤害身体。对于气息之进出,只要了了分明的观察即可,能任其自然出入便是如法。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所以坐须端正,并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