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说什么叫真学佛,什么叫假学佛,我给你们说几个标准,你衡量衡量。第一个,你学佛学到现在,你是愈学烦恼愈少,快乐愈多,还是学到现在烦恼还是那么多,没有品尝到学佛的快乐?这是一个很根本的衡量标准。如果
熊十力法身,亦真如之别名。身者,自体义。世俗以五根及肉体,计为自体,亦名为身。肉体,内典则谓之根依处。此但假名,而实非身。其真可名为身者,唯法身耳。法身者,是一切法实性。犹云宇宙实体。即诸佛自性,亦即
◎ 惠 能何名清净法身佛?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如是诸法在自性中,如天常清,日月常明,为浮云盖覆,上明下暗,忽遇风吹云散,上下俱明,万象皆现。世人
如是之圣智究竟不得少法之境界,非凡夫妄想所及者,因为凡夫有妄想,诸位!妄想就是量,为什么叫无量无边呢?因为佛没有妄想,佛没有妄想,就无量无边,用哲学的一句话,就是:你必须放下有量,你才能拥有无量,从另
问:念起不随,是不是到了法身正位?元音老人答:念起不随是有点小成绩了,能受生自在了。但不演算法身正位,一定要断思惑,才能到法身正位。到了法身正位还要向上,要离开这个位子,著在这个位子还不行。修禅人:朗
问:什么叫观自在?元音老人答:观照自己在本位上不动摇。这个自己不是肉身的自己,了了灵知才是自己。但又不住了了灵知。
恒河大手印和禅宗一模一样,它也不讲用什么法修,而是讲无修无得无证,直指人心成佛。但无修无得无证这是真如本性的自然智,我们要证到这种境地,才谈得上无修无得无证,而不是空口说白话的。如果仅懂得一些义理,而
什么叫养生,扎一针一天有效的叫做激素;几天见效的叫做药;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没有任何副作用才叫养生。治病花钱,钱是费纸!养生花钱,产生价值!现在养生与不养生的人10年以后比,别人老去了10岁
斋是斋心,就是清净心的意思。斋与素食没有关系。斋是过中不食,不能讲过午不食,因为午时指十一点至一点,斋是过了日中不能再吃。在家同修守八关斋戒,着重在斋,斋是修清净心。人要保养身体,身体好才能精进修行。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古文]“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①。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
慈诚罗珠堪布:接下来我们就讲佛教里面的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的修行、修法。什么叫做大乘佛教,什么叫做小乘佛教,大和小的区别是什么呢?小乘佛教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的问题而学习修行,所以叫做小乘佛教。只是
一,色。就是指物质。是一切有形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就叫色蕴。色蕴包括内色和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舌、身五根;外色就是色、声、香、味、触五境。色蕴又可分为地、水、火、风四大基本属性,相当于我们
无明之人指的是看不清事物本质,不知道万物空无自性,而执着于本质为空的事物上的人。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
瑜伽十一卷三页云:复次于诸静虑等至障中,略有五盖。将证彼时,能为障碍。何等为五?一、贪欲盖,二、嗔恚盖,三、惛沉睡眠盖,四、掉举恶作盖,五、疑盖。(一)贪欲。贪什么?贪,不是单单是个“贪”,是贪欲。这
"分别"是指虚妄分别,简单来说,即执著名(名称名字)言(语言文字)概念来看世间,离名言概念,则无分别。如果了彻空性,心无分别,则为无分别智。分别很难称之为智的。分别,是指的我们众生迷惑颠倒而起的分别心
佛教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病因、病理不同,用的药也就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怎样叫做无量呢?无量是没有边际,也是没有人我的领域。当修习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时候,对每一个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众生,不管是人类或其他
一九五O年代,曾经流行过一阵子立体电影(3-Dimension Movie)。这种立体电影需要戴上特製的玻璃彩纸眼镜一隻红、一隻绿利用两者的偏差,眼睛可以看到银幕上的皮球向观众掷来,巨大魔怪向你扑来,
一、示寂示寂,佛教指佛、菩萨或高僧死去。示寂是比较谦虚的说法,圆寂的证量是比较高的,一般人达不到,一些高僧大德往生会用圆寂,但也不是特别的恰当,只是一种称赞也敬意在里面。只有佛才能称得上圆寂二字。二
很多人都是知道四大皆空的,虽然有的人知道四大皆空,但是却是不了解四大皆空。很多人可能会脱口而出的说:“不就是酒、色、财、气吗!”其实这跟佛教讲的四大皆空,完全是两码事。因为佛教讲的四大,指的是“地、水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 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这一段的重点就是八个字:“至心受持,不生疑惑”。任何一种佛法,只是有人做到这八个字,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说,只念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什么叫「受持」?每天念一遍就叫受持?不是这个意思。两个字的意思都错会了,「受」是把经典里面讲的理论方法,我完全接受,依教奉行,这叫受持;经上讲的道理、方法,不能落实在自己日常生
“三乘五性皆醒悟”,过去四匹马拉一辆车子叫乘,按照佛教来讲,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但佛陀曾说:我讲的法只有一乘──佛乘,也就是自性法门、大解脱法门。不过一般人达不到佛的这种智慧解脱,怎么办呢?
佛教对有关佛陀生身的殊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力(十力、四无畏)及其实身成就的种种考察,称为佛身论,是佛教思想的重要教义之一。由于当机不同,经论所说不一。大小乘,显密教,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有说一
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觉果位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求无上菩提之心。又称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或略称道心、道意、觉意。此菩提心为
菩萨自度度他,自他平等,不如此修,与本性不相应。正觉是觉悟觉察绝对正确。地藏王菩萨凡夫迷而不觉,小乘罗汉及辟支佛均为正觉,以正法自觉谓之正觉。小乘人不平等,自度而不发心度人,是被动的度生,不求他,他不
《观无量寿经》载:观世音菩萨的身相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头上圆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萨和无数诸天侍奉;头冠有一高大宏伟的站立化佛;菩萨面部呈金色;眉间的白毫放八万四千光明,每道光有无数化佛,每尊化
净业三福,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
所以,佛教自古以来是真正的共产民主,财物是共产,怎么样来行动是民主。不能说一个人说算数,住持方丈不可以,住持方丈要提出来,让大家表决。这好制度,世俗里头,社会要推动这种制度,好!大公无私。这真正是积德
问:诸佛菩萨圣像。或塑就金身,或印画图幅,头面眉目耳鼻唇口入法身肢体,种种相好,端严无异。惟两眉中间有一小圈,胸前有一卍字,不知唤何名色,有何作用。历观其他神像,非罗汉已上果位,皆无此圈,卍字独佛方有
法身、报身、化身为佛的三种身。1、法身第一法身。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报,感召四大色身。佛是业尽识空,只有一个清净之身,妙色之体。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
法身就是自己生命的灵魂,就是本自具足、不生不灭、不会断灭的身。很多人总以为在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过;而一口气出不来之后,自己也将消失於无形,认为生命就是从生到死这几十年的经历。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事
1法 身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报,感召四大色身。佛是业尽识空,只有一个清净之身,妙色之体。法身是理积聚,就是积聚真如妙理为身。真如是圆满清净,遍一切处,法身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一、“法身慧命”是佛教术语,意思是以无漏的功德正法成就的身体,此法身是以智慧为生命。“法身慧命”是针对“色身身copy命”而言,是生命的一种高级状百态,而“肉身身命”只是生命中的低级状态。佛教认为,每
传喜法师答:因为法身慧命是我们生命的高级状态。如果忘却了法身慧命,只是停留在我们生命的呼吸啊,吃喝拉撒啊,我们生命的基本功能上,这是一个低级的生命状态,所以狗只会找骨头,它不会读佛经的。人如果不会读佛
圣严法师你们是为了慎终追远,报答亲恩,或是为了超度眷属,纪念故友,或是为了植福延寿,消灾免难等等的因缘,来作一番庄严而隆重的佛事;你们花费了很多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来成就此一善举,但是,真正做佛事的意
法名,宗教语,指和尚或道士出家之后由师傅根据谱排起的名字,是道号和法号的统称。佛教语。谓皈依佛教后,由法师起的名字。《法苑珠林》卷八:“与其法名,大曰 法缘 ,小曰 法彩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
佛教密宗护法神之一。梵文为“摩诃迦罗”(Mahakala),藏语称“滚波恰朱巴”(mgon po phyag drug pa),意为“六臂护法趣”或“六臂依怙尊”。藏密讲此尊为大日如来为降伏恶魔示现之
禅林,初指僧人的陵地,后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指寺院。僧徒聚居之处。 北周庾信《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禅林;蚕月桑津,回成定水。”倪璠 注:“言本住宅,改为佛寺。”唐
佛七,也称打佛七,指的是净业同修集中时间,在统一的地点,在规定的日期,洒净结界,排除干扰,集中精力,相互激励,以念佛为主,共同经行的佛事活动,是净业行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精进办道的重要修行方式之一。
“身”有聚集之意,即聚集“法”而成“身”,所以“法身”是理法的聚集,“报身”是智法的聚集,“应身”是功德法的聚集。一、法身法身是证显真如的自性法体。真如法性既然无相,为什么称之为“身”呢?因为它是报身
法身说法者,密教之常谈也。在于显教,以法身无说,报化有说为通途,唯台家之圆教,独云法身有说。言法身如来具一切之德,何使无说法之义?净名疏曰:‘法身无缘冥资,一切无说而说,即是法身说法。’ 四明教行录四
佛教中五种法身分别是法性生身、功德法身、变化法身、虚空法身、实相法身。五种法身具体的含义如下:1、法性生身的含义:法性生身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2、功德法身的
在佛教之中,常听到有一个概念叫做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在这三身之中,最重要的就是“法身”,因为“法身”是佛的“自用受身”,只供佛自己受用。“法身”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们研究《坛经》的时候,
法身属于佛的三身之一,又称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等,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真身。小乘诸部对佛所说之教法及其所诠的菩提分法、佛所得
法身(梵语dharma-ka^ya):属于佛的三身之一,又称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实佛、第一身等,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动,无有变易;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真身。也可以认为,是
大乘佛教认为:“身”有“体”之意,有“聚积”之意。所谓聚积,是指由聚积功德和觉悟而成就的佛体。于是发展为佛有二身、三身、四身、五身以及六身等说,其中以佛具三身为最基本的说法。三身,梵文 Trikāyā
在佛教之中,常听到有一个概念叫做三身佛,即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其中“报身”是佛供菩萨用的,“化身”是供众生所用,“法身”是佛的“自用受身”。第一法身。身是积聚义。凡夫众生,是积聚业报以为身,随业受
法身代表着佛法,绝对真理,也指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佛性,法身不现。 报身:经过艰苦修行,证得真理而成佛,他是佛的一种客观存在相,行态圆满福态,极为高大,常为诸菩萨说法,报身时隐时现。化身:是佛的变化身,
每一个事物都有法身,但是不是佛因为你的来佛性没有完全挖掘出来。法身的意思就是自己真正的生命,就是本自具足、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能生万法、不会断灭的这念心。源这念心能见、能闻、能知、能觉,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