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界法师
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对净土的好乐是相同的,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往生,那成败就在你内心的心理素质了。
心理素质,临命终有一句话很重要,诸位!请你记住:往事不堪回首!这句话你要永远记住!我们每一次失败就是失败在这几个字!第八识这个坏东西,它有无量的业力,它很想让你去启动它。
但是第八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不能主动地去引导你,因为它是种子位。就是说,它要诱惑你,它自己不能启动开关。如果第八识这个东西它能够启动开关,那完蛋了!那没有什么带业往生这件事情,你把业消完再走!就是,第八识再强大,它有一个问题:它不能主动地去把你带走,它只能够变现一个假相来引诱你,让你自己去启动这个开关。
其实临终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身上。我们有无量无边的业力,但是这个业力是一个业种子。你可千万不要把业种子变成业力,你可千万不要这样做。那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就是这句话:往事不堪回首!
临命终的时候,第八识不管丢什么影像,记住一句话:不要处理是最好的处理!这句话你们听懂吗?你说,欸,我现在处理完再走!你只要跑到这个妄想,你就回不来了。你懂吗?我们以前就是想要去处理,结果就继续轮回了。
不要处理是最好的处理。所以,我们很反对子女在一个临命终人面前讲一些感性的话。说,妈妈,你一辈子太辛苦,我们感激你。你觉得子女这样对她有好处吗?你觉得呢?你是想害她,你知道吗?明明是往事不堪回首,结果你把她带到往事去了,那她怎么往生呢?所以,为什么临命终的时候都要把亲人拉开,因为触景生情嘛。
 
End
净界法师我们看这个内观的思想。诸位!如果大家佛号都念得差不多,我们假设每一个人对阿弥陀佛的皈依、对净土的好乐是相同的,一个人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往生,那成败就在你内心的心理素质了。心理素质,临命终有一句
 
文:弘一大师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之先驱;后半生,他勇猛精进,慈悲度世,修成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人天师范。本文所述,
 
坐在这里,一切都放松。是吧。一切都放松了,休息。不是用力,哈哈哈。不用力气,是吧,它是休息。所以也不出声念,出声还用力。也不出声,它是金刚持。在心里念,嘴唇微动,而且动到后面,嘴唇也就不动。因为他要入
 
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养个仇人。一句话点醒多少梦中人! 原来一直想不透的问题,这句话终于找到了根源,让自己豁然开朗!打小接受的传统教育是做人要讲义气,也明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自己倾心相助的朋
 
不同的祖坟风水能造就不同的家族运势和不同的人生命运。莫说生来命数奇、地元一得天生移,祖坟风水佳,其子孙人丁兴旺,荣华富足。反之,有破局的祖坟风水,必主其家族哀微、败退、穷困、绝嗣等。下面是几点祖坟风水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空。将
 
每一个法门的修行都是以信心为根本,站在净土法门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种信心:一、弥陀大愿力:佛力不可思义,你要对弥陀本愿的摄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他有足够的力量来救拔我们;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时候,能
 
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邪淫,出家人不得故淫。从今身至佛身于其中间,不得故妄语,不要骗人。不能买买酒,这里面不是喝酒,买酒,卖酒,送人家酒都不行,因为酒会破坏别人的佛性,所以菩萨戒这一条很重要,你
 
信众:常听说某某师是佛菩萨再来,不知有何根据?此话该不该说?法师:此话不该说。我们身处这个时代,一定要防止出现以凡滥圣的局面。《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说:我灭度后,勅诸菩萨及阿罗汉
 
佛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还有一切经论,跟你生活分开了就没意义了,无论多深的法,多浅的法。如果不能跟你日常生活结合到一起,那你学他有什么用处?法深也好、浅也好,能运用到你生活当中去,能使你的生活养成这么一个
 
问题:南无阿弥陀佛。法师,请教一个有关妄念的问题。我在修行的时候本不想理睬妄念,不想把妄念当真;但因为所有的念头都是有果报的,于是我就很怕自己的妄念,尤其头脑里总会冒出一个自己最在意的妄念,而且会执著
 
你要自己生一个蛋出来呀!!你自己要生一个蛋,看你参什么话头,提什么疑情,赶快建立起来。守得住!那就可以孵出小鸡来;你的法身慧命自然就会兑现出来!!────────────────────────就像当
 
乙二、愿有了信心以后要发愿,净土的愿是二个:第一个厌离娑婆,第二个欣求极乐:我们相信佛法以后,我们就相信有来生的观念,相信生命是无止尽的水流。如果你不相信有来生,那你就不需要什么发愿不发愿,你就即时行
 
丙二、特劝净土殊胜我们前面再三的强调,净土法门的特色,是一种他力门果地教。身为一个他力的法门,也就是一种本尊相应的法门,你整个修行的重点,简单的讲,就是要你能够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怎么能够一心归
 
你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寿命的问题!净界法师诸位如果你今天是选择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实你要面对的最大的問题是什么,你知道吗?并不是娑婆世界对你的干扰,你修行正念现前,干扰对你都不是问题,你要面对的最大问
 
【净界法师】【四十八愿导读88】你要知道你的目标是要达到超越对立的!你要知道你的目标是要达到超越对立的!净界法师我们回答几个问题:问:大乘经典的三段思考模式,跟《心经》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是
 
你要以真实的信心去念佛,阿弥陀佛的光明才能够现前!净界法师甲二、正文分三:乙一、观佛号功德以生信。乙二、观净土殊胜以启愿力。乙三、依摄心专注以立行持前面甲一前言,只是把心力跟佛力的关系,做一种概略的介
 
你要告诉你自己:人生只是一个客人!净界法师我们讲到一种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没有错误,生命的本质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如实地表现出来。你过去是一种善业的力量,它显现一种安乐的果报;如果是过去罪业的力量,它显
 
【有十人念佛,虽九人以为临终不能往生,亦应思我一人决定往生。】法然上人这段话的开示,看起来道理也非常浅白,但是我们若好好体会法然上人开示的真义,我们就会发觉,道理很深奥。为什么十个人念佛,有九个人认为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请问师父:有人说《大集经》里找不到这句话: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这句话是祖师的意思还是经里明文的意思。现在的大集经的确找不到这句话啊。请师父开示。智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应该如何理解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句话出自哪里?智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此乃佛门所常言,出自何处一时难断。求之有三:一诚心而求,二如法而求,三随顺佛意而求。
 
【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之四正断。】【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不善就是恶业,我们要仔细检查自己,假如平常思想习气里有坏的念头,必须自己能截得断,这是修行的初步,这也就是行
 
乃至十念,你多念当然更好,到临终有十念相继就可以往生。《宝王论》里说:临终有一念都能往生。所以持名往生称为易行之法,其余的修行都是难行之法。唯有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其余是竖出三界。例如,一个虫子长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