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是什么
2025-01-27 10:17
佛教教义。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

戒: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定:称增上心学,指禅定。即摈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四谛。小乘有四禅,大乘有九种在禅、百八三昧等。小乘四禅为:1、初禅。即禅定的初级阶段,这时沉思于专一,摈除情欲、消除不善心,这就是“离”。由此渐进而生喜乐,即欣喜与慰安。但此时尚有思虑,尚未达到表象的沉静,故称初禅。2、二禅。由初禅进而安住一想,达到表象的沉静,获得一种更高的喜乐。3、三禅。由二禅进而舍离喜乐而达到完全安静境地,获得轻安的妙乐。这时已产生了智慧,达到了正念和正智的阶段。但此时尚有身体上妙乐的感觉,所以对涅盘境地来说还有一段距离。4、四禅。由三禅再进一步,完全超脱苦、乐,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舍念清净的境界。即涅盘境界。九种大禅为: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百八三昧为:般若经典中所说的一百零八种禅定,《大智度论》卷五有详细说明。

慧:又称增上慧学,亦即佛教教义。慧就是有厌、无欲、见真。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也包含六度、三十七菩提分等全部修行法门。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
End
佛教教义。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
三学在佛教中百指的是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戒:又称称增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定:又称增上心学,指禅定。即摈除杂念
佛教虽然有众多宗派,但对苦的认知和产生苦的原因,观点基本一致。而在不同的解决途径中,核心都是围绕八正道展开,分别为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其中,又包含戒定慧三部分。总之,三
三学是指戒、定、慧,是佛教的实践纲领,是学佛者所必修的课目。《翻译名义集》说:“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此三学又称“三无漏学”,“漏”就是烦恼和非究竟的意思。因为戒定慧三学可以断除
戒定慧三学,也称三无漏学,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原则。戒定慧三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其中戒是入门,定是枢纽,慧是成就。学佛者必须修持这三种基本原则,即戒、定、慧。亦称增上(卓越)戒学
对于信仰佛教的修行之人来说,一些基本概念,是必须要了解的。比如“般若”,比如“菩萨”,等等。而其中,“三学”、“六度”这两个概念,是最基本的佛学概念之一。三学,指的是学佛之人需要修持的戒、定、慧三样。
佛教虽然有众多宗派,但对苦的认知和产生苦的原因,观点基本一致。对于信仰佛教的修行之人来说,一些基本概念,是必须要了解的。比如“般若”,比如“菩萨”,等等。而其中,“三学”、“六度”、“八正道”,是最基
从佛法修行解脱的角度,只有一乘道,各个法门其实都是方便说。佛告诉我们出离生死的一乘法,从真正体悟真理来说,是无二无别的,叫做同入一法性。从修行的方法来说是同样的,适应众生不同的根性。佛是说有种种的方法
戒定慧三学,又称三无漏学,通常被认为是学佛者修行的全部内容。一、戒学,戒者禁戒也,能防禁身口意所作之恶业者。二、定学,定者禅定也,能使静虑澄心者。三、慧学,慧者智慧也,观达真理而断妄惑者。戒定慧三学的
佛家“三学”即三无漏学,是超脱三界得到漏尽通的修行之道。“无漏”的意思指没有三界生死束缚的缺憾,现世就可以为人们带来益处、止息烦恼。三无漏学包括了“持戒、禅定、智慧”三项,简单的说法就是戒、定、慧,也
一,戒。就是戒律,是起心动念和言行的标准。从小乘说,戒就是诸恶莫作,停止一切恶的言语行为,不再制造恶业恶因。从大乘来说,那就是摄心为戒,不但恶的言行不能有,恶的念头都不能有,并且还要发菩提心,修一切善
三学通常被认为是对早期佛教修持的全部内容的概括。三学,梵文Trisiksa的意译,即戒学、定学和慧学。前面提到的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八正道,可以归纳为三学的内容。正语、正
什么是三学?三学通常被认为是对早期佛教修持的全部内容的概括。三学,梵文trisiksa的意译,即戒学、定学和慧学。前面提到的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八正道,可以归纳为三学的内
八圣道分(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道(Path),意味著能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目的地。就如旅途的道路,譬如从这里到科伦坡
西天诸祖,戒定慧三学精通。我们这里远离佛法之发源地,离佛祖涅槃也非常久了,戒定慧三学精通之祖,并不常常能够闻见。唐宋以来的数辈可宗仰之巨匠,事迹流传广远。但是却随意所止,如果在水边林下,则以篾锄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