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宿命通和宿命论中的命中注定有何区别
2025-01-28 11:40

宿命通是指通达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因缘及其结果,既了知自己、他人多生所行之善恶,也了知因此即将发生的现世报、来世报和他世报的种种苦乐结果;更了知如何断除自他一切众生由不善业所造的种种苦果、以及如何断除由无明所造的轮回之苦。

宿命论中的“命中注定”,是指命运不可更改,认为贫富、贵贱、贤愚、得失等命运都是上天所定,除了请求上天的恩赐,一切都是人力所不能及。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因为把人的命运看成为“命中注定”就意味着无法改变。龙树菩萨在《中论》中说:

“苦不从缘生,云何当有苦,无常是苦义,定性无无常。

若苦有定性,何故从集生,是故无有集,以破空义故。

苦若有定性,则不应有灭,汝著定性故,即破于灭谛。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

若无有苦谛,及无集灭谛,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

如上所说,苦是因缘所生,所以才有生苦的集、才有断苦的灭,才有离苦的道可修,所以生老病死、所求不得、爱离别、怨憎会、五蕴炽盛等变化无常就是常说的八苦。相反“命中注定”就是不可改变,倘若苦是注定的话,就不会有发生痛苦的原因存在;苦若是注定的,就无法灭苦,医疗治病也变成无用,修行也没有用处。总之,“命中注定”就是得已不失、失已不得,不可更改,穷人再努力也不会变富、富人再懈怠也不会变穷,贵贱、贤愚等亦复如是。这就违背现实了。

佛教承认诸法现象的缘起因果不虚,也承认诸法本性的空无自性,故而佛了知何为苦,也了知如何断苦根、了知灭果为何,更了知如何证道。在佛看来贫富、贵贱、贤愚、得失等一切命运都不是上天赏罚所致,而是由自己身口意的善恶行为所致。比如说,佛知道一个人现在所积的善行,将会得到何等善报,也知道一个人现在所积的恶业,将会得到何等恶报。同时也知道一个人何时改邪归正,更知道改邪归正之后会怎么样,但这些都不是佛的安排,而是自己的业力所决定。

其实任何不好的命运,都是可以改变的,因为命运并不掌握在上帝或上天的手里,也不掌握在佛或其他什么神的手里,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想得到好的命运就应当积累善因,将来必定会得到好的结果。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说:

“解脱终依己,不由他伴成,

勤修闻戒定,四真谛便生。”

而宿命论认为人一生下来,一切命运都是安排好的,都是命中注定的,是完全被动的,无法违背的。而佛教认为任何一种命运都有可能改变,也都有办法改变。所以说,宿命通和宿命论完全不同。

End

李炳南:佛与圣人有何区别?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

陈柏达: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第二章

宿命论的错误在那里?第二章一、真有命运这一回事!诸君可曾仔细的想一想:在这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出生在富贵的家庭,而有的人却出生贫贱?有的婴儿生下来就很可爱,而有些婴儿却长得很丑呢?为什么有的人一出生就

圆寂与死亡有何区别?

圆寂是佛教用语,一般只有离世的高僧才称“圆寂”,“圆寂”这词儿是最常见的,此外,“灭度”、“入灭”都是同样的意思。中国人比较喜欢“圆”而不太喜欢“灭”,所以,在古代通用的“入灭”、“灭度”这些说法就渐

命中注定是因果吗

首先,什么叫“命中注定论”?就是认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的生死和贫富都由命运或者天命决定,人无能为力的一种思想。 我们因果论中也有决定命运的内容,但那是由自己的业力决定。这和“命中注定”的先天决定论完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到底有何区别?

据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有许多信徒。佛陀因人设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传教方法,而弟子们又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他灭度后,佛教逐渐分成不同的宗派,主要有“大乘”和“小乘”两大派。“大乘”是梵文“摩诃衍那

我执和法执有何区别

我执,就是执着认为有个“我”。法执,有的修行人听闻佛法后,知道自己只是五百蕴四大的和合,“我”其实度是不存在的,但是组成“我”的这些四大五蕴应该是实有的吧(如果这些也是不存在的,那又怎么组成知这个身体

唯识宗和其他宗派有何区别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发源地为陕西西安的大慈恩寺(即大雁塔和陕西长安区的兴教寺)。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我。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由于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

佛教中的胎藏界与金刚界有何区别

密宗视宇宙中一切皆为大日如来所显现,表现其智德方面者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这永恒悟性)方面者称为胎藏界。金胎两部之所以有区别,是由观察的方面和立场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盖自心之圆具万德,在佛不

世尊和如来有何区别

按照佛经来讲,孔子他是一位菩萨化身,来我们中国度众生,所以,孔子有很深的境界在。孔子到一条河的上面,在旁边看到河水在流,他说: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他说:这水一直流,刹那间在流,在变化呢,没有一分一秒

上座部和北传佛教有何区别

上座部佛教又称南方佛教,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崩龙族等地区的佛教派系。从教义而言,南传佛教属于根本上部座,又称上部座佛

宿命通的来由

人,就是生生世世在轮转。有些人生下来就有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前生或他人的前生。宿命通是从定力来的,不要认为打坐就是定,你说那我坐了三年,都坐不出宿命通?你那是昏沉、散乱、不叫定力,两条腿虽然盘得很好,心

得宿命通的密法是什么

你要想得到宿命通的智慧,就修这种法门。这种法都是密法,密宗的秘密的法。秘密的法,是不能对你们讲的,但是这《大悲陀罗尼经》,也就讲了。这个秘密的法,为什么要烧东西呢?密宗里头,有一种叫护摩法;就是用种种

宿命通的故事

1、鸽子因缘1968年三藩市佛教讲堂放生法会放了38只鸽子,有两只始终不肯走,而且常参加讲堂的活动,上人在解释这两只鸽子是他唐朝(公元750年)的两个出家弟子时,落泪了。上人为它们分别取名“七菩提分”

什么是宿命通

「所生之处,不入母胎」,所生之处不入母胎,就讲到我们的来世,「莲花化生,诸相具足」。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是莲花化生,你说我们是在哪里化生呢?不入母胎,那就是佛国的化现吗?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往生到

佛陀告诉你如何修宿命通

【原文】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四十二章经》【注释】沙门出家人问佛,是因为什么因缘,人可以得知自己的前世,能够达

怎样得到宿命通

【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佛言。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沙门问佛:有个沙门来请问于佛。 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什么因缘,怎么样修行,修什么

宿命通和天眼通的故事

光绪年间,慈溪县(今浙江慈溪市)有某人,无意中得到一种天眼通功能:凡是未来的事情,遥远的动作,都像发生在他眼前一样,看得十分清楚。他自己也说:“自己的寿命不到三十岁就会夭亡。”有一次他在居室中休息,恍

对宿命通的错误认识

就是有了预知功能,能够查过去,查未来。可是过去书上写的宿命通,还有能看着天堂地狱了,上辈子怎么回事,下辈子怎么回事,这一辈子是什么变来的,也可以知道。对此需要说两句。宿命通能查知过去的事情,能查知整个

宿命通和宿命论中的命中注定有何区别

宿命通是指通达过去、未来、现在的一切因缘及其结果,既了知自己、他人多生所行之善恶,也了知因此即将发生的现世报、来世报和他世报的种种苦乐结果;更了知如何断除自他一切众生由不善业所造的种种苦果、以及如何断

宿命通是什么

宿命通,顾名思义,宿命通就是能够知道过去世的能力,这过去世有指自己的,也包括他人的。《三藏法数》:“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

进入三昧入定是什么样子?与睡觉有何区别?

睡觉是什么也不知道,昏沉了,智慧门关上了。三昧叫正定,这个定并不是睡觉,但是也不动了。他坐在这个地方,时间过了多久他并不知道;但是他心里很清楚的,你有什么动静、什么情形,他都明明白白的。睡觉,就像那个

舍利弗和舍利子有何区别

舍利弗,在佛经中也被译作舍利子,舍利弗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具体的人物,号称“智慧第一”舍利,是一种鸟。舍利弗出生时,眼睛像舍利鸟,于是起名为舍利弗。参考佛学大辞典:“其母为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

想蕴和识蕴有何区别?

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即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对的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识蕴:佛百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说:识蕴分为八识,它又可

普贤王如来和普贤菩萨有何区别

普贤王如来的教法是大圆满,大圆满法讲的主要是要见自己的本心。每个人要清明自己的心灵,众生被困的缘由就在于不能够认识到万事与物的本相,被自己束缚在一个框架之内而枉受轮回之苦。普贤王如来佛指的就是如来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