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第三节(九)
2025-06-27 09:24

(三)近代佛教兴革的静安寺含义

1.忧患悲愿的承转地静安寺

静安寺根据圣严法师的记载,是一个三国已有的古寺,他的背景没有狼山大圣菩萨的道场感应事迹多,也没有真实的古迹可资欣赏与凭吊。仅仅是在上海市区中心,于寺产纠纷闹着不可开交的一个普通寺院而已。233

但从虚大师开创中国佛教改革的路线来看,静安寺曾是中国佛教内部,第一次自行组成最高社团组织前中国佛教会「中华佛教总会」的总部;是为清末民初佛教领袖总会会长八指头陀(寄禅,虚大师最敬重的师长)234追悼会的地方;是启动虚大师舍命救教的愿心,而愤倡现代中国佛教三大改革的初啼地;是奠定圣严法师佛学基础,开启闻、思之门的所在;是将法师在广教寺、大圣寺所发的心愿,转入虚大师兴革佛教的路线,点燃法师忧患中国佛教兴亡意识,促使法师一肩挑起佛教教育的使命道场。

这些事都是在静安寺发生,法师的部分,已如前述,其余事件的主轴在寺产。寺产对外是紧扣着政府宗教政策、政治轮替、国家兴衰,对内又与僧人的生计、僧教育的推展相互依存。因此相较之前面香火的狼山广教寺、经忏的大圣寺、蜕变中的静安寺已有了近代佛教改革的实际运作出现。

2.新、旧派合作的象征静安佛学院

静安佛学院的成立,前文述及开创者之一监院密迦,与虚大师曾有过从,235而且不管抗日期间或胜利后的静安佛学院开办,都是在虚大师来访以后,因此圣严法师说此学院「与虚大师学派有关」是可成立,236这也可从学院的教务主任,就是虚大师的学生育枚法师,以及老师群有许多是虚大师的第二代得证。237但在住持与密迦被陷入狱,圆瑛法师(1978~1953)的高足白圣法师(1904~1989)全权代理寺务,以及圆瑛早在抗日前(民国二十三年)因上海市政府介入,被票选为该寺十方丛林住持一事来看,似乎又不全然是「与虚大师学派有关」。

民国二十三年(1934),圆瑛「再三谦辞」静安寺的遴选住持,且以「寺产纠纷过久,不欲冒然入寺」。圆瑛这样地退怯,虽与此寺多年兴讼有关,但多少可能受其光绪三十四年(1909),因「某寺寺产纠纷,而被拘禁于县衙」238事件影响。然从民国三十五年(1946)住持德悟、监院密迦因寺产「十方」、「子孙」制之争而下狱来看,圆瑛当时的多虑、谦辞,不是没有道理。

太虚与圆瑛各代表当时佛教的两大主流,一为进步,一为保守,本相互对立,而其子弟前后出现在「静安寺」,像这样的人事,以中国佛教近代史的轨迹来看,或有其意义。似乎象征佛教的进步派与保守派对立多时后,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静安寺是合作的。239而且有趣的现象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静安寺的师生,在台湾又多与「中国佛教会」有关,如佛学院院长白圣长老、妙然法师与学生了中法师。240其实静安寺与「佛教会」,和中国现代兴革是有着历史渊源。以下就以「静安寺」为点,与寺产有关的国家法令为轴,检视静安寺与近代佛教改革中的关系。

3.佛教兴革的缘起、源地中国佛教会前身、总部静安寺

(1)「僧教育会」成立清末政府「庙产兴学」

寄老倡「僧教育会」自办僧学;虚大师入「祇洹精舍」学习

今日「中国佛教会」的前身「中华佛教总会」的会址就是设在静安寺。「中华佛教总会」成立的基础,就是清末各省、县依法各自成立的「僧教育会」241。「僧教育会」是因张之洞一八九八年提议「庙产兴学」242,致使浙江诸多寺院求「日僧」保护,八指头陀寄禅闻之甚感辱国、辱教,于是力倡自办僧学,所兴起的合法组织。243

虚大师、圆瑛、栖云于西元一九O八年协助寄禅宁波的「僧教育会」,此为虚大师从事佛教运动的开始。244次年(1909)虚大师与栖云就学于杨仁山以世界眼光所办的学院「祇洹精舍」,学院仅办一年而辍。245大师入学较晚,才读半年,精舍就因经费困难停办。同学中有仁山、智光(东初老人传法的师父)、梅光羲、欧阳渐等。246这批学生,就是圣严法师所谓中兴近代中国佛教功臣。247

「僧教育会」成立之初,各省、县互不隶属。尔后进一步结合,是因清末最后一年(1911)推行地方自治,造成各地占寺夺产的情势更加严重,佛教各界才会集上海,共推寄老到北京请愿。虚大师当时就替代寄老拟写请愿保护,及改革振兴佛教计划书,且预备随侍寄老入京,后来因为铁路风潮没有成行。248

(2)「中华佛教总会」筹立新、旧教育组织整合

寄老组「中华佛教总会」;虚大师创「佛教协进会」

接着武昌起义,新募的军人,大多驻扎在寺院、道观,乡里豪士逼迫出家人出钱或当兵,寄禅正苦无对策护教时,南京政府适时成立,于是民国元年(1912)一月寄禅到了上海,改组各省、县「僧教育会」,筹备创立「中华佛教总会」249。

虚大师当时也因各地掠夺寺产风波,为图「新中国新佛教之建设」,「以佛教寺产,办佛教公共事业」,创立「佛教协进会」于南京,以联合全国僧青年从事改革佛教运动,同时推举寄禅为会长。

250可见寄禅是新、旧僧的精神领袖。

虚大师就读祇洹精舍时的同学仁山,为「金山寺改办僧学堂」一事,早已到了南京。虚大师以「办僧学(佛教大学)亦自为其(佛教协进会)(办佛教公共事业)中的一事」,因而得到同学仁山响应「佛教协进会」。但仁山以有同学数十人在镇江(智光长老也在其中),所以极力请大师到金山寺开成立会。此一成立会发生了近代有名的「大闹金山」事件。251

同年四月寄老以「佛教团体宜合一,不宜歧异,理应服从多数之公意,牺牲一部分主张」为由,252请虚大师将「佛教协进会」一起并入「中华佛教总会」。因此以寄老为主的「中华佛教总会」融合了新、旧团体,共同在上海开成立会,总部就设在静安寺,其他各「僧教育会」则为支部,北京设机关部。因而「中华佛教总会」为中国佛教内部,第一次自行组成的全国佛教社团的最高组织。253

从上述可以看到民国刚成立,佛教僧界新的组织型态相继产生,而重点都是在如何运用传统寺院的资产来办僧教育。254这一开始原本有两条路线,一条是延续清末丛林寺院的「僧教育会」而整合的「中华佛教总会」;另一路线则是从杨仁山学院出来的青年学僧所策划的「佛教协进会」。后者又可分为全面性改革的虚大师,另一者则是仅将传统「丛林改为僧学堂」(或佛教大学)的仁山、智光等法师。

所以总部在静安寺的「中华佛教总会」,是新、旧团体各自整合后的再整合:清末旧组织各省、县平行的「僧教育会」整合;民国新团体祇洹精舍同学的虚大师、仁山等之整合。然后再新、旧合一。

(3)「中华佛教总会」合法「管理寺庙条令」暂停

A.会长寄老殉教

民国二年(1913),由于南京政府孙总统让位给袁世凯,以致「中华佛教总会」必须北上,才可取得政府批准,成为合法团体。当时湖南、云南、安徽等省又不断发生掠夺寺产,于是会长奇禅在各方催促下,毅然北上,与袁世凯政府沟通,期以奠定「中华佛教总会」的合法地位。

此一「中华佛教总会」在法律上之所以能成立,可说是会长寄禅用性命换来的:

偕道阶见礼俗司长杜某,而杜某方下令调查僧产,分别官私诸目,既见、据约法诘难之。又以令中有布施为公,募化为私语。和尚谓:在檀那为布施,在僧人即为募化,界说不明,龂龂与辩。杜某语塞无以对,词色转厉,意在恫吓,乃愤然而出。悒甚!甫下车,即胸膈作痛明日已作吉祥卧示寂。京沪各报,皆传其生平事,力攻杜某,因之官私公产令无形消灭,毁夺案既得转机,新改定佛教总会章程,亦经国务院审定,以大总统命令颁行各省。一年来佛教得以稍安者,食和尚一死之赐也。

255

引文的意思是:寄老由道阶法师陪同见政府官员「杜某」时,恰巧遇上这位「杜某」官员下令要调查寺产,官员把寺产用公、私来分类,意图占领。以信徒布施的部分计为公,出家人化缘的部分归为私。但寄老反驳说:这样的界定不清楚,同样一笔钱,以信徒的身分说是布施,出家人的身分称为化募。这位官员自知理亏,无法答辩,巧夺寺产师出无名,因而恼差成怒,疾言厉色,予以恐吓。寄老愤然离去。寄老心情甚为郁卒,才下车,即胸痛隔日一早已见其圆寂。寄老往生造成南京、上海媒体群起攻之,北京政府才重新改订佛教总会章程,以大总统命令颁行各省,因此以政治法令来强夺全国寺产一事,才有转机。所以说「中华佛教总会」的法律地位,是拜会长寄禅性命之赐。

B.虚大师革命之声初啼

「中华佛教总会」会长八指头陀寄禅是虚大师的戒和尚,虚大师当时得以受到传统丛林最好的「禅」、「教」教育,是得自寄老的提携。256寄老是最爱护,也是对虚大师寄予最深期望的师长。

257虚大师于法门师匠,也独折心于寄老。258

因此虚大师从清末(西元1908年)开始就一直协助寄禅推动的「僧教育会」。所以寄老为教而死,虚大师之悲凄可知。

259虚大师故而痛愤民国初成,佛教因长久过于衰弱,致使比一般弱势者,遭遇更多的政治迫害,导致寄禅殉教。260因而痛定思痛,于是在「中华佛教总会」的本部上海静安寺八指头陀的追悼会上,演说了三种革命以抒悲愤:「佛教宜革命有三:一组织革命,二财产革命,三学理革命。」261同年(民国二年)「中华佛教总会」在上海静安寺举行成立大会。262内务部公布「寺庙管理暂行规则」,规定任何人皆不得强占寺院财产。263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比较是烦恼的根源

◎ 杜大宁不可否认,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比较的高级动物。人们总是感觉生活在一个无法让人满意的世界,而这种不满意恰恰来自无休止的比较。人们聪明地认为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却不知道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