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三世诸佛当中,这尊佛离你最近
2025-01-29 07:27

在佛教中提到过很多佛和菩萨,比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还有很多菩萨,比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这些佛菩萨只是诸多菩萨当中很少的一部分。佛教当中记载的一切佛菩萨,多到你无法去想象。

在佛教所有佛菩萨当中,有这样一尊佛,他离我们最近,也是我们最应该多去拜一拜的一尊佛。

这尊佛的名字叫做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唯一一尊可以被成为佛的人。在佛教中,并不是所有佛菩萨都是真实存在的人,也不是所有存在过的人都可以称为佛。

比如我们最熟知马鸣、龙树、无著等人,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他们被后人称为菩萨,但却没有被尊为佛。在我们这个时期,只有释迦牟尼一人被称为佛。

释迦牟尼佛在没有成佛之前,是印度迦毗罗卫国释迦族的太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太子是历史上这是存在的人,也是佛教的创始者,在释迦牟尼佛之前没有佛,在释迦牟尼灭度后,也没有了佛,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离佛最近,也是最真实的一尊佛。

像后来出现的诸多菩萨,都是佛灭度很久后才出现的,很多都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

我们去寺庙拜佛时,释迦牟尼佛一定要拜一拜,因为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没有乔达摩悉达多太子的出现,就不会有现在的佛教,佛陀对世间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这尊释迦牟尼佛。

佛无远近,我们每个人都与不同的佛有缘,只要是与你有缘的佛菩萨,都应该拜一拜,但在拜其他佛的时候,请不要忘了在佛教中最重要的这尊佛,那就是释迦牟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End

将冤亲作父母孝,作诸佛敬

来果老和尚参禅人,首知嗔怒,为伤身害命之渊府,并不费大事。见人与我不利,闻人与我有害,即恶言一句,眼珠一翻,大脸一红,始做嗔怒生活。有语言争吵者,有拳打脚踢者,有送官加刑者,有互相结恨者。这一趟生活做

刘素云:冥冥中必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老和尚加持

二0一四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之所以说不寻常,是因为有几件大事同时出现,其意义的深远,远不是用我们的思惟所能想出来的,这叫做不可思,也远不是我们用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这叫做不可议,不可思、不可议就是不可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七佛之师 诸佛之母◎ 明 一 位于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是五印度最富饶的国家,也是佛教发祥地,与佛陀有着甚深因缘。释迦牟尼佛出家后,从六年苦行到菩提树下证道,都是在这个国度完成的。其首都王舍城周边的每

宗喀巴大师:因为这些 你们远离了诸佛的欢喜

“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故离智者欢喜道”,说到了不善修学教法的种种过患。在整个南瞻部洲,真正有善根、有善因缘遇到佛法的人是少之又少;在这些值遇佛法之具善根者中

三世诸佛的简介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是能够经常听到三世诸佛的,不过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什么是三世诸佛。其实三世诸佛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乃统称全宇宙中之诸佛。即过去、

三世诸佛的相关出处

相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我们若是想要了解三世诸佛的话,我们是得需要看一下三世诸佛的出处是什么。三世出现之诸佛。法华经方便品曰:‘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

天噶仁波切:三世诸佛之因,即是尽力利益众生

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宗教,而这些宗教大多由伟大的导师所创建,并藉由许多信众将各个不同的思想教派传至世界各地。在这种种不同的宗教当中,每一宗教的教徒都相信自己的宗教是清净的,并各自依循传统的教法进行修持

净土法门:三世诸佛出兴于世,唯为此大事因缘

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今天要介绍的是净土法门,诸位佛菩萨出世都是为了一起众生的。「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这个机就是与佛有缘的人,什么叫有缘?我相信有极乐世界,我相信有阿弥陀

三世诸佛说的是哪三世,到底有什么含义

想必“三世诸佛”这个词,三世代表的是,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的轮回观,其实不仅仅是这些含义。佛教中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

索达吉堪布:这就是三世诸佛的密意

此外,持明无畏洲尊者说:“知足即是布施度,彼之本体乃舍心。”知足就是布施度,他说的“知足”,与阿底峡尊者所谓的“不贪著”,其实本体都是舍心。“无愧三宝持戒度。”一个人在三宝面前内心无愧,表里如一,所行

佛经中的“三世诸佛”,分别指的谁?

在《法华经》就是十方三世诸佛齐聚灵鹫山,为众生应机说法,经文中也有“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之说。那么,三世诸佛分别是谁,是指代三尊佛吗?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量寿经》中提及阿弥陀佛时说:“彼佛如来,来

三世诸佛当中,这尊佛离你最近

在佛教中提到过很多佛和菩萨,比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还有很多菩萨,比如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等,这些佛菩萨只是诸多菩萨当中很少的一部分。佛教当中记载的一切佛菩萨,多到你无法去想象。在佛教所有佛菩萨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

第十二节 诸佛心体《心地观经》: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男子!如是所说,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於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常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空故。

十地菩萨,经过十地艰苦考验与磨练,方能入诸佛位

人们对于佛教诸位菩萨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神通广大,随意普度众生,但所有的菩萨从其起源开始,也是要经过无数的考验与磨练,方能入诸佛位。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佛教:十地菩萨,因地生万物,因地生诸功德,过十地为圣位

诸佛示现成佛一定在人道

我们平时学习佛法的时候,是经常会发现,诸位佛菩萨成佛示现都是在人道,而且这个也契合了人道是非常适合修行佛法的,所以在净土法门中是有这样的说法的“诸佛示现成佛一定在人道”。在六道里面,人道跟三途特别苦。

三世诸佛中的菩萨行

三世诸佛是靠山,菩萨一言一行均根据三世诸佛之教训;三世诸佛摄受菩萨,菩萨再摄受众生。凡夫要把意识心去掉,依靠经典,依教奉行,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再证实相般若。如此修学,大经大论,读诵受持,转识成智,

洪启嵩:智慧──诸佛的母亲

智慧──诸佛的母亲洪启嵩大家都说「成佛」很难,这要看我们从那个角度来看。如果从「成佛那一剎」来讲,成佛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能下决定」;这个「境界」并不困难,难的是「我们自心的纠缠」,令智慧无法现前。

唐仲容: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

诸佛的心要——顿悟成佛◆深信受持读诵《金刚经》就能成佛。信有实、信有德,信有能,坚决相信自己有能力通达诸佛实相。◆《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金刚经》云:若复有人得闻

斗战胜佛诸佛世尊

如是等十方一切世界中诸佛世尊。出现世间住持游行。愿皆观察哀愍于我。我或今生或于余生。无始时来广作众罪。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偷盗佛物四方僧物。或自作或随喜作或教他作。或造五无间罪十不善业道。或自作

八圣谛-诸佛微笑的三种因缘

在《佛说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中曾经提及:诸佛微笑有三种因缘:第一种因缘是,佛见到有菩萨发大誓愿,担起弘法利生的重任,愿为世间众生作为觉悟的桥梁,精进修行六度而不舍一切,修行佛道的心坚固不退时,佛陀就会

佛理禅机:华平法师:发愿求忏仰仗诸佛菩萨力

随祈愿而知苦求愿透过拜忏知苦从何生、何为罪业、罪因何起应从何处灭,皈依三宝、断疑生信,发愿求忏仰仗诸佛菩萨力、礼拜、忏悔、发愿、回向等力,抗劳忍苦忏悔使罪业清净。除去自己认为不好的,同时也忏悔自己认为

海涛法师:海涛法师《诸佛名号的功德》

(1) 南无无边身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2) 南无宝性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

传喜法师:无明暗覆苦所逼 诸佛垂手恒提携

我们佛教并不是靠着外在的感官觉受得到赞誉。所以这个片子里面都是作为一个科学假设,这个科学假设还是可以看到佛教的影子,只有佛教才会展示生命,像声闻、缘觉、菩萨,佛。佛是百分之百的脑细胞开发,所谓阿耨多罗

济群法师:第三章 礼敬诸佛愿

第三章 礼敬诸佛愿【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

净宗法师: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称念十方诸佛,既能自利,又能普利一切众生,因此,不用另外再称念诸佛名号,这样,我们的心也专一了,符合净土法门的宗旨。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它大菩萨,共

净宗法师:为何诸佛光明都不及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称为无量光明佛,这是不可思议的,尤其下面这段,听起来觉得特别好。看见光就看见佛了,你不念佛都不行:灯一打开,光就来了,就要念佛了;出门太阳一照,哎呀,无量光佛,超日月光佛,见到光就想到佛;睡觉

净宗法师:十方诸佛来护念,证我凡夫得往生

净土法门太高了,必须由诸佛出广长舌相来证明,其他人没资格证明,而且诸佛的证诚还能生发我们的信心,护念我们。因此,诸佛证诚充分显明《阿弥陀经》说相的高超。整部《阿弥陀经》,是释迦牟尼佛一言堂,只有佛说,

第397部 诸佛要集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第二卷诸佛要集经 卷上闻如是。一时佛游摩竭国柰丛树间。于其乡土北有山名因沙旧(此言帝树石室)。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千。菩萨二万。皆不退转不起法忍。身口意定总摄三世。独步三界开化众生。应病与药各令

第398部 称扬诸佛功德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称扬诸佛功德经 卷上(亦名集诸佛事)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耆年舍利弗便从座起,偏袒右肩,更整法服,在佛右面,右膝著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

静波法师:三世诸佛皆出家 不出家不能成佛

太虚大师说,佛教有三个定位:信仰定位、寺院定位、僧伽定位。我们的信仰对象是佛陀,是悲智圆满具足的觉者!不是鬼神之类的生命现象;我们传播佛陀正法是依托合法寺院来完成的,离开合法寺院没有权威性;我们弘扬正

第408部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 乾隆大藏经

第一卷第二卷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卷上东方去是百千万亿江河沙诸佛土解君世界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东方去是百八万亿江河沙诸佛土净光庄严世界净华宿王智如来东方去是百亿江河沙诸佛土超立愿世界普照常明德海

第81部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 - 乾隆大藏经

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法林菩提光明宫殿,大功德所造,能令见者生大欢喜。无量功德莲华之像师子高座,佛在其上,正遍知意清净,无等正行,到诸佛等法心无障碍,到不退法,不舍无边佛事,安

第52部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 乾隆大藏经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顶法界宫殿上,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千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诸根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担已得自事义,有

净界法师答:为什么不遍念十方诸佛?

安立数业甚深这个地方有三段的甚深:第一个「安立」,第二个「数」,第三个「业」。我们看论文:无异亦无量,无数量一业,不坚业坚业,诸佛具三身。首先我们看安立甚深,这个「无异」,就是说在这么多的法界诸佛当中

信愿法师:一切诸佛所护念

专念佛者:一切诸佛所护念此经原题具足十六字,前八字‘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已经在正宗分依正二报中说明详尽,只剩下八字‘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尚未说明,故须再加征释,使众生明白其义。《阿弥陀经》原来的题目

信愿法师:十方诸佛同赞同劝众生念佛往生西方?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若以愿行来收,非无因缘。然弥陀世尊,

信愿法师:何顾十方诸佛同赞同劝众生念佛往生西方?

何顾十方诸佛同赞同劝众生念佛往生西方?善导大师《往生礼赞》云:「问曰:一切诸佛,三身同证,悲智果圆,亦应无二,随方礼念,课称一佛,亦应得生。何故偏叹西方,劝专礼念等,有何义也?答曰:诸佛所证,平等是一

智随法师:护念是什么意思?诸佛护念有哪些利益?

问题:都说《阿弥陀经》是诸佛护念的经典,念佛法门是诸佛护念的法门,到底护念是什么意思呢?护念有什么功能和意义?得到诸佛的护念有哪些利益?智随法师:护念的根本,来自于四十八愿。善导大师讲:决定深信:彼阿

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第868部 - 大藏经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诸佛境界摄真实经 卷上诸佛境界摄真实经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奉诏译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薄伽梵。妙善成就金刚威德三摩耶智种种希有最胜功德。已能获得一切如来灌顶宝冠。超过三界。已能证入一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第358部 - 大藏经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等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顶法界宫殿上。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千人。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慧善解脱。调伏诸根摩诃那伽。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

印光大师:净土法门是诸佛下化、菩萨上求之要法

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下化众生,诸大菩萨上求佛道,所常用之法门也。根无大小,皆可修持,有大便宜,快修快修。不要听人说何法,便修何法。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口头上说得天花乱堕,心地上丝毫也用不著。所以古来大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第434部 - 大藏经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 卷上元魏天竺三藏吉迦夜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灵鹫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耆年舍利弗。便从座起偏袒右肩。更整法服在佛右面。右膝着地长跪叉手。前白佛言。

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第445部 - 大藏经

第一卷第二卷佛说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 卷上曹魏代失译人名东方去是百千万亿江河沙诸佛土解君世界宝光月殿妙尊音王如来 东方去是百八万亿江河沙诸佛土净光庄严世界净华宿王智如来 东方去是百亿江河沙诸佛土超立

佛说诸佛经 第439部 - 大藏经

佛说诸佛经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时尊者大目干连。食时欲至。着衣持钵。将诣王城。忽作是念。我于今日。先往色究竟天。问少因缘。却来乞食。于是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