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玄义》提要王雷泉《法华经玄义》,又称《妙法莲华经玄义》、《法华玄义》,十卷(每卷各有上下,或称二十卷)。隋代智顗讲述,门人灌顶笔录,与《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同称为天台三大部。智顗讲说《法华经》要旨有两次:第一次是陈光大元年(五六七),在金陵瓦官寺;第二次是隋开皇十三年(五九三),在荆州玉泉寺为灌顶所讲。现行本为第二次讲说的记录,成书于仁寿二年(六○二)。北宋天圣二年(一○二四),遵式奏请入藏。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三十三册)等。智顗在本书中,首立五重玄义的讲经方式,详释鸠摩罗什所译《妙法莲华经》的标题,阐明《法华经》开显法门的纯圆独妙,以确定《法华经》在佛一代所说诸经中的最高位置。全书由七番共解、五重各说二部分构成。首先以七番共解通释一部经之大纲:第一番标章,内分列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章的名称及其要略;第二番引证,援引佛语来证明建立五章的根据;第三番生起,阐明五章从粗到细生起的次第;第四番开合,作五种、十种及譬喻等三种开合,使易于解释《法华》一经;第五番料简,讨论有关五章的异议;第六番观心,令前五番一一都入观心一门;第七番会异,会释五章与四悉檀的同异。然后就五重玄义的每一重又分别详释。第一重释名,为全书重心所在,从卷一下后半部分开始到卷八上前半部分,以妙法莲华经五字,畅说全部佛教之奥义:一、判通别,以妙法莲华为别名,而经为通名。二、定前后,为便于析义,先释法后解妙。三、出旧,略举道场慧观、会稽基、北地师、光宅法云四家的旧见解。四、正解《妙法莲华经》经名,重点在于解释法妙二字。法,虽广涉十界十如三千诸法,但束收于众生法、佛法、心法三种,而依《法华经》圆融三谛的义旨,说这三种法融妙不可思议、无差别。妙有相待、绝待二种:相待妙,如半满、常无常、大小等,前者为粗,后者为妙;绝待妙,无任何法可与之相对待,如法界是一个整体,无可对待而称为妙。心、佛、众生三法,都具备相待、绝待二妙。更开迹门(如来从久远之本,以垂近成之迹)、本门(如来开近成之迹,以显久远之本)两种十妙说明之。迹门十妙:一、境妙,为智妙所观照的宇宙一切万法,概括为十如、十二因缘、四谛、三谛、二谛、一谛、无谛七科。十如等境都是圆融不可思议的妙法,只有佛才能穷尽,是诸佛所师,所以称为境妙。二、智妙,照了十如等境妙的观智,有一世智乃至二十妙觉智等。三、行妙,用智妙观察境妙的修行,有一行三昧、止观、闻思修或戒定慧、四念处、五门禅、六波罗蜜、七善法、八正道、九种大禅、十境或十乘观法等,行行无通,一行即一切行。四、位妙,为妙行所契的阶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妙觉等。五、三法妙,妙位所住的真性、观照、资成三法,也就是三轨:真性轨是说在果位的境妙,即真实有法体;观照轨是说在果位的智妙,即破惑显理的智用;资成轨是说在果位的行妙,即彼此相依起用的万行。名字虽然有三种,只是一个大乘法。前面所说的诸谛即是真性轨的相貌,诸智即是观照轨的相貌,诸行即是资成轨的相貌,而各种妙位只是修行此三法所证果位。宇宙的法法都妙,并非只此三法,一切三法亦复如是,三轨、三道、三识、三菩提、三大乘、三身、三涅槃、三宝、三德等,彼此同一意义,自他类通,所以称为三法妙。六、感应妙,具备上述的四妙与三法,成就因圆果满的佛身,寂而常照,众生能以圆机相感,即以妙应相应,如同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遍影现在众水当中,不可思议。七、神通妙,佛为化益众生,示现药树王身、如意珠王身等身轮,毒鼓天鼓等口轮,随自意随他意等心轮,善巧方便,称道随机,转变自在,不可思议。八、说法妙,如理圆说十二部法,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能诠的言教、所诠的义理,都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九、眷属妙,佛出世时,十方诸大菩萨,或以神通来生,或以宿愿来生,或以应现来生,辅佛行化,如同世间眷属,天性亲爱,更相臣顺。十、利益妙,诸佛所作感应、神通、说法三妙都不唐捐,沾溉地上清凉益、小草益、中草益、上草益、小树益、大树益、最实事益等七种利益。如同云行雨施,草木各得生长。以上迹门十妙中,前五妙是自行因果,后五妙是化他能所。本门十妙是:一、本因妙,说甚大久远的畴昔,释迦牟尼佛本初在因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所修的妙因。二、本果妙,说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初证得常乐我净的妙果。三、本国土妙,说本佛所住的净妙国土。四、本感应妙,说既已成果,即有本时所证二十五王三昧,一一三昧中皆有慈悲誓愿冥熏法界,机感妙应,寂而能照。五、本神通妙,说昔时所得的无记化化禅(任运成就,不须作意,化复能化)和本初在因地时的各种慈悲相合,现希有事,启发最初可度的众生。六、本说法妙,说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所说醍醐妙法,令诸菩萨发大道心,至今皆住不退。七、本眷属妙,说迹化的眷属,其实是过去久远本地本佛的内眷属。八、本涅槃妙,说迹化的涅槃,是常住本寂的涅槃垂迹。九、本寿命妙,雯本地本佛的寿命,劫数长远,不可思议,和迹化的寿命有长短远近不同。十、本利益妙,说远从本地成道以来,八番十番饶益本时的业、愿、通、应等眷属,皆令得到利乐。此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解释妙法深意,仅开合之异,其体实同。即以迹门之境、智、行、位四妙为第一本因妙,以迹门三法妙为本门果、寿命、涅槃之四妙。以下借莲华六义而譬喻佛法界的迹本两门:一、为莲故华,譬喻为实施权。二、华开莲现,譬喻开权显实。三、华落莲成,譬喻废权立实。这三种譬喻迹门从初方便引入大乘,终竟圆满,称为迹门三喻。四、华必有莲,譬喻从本垂迹。五、华开莲现,譬喻开迹显本。六、华落莲成,譬喻废迹显本。这三种譬喻本门始从初开终至本地,称为本门三喻。又莲华还譬喻十如、十二因缘、四谛、三谛、一谛、无谛等法。第二重辨体,阐明《法华经》的思想本质。分作正显经体、广简伪、一法异名、入体之门、遍为众经体、遍为诸行体、遍为一切法体等七段。其中正显此经以一实相印(宇宙万法当体即是实相的妙体)为体。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槃、佛性、如来藏、中道、第一义谛等,都是实相的异名。众经、诸行、一切法都以实相为体,而入实相之门是教行。第三重明宗,阐明《法华经》的宗教理想。分作简宗体、正明宗、众经同异、明粗妙、结因果等五段。阐明此经是佛开权显实,以释迦自行因果为宗,或以合师弟因果为宗。第四重论用,阐明《法华经》的社会效用。分作明力用、明同异、明历别、对四悉檀、悉檀同异等五段。其中正明此经是以断疑生信为用,即用佛菩提的权实二智,在迹门中断三乘的权疑,生一乘的实信;在本门中,断菩萨执著方便近迹的权疑,令生本地久远实成不可思议的实信。第五重判教,判明佛陀所说一切经典的地位和特色。分作大意、出异、明难、去取、判教等五段。在教相判释上,首先批判南北朝时南三北七的旧说,次立天台宗五时八教的教判,而判《法华经》为超越八教纯圆独妙,并以涅槃五味中的醍醐为譬。所谓南三北七,南方三师的判教是:(一)虎丘山笈法师的有相、无相、常住教之三时教;(二)宗爱、僧旻的有相、无相、同皈、常住教之四时教;(三)定林寺僧柔、慧次、道场寺慧观的有相、无相、褒贬抑扬、同皈、常住教之五时教。北方七师的判教是:(一)刘虬的人天、有相、无相、同皈、常住教之五教;(二)菩提流支的半字、满字之二教;(三)慧光的因缘、假名、诳相、常宗之四宗;(四)护身寺自轨和净影寺慧远所采用的因缘、假名、诳相、常、法界之五宗;(五)耆阇寺法凛所依用的因缘、假名、诳相、常、真、圆宗之六宗;(六)某禅师的有相、无相之两种大乘教;(七)菩提流支(一说鸠摩罗什)的一音教。这些均为当时佛教史上珍贵的史料。此五重玄义,先以名和体二玄义阐明思想之本体,其次即阐明宗之玄义,天台宗即以此为宗旨,发起信仰之内在动力,由此发起现实的教化活动,并详察各种教相。本书末尾附有《记者私录异同》一篇,是灌顶记录智者所说后的附记,其中分为杂记异闻与推尊师说二段。杂记异闻中又分为四:一、阐明《般若》与《法华》的同异,二、阐明经论中诸藏的离合,三、阐明四教名义的依据,四、批判古时七阶五时教判的穿凿。本书虽是解释《法华经》的经题,内容却是判释佛一代时教,并对以往的中国佛教研究作总结性的评价,可说是天台宗对于全体佛教的概论。本书的注释,有唐代湛然的《法华玄义释签》二十卷,宋代法照的《法华经玄义读教记》五卷,宋代从义的《法华玄义补注》三卷。本书的节本,有明传灯的《法华经玄义节要》二卷。此外有关的撰述,有唐代湛然的《法华经玄义科文》五卷,宋代善月的《法华大部妙玄格言》二卷,有严的《法华经玄签备检》四卷,智铨的《法华经玄签证释》十卷,清灵耀的《法华经释签缘起序指明》一卷。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End
◎禅 悦髻珠喻髻珠喻,又作顶珠喻,髻珠,指转轮圣王发髻中的明珠。髻珠喻出自《法华经》卷五《安乐行品》。经中讲述了强力转轮圣王,想以威猛之力降伏其他小国家。而这些小国家的国王并不顺从他。转轮圣王便起兵前
◎ 逾 陀提婆达多是佛陀的堂兄弟,为人机智聪明,富有才干。出家后,却一直怀有野心,至佛陀晚年,还做出了出佛身血与破僧的恶行。但在《法华经》中却有佛陀为提婆达多授记成佛的记载。有个阿私陀仙人,他四处游历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妙法莲华经》被称为成佛的
心经 第三章 《心经》的五重玄义用五重玄义来解释大乘经典,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发明的方法。所谓玄义,并非深奥玄妙不可测,而是将经文所含的幽微玄妙意旨分五个层次挖掘疏解出来,使大家容易明白。后来的解经者皆
本书内容提要《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是徐老示寂后,由门人许洪亮等编录遗稿而成,内容包括: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书信集续编、记徐老与吕香光老居士的一段因缘、徐老谈心中心与祖师之采访录、关于参禅的几个问
一、大乘无量寿经五重玄义徐恒志老人讲许洪亮编录郑佩福、孙文淼、陈妙丽几位老师一直希望我能辅导一次《大乘无量寿经》的学习,由于各种原因,迟延了很多时间。今天可说是时节因缘成熟,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学习研究
我对当前中国大陆佛教的时代特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正处在蓄势待发的复兴临界点。所谓蓄势待发,是指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日益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在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民众对佛教产生爆发性的宗教需求。但是我
生活中,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很容易对很多事情产生倦怠的心理,比如很多人在新工作上手3个月后,就觉得日复一日的重复十分无聊。为了消除生活中这种疲倦和无聊,我们应该学会在不同阶段给自己提不同的需求,
一 绪言和科判大乘佛教的出发点,正如《法华经》所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是般若,即是佛性,即是一乘。入佛知见,目的令人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使一切众生皆得
三论玄义记序《三论玄义》是初学三论的要典,是研究三论宗的入门书。三论宗又名般若法性宗,因为它是依据《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弘传般若真空法性义,所以名为三论宗,般若宗或法性宗。此宗在陈隋
四、释作者隋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隋是朝代名,是我国南北朝之后由隋文帝杨坚灭北周和南陈而建立的统一的隋朝(581-618)。慧日道场是寺院名。“寺”有时称为“道场”。寺庙是出家佛教徒弘法修行办道的场所
乙二 别释破邪显正丙一 破邪丁一 摧外道戊一 释名略标所言摧外道者,夫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名外道。外道多端,略陈其二,一天竺异执,二震旦众师。释外道名义。“至妙虚通,目之为道,心游道外,故
乙九 明四论用假不同门丙一 标立四假次明四论用假不同门。一切诸法,虽并是假,领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二随缘假,三对缘假,四就缘假也。此文说:一切诸法并是假者,是约佛的言教说的。诸佛说法,随机设教
丁二 折毗昙戊一 立宗已一 标立宗要折毗昙第二,一立宗,二破斥。有萨卫门人序其宗曰:阿毗昙者,名无比法,无漏慧根,会理隔凡,其功冠绝,故云无比。超四执之外,越三界之表。群圣之所赞叹,六道之所归崇,敢有
二、三论教义的先河三论的教义来源于《般若》,先有《般若经》而后有中观《三论》。中观三论,不仅在印度是大乘最早的教派,就是在中国也是大乘最早的一个学派。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大批的翻译,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
乙八 三论通别门丙一 正明三论通别次论三论通别门。以《智度论》对三论,则《智度论》为别论,三论为通论。就三论中自有三别,即为三例:《百论》为通论之广,《中论》为通论之次,《十二门论》为通论之略,所以然
口诀玄义解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口诀之法要自古及今一直就是传承不绝的,且为各宗派或诸行业中共存共有的。佛教中亦存在有口诀,如密宗之噶当派中就分有三个支流,其中一支即为口诀派也。然千百年来,口诀之法
名僧禅诗赏析拾得的禅诗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249254页唐人咏《法华经》诗,以朱湾、齐己、修雅等人的作品为代表。朱湾诗注重对听经氛围的渲染,如清泠霜磬有时动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 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该经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古印度,后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将它译成汉语,共7卷27品,后人增添为7卷28品。另有晋
《法华经》还深刻影响了禅的日用境。《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等,皆顺正法。云门曾以此勘验自恃甚高、自以为对《法华经》有很深悟解的陈操尚书,问他: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五 龙女成佛品---见宝塔品(下)宝塔出现至龙女成佛,为法华眼目所在;梵文合作一品。世有别行流通称法华简本者,如西晋译《萨昙分陀利经》是也。在秦译只得前分;北齐始补译中后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六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龙女以在家资格,显示即身成佛;法华妙旨得此有力之证明,宜乎学者皆思转入一乘矣。然后世不易遭遇法华,端赖法身大士现身提倡。于是药王菩萨以首座当机,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四 提婆达多授记品---见宝塔品(中)十四十五两品,在梵文原系宝塔出现品之后,秦译缺失。齐武帝永明元年,西印沙门达磨提来,始补译之;别名提婆达多品(见统纪三六)。本论复分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七安住品---安乐行品此品为初心菩萨宣说《法华经》之楷模;因前品诸机,纷纷发愿劝持是经,而加持力薄者难收大效,不可不先求住心之道,以植其基也。重在安住四法,故名安住品。尔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三 舍利弗授记品---譬喻品(上)前品方便引入一乘之旨,舍利弗闻而顿悟;遂蒙授记;为法华会上选佛第一声。古译列《譬喻品》(晋名《应时品》)之首。然察其条理,应附前品之末。今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八菩萨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品释尊运用毗卢遮那如来全部神力,一切分身集中一处,加持雄厚;多宝本尊遂现全身于世;法流所播,惊动十方大菩萨来参加者数逾八恒河沙;以此方大士誓
药师经提要洪启嵩居士著一、药师如来本事药师如来梵名Bhaisajya-guru-Vaidurya-prabharajah(药师琉璃光王),通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简称药师佛。依《药师如来本愿经》(隋达磨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八 大通如来品---化城喻品(上)前举诸喻,普通根机皆可领会其旨矣。较钝者仍有疑惑,复须充量晓谕之;继此遂有化城之喻。然未譬喻之前,先说释尊及诸弟子学佛因缘之古史;而推源于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九 化城喻品---化城喻品(下)己明释尊来历,则其所说之法,自然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极力宣扬一乘大教,钝根无此胜愿以接受之;累世广说三乘,无非俯就此辈机宜;故有化城之喻。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 富楼那等授记品---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六品说明一乘普度之旨;中根以上,皆能欢喜踊跃,隐纳净种,为将来成佛之正因;下根不感兴奋者,夙生惟知权教,积习难除也。释尊悯此辈不求上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法华特论自序《妙法莲华经》流传中国,隋译比较完备,凡二十七品;文相显豁,都八万言。本论别出手眼,撷其精英,以三十品分配之。义理深奥,迥超余经之上。论列要旨,泰半须宗密法。否则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一 序品---同序者,叙述本经之由绪也。有通序,有别序。前述当时说法处所, 与听众机类;后述大会发起因缘,与表演境界。义理同科者聚为一段,谓之品。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发凡诸佛说经,有权有实,而以《妙法莲华》为应世正宗。宗旨深奥,非权机所能信解。古德喜谈实大乘者,每依般若玄义而疏释之;只涉藩篱,未穷究竟。文化与日俱进,岂宜故步自封?爰造此论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一 阿难等授记品---授学无学人记品普通声闻人之缘熟者,皆蒙授记矣。而多闻之阿难,密行之罗睺罗,虽亦示迹声闻;地位则较异。或有学(未证极果),或无学(己证极果),此类根机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二 一乘法力品---法师品此文晋译药王如来品, 以开首详述如来古史也。秦隋二译缺之,惟说持经之功效;命曰法师品,约行者立名也。此品正明《法华经》为应身佛汇归之所;得其旨者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三车穷子之喻,皆接迂回之机;本品乃接径直之机,为法华正宗。世尊说此,所以迦叶等之不及;缘彼等只从声闻道得悟也。此中原含多喻,藉明一乘普度之旨;诸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三 宝塔出现品---见宝塔品(上)前品佛曾以神力加持会中八部、四众、三乘行人;凡与闻《法华》能净信者,不论全经或一偈一句,虽只一念随喜,皆蒙普通授记,当来成佛。由此法流播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七 迦叶等授记品---授记品迦叶等自述心得,信解三乘为权;一乘为实;可蒙授记矣。然或误认一乘必以三乘为阶梯;故佛特取雨泽日光为喻;明一切根机皆可直受一乘教法;不过钝者难契,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五穷子喻品---信解品开权显实,上根顿明;舍利弗及四众一部分,皆能欢喜接受。次焉者不免怀疑,世尊更说三车喻以晓之;中根乃得信解。迦叶等权示当机之位,特申穷子之喻;藉表转迷启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四 三车喻品---譬喻品(下)钝根众生,迷于六尘,情识甚炽;非设三乘教法,广行警惕不可;此三车喻之所由也。情识己离,然后引入性海,令悟佛之知见;诸佛出世本怀,原来如是。舍利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二开权品---方便品如来为宣扬一乘宗旨而应世;根机不相及,则曲垂方便,权说三乘教法以引之;所谓“为实施权”是也。今将开权显实,不可不揭出大权方便之用意,俾当机专心转向一乘;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5],劫名大相
多宝佛(梵音Prabhuta-ratna),又译作大宝佛、宝胜佛、多宝如来。此佛于《法华经》中出现,他在久远劫前已灭度,但是以愿力的缘故,化成全身舍利,为了证明《法华经》的真实妙义,而安住在多宝佛塔
佛教大学与佛教文化人王雷泉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对于佛教教育,若从笔者1985年调研中国佛学院、闽南佛学院、福建佛学院等处,撰写《从僧伽教育看中国佛教的今天和明天》(刊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编《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佛教有二个转折阶段:第一个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宗教问题上的拨乱反正,结束了中国无法无天的局面,无法者,社会主义法制受到破坏;无天者,缺乏真正的宗教精神,失去了社会的精神生
问:据悉,作家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有很多内容取材于历史典故,其中一篇用北京话解读《金刚经》的文章最为引人关注。有消息说,王朔读《金刚经》时曾经读到崩溃。想知道,《金刚经》真的这么难懂吗?《金刚经》
走出围墙的擦边球大师缅怀净慧长老王雷泉2013年4月20日上午,我在南京大学讲学间隙,惊闻雅安地震,净老舍报,当即发出一条微信。天灾接踵而至,佛门老成凋谢,痛楚难以言表,当晚在黄梅四祖寺讣闻下发一条跟
我曾经专门引述了在1893年,1893年锡兰的居士,就是摩诃菩提会的会长,达摩波罗居士。他参加了芝加哥的世界宗教大会之后,在返国的途中,一个很戏剧性的事实。结识了一个美国的传教士李提摩太,而李提摩太曾
如来使精神与慧思的新法华学王雷泉一、《法华经》中的如来使精神《法华经》说一乘佛法的根据,即度化一切生存在五浊恶世的众生,故在穷尽诸法实相的一乘圆理指引下,必须顺应时节因缘,方便说三乘法门,乃至从事一切
字字如法,寻思何曾说一法怀念严北溟先生[《改变命运的六十天严北溟与国共和平谈判》上下集于九月六日、七日晚上九点正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寻出这篇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建系五十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以纪念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