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约前273—前232在位)时由高僧编纂。包括:《律藏》、《经藏》和《论藏》。《律藏》规定了佛教僧侣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规,《经藏》记载了释迦牟尼及其最早门徒
唐三藏,俗家姓名“陈祎”,法号“玄奘”。“三藏”之称的由来,要追溯到玄奘法师的年幼时期。玄奘生于公元600年的中国唐朝,那时,佛学风靡一时,聪慧的玄奘自幼便对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据说,他十一岁时就能诵
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唐僧 玄奘圆寂。高宗赐葬 铜川 玉华宫,三年后赐迁 白鹿原,后又奉旨葬在 樊川 平原的 兴教寺。广明元年(公元880年) 黄巢入关,兴教寺的三藏舍利塔被毁,唐僧顶骨暴露
释门伟器:大唐三藏法师玄奘温金玉唐玄奘因小说《西游记》而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更因其在佛教上的卓越贡献而彪炳史册,成为佛法东传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研究中国佛教无法离开唐玄奘,无论从历史地理,
僧炫,并州人,本学该通,解行相副。年九十六,见道绰禅师著安乐集,讲观经,始回心念佛。恐寿将终,日夜礼佛一千拜,念佛八九万声。于五年间,一心无怠。后有疾,告弟子曰,阿弥陀佛来,授我香衣,观音势至,行列在
僧藏,西河人。幼出家,屈己事人,一切恭敬,不辞劳苦。见他僧衣故,则潜为浣濯而缝纫之。天暑,脱衣坐草中,以身血肉施诸蚊蚋。日念佛号,不纪其数,确志冥心,未尝少废。及报尽,见诸天次第来迎,皆不赴。俄告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