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大誓愿 第六卷黄念祖老居士本品是法藏菩萨遵从世自在王的训示,在大会中宣说自己所发的大愿。法藏菩萨成就阿弥陀佛,世人称为大愿王。一切佛没有一个不是大愿的,没有大愿怎么能谈是佛呢。但唯独弥陀称为大愿之王
◎ 净 宗 在因地发誓愿,然后到果上成正觉、度众生,因愿和果地的正觉、度众生是什么样的一层关系呢?当知,成佛之后度众生的方法、效果完全取决于成佛之前所发的誓愿,和誓愿完全吻合,没有差别。法藏菩萨因地发
居家信士如何修道奉行呢?这是很多信士想了解的问题,我们对此做一些讲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居家信士要注意养生,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1妥善安排有规律的
中国的丹道学,有天元神丹、地元灵丹、人元大丹之分。拙著《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对三元丹法皆有论述,《气功》杂志则转载了书中内丹的功效一小节,结果我收到三十多封读者来信,询及各方面的问题。今就这些气
在药师经中,南无十二药叉大将听完本师佛的开示,明白了药师佛十二大愿之慈悲微妙,再逢「救脱菩萨」向「阿难」解说九种横死的因缘之后,十二药叉大将即时同声面佛起誓:『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名号不复更有恶
一只乌龟的成佛誓愿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释迦牟尼佛舍卫城传法时,有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天界的八万天子得到了圣果。众比丘禁不住赞欢:善哉!善哉!世尊以殊胜妙法,满足了五比丘及八万天子之
佛道无上誓愿成纪念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出家日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是梵文的音译,义译为汉语,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佛是佛陀的简称,也是梵文的音译,义译为汉语就是觉,这种觉,有别于世间的所谓
何为四弘誓愿呢?一、众生无边誓愿度,菩提心以大悲为体,所以先说度生。二、烦恼无尽誓愿断,愿一切众生,皆能断无尽之烦恼。三、法门无量誓愿学,愿一切众生,皆能学无量之法门。四、佛道无上誓愿成,愿一切众生,
四弘誓愿的出处《道行般若经》《道行般若经》卷八〈贡高品〉云(大正8·465c)︰‘诸未度者悉当度之,诸未脱者悉当脱之,诸恐怖者悉当安之,诸未般泥洹者悉皆当令般泥洹。’《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云(大正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四弘誓愿实在讲就是以这一愿为主体,一切都是为了度众生。诸佛如来出现于世,究竟是为什么呢?就是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为什么众生有苦有乐?佛告诉我们,苦是从迷中来的,众生看不清事实真
《劝发菩提心文》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参禅学道,应该以发心立愿为下手的工夫。在世间上,读书求学,做人处事,也都要立定自己的志愿、目标;参禅学道
“四弘誓愿”指的是一切菩萨于因位时所应发起的四种誓愿。具体解释如下:1、第一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虽然众生的数量无量无边,多到无法计算,但是我发誓全部都要度脱他们离苦得乐,出离生死的苦海;2、第二句是烦
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边无际,充斥六道,因而我们要“誓愿度”,讲的就是度化众生,而不是要别人来度我们,这可不要弄错了方向。很多人都在祈求佛和菩萨给予他实惠,但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度化周边人、世人、众生。我
【四弘誓愿】 一未度者令度 二未解者令解 三未安者令安 四未涅盘者令得涅槃次十二因缘。而辩四弘誓愿者。上二卷所出法门。或是凡夫共法。或与二乘同有。并未明菩萨诸佛不共之道。故今此一卷。略出二十科法门。皆
四弘誓愿排的顺序,我们要会看。学佛第一个发菩提心,不发心,佛法跟你没有缘,一定要发心,特别是大乘。净宗是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心?救度一切众生的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菩提心。发了之后怎么渡?先度自己,然
详细解释一一未度者令度 此弘誓缘苦谛而起故缨络经云。未度苦谛。令度苦谛。今明苦者即是生死也。生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六道众生。所禀阴入界身。果报既粗。有形质分段之成坏也。二变易生死。谓罗汉辟支。及大
四弘誓愿是:1、众生无边誓愿度;2、烦恼无尽誓愿断;3、法门无量誓愿学;4、佛道无上誓愿成。第一条是教我们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条是教我们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而烦恼有见思烦恼、尘沙烦恼
『归命满月界,净妙琉璃尊,法药救人天,因中十二愿,慈悲弘誓广,愿度诸含生,我今申赞扬,志心头面礼。』法药师救人天的大愿王,梵名(Bhausajya-Guru-Vaidurya-Tathagata)译作
学佛修禅者在生活工作中,也难免常遭遇恶人的诽谤与嫉恨,并因此生起许多流言蜚语,有些禅修者很困惑,认为自己修行的阻力太强,业障太重,有些人会怪罪护法不灵,还有些因此以非报非,以嗔报嗔。禅者本为修禅悟证清
第十五课 四摄法 四无量心 四弘誓愿菩萨济度众生,必须先行四摄法,使其对我发生情感,倾向于我,然后乃能顺从吾言,修行佛道。所谓四摄法者,一者布施摄,谓以财施或法施,摄引众生也。二者爱语摄,谓以善言慰喻
世间人讲的爱情靠不住;婚姻是道义的结合,我们中国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六道轮回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爱,男女之爱,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第一个因素。能把这个看破放下?才能超越
(九) 发大誓愿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①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②,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是法藏向佛作修行的报告)在法藏比丘用了五
由佛法而观察人生,则其生也由于前世心行之善业 , 引生现有之身,至于父母不过为彼生身之助缘而已。提高心行之善业,而进化为高出人类之天仙或佛、菩萨者,乃在乎自心。因行不善,由人类而退堕为地狱、饿鬼、畜生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问:我刚皈依佛门不久,不想只念一句佛号,想择选法门修行,择选法师依止;可听人说,这个是邪法,那个是邪师,弄得不知所措,想请法师指点一二。净慧法师答:由于地域历史不同,各宗法脉渊源不同,各人选择修学不同
问:至心信乐如何理解?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声佛号都能念往生,但是至心信乐、欲生这六个字不容易做到。至心,真诚到极点的心。信至信,这个至是修饰心,修饰信,修饰乐的至信
问:请问有的人也念佛,可是他照样吃鸡鸭鱼肉,应怎样解决?大安法师答:首先,你不要把门槛设得太高。他刚刚学佛,只要肯念佛,你就要赞叹他。你不能说:你念佛,就不能吃这些东西;你吃这些东西,就不能念佛。你不
惟贤法师答:从事养鸡、养鸭、养猪这种行业,那是迫于生计、不得已的职业。最好找到正确的、不杀生的职业,然后转业。你转了业嘛,一样可以维持生活,不一定要靠养鸡、养鸭、养猪来维持生活,最好是转业。佛法第一个
当今学佛者应如何善用其心?有些人看来不贪,其实是他贪不到,所以就表现不贪。有台湾道友说念了十五年的《金刚经》了,好像一点儿都没有得到利益,不想念了,我就跟他说不想念就不念了。怎样能把心降伏住?云何应住
禅修应如何下手?内心会有时恐惧的念头,该如何应对?答:你要从人格性的健全开始下手,因为会恐惧表示你在人生的成长历程有受过伤害,你会有这个问题,表示你的触功德已经产生了,你不必害怕。会有恐惧感,就是你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