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禅宗里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找接班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从寺院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 杜大宁 很久以前,有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便考虑着找个人接任新住持。方丈有两个得意弟子一个叫慧明,一个叫尘元。有一天,他将这两个得意弟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现在我决定在你们两个中间选一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煮云法师智者大师,又名智顗,他母亲徐氏夫人怀孕时,梦吞白鼠。卜者说:白鼠者,他所化也。梁武帝大同四年,大师诞生,左右邻舍都看到红光如火一般罩盖了陈家,以为是益阳侯
真正优雅的人,必定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真正高贵的人,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有大气象者,不讲排场;讲大排
像智者那样谦和◎ 岳 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在法国巴黎,法朗士等一批文学青年准备办一个文学刊物。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给大文豪雨果写了封信,请求他写一封回信作为刊物的序言。几天后,雨果回了信:年轻人,
智者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 达 真行为分两种:一种是高尚的行为,一种是卑劣的行为。若是你行持高尚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能获得安乐;若是你行持卑劣的行为,今生来世以及生生世世都会遭受痛苦。其实,
愚者口说 智者心行◎ 释来浩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和尚,乐善好施,为人所称颂。就在他即将功德圆满,走向西方极乐世界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该找一个衣钵传人,以将佛法继续弘扬下去,从而导人向善,普渡众生。于
关公被吕蒙杀头之后,痛得大叫大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智者大师得知后就去度他,大师盘腿而坐挡住关公的去路,关公一看心想:这个和尚胆子真大,竟敢挡我的去路,给他点厉害看看。于是,“呼”刮起一阵狂风,
智者不放逸◎ 如瑞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法句经》佛在《法句经》里这样教导我们:一个有智慧的人,能每天念于死的人他不会放逸
1、事上磨炼,修心至要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活智慧,而不做死学问。真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1朋友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王阳明对待朋友,最重要的真诚。人心换人心,你真我才真。对待朋友只有拥有一颗真诚之心,尽心竭力,信守承诺,才能换来朋友的信任和温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的思想一出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时萎靡消沉的社会灌输了生机与活力。曾国藩曾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而王阳明认为:人心本善,良知自存,是欲望二字遮蔽了良知,才让人心变得难以直视。1、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他在一个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
1、做人,让自己高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的痛苦,大多是自寻烦恼:和别人对比,跟自己较劲。桓温年轻时与殷浩齐名,世人常把二人相互比较。桓温问殷浩:你我二人相比,谁更强些?殷浩回答说:我从不与他人比
我们常说一个词:出离愤怒。人在情绪上头的一刹那,是一只不受控制的野兽,做出的决定,只能伤人伤己。冲动是魔鬼,不稳定的情绪是一颗定时炸弹,让自己和他人苦不堪言。在王阳明看来,稳定的情绪不是天赋,而是一种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
一、谦逊处朋友,务相下得益,相上则损。--王阳明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会受损。一个人无论是贫穷富有,得意失意,都应该谦逊待人。谦逊是一种礼貌。俗话说礼多人不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作为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
桥是连接,墙是隔绝。多搭一座桥,就能多一条路。多筑一堵墙,就会少一条路。隔绝者自绝于人,接纳者才能海纳百川。智者搭桥陆地和河流冲突,造成了无数的隔绝。聪明人在其中搭桥,让自己可以顺畅行走。人和人之间相
试论智者大师的两风建设和理论特色高振农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第一个成立的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除了首创天台宗,对后来相继成立的中国佛教各宗派都有巨大影响外,其最大的贡献是一生写下了
天台智者的生佛关系论韩焕忠智者站在“十界互具”、“一念三千”的圆教境界论立场上,是主张“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的。但这种平等一如只是从本性上来说的,就现实而言,众生处于生死流转之中,而佛已破除一切烦
智者似水,因境而变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在大西北,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雪山上流下来,一路经过很多村庄与森林,最后来到了一片沙漠。当河流要穿越沙漠的时候,它发现许多水渐渐消失在黄沙里。河流试了一次又
沙弥殊卡智者善于调御自己的欲念10~17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矫箭木匠之绳木智者自调御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沙弥殊卡。殊卡七岁时在舍利弗尊者座下出家为沙弥。有一天,他跟随师父外出化缘,路上他看
优波难陀尊者智者珍惜个人的净化12~2先建立自己贤良的品德然后劝他人贤者免于过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来自释迦族的僧人优波难陀尊者。优波难陀是一个善于讲法的法师,他总是教导人家不要贪心、少
达密卡尊者智者不因利而行恶6~9不为己利他利而造恶业不为儿子财富王国行恶不以非法求取自己成功他是智慧戒行的正法者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达密卡尊者。达密卡夫妇住在舍卫国,有一天,他告诉怀孕
潘迪达沙弥智者自调御6~5灌溉者引导水箭匠矫正弓箭木匠处理木材智者调御自己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沙弥潘迪达。潘迪达的父亲是舍卫城的富翁,潘迪达七岁出家为沙弥,出家后的第八天,跟随舍利弗尊
跋提尊者智者不为毁誉动摇6~6如坚固的盘石不被风吹动摇智者对于毁誉保持如如不动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跋提尊者。大家都戏称跋提比丘是小矮人,因为他个子很小。那些小沙弥经常捏他的鼻子,拉他的
毁谤比丘的女人智者闻法内心清净6~7如同深潭清明澄净智者闻法内心清净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妇人卡娜玛它。卡娜玛它的女儿结婚后,回娘家住了好一段日子,她丈夫写信要她回去,卡娜玛它要女儿多等
聆听妙法者只有少数人证得涅槃6~10在众人群中达波岸者少大多数的人在此岸徘徊6~11任何人能明晰根据教义过活这些人可超越难超越的死界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群住在舍卫国的人。有一天,这群
享受欲望的人智者不为得失心动6~8善人离诸欲不论诸爱欲苦乐不能动智者无喜忧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群僧人。有一次,佛陀和众比丘接受一位婆罗门马商的邀请,到鞞兰若结夏安居,那时正巧闹饥荒,
车匿尊者与贤者为伍6~3莫与恶交友莫友卑鄙者结交尊贵者伴随高尚者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车匿尊者。车匿是佛陀成佛前为悉达多太子骑马离开王宫出家修行时的五位侍者之一。佛陀证悟后,车匿也随佛出
僧人阿示具和富那婆修圣者珍惜善导6~2训诫与教导阻他人犯恶善者爱此人恶者憎此人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比丘阿示具和富那婆修,以及一些不修行的僧人。他们住在迦罗赖精舍时,屡犯清规,扰乱清修,
从黑暗到光明智者自净其心6~12放弃腐败的观念智者培养纯正性离在家舒适生活出家趋向解脱道6~13喜悦解脱 舍弃欲念智者清净 自心垢秽6~14智者正心修习觉悟七菩提分远离固执心念乐舍执著系缚漏尽而显光耀
老婆罗门罗陀与智者为友6~1若见智慧者能指示过失能谴责劝诫如引宝藏者应与此人交不产生邪恶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一位穷困的老婆罗门罗陀。罗陀又老又穷,寄居在精舍打杂,他很想出家,比丘们却不
摩诃劫宾那尊者智者乐妙法6~4喜闻妙法者心清净安乐智者常喜悦圣者所说法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估估塔瓦提国的国王摩诃劫宾那。有一天,摩诃劫宾那听到有些人转述佛法僧三宝后,就带领一些大臣前往
大迦叶尊者智者无欲不执著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大迦叶尊者。有一天,大迦叶比丘在毕婆离洞窟运用神通巡视各界众生水中、地上、山里、放逸者和不放逸者、将出生者和将逝世者。佛陀在祇树给孤独园知晓
聪慧的年轻人智者迅速领悟正法5~6慧者虽短暂与智者亲近速领悟正法如舌尝汤味佛陀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次提到从波提耶卡来的一些年轻人。有一天,这一群年轻人与一位妓女在林中嬉戏,休息时,妓女偷走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