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圣严法师: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2025-06-30 10:49

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禅呢?其实,不管任何法门,都走向一个目的--离苦得乐、消业除烦恼。没有一定的法门叫做禅,念佛同样可以是禅的法门。

我们禅修时用默照禅、话头禅、数息禅,念佛时用的就是念佛禅。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即能修成「念佛三昧」。 「三昧」是指「心一境」,念佛时,你的念头里只有阿弥陀佛,其他念头都没有,这叫做「一境」。一心念佛,不但可以除烦恼妄想、消业开悟,更可以生净土、成佛。

正念不断 处处阿弥陀佛

念佛的「念」指念头,不仅是嘴巴念。 「念」字由今、心组成,今指今天,就是现在的意思;心指念头。每一个念头都不离现在的心,就是「念」。现在的心会有杂念、妄念,而念佛的心则是净念、正念。

念佛可念任何的佛,不过大部分佛经都教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也赞叹念阿弥陀佛。修行念佛法门,就必须信阿弥陀佛;信了便要发愿修成「念佛三昧」;信愿之后还要行。行包括正行、助行,正行是念阿弥陀佛,助行就是修一切的善法。

念佛禅七期间,拜佛时要念佛,经行时要念佛,连出坡时也要念。一边默念、一边双手在进行劳动,心在念佛,手也在念佛。念佛时,把环境里所有人事物,通通融入阿弥陀佛的佛号里。随时随地念阿弥陀佛,而且要「正念不断、净念相继」,就会体会到处处都是阿弥陀佛。

念佛法门非常简单,只要会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因此,不论根器,任何人都能从念佛当中得到利益。

修「念佛三昧」见法身佛

修行的基本原则在修心,也就是链心。把杂乱的妄想心,变成清净的三昧心,就叫做修行。念佛的时候,随时将心放在念佛方法上,并清楚自己的心在方法上,这是念佛的基础修行方法,也是禅宗的基本修行方法。

原则上,念佛不只是念阿弥陀佛,念佛的名号、相好、悲智愿心、国土庄严,也都可以修成念佛三昧。虽然我们念的是有相的佛,但一定要知道还有无相的佛。一开始先从有相的佛开始念,方能达到亲见无相的法身佛、报身佛。

在《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大势至菩萨有叙述自己怎么学到「念佛三昧」。那时有一位超日月光如来,教大势至菩萨修行「念佛三昧」:只要心忆念着佛、系念着佛,就能跟佛相应;在《般舟三昧经》中也提到,如果我们念佛得「念佛三昧」,就能在现前见佛,或是在未来见佛。

但是我们凡夫身见到的是有相的、化身的佛,如果能实证无生法忍,就能见到报身佛和法身佛,这是大势至菩萨自己的经验。

建立大信心 修行三昧

根据天台宗智者大师写的《摩诃止观》,有四种三昧:一是常坐三昧,是坐着不动;二是常行三昧,就是「般舟三昧」,也就是在修行期间,除用餐外,都必须经行,不得休息;三是半行半坐三昧,是经行和坐交互运用;四是非行非坐三昧,又叫「随自意三昧」,就是随自己意思,任何状况都能修。

想要修成「念佛三昧」,首先要建立起对佛、对佛所说的法,以及对这个法门的大信心,就是不能有一点点怀疑的想法。在《般舟三昧经行品》中,有一段比喻:一位少年把自己打扮得非常庄严美丽,然后拿着装了麻油的器皿、装了水的器皿、新磨好的镜子、没有瑕疵的水晶,想用这四样东西来照自己,这当中呈现出的是麻油、水的影子,还是镜子、水晶的影子?

佛说一切诸佛都是众生心中的诸佛,心中有佛而修成「念佛三昧」,心中的佛就能显现出来。经文中所举的四样东西本身并没有影子,所有出现的影子都是少年自己的,这说明了只要自心清净,就能见到十方诸佛。

「般舟三昧」即「无相三昧」

十方诸佛,实际上就是我们内心的反映。昨天用影子做比喻,它原本并没有什么影像,产生的影像就是自己的影像。 《大乘起信论》中讲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只要念什么,就能见到什么,所以念佛的人可以见佛、可以生净土,这个佛是心所产生的佛。如果自己的心是清净的、跟佛是相应的,自己的心就是佛。

在《般舟三昧经无着品》中提到「无着」,就是不要执着,这点出了「般舟三昧」就是「无相三昧」。

十方一切诸佛在你前面,是你的心看到?还是你的身体看到?如果说是身体看到,没有心,那身体是死的,能看到吗?如果是身心合起来看到的,心和身两样东西合起来,这便是因缘法。因缘法意思是说身心只是临时组合,是空的、不是实在的,只是暂时的现象,并没有一个真的东西在那里。所以,不把自己的身和心当成自身的佛、自性的佛,才能证佛果,达到「无相三昧」。

不起差别心的「一行三昧」

今天介绍「一行三昧」。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下卷里提到「一行三昧」。佛说法界只有一相,那就是平等相,因此修「一行三昧」时,需知道法界是一相,不要起差别心。

法界一相,实际上就是无相,因此叫做「一行三昧」。不执着有相可取、有相可得,这才是真的入「一行三昧」。如果我们还没这种工夫,也要认知到,现在所取的一切相都只是暂时的工具,不是目标,就像过河时坐船,船是工具,过了河之后,一定要离开船。

我们的环境中有许多诱惑、障碍、困扰,往往使自己就没办法把握住。如何不受环境影响、而能得到解脱?首先要持戒。持戒没办法清净,怎么办?那就要忏悔。

此外,我们要经常想到布施,就是在任何地方、见到任何人,都要思考我对这个环境里的人有什么好处。即使无法为别人带来好处,至少不能伤害他们、让他们受损失,让他们增加负担。

时时精进不放逸

今天是佛七最后一天。七天之后,并不表示修行已经圆满,这只是种了善根。念佛禅七只是一个精进的阶段,平常还要持续不断地念佛。当你忘掉了、懈怠了,要回来再参加念佛,禅七也可以,佛七也可以,念佛禅七也可以。平日要时时念佛,即使工作不方便念佛,也要时时提醒自己是念佛、修行的人。

最后鼓励大家,要像参加马拉松赛跑,最后阶段要冲刺、精进,不能懈怠。祝福大家,阿弥陀佛!

End

上堂开示颂

◎ 黄 檗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摘自《禅诗三百首》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慧远大师开示

慧远大师云:念佛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斯二,乃自然之玄符,会一而致用也。又诸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何者穷玄极寂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广钦老和尚:关于念佛与修行之精要开示

一念佛也不是简单的,必得通身放下,内外各种纷扰,都要摒弃,一心清净称佛名号,然后才能相应。要能将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明明白白,不要有一丝疑念,其他杂念自然消除,决定会证到一心不乱。如果你们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梦参老和尚开示

行者五台山叩问百岁高僧梦参老和尚:究竟应该怎么修行最近有修道者的修行人问我问题。从山西来了几位和尚,他们住在山里头,从西安拜,一直拜到五台山,拜完了之后到这儿,问我:老法师,怎么修行?我想找一个修行法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

用功人,以为自己的工夫很好,能可以把得住,坐下来身、心轻安,工夫是清清爽爽的。自己心里以为:好了!我的工夫把得住。在我来说,太苦恼了!梦还没有梦到!对于有功用的人,还可以说是得少为足;但,你要行到得少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雪庐老人净土选集-佛七开示

李炳南居士讲述壬子年灵山寺佛七开示甲寅年灵山寺佛七开示戊午年新春结七念佛开示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之一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上)戊午年灵山寺佛七开示(下)幸酉岁佛七开示壬戌佛七雪僧贡言快刀斩乱丝乙丑年灵

黄念祖: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

先师虚老开示净业心要黄念祖居士一九三一年福建功德林居士念佛七,中国近代三大高僧(谛老印老虚老)中的虚老(虚老是接我入佛门的第一位恩师),正好有事在当地,听说有念佛七,他就去了。功德林居士们正在念佛,听

刘素云:刘素云居士对共产党员的开示

我最后还想说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我在其他任何道场都没有说过。我想说什么呢?就是我们在座的肯定有共产党员。因为我是共产党员,我可以堂堂正正的,我毫不隐瞒,是这样的。我觉得当你入党那一天,你肯定在党旗下宣誓

黄念祖大德精彩开示选录(一)

博主:以下是黄念祖大德精彩开示选录,可谓字字珠玑,画龙点睛,振聋发聩,是学佛修行不可多得一篇法宝,希望大家都能深刻学习领悟,南无阿弥陀佛。黄念祖大德开示(一)《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色界有四禅,无色

黄念祖大德精彩开示选录(二)

黄念祖大德开示(二) 《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乃至十念,你多念当然更好,到临终有十念相继就可以往生。《宝王论》里说:临终有一念都能往生。 所以持名往生称为易行之法,其余的修行都是难行之法。唯有净土法

黄念祖大德精彩开示选录(三)

黄念祖大德开示(三)《般若境缘集》校对修订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小本《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这就是净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净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李炳南:李炳南居士开示念佛方法

一、最简单的早晚两个课程(一)那摩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那摩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那摩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一函遍覆」,昨天我们学习到前面第二段。第一段讲的是净土法门的正修,如何往生净土,印光大师一开端就为我们直示净宗法要,修信愿行三资粮求生净土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一集)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末学茂森非常感恩常住不断的给末学学习的机会,在我们共修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都会遇到修学上的问题,所以末学非常乐意,也非常荣幸,能够常常跟诸位法师大德一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三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收到一些大德的提问,但是因为印光大师的这封「一函遍覆」还没讲完,我们先把这篇文讲完,然后再来跟大家讨论问题。说不定待「一函遍覆」讲完以后,大家也

钟茂森:一函遍覆_印光大师开示(第四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印光大师的「一函遍覆」。昨天我们讲到「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这段,我们先把这段从头到尾念一遍。【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

聆听虚云禅师开示记

民国三十一年农历十月初六日,余因送宝生老和尚灵龛入塔,特由耒阳金钱山到南岳上封寺,恰巧我们久仰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也因中央请往重庆,顺便道来岳。当时祝圣寺大众曾请他老人家讲开示,我也随众参叩听讲,特提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佛陀的开示:世间有四件事不能长久!

佛陀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释迦牟尼佛住在只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父母非常疼爱

来果禅师开示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说用功人一天到晚心行上的事。见得要你们动、静一如,不分昼、夜,用功是要这样的。为甚么要这样?不可以歇歇吗?要晓得:你有这样真切的工夫,将来才有真切的悟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大德的慈悲开示

上师这些简短朴素的甘露妙语,就像一颗颗珠玉,句句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像人生路上的明灯,足以燃亮您和您身边人的生命。不管您是不是信仰佛教,希望这些甘露妙语成为您生命中的良友,能对您的生命有所帮助和启发。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请法时开示自己认识自己

梦参老法师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家的居士。他为什么能够在卖柴的时候听人家念金刚经,在念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