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太虚大师:劝全国佛教青年组护国团
2025-05-25 12:34

劝全国佛教青年组护国团

──二十二年五月作──

这里头所谓的佛教青年,读者先勿要误会为专指僧尼以言。固然、以大悲心秉持佛法而救人救众生的大乘僧尼,确为护国的佛教青年主干;但我们的佛教青年,是遍在农、工、商、学、军、警、政、法各界中的。凡信奉佛教为修己淑群标准的英勇人众,都是这里头所谓的佛教青年,所以、青年乃英勇的标准帜,亦不论年龄的少长。

爱护国家,为佛教青年的本务之一,在此又何用特别提出护国二个字来呢?

但佛教所谓的国,通于世界的国及国家的国,前者的护国同于护世,而后者的护国乃同于近人所谓之救国。佛经上没有说到爱国救国的名字,唯护国一名则许多经典上皆有,而且还专说有护国般若经,所以今采取之。至于国之须救护是因于有国难,国难的发生,根本是因于国内在位在野人众的失道悖德之所致,所以护国经讲的根本护国法,亦在于明道修德。然亦有缘于国外其他各国的恶趋势所波及,或其他一二国的强暴力所妄施而构成国难的。今中国的国难已严重到极点了!所以佛教青年应站向一般爱国救国民众的最前线,认清了国难发生的因缘所在,负担起护国的责任。

中国的国难,由近代列强的立国精神而来,纵使把中国也造成近代的强国,可以强立不败于近代的国家之林;但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善近代列强的立国精神,终处在左冲右突的不安稳趋势,而与现代的列强各国同陷入国际的国难中。由护国即护世的意义说来,更应讨论到国际的护国方法。这、在余从世界危机说到佛法救济的演讲中曾说:

自消极方面说:就是以不害他为过渡,这是佛法中的小乘行为。以这种绝对的不害他的精神,用在政治方面,就以自治自卫等政治的方针,对于自己的国家里所有的军备和外交等,在不害他的范围以内,以谋自卫自立。因为现代的列强,皆是以损他益己为政治的方针,所以常常因为利益上的冲突,便以刀兵相向。在这种情形之下,不有自卫自治的力量,不足以生存;不有不害他的标准,也就卷入相争相夺的漩涡里。持定这种态度以自立,等到列强相争相害,乃至于疲乏厌弃的时候,恐怕还要尊重这以不害他而自卫的国家为先进者呢!在经济上是以自生自给为原则;因为、现在各国的工商经济等,其重心完全倾向在外,所以任何一国有了变动,其余的便都受了影响。如果以自产自给为原则,于自给之外,所余的可以自备灾难时的救济,更可以帮助其他的国家,如此则虽有一国发生困难,也毫不足以影响他国,而一国的富裕,更可随力的帮助他国。然而这两种原则,不过是过渡时代的救济方法,究竟的方法,仍然是以积极的利他的大乘行为为正确为澈底。不过、在这完全以害他为手段而图自利的情形之下,不得不先以不害他的方法为过渡。所谓利他的究竟行者,如大禹的治水,不是以邻为壑的,是为救济所有的被灾害的人民的。但是所有的人民不再受洪水的侵害,而大禹的个人,也就得到了尊荣幸福的生活。所以现代以灭他人的国家来充实自己的实力者,实在不明宇宙人生的缘起大法,也就是违反了因果的定律和自他的关系,以致愈求和平而和平愈不可期,愈求幸福而幸福愈不能得,所以必定要依无自性而众缘成的真理去作,必定要将所有的政治、经济,皆以全世界人类的利益为前提,而自身自国乃至于自种族的利益,也就建立在人类的全体幸福中,那么世界上得不到光明,还有谁能相信!根据上面的理论,我们处在中国国家和现今时代的佛教青年,当立即负起护国家的国和世界的国的护国责任!持此护国宗旨,把全中国所有的佛教青年团结起来,即刻有佛教青年护国团的成立!

护国的工作,固然在国民各于其所处的地位所操的职业上,各尽其适宜的劳力;但从军终是护国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不惟建设现代国家必须有现代军事,就专为自卫而抵抗强暴的外寇侵压,现今中国有志护国的佛教青年,亦应有从军的需要!何况我们所谓的佛教青年,原是遍在军、政、商、学、农、工各界的!除开决志专守佛教的僧伽戒律以为住持佛教的学僧、职僧、德僧以外,所有已从军当从军的佛教青年的从军意义,于此更有一论的需要。

护国的佛教青年,首先要认明国军与土匪的区别;尤其要知道执干戈以战争的,不为国军,即为土匪,其间更无第三者的中立余地。我们佛教青年必需要为国军勿为土匪!这是第一先决的条件。怎样叫做国军呢?在中央政府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的统一指挥下,只知为对外而用,为护卫国家而牺牲一切,绝不存丝毫占威权图名利的念头:如稍有先用兵力据地盘然后可以为所欲为的思想,立刻便成了土匪了。不论他为所欲为的事是良是不良,他已是欲破坏国家的统一,而使某一块土地陷为匪占的形况了。国家的教育、司法,以至财政等等,纵可不统一,然未有陆海空军与外交不统一可以算为一个国家的。可怜中国的陆军虽占各国第一多位,而用国军与土匪的区别标准看起来,最少十分之七八尚在土匪半土匪间。所以、严格称得起国军的、可于中央统率下对外牺牲一切而护卫国家的,实在是很少的。所以、我们要知道中国的兵队,若牺牲一切而全力以对外,已足为抵抗强暴之用;但须肃清土匪、半土匪的思想行动,改变为纯正的国军才可!由此、已从军的佛教青年,应立刻从自身并请求全国的军队,速速抛弃二十年来土匪的思想行动,速速改变成纯正国军。至于未从军而欲从军的,尤应抱纯粹为国牺牲的宗旨,而肃清欲仗兵权以达到任何政治经济等等的观念──因为这正是二十年来内战不息的乱源──,庶不致增加新土匪,而可以成为纯正的国军。现今全国中数十万的寺僧,除决志可为学僧、职僧、德僧的和老幼病废的以外,其余壮健的僧众,既不能为纯正的住持佛教僧宝,与其混在僧伽内污损佛门,倒不如全数去为国牺牲!从军抗暴,这实在是于教于国两俱有益的。至于能为学僧、职僧、德僧之住持佛教僧宝的,那是自当专就其弘法利人的本务,以宣教拯伤等工作,致其护国的劳力。又现在中国的陆军己不必再添了,而海军又非急切所能练成,充实沿海沿江一带的炮台,并筹购飞机以编练空军,实为当务之急。希望佛教青年护国团,能够在中央整个的空军抗暴计划下,作经济人才的援助,以专为抗暴卫国效劳,这是佛教青年护国团关于军事方面的护国工作。其他各按其职位各尽其力量的护国行动,在这里也不必细说了。所有团员的约章,兹订如左:

一定名佛教青年护国团。

二宗旨根据佛教护国原理,团结全国佛教青年,实行护国的工作。

三组织首由发起人七人设本部于上海,由七人每人介绍六人化生出七个七人团,再由四十九人介绍六人化生出四十九个七人团,

如此转展推广以至于百千万亿个七人团。而七人团的理式如下:

东南

上中下每处有七个七人团时,即得设立支部。

西北

四誓约誓约为团员入团时必须宣誓遵行之规约,条举如左:

一、崇俭:关于衣、食、住、行,一切日常生活的消费,务较未入团前减省而不得加增。

以专用国货为主,绝对不用暴货,非不得已时亦不购用一切外货。

以蔬食、布衣、旧居、步行、为主。严禁特杀的肉食及奢侈的衣食住行浪费。

戒除烟、酒、博、戏、征逐、歌舞等一切耗财废时的无益嗜好。

每天随力贮蓄护国捐铜元一枚至大洋若干元。每月汇缴团部,以充捐助空军及举办救护队、治疗队、慰祷队、宣传队、输送队、掩埋队,与收容难民、教养灾童、建设农工、振兴生产等经费。

二、尚勤:除从军及充救护队等去前线外,其在后方者当各勤其职务,必较未入团前能增进工作而不减退。

凡从军及充救护队等前线工作者,必较其他非佛教青年的同事,加倍勤力。

戒除各种无益游荡嬉戏及懒惰放逸之恶习。

振作身心以从事各种林、矿、农、工、商、学等生产建设之事业。

除各勤其本职外,并努力参加各种护国及弘教利群之佛事。

三、立诚:团员入团时,应宣誓从入团之日起,誓必心口一致,言行一致,以立团员国民间之诚信。

团员必开诚布公,遵行誓约,互相规劝以促进精神上之团结。

团员间彼此不得讥毁挑唆,及为争夺权利而至生分裂。

平日言行应以言必信、行必果为轨范。

戒除违反护国、弘教、利群与其他一切无益无义之文字言说。

四、为公:凡百所为,务必皆以护国及弘教利群为前提。

不得为私利而破坏公益,遇必要时须能牺牲私利而奉行公益,以养成急公好义之风。

如向来所操职业,有关助暴而违反护国宗旨者,应立即弃而改操其他有利护国之职业。

如向来所藉以营生之职务,系违背佛理、损害人生者,应设法改良,以求有益为法为众。

戒除分利社会之因素,而勉为社会生利份子,促进国民以至世界人类之繁荣幸福。

五附则本约章于本部成立时即宣布发生效力,俟有支部成立四十九处以上时,得再开代表大会提议修改。(见海刊十四卷五期)

(附注)本文略有删节,以免繁重。

End

中日佛教交流史研究

◎ 江 静杨曾文先生在佛教思想及中国佛教研究领域的代表作,以时间线为轴,基于相应的研究成果,将杨先生对日本佛教及中日佛教交流史的研究整理分为四个时间段,分别对应萌芽、开花、结果和圆熟时期。1.萌芽期(

赠晓空大师

◎ 熊 皎嵯峨山顶昔安禅,几度兴亡在目前;白发任生离乱世,紫衣曾看太平年。云藏圭岭经春雪,雨暗乾陵欲暮天;不受外方侯伯请,自携瓶锡住秦川。摘自《全唐诗补编》

法显大师西行记

文:佛 云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

吉藏大师

◎ 理 净生平事迹吉藏生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祖藉西域安西人(今伊朗),本姓安,为安世高之后代。故有胡吉藏之称,祖先为了避难移居交东(今广西一带),后迁于金陵(今南京)。幼年时期,父亲领他去见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宏海法师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

世人对佛教常见的四种误解

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传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间信仰之神祗,如城隍爷、土地公、三太子、妈祖皆被门外汉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质、愿力迥

道宣大师

◎ 齐 一道宣(596~667年),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说丹徒人),俗姓钱,父在陈时曾任吏部尚书,母姚氏。自幼受到家庭教育,九岁便能作赋。因隋朝大兴佛教,他十岁时,便舍家从长安日严寺慧頵受

贫僧受难记——星云大师

贫僧近九十年来的岁月,面临生死的边缘,从鬼门关又走回来,也不知道走多少次了,有些也不值得叙说。比方说掉进冰窟,还能自我爬起来,虽是奇异,但也不值一说;也曾骑自行车,从三层楼高的小丘陵,冲到深沟,车子跌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中国佛教第一僧 朱士行

◎无 碍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

近代马来佛教的特点

近代马来西亚佛教由于来自于亚洲各地的不同族群,受各母亲国的文化影响,故带有不同的地方文化特征,其表现如下:一、从民俗走向正信。早期移民马来西亚的各国人士都是来自于下层的劳工,又初到外乡,在感情与记忆

佛教心理学的智慧

有学者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学的世纪。心理学家们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医治心理疾病,在当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令人惊叹的是,已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佛教,拥有大量关于心理的理论,佛

佛教名胜与文化传播

◎湖 江 中国与东盟国家拥有许多佛教名胜,它们与一般自然和人文景观不同之处在于,被赋予了神圣性。所以佛教旅游除了观光、娱乐之外,往往都带有朝圣的性质。段玉明指出,自然环境由于佛教元素的介入被纳入了佛教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默庵大师

◎ 贾汝臻默庵(1838-1902)法名杲仁,字真源,晚号默庵。俗姓刘,湖南衡阳人。其父早亡,依母生活。自幼聪颖过人,15岁即以文出名。17岁肄业于雁峰寺。曾抄写《金刚经》,至三心不可得句,有感悟,萌

营救圆瑛大师

印光大师离开普陀山来到苏州后,江易圆跟大师的交往逐渐稀疏了。印光大师也曾听人说过,自从倭寇占领了东三省之后,江易圆变得意气消沉,停止功课,迷上了扶乩,他也曾写信劝他不要搞那些自欺欺人的把戏,还是老老实

莲池大师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

佛教故事两则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音齐)树给(音几)孤独园的时候,罗睺罗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

新时代下中国佛教慈善的特点

明生法师慈善是学佛的根本,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委员会的主任,我有责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利生,也就是说弘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莲池大师的遗嘱

存 生莲池大师 (1535-1615),俗家姓沈,杭州人。他家世代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莲池是他取的号。莲池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一生的志向,就是要往生西方,在西方莲池中莲花化生。莲池大师年轻时,他的学问、

僧肇大师

理 方根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99年,僧肇大师游历长安寺庙学法时,闻听游僧说起居住在凉州的鸠摩罗什大师,于是就从长出发,往凉州寻师学法。当时已有数百名弟子先于佛图耶舍从西域跟随而来,长期留住在凉州诵

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后的生活

星云大师在佛教里,悟道的禅师们如何生活?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深感好奇,总以为悟道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上天入地,神通自在,呼风唤雨?事实上,神通和悟道不一样。悟道就等于从黑暗里面忽然见到光明,从迷惘里忽然见

雪浪大师塔铭

◎ 钱谦益昔梁肃之论荆溪,以为明道若昧,涣然中兴。圣人不作,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我明正、嘉之际,讲肆独盛于北方。无极和尚起自淮阴,传法于通、泰二公,具得贤首、慈恩性相宗旨,归而演法南都,而其门有雪浪恩

玄奘大师赞

◎ 演 悟 偃师有人杰,陈神好儿郎;舍俗净土寺,披剃名玄奘。 首闻涅槃经,后学阿毗昙;穷究三藏理,解疑遇迷茫。 为求瑜伽论,冒险辞家乡;孤身行万里,两出玉门关。 流沙逾八百,瘦马踏荒凉;白骨为路引,日

省庵大师掩关阅藏

◎ 黄公元 省庵大师(1686--1734),法名实贤,字思齐,省庵是其号。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业儒的书香之家,俗姓时。师生来不茹荤腥,幼年即有出尘之志。七岁即礼僧人为师,十五岁正式披剃。师天资聪颖

读李叔同《断食日记》——珍贵的佛教断食经验

佛家有断食之说,道教有辟谷之术。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载:目连问耆婆曰:弟子有病,当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断食为本。断食时无须太多能量消化食物,大脑会变得极度清晰,若以适当方法引导这些能量,将可提升心智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佛教里流传着一则和气四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他们和睦相处,从不吵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大家讨论道: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呢?

明清民国时期的佛教雕塑

◎ 赖永海明清工艺造像主要是继承宋代城市工艺的传统。明代的工艺造像包括玉石雕刻、牙雕、木雕、竹雕、雕漆等工艺。明清民国工艺造像有一定的延续性,故本小节内容叙述上顾及时代。自明代中期起,江南嘉定、金陵成

藏传佛教的文物宝库

◎ 王家鹏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收藏文物一百多万件,其中与西藏有关的文物就有几万件,是中国内地保存最完好、最丰富的西藏文物宝库。由于皇宫的特殊地位,文物的特殊来源,使

佛教徒的生活礼仪

◎ 星 云在佛门中,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宜合法,就是礼仪。僧团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

佛教正能量

◎ 中 观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而人的意念力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于人体的能量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

紫柏大师的贡献

紫柏大师的贡献◎ 圆 慧 紫柏大师一生所修复的寺院至少在十五所以上。这里择要介绍紫柏大师所修复的寺院,以示大师对明末佛教的贡献。楞严寺位于浙江嘉兴,是紫柏大师所重兴的第一所寺院。楞严寺是浙西相当有名的

道生大师

◎ 贺圣迪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道生回到东晋首都建康。尽管他离开都城已有二十来年,但在东晋僧俗和朝野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令名与时并进。朝廷得知道生回归的消息,便请他住持青园寺。青园寺位于覆舟山下,

法照大师

◎ 印 光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煮云法师智者大师,又名智顗,他母亲徐氏夫人怀孕时,梦吞白鼠。卜者说:白鼠者,他所化也。梁武帝大同四年,大师诞生,左右邻舍都看到红光如火一般罩盖了陈家,以为是益阳侯

《世界佛教通史》

◎ 欣 闻《世界佛教通史》是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历时8年完成,共800多万字,论述了佛教

佛教以孝为本论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是世出世

浅谈佛教中的菩萨

菩萨这个称呼在民间扎根很深,他们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非常伟大,尤其观世音菩萨更是家喻户晓,普闻十方。可遗憾的是,由于人们不懂佛法,对菩萨并未真正了解。首先,菩萨到底在哪里?一般人都

钵塔院如大师

钵塔院如大师◎白居易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摘自《全唐诗》

南怀瑾:浅谈佛教《盂兰盆经》中的孝道思想

当今孝的观念和内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生了显著的交化,以传统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孝道思想在应对这种社会变化的时候,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佛教中孝道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积极影响和价值。《盂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 善慧莲截流大师(1628-1682),又名行策,俗姓蒋,江苏宜兴人。其父蒋全昌,乃宜兴名儒,并与憨山大师有深交。憨山大师圆寂三年后的一天晚上,其父梦见憨山大师持杖入室,此后不久,截

蒋介石与太虚大师

◎ 光 泉 印顺法师在《太虚大师年谱》中写到:国民政府下之佛教,得以从狂风暴雨中复归安定,得以泄沓混日,却与此夜此人(指蒋介石)有关。 太虚大师清醒地认识到不尊王法,难弘佛法,中国佛教要想在乱世中得

玄奘大师纪念

◎ 温金玉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的卓越贡献也可

天然大师

天然大师 天然(1608-1685),法名函罡,字丽中。本姓曾,世为番禺望族,初名起莘,字宅师。生时胎胞紫衣,堕地始出。17岁补诸生。青年时曾作诗《莫厌贫》,云读书慕先贤,抱志志四方。常与梁朝钟、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