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圣严法师:《六祖坛经》教坐禅
2025-07-02 11:56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中略)《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於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录自大正四八)

圣严识有关六祖慧能(西纪六三八七一三)的傅记资料,有《曹溪大师别傅》(卍续藏一四六)、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全唐文卷五八七)、刘禹锡撰《曹溪六祖鉴禅师第二碑》(全唐文卷六一O)、王维的《六祖惠能禅师碑并序》(全唐文卷三二七)、法海的《六祖大师缘记外记》(全唐文卷九一五、大正、四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大正四八),宋以来则有道原的《景德傅灯录》卷五(大正五一)、《佛祖历代通载》卷十六(大正四九)、《宋高僧傅》卷八(大正五O)、《祖堂集》卷二(高丽傅本,未入藏经,现有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本)等,各种资料所述,大同小异,其同异出入的考证工夫,已有不少学者做过了,印顺长老的《中国禅宗史》,即专辟一章,考订极为详尽。别人敦煌本《神会语当》、《傅法正宗记》卷六、《宗门统要续集》第二等,均有关於六祖的记述。很足注意的,凡是唐末以前的记载,均将六祖写为惠能,宋代以来如《景德傅灯录》、《宋高僧傅》,则写成慧能。而现存的《坛经》诸异本,也均用惠能而未用慧能。

六祖的一生大概是这样的:他生於广东省肇庆府的新兴县,俗姓卢,三岁丧父,家中贫寒,大师常以采薪汲水,奉养母亲。一日出市,闻诵《金刚经》,窃发出尘之志。咸亨年中(西纪六七O六七三)至韶阳听山涧寺的无尽藏尼诵《涅槃经》而为尼解释。又访见智远及惠纪二年禅师,知道了五祖弘忍在蕲州黄梅的东禅院,盛弘禅法,因此前往参访,五祖知其为大器,故意令之入厨房作供养,经八个月,即傅持东山衣钵,使之隐於怀集四会之间,经四年,始於仪凤元年(西纪六七六)至南海法性寺,依印宗法师落发,智光律师为其授具足戒。第二年移锡韶阳曹溪的宝林寺。声振四方。刺史韦据请大师於大梵寺树法幢,又归曹溪大系法鼓,道俗归崇者,接踵而至。神龙元年(西纪七O五)唐中宗遣内侍薛简召大师入京师,大师称病固辞。说法三十多年,以七十六岁高龄示寂。

六祖大师的一生,极为奇特,《禅关策进》所录空谷隆禅师的话说:不参自悟,上古或有之,自馀未有不从力参加而得悟者。(卍续藏一一四七一四),六祖慧能便是一位不参自悟的旷世利根。从他所留下的《坛经》内容看来,他的确是佛教成为中国化普及化而又不落世俗化的开创者,无怪乎《坛经》是中国人人人爱读也是人人应读的书。

不过《坛经》自古即因流傅太广,抄本太多,致有异本异说的淆讹现象出现。早在六祖的及门弟子慧忠所见,即有玉石相混的情形了。慧忠国师说:吾此游方,多见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众,目视云汉,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坛经》改换,添糅鄙谭,消除圣意,惑乱后徒。(《景德傅灯录》卷二十八)

又有至元辛卯(西纪一二九一)夏南海释宗宝所写中又说:余初人道,有感於斯,续见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板亦已漫灭,因取其本校雠,讹者正之,略者详之,復增入弟子请益机缘,庶几学者得尽曹溪之旨。按察使云公从龙深造此道,一日过山房,睹余所编,谓得《坛经》之大全,慨然命工锓梓,颛为流通。(大正四八三六四)

至元二十七年(西纪一二九O)比丘德异所写的中则说:惜乎《坛经》为后人节略太多,不见六祖大全之旨。德异幼年尝见古本,自后遍求三十馀载,近得通上人寻到全文,遂刊於吴中休休禅庵。(大正四八三四六)

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卷的《法宝坛经》,注明了系比丘宗宝编。此与德异所称的全文坛经,是一是异,不太了然。现世流通的即是宗宝编的所谓至元本。大家相信这是最完整的版本,也希望是现存最古的本子。而近代学者间对之产生疑议的亦復不少。尤其是发现了敦煌本的《大梵寺施法坛经》之后,学者们相信,如果敦煌本是唐末以前的遗物,那该是现存本中最古的一种了。与宗宝的至元本比较,颇为简略而未分部门,并且缺少相当於宗宝本中第七机缘及第九宣诏的内容。敦煌本《坛经》,现亦被收入大正藏经第四十八卷。

宗宝的至元本共分十章,自行由第一至付嘱第十,俨然是一部佛经的型式,内容相当丰富。所以深获读者的喜爱。我编本书目的,不为考证,但求有助於初心者的修证,故仍依据至元本,录出其中最精要的般若第二、定慧第四、坐禅第五第三章。好在《坛经》的流通极广,读者极易求得其全书。(圣严法师)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法师答疑

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应的话,一心念阿弥陀佛,真的能够降伏其心,心里越念越清净,越念越安稳,身心愉悦,善根增长,精神提高,法喜充满,

印光法师弁言

印光法师弁言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倓虚法师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

惟贤法师论人生

人生问题是很重要的。人为万物之灵,既然具有灵性,就有异于一般生物。一般生物只是吃喝睡眠,而人类,就要发挥心灵,要善用其心。恩格斯讲过: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假若忽略的话,那么洪荒时代

学诚法师:但行善业,福报不求自来

网友:弟子是生意人,看着各商家的竞争,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报,还得不断进取,但争来争去又感觉好累啊。学诚法师:福报的多寡,以宿业为主因,今生的努力奋斗为辅助条件。所谓的竞争,其实也

《六祖坛经》的介绍

坛经内容一般来说,只有宗教的创始人,他们的言教可以被称之为经。比如说儒家的四书五经、老子的《道德经》、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在佛教只有释迦牟尼佛的言教被称之为经。从古到今,从印度到中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一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的消遣娱乐。这些活动的确可以调整生活的节奏、转换生活的环境,能使身心得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倓 虚倓虚大师(1875-196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高僧之一,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人,是近代将佛陀的精神和思想发扬广大的践行者、革新家、教育家。他戒德庄严,学识渊博,辩才无碍,深

印顺法师谈财富——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财富究竟属于谁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

大安法师答疑

居士问: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大安法师答:除

耀智法师谈读书

读书须务本读书贵躬行读书尚悟性读书可医俗读书须勤奋读书须务本先贤有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斯可知,孝悌是立身立德、为人处世的根本。孝是对长辈要承事供养;悌是对兄长要恭敬尊

《印光法师文钞》的面世

◎ 黄家章印光,陕西郃阳(今合阳)人,俗家姓赵,名绍伊。出家后,法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印光是中国近现代净土宗的一代宗师,他圆寂后,被佛教缁素公许为莲宗第十三祖。史载,印光的个性刚毅,颖悟力强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

忏云法师开示拜佛的好处拜佛的好处一、得妙色音--多拜佛、罪障消灭、相貌会转变为好,声音和身体会庄严起来。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德威,说话会得到别人自然信服和尊敬。三、处众无畏--拜佛精进

济群法师答疑

 一、两全其美,不是不可能的问: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著。因为执著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时又不愿放弃世俗的事业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这二者并行不悖

元音老人浅释大愚法师“解脱歌”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诽谤法师的现世惨报

诽谤法师的现世惨报倓虚法师  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成

《六祖坛经》的人生三境

《六祖坛经》的人生三境◎ 德 光说到《六祖坛经》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宝本四个版本,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是主旨基本相同。作为中国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称为经的祖师语录集,《六祖坛经》

净慧法师与一位道长的对话

在某地一山间路上,净慧法师与一位道长迎面相逢;虽互不相识,但相互问讯。擦肩过后,道长停步转身:道长问,佛大道大?净慧法师答:自性平等,无有大小。道长问,僧高道高?净慧法师答:直心是道,无有高低。道长问

大安法师开示

一、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问: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大安法师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

任杰: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

回忆我的亲教师观空法师任 杰 口授栗拙山 整理今年正值当代高僧、一代佛经翻译家观空法师圆寂十周年。法师是于我有恩的大善知识,我想通过缅怀法师的功德来纪念这位大德,并作为将来继续值遇、亲近善知识的资粮。

能度法师:家中供奉佛菩萨 千万不能这样放

网友向师父提问:对于家里请的佛像如何能如理如法供奉,请师父指教?能度法师说,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想明白,用恭敬心来想,我们请佛像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请佛像的目的是向佛陀学习,向菩萨学习。我们学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