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第三节(六)
2025-06-27 09:03

(三)佛教因应抗日后的乱与贫

1.面目全非的佛教

抗战时,法师在俗家乡下,白天时见到、听到日军在当地奸、杀、淫、掳、掠,夜晚则有国人游击队的活跃与强盗的光临。而平常田里一切努力的所得,除了缴租,乡里的保甲长、游击队、和平军也不时地来搜括。169致使法师俗家贫穷到几乎无以为继,但法师家人还是照样勤俭、努力。因此抗日期间,外在这么多「人祸」,法师俗家继续「平常田里一切努力」,可见当时人民生活还在轨道里,「民心」尚称安定,并怀抱希望,以为外来的侵略过后,和平将会到来。

而且法师在抗日战争末期出家时,狼山仍有香火,狼山的日军也不像其在家乡所闻、所见那般残暴、恶劣:

日军到狼山,皆知脱帽行礼与跪拜,日军的官长,也都能够保护佛教的道场,日军不住寺庙,甚至还写了告示送交狼山张贴,告谕日军要保护寺庙,乃至保护山上的树木,这些措施,也是很有效的。所以,虽有日军到了狼山挖掘工事,宁住山下的篷帐,也不住山土的寺庙。(《归程》页77)

所以法师称其出家时,所见的狼山还有「回光返照」的局面:

狼山的全盛时期,我没有看到,当我于民国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四三年)秋天上山出家的时候,正值抗战末期,香火已经很差,但我依旧见到了昔时景况的一个回光返照。

然而民国三十四年(1945)抗日刚胜利,带来的不是和平、喜悦,反而是人人自危的恐怖,甚至狼山的出家人,在狼山已无法生存:

昨天还见他上山来玩的人,今天早晨已躺在十字路口的血泊中了;今天见他是有说有笑的人,明天已被「扎」了「粽子」,沉在河沟里了;上午还见了面的人,晚上就被「栽」了「倒葱」。夜夜凄厉的狗吠、手枪声。现在,天天有人躺下去,也天天有人失踪了。(《归程》页79)

没有预警的屠杀,不知杀人者是谁?在哪里?以致「大家生活在人人自危的恐怖之中,远道的固然不敢来,附近的也怕外出走动了」。「大圣菩萨的化缘尽了」,「狼山的香火,已经没有了」,「出家人无法生存了」170。

之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的狼山,国军军队进驻寺院:

国军连番地驻防,弄得只见军队不见香客,只见兵器不见法物,连门窗、桌椅,都变成了军眷的床铺和伙房的柴火。(《学思历程》页10)

于是逼得「狼山的出家人,多半集中到了上海的两座大圣寺」171赶经忏去。法师就是其中一位。

法师所见的情形,可从印老民国三十五年(1946)底自武昌回到江南,看到南京、上海、杭州的佛教,那「一切无从说起」,难以言喻的「面目全非」,互相为印证:

三十六年与三十七年,普陀山一切都变了,阅藏楼也变了,其实京、沪、杭一带的佛教都变了,变得面目全非。一切都变了,有一切无从说起的感觉。(《平凡的一生》页39)

短短的一段文,超乎想象,令人瞠目结舌,不知从何说起的面目全非,让印老不自禁地重复了四次「一切都变了也变了都变了一切都变了」,无语问苍天的「变」,读来令人唏嘘!悲从中来。

2.虚大师的响应

(1)青年知识僧组党

这一情形,民国三十五年(1946)从后方回到法师赶经忏的大都会上海的虚大师,又是怎样的感想、反省,与提出解决措施?

十年扫荡妖氛尽,一旦和平庆到来!犹有和平暗礁在,迅行扫荡勿迟回! (释印顺《太虚大师年谱》页520)

民国三十五年(1946)正月在重庆的虚大师,先觉地指出有「和平暗礁」,也就是「国共倾向和谈,而前途未可乐观」172。此一「暗礁」的现象,当是如同法师狼山所见的情形「国家和社会动乱」。「动乱」之源,回到上海的虚大师说是「国共局部冲突之严重」,虚大师甚且对政府于收复区的措施表示不满:

国共局部冲突之严重,不满于政府收复区之措施。(释印顺《太虚大师年谱》页525)

到底是怎样的措施让虚大师不满?以下就以大师说此话的地点上海静安寺来检视。

静安寺为了办学,而有寺产之争。民国三十五年(1946)五月六日「静安寺(监院密迦)请虚大师驻锡」。大师「由京抵沪」,「是日,上海佛教界,假静安寺欢迎」,隔日大师「于静安寺接见记者,论及政治」,就说出上面引文中的担忧,和不满时政的话。是年秋天,静安佛学院就正式开办:

对于静安寺的整顿,最大的功臣是密迦与德悟两位法师。德悟原是静安寺子孙派的子孙,他能把静安寺改成十方道场,并请密迦协助,悉意改革。密迦极有做事的魄力,学院的规模,几乎是完全出于他的策划而来。(《归程》页128)

密迦、德悟是促成佛学院开办的灵魂人物,尤其是请虚大师来静安寺的密迦。两位法师把寺产变为十方制后办学,这一改革,「并为附近寺产地皮的问题,得罪了许多的人」。没多久,「终于被人以『汉奸和尚』的罪名告下了狱」。之后,佛学院院长白圣长老,也「经常要与流氓斗法、斗智」173。

此一「汉奸和尚」罪名之所以可以成立,是因为「住持德悟、监院密迦为抢救沦陷区失学青年,以及改善僧寺经忏制度,而创设佛学院。」174因而与「伪政府的军政机构有所接触」所致。(《归程》页129)密迦在抗战前就与虚大师有过从,而抗战当时静安学院的开办,正如同民国三十五年(1946),都是虚大师来了静安寺之后。175

类似密迦下狱的情况也发生在法师再度出家的剃度师东老人身上。东老人是虚大师闽南佛学院的学生,在虚大师同学智光长老当住持的镇江丛林焦山定慧寺任教务,抗战时也没随国民政府撤退,甚至克服万难,继续办学:

二十六年抗战发生,该寺遭受日人炮击,损失惨重,遂停课二年,至二十八年又复课。176

胜利后,东老人任住持。焦山山下的万余亩沙田,受地方「士绅」觊觎。民国三十五年(1946)东老为了「万余亩沙田」筑堤而贷款成功:

其时(民国三十五年),焦山万余亩田地皆沙滩涨成,面临长江,若无防水堤,每逢雨季,便易泛滥成灾,而难丰收。其中定慧寺土地居五分之三,故向镇江农民银行贷款筑堤。177

因而引发地方「士绅」以定慧寺能于民国二十八年在伪政府下继续办学,而诬陷东老人「与日寇、汪伪等机关交往深切,以时值肃奸期间,故遭囹圄之灾」178。

虚大师抗日刚胜利以「犹有和平暗礁在」,担心「国共局部冲突之严重」,而呼吁国民政府当「迅行扫荡勿迟回」。但从这两个民国三十五年(1946)佛教发生的案例看,国民政府却在收复区急于对已没有政治威胁的亲日汉奸,秋后算帐「肃奸」,而且不就事情功过、真相,仅以忠诚意识为主。此一「肃奸」因假「忠心耿耿」的「贪官恶吏、土豪劣绅」之手,以致把不畏艰难、不怕死,以办学护教、卫国的出家人也牵连进去,其他在收复区事业得以持续或生存的人,当更有理由被捉,可见时况之严重。难怪虚大师「不满于政府收复区之措施」。

这种「土劣贪恶」,就虚大师的观察,是「乡村以至都市」,无所不在,任何政党、政治都需透过这些人,以致国家、人民都受其操纵:

中国的国家社会,深深地陷在贪官恶吏、土豪劣绅的操纵中。朝野各政党,虽都有相当好的政策,和少数正洁的人才,但是从乡村以至都市,充满着土劣贪恶。任何实际的政治,非通过了贪恶土劣不能施行;及至通过了贪恶土劣,任何的主义政策,在实施中,都成了操纵于土劣贪恶的假政治。(释印顺《太虚大师年谱》页521)

为对治这种「贪官恶吏、土豪劣绅」,虚大师在抗战刚胜利,民国三十五年(1946)一月于后方,就提出:「要中国能够好起来,无论如何,要由无党无派各党各派的公正的知识分子、产业分子,联合教导资助着贫苦劳动工农。」以帮助中国「走上现代国家社会的大路」,如此「现代佛教也随着现代国家社会而涌现」。因而要「无家室之私」,「可为最公正、最强毅的知识分子」的「青年知识僧」组党,「加入公正的知识分子、产业分子、和贫苦劳农联合阵线」,「以土劣贪恶为革命的对象」,「根治、尽绝附于国民背上的土劣贪恶痈疽」,以维护人民、佛教的生存。(《太虚大师年谱》页520-522)

此一组党是虚大师看到佛教传统的「超政,遇政府与社会摧教,易遭破灭」,但佛教若「从政,亦易随政府而倒」。可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社会,情势这般恶劣,又「无在家佛徒集团,足以拥护佛教,则僧伽处此,殊堪考虑!」虚大师因而呼吁佛教以问政、「议政而不干治」,来组织「青年知识僧」。但教界「长老缁素,则缄默持重,大多不以为可」;虚大师又因「中国僧伽量之少,质之低,于政治素鲜注意,其难以有为」,所以组党之事就此作罢。(《太虚大师年谱》页528-529)时至今日,教界对政府制定与自己有关的宗教法案,仍没有议事能力,遑论分析利弊,甚至透过民主议政、法治,求得一平等对待空间!

(2)寺僧经济建设

抗战胜利后的政治是个「乱」字,因而虚大师主张「青年知识僧组党」。经济则是个「贫」字,大师担忧「寺僧不能联合开发其经济的源流,则所兴办事业将无力负荷久远」。当时寺院经济困难的情况,可从法师在狼山「无法生存」,民国三十五年(1946)下山到上海从事商业化经忏看出:寺方首先从买下一家殡仪馆经忏权,花式经忏一概回绝;尔后扩展到殡仪馆佛事新增三家,及寺内、斋主府上;最后是凡有佛事来者不拒,并委屈到佛事中常应斋主点唱戏曲(法师民国三十六年离开后)。「业务」之多,接到法师「日以继夜,夜以继日」,连「打瞌睡」还在赶经忏,179可是法师却说:「作佛事的收入与生活所需及寺庙维持,无法平衡。」180

因此民国三十五年(1946)虚大师为因应中国经济之危机,主张「寺僧经济建设」以事生产。由佛教会统筹,佛教各分会、支会、各大寺制定局部计划,依寺院在山乡、城市之不同,从事农、工、商、文化等经营,甚至办理佛教银行,为全国僧寺经济之金融枢机,还有应民众需求办经忏服务。此经忏佛事则由佛教会统一订定法规181。这一全面性的分工、整合的佛教经济计划,若不遭国难,当可负荷佛教兴办教育、服务、慈善等事业,荣景可期。

以上所提出的事业经营,经忏佛事大师不仅多次提及,曾于民国十六年(1927)付诸行动,于上海设立了「改良经忏」(除去迷妄,扩大内容)的组织「法苑」,推动社会「佛化教育」,改良宗教习俗,并用以稳定新僧运动的经费基础,不过失败了。182当时大师把「改良经忏」组织的「法苑」设在上海,是因为「适应上海商市的情况」183,可见这是何等的商机!大师此一眼光比抗日战净期间上海的南通商人,发起筹建狼山的法聚庵(法师出家的寺院)下院的经忏道场大圣寺,184早了十年以上。想来静安寺寺产纠纷在抗战末期而至胜利之后的数年里,闹得厉害,185与寺产及位于市中心得地利之便的经忏「经济」或有关。

虚大师为了让寺僧了解、熟悉寺院经营管理,及佛教会行政,是年委请焦山主办「中国佛教会会务人员训练班」,并倡导僧众工读:

同年(民国三十五年),太虚大师飞锡焦山,集九省三市俊彦比丘二百余人于一堂,实施行政工作训练。鉴于时势之推移,僧众极须自力更生,特创办「工读社」,购置织布机等设备,倡导僧众工读。186

此一工读的作风最早见于虚大师同学,焦山定慧寺住持智光长老,智老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日寇焚毁定慧寺之后,返乡创设的「福田工读社」187。但这「佛教工厂」的想法,最早可见于虚大师民国四年(1915)的《整理僧伽制度论》。188

所以虚大师因应抗战胜利后,国家社会的「乱」、「贫」,政治主张「青年知识僧组党」;经济提出「寺僧经济建设」,二者并未实际落实。于佛教会会务推动,则举办了「中国佛教会会务人员训练班」。这些主张或会务的推动可说相当地先进,切要于现实。这正是「人生佛教」,所谓透过具体的「(世界)教育」、「(社会)经济」、「(国际)政治」方式,来实践(全)人类的真自由的作略之一。189

而法师民国三十五年(1946)思维解决「动乱」的根源「人心」,而立志于「佛教教育」,以培养「佛教人才」,「普遍地弘扬佛法」之心愿,雷同于虚大师同年四月底从后方回到南京,隔日于毘卢寺招待记者,所报告「整理佛教计划」中六个项目的几项「着手计划僧尼普受教育」、「佛教徒应全力宣扬教义,化导人心,改进社会,促进和平」190。因而笔者推测法师当时或已透过文字,不自觉地受到虚大师精神的间接影响。

End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九)

我们来听一次经,总要得一点好处,这次先来谈念佛,怎样念可得一心不乱?有一首偈云:念佛不必求多念,但念百八声不乱,其中若有一念差,掉转珠头皆不算。不乱是指有人来打扰时,你打扰你的,我还是得我的一心,不被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序文

李炳南居士著述阿弥陀经摘注接蒙弁言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重刊序重校新版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序净土三经合刊序净土丛书序蕅益大师净土集序中华大典印光法师文钞序重刊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序印光大师遗教两要序重印弥陀净土法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

乙二、随喜他一切三业世出世善根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办法,除了自己三业作外,可以随喜。什么叫随喜呢?譬如诸位今晚在此听经,听经是你的功德,这两个钟头你听进去的都是经文好言语。而这所有的人是谁约来的?他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一)

乙三、不为一切异见、异学、别解、别行人等动乱破坏净土宗是难信之法,为什么是难信呢?难信的原因是什么呢?谁能够说出来,不学佛的人听到净土法门是糊里糊涂,半信半疑;学佛的人对净土法门也多是一知半解,学佛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二)

乙四、生彼国已回入娑婆教化众生华严经讲了十六年,全套华严经共有十六本,现在才讲到第七册,这还只是粗枝大叶的讲而已,细讲那就不用说了,个人也没细讲的学问。目前华严经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这和净土法门的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三)

乙五、忆持不忘无分时节常作此愿学佛修净土的人,无分时节,忆念不忘回入娑婆教化众生的大愿。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给别人小小的帮助,不能全部地帮助,因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十四)

华严经讲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条,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条,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乱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了,诸位或可有一心不乱的,但是我看不出来。要一心不乱须先伏惑,一起贪嗔痴就压住,学伏住惑再学断

黄念祖:净土资粮-信愿持名【一】【二】

净土资粮《阿弥陀经》宗要:信愿持名三昧耶戒优婆塞黄念祖敬述(一)引言《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现在也可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来参加今天广化寺念佛七道场。在北京的佛教徒。

黄念祖:真觉路会归净土

真觉路会归净土黄念祖居士勤修三无漏学,消除自他三毒,背尘合觉,直登彼岸。这是万古颠不破的原则。至于具体行持,则有八万四千法门,门门可通觉岸。但当前已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所选行门,切须合于时代,契于

比较是烦恼的根源

◎ 杜大宁不可否认,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比较的高级动物。人们总是感觉生活在一个无法让人满意的世界,而这种不满意恰恰来自无休止的比较。人们聪明地认为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却不知道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

家庭就是你的净土,就是你的修行处

1.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