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僧官制度的主要内涵
2025-02-04 08:07

僧官制度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1、僧官是仅仅存在于封建时期的宗教历史现象。

2、僧人才有资格担任僧官,世俗之人不能。

3、僧官的任职必须经过封建王朝的认可。

4、一般来说,僧官的管理范围是佛教事务,不涉及世俗事务。

5、僧官管理的是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佛教事务。我认为强调僧官所管理佛教事务的行政区域范围十分重要。它可以将僧团的自我管理模式与世俗政权通过僧官制度管理佛教事务的模式严格区别开来。前者在佛教产生之初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佛教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它是僧团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是一种内在的管理,可以视为僧团的“自律”。

后者是印度佛教所没有的,是封建政权管理佛教事务的特殊形式。对僧团而言,它是一种外在的管理,体现为一种“他律”。封建政府针对佛教事务的法令和规章制度是这种管理模式的基本管理原则。这两种管理模式尽管联系密切,但存在本质区别。在中国佛教史上,经常出现某个职位的僧官由某个寺院的住持来担任的情况。当他以住持的身份管理寺院时,管理模式属于僧团意图,管理的性质就有了根本不同。

作为僧官,他要管理的是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佛教事务,这种行政区域大到全国,小到一县,而作为住持,他要管理的只是自己负责的寺院而已。虽然历代僧官名称不同,掌管事务范围有别,但都对维护僧团利益,促进国家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End

本来面目及其内涵

本来面目及其内涵◎昌 怡不思善,不思恶是重现本来面目的前提,也是重现本来面目的途径。善恶代表相对认识的两个方面,它可以指任何对立项:黑与白、是与非、真与伪、美与丑、肯定与否定、天堂与地狱等等。我们二元

烦恼的基本内涵

烦恼的基本内涵◎ 廖乐根到底什么是烦恼呢?在佛教中,烦恼具有扰乱的意思。《成唯识论述记》明确指出: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可见,烦恼会扰乱有情众生,使之身心不得安宁。烦恼虽然很多,但它

北魏的僧官制度的设立

北魏僧官,始于太祖道武帝(拓跋硅)之时。据《魏书·释老志》记载:“皇始(396—398年)中,赵郡有沙门法果,诫行精至,开演法籍。太祖闻其名,诏以礼征赴京师。后以为道人统,绾摄僧徒。”魏晋时期,佛教徒

南北朝时期的僧官制度

南朝的僧官制度直接承继东晋,但又适应南朝政治的特点和佛教发展状况,而有所发展和变化。僧官分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中央僧官是统领全国佛教事务的最高一级僧官,官衙仍称僧司、僧局或僧省,大概由皇帝直接统辖,

佛教的僧官制度

佛世时代,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因时因地,随机制定生活的规矩,这就是制戒的动机。当时,有关僧团的事务、大众生活的秩序,包括对于触犯戒律者的处置,完全由僧团自行裁决处分,就是所谓“僧事僧决”的最高原则

僧官制度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

由于清代是藏传佛教发展的高峰期,尤其是从顺治帝开始,至康熙、雍正、乾隆几朝呈上升趋势,到乾隆时代,喇嘛数量多达1752人。在清朝,北京藏传佛教寺庙之多、规模之大、僧人之众均大大超过了元、明两代,其发展

僧官制度的主要内涵

僧官制度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僧官是仅仅存在于封建时期的宗教历史现象。2、僧人才有资格担任僧官,世俗之人不能。3、僧官的任职必须经过封建王朝的认可。4、一般来说,僧官的管理范围是佛教事务,不涉及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僧官制度

根据《大宋僧史略》、《佛祖统纪》等史料记载,自汉代至西晋之间,为中国佛教之初传期,寺院、僧尼不多,译事与法事尚属初创,当时来华传教的沙门都由朝廷安置在负责接待各国来宾的鸿胪寺,因此当时有关僧尼事务就由

僧官制度的起源及任务

僧录始设于后秦,北魏、北齐称沙门统、昭玄统等,至唐代重设,掌管全国寺院、僧籍、僧官补授等,“统领天下诸寺,整理佛法”。唐中叶后设左、右街僧录二人,以后历朝多设立此职,并设有相应的僧官机构,如明、清时中

耕云:解析禅的内涵

一、禅是心的原态,生命的共相、永恒相禅究竟是什么呢?几年前台南禅学会成立的时候,我曾说过:禅是心的原态、禅是生命共相、永恒相。没有经过六根六尘对境,吸收六尘污染以前原本的心态,就是佛经上讲的本心。禅是

吴言生:深层生态学与佛教生态观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与深层生态学的产生西方文明传统是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c)。人类中心主义相信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只是为人类所利用的工具,人类优越于自然万物,与其他生物无伦理关

郑石岩:禅悟与实现 第三章 禅的本质与内涵

禅悟与实现郑石岩第三章 禅的本质与内涵在阐明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困境之后,我们要转移到另一个主题上禅的本质及其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助益。在还没有进入这个主题之前,必须先说明,这里所讨论的禅是指中国的禅宗,因

禅七内涵

「打七」是佛门中精进修行的一种仪规,随着修行方法的差异,而有不同的名称与内涵。如:用禅宗的参禅方法打七就叫做「禅七」;用净土宗念佛法门打七叫做「佛七」;其它像专念观世音菩萨圣号的「观音七」;专持楞严

禅茶的文化内涵有哪些

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禅茶的“正”就是八正道,“清”就是清净心,“和”就是六和敬,“雅”就是脱俗。禅茶与八正道泡茶、喝茶,可以说与修行佛陀的教诲“八正道”一致。因为泡茶时,要以正念、正定

温金玉:马祖丛林建设的内涵与特色

在中国这样一个宗法社会里,马祖所创立的丛林更像一个和睦相处的大家族,在一个家长的带领下,全体家庭成员修房种地,集体生活、集体生产、集体修行,寓修禅于劳动之中,经济统一支配,不得有私人财产。僧团在实际上

方立天:佛舍利的丰富内涵

佛舍利的丰富内涵各地纷纷出土佛舍利,这是当今中国佛教界的一种重要现象,我认为佛舍利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首先,舍利是佛教信徒的信仰载体和崇拜对象。当年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将把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分成

佛教居士:郭守仁:《杂阿含经》的精神与内涵

四阿含代表著世尊住世时之身行言教的记录,使后世学佛者得以亲近一位伟大觉悟者的智慧与胸怀,做为自己向上提升之典范。《杂阿含经》,四阿含之一;世尊于双树林般涅槃之后,其五百大弟子结集于七叶窟,由阿难尊者口

星云大师:禅修内涵

禅修内涵禅修内涵,是信心、道心、悲心的长养增进不变随缘,慈悲喜舍。参学必须向人谦虚请益扣问,才能获得长辈大德的教授。机缘成熟,就能豁然意解,妙得于心。这两天为新出家及佛学院讲授学佛行仪:威仪要自我要求

净土经论:“八戒”的殊胜内涵

真净法师为什么说八关斋戒法会很殊胜呢?以前,在佛陀的时代,这个八关斋戒就已经存在了。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的时候,当时的宰相的母亲带了很多她的亲戚,来到佛陀的地方,请求佛陀为他们传斋戒。当时释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