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惟传法师:请说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里的善恶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2025-08-17 11:46

请说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里的善恶的界定标准是什么?(2010.09.17章华寺)

答:善恶界定的标准是什么?你们说是什么?因为昨天我在那一边讲的时候,你们这边一样都有听到吗?不过不错今天有一位学员他就跟我讲说,听了昨天那一席话之后,他才更具体的去看到,真的很多以前自己所界定的善恶大有问题,以前总是把自己认为是好人、正人君子、正义之师,所以在家庭里面总是别人是错。那现在慢慢的,真的,会懂得反观净化了。你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那是没完没了的冲突。

你的生命要真正和谐,你要逐渐来到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这一句话说起来很简单,每一个字你们都了解,每一个字你们都能听懂,超越所有二元对立,才八个字嘛,你修一辈子,都不容易做到。但是我可以很简短的跟大家讲,如果你没有来到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你的冲突对立他就一定存在。

现在要讲的就是那善恶的界定标准是什么呢?我先讲大原则,等一下再来举例,因为这个问题很好。我问一个你们在座还没有看过我所讲的《老子道德经》的请举手,唉,只有少部分,好,好,那大多数都有看过。老子讲的就是协助人类来到超越所有二元对立。但是很深,很深,你不容易真正的了解,你真的要用心灵、用生命去体会。

我现在先讲一个大原则。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讲清楚的话,很多人会迷惑、会迷糊了,甚至认为说:这样学解脱道就没有善恶是非观念,这样就好像没有因果,这些都是错解,好像修行人就没有那些善恶、是非观念,绝对不是啊。一般人你的是、非、好、坏、善、恶的那一种界定标准,是从自我出发去界定,那我们所要学到的是逐渐的净化、提升到无我的世界。如果你是用无我的心眼、智慧眼来看的话,你才会看清真正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

刚才这一段话很重要。我再讲,把这个重点讲出来,我是把那个重点先讲出来,然后我现在再来解析。一般人世俗的人,他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是从自我的好恶出发去界定。

只是这个深义,当你历缘对境的时候,你落入里面你不知道。所以这个就是要举例来说。我们先讲一般世间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的这一种界定未必正确,我们先来举例,然后等一下再来讲我们要来到的是什么样的心灵世界。好,请大家洗耳恭听啊。我们现在网络上的学员,他们一样都可以现场接收得到。也有很发心的学员,他用速记的方式记下来,然后很快,把它输入文字,然后让很多人可以分享。

为什么说世间人所界定的是非、好坏、善恶、对错未必正确?没有绝对的标准,金刚经所讲的法无定法,那个含义都很深,我现在举例来说。当你落入在二元对立的时候,你会站在哪一边,你会认同哪一边,当你认同哪一边之后,你就会反对你所不认同的那一边。你有很多你反对的理由,但是你所反对的理由,你所界定的坏的、恶的,事实上未必是真正的坏,未必是真正的恶。

我举例来说,比如说大家比较熟悉容易了解的,北传的佛教跟南传的佛教,我们来做一个明显的比例,对比一下,南传的佛教界出家人,原则上他们是不碰触金银,不碰触到钱,但是他们是没有素食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他们是托钵,人家供养肉类给他们,他们就是接受然后就是吃,他们会吃到肉类。所以南传、南北传你看啊,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南传的他们不持金银,但是没有界定吃素的问题。那北传的呢,有碰触到金钱,但是强调吃素。

好了,你看,在交流的这个过程,北传的认为南传的出家人或是包括藏传的出家人,他们都没有强调那个素食的问题,甚至他们常常都会吃到肉,都是很正常的。那因为这个问题,吃到肉类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讲不是问题呀,这样知道吗?他们也不认为那是犯戒啊!他们也不认为那是坏啊!因为历史上,早期佛陀、原始佛教的时候,佛陀他过的是托钵的生活,那托钵的生活就是人家供养什么,我们就是一种感恩的心来接受,那吃到肉类也是把它当作像在吃药物疗这个身体。所以像南传跟藏传的佛教他们本身,不会说因为吃到肉类就认为说很罪恶、很罪过。

但是北传的佛教界的话认为如果你吃到肉类的话,就认为这是错的、不应该的,甚至在台湾这方面一样都有根深蒂固的这种观念。所以很多人认为说,你们佛教徒、你们修行人、你们学佛人、尤其出家人,你们如果吃到肉类的话那就认为这是严重的犯戒。严重犯戒对他们来讲就认为这是恶的、坏的、不好的,甚至界定为你这个不是修行人。我要学的是那些人家持戒清净的人,怎么样严格的人,然后他们不碰触到肉类,然后那个才是我的偶像。所以你心中有你很多的标准,你认为: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

那你接受哪一种观念熏习之后,你就认为,那个没有吃到肉类的修行才比较高,那有吃到肉类的修行就比较差,他们没有持戒严谨。所以你认为,这个不是我所要学的,这个是不好的。所以你看,北传的一般熏习的观念,认为吃到肉类就是不好的、恶的、坏的、不持戒的。但是,在南传世界里面呢根本没有这些问题,藏传佛教一样根本没有这些问题。

你认为是坏的事情对他们来讲,没有这个问题呀。好了同样的南传的出家人,他们出家人就是要不碰触金银的,不持金银戒子。那你们北传的出家人你们有拿到钱,你们有碰触到钱,所以他们就认为,你们北传的出家人你们没有持戒清净,你们这样是犯戒的,你们是污垢的,你们持戒方面是有染污的。比较严谨的那个道场,他就认为我们都是清净的,我们不持金银的,你们那些有碰触到金银的,你们是犯戒的、染污的,我们不跟你们共修、不允许你们住在我们这个道场。因为他认为你有碰触到钱就是恶的、坏的、犯戒的、不好的。一样噢,他有他们的界定。那我们在北传的世界里面,我们碰触到金钱我们觉得很正常啊。所以那你说是非、好坏、善恶、对错,谁对?谁才是绝对的对?啊,没有绝对的对、错。

所以如果你坚持你很多的那个善恶标准的话,你的人生处处都会跟人家对立。然后,好了,我比如说你在北传地区,我们就坚持不吃肉,但是我碰触到钱;当别人吃到肉,我们认为别人是坏的、犯戒,但我们没有看到,别人也界定我们你有碰触到钱,你才是真正的犯戒。

所以这个问题,如果你存着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的话,怎么样来真正平等心的互动、交流呢?怎么样来到真正的尊重呢?你的观念里面就把别人界定。所以每个人都要去看到,我们的内心世界里面有很多的框框、标准,符合我们这个框框、标准认定、认知的这个范围,我们就认为是好的、对的,不符合我们所认定的这个框框、标准、范围,我们就认为是坏的、错的、不应该的,这个叫做从自我出发去界定。那这样的界定,有没有绝对的正确?没有绝对的正确。所以当你说别人不对的时候,别人也认为你不对;当我们讲别人是坏人,别人也认为你是坏人。

我们再举个例子来讲,印度教他们是不吃什么肉?印度教不吃牛肉。他们把牛当作是神圣的动物,所以印度教他们不吃牛肉,如果你在印度教徒面前杀牛、吃牛肉的话,对他们来讲,是非常严重的污辱。他们所接受的观念就是不吃牛肉。但是其他肉,除人肉之外,其他的他们就不禁。

那回教不吃什么肉?不吃猪肉,所以猪八戒后来改信回教嘛。回教他们的观念里面认为猪是有智慧的,是聪明的,猪是神圣的,所以,在回教的世界里面他们不吃猪肉,也不杀猪。好,那你在回教世界里面你吃牛肉有没有问题?没问题,没有犯戒,但是,如果你在回教世界里面你吃到猪肉的话,那就是非常严重的污辱啊。好了,那在印度教里面,吃那个牛肉的话算是严重的犯戒、侮辱,那吃猪肉呢无所谓。好了那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对?谁是真正的错?有没有绝对标准?没有,这就是法无定法。

不要拿着死板的,比如说我是回教徒,好,我们尊重我们不吃猪肉,但是,不要去界定别人,你们其他宗教的有吃到猪肉你们就是坏人,你们就是严重的犯戒,不要这样去界定别人。

再来,像结婚方面,台湾的这几十年来我所知道的结婚新娘子都是穿白色的婚纱礼服比较多,传统都是这样,参加那个喜宴的人也都是会穿着比较鲜艳靓丽的、喜气洋洋。但是我知道我有看过,大陆有某个云南那边还是贵州那边,有某个那个少数民族,然后他们的那个结婚的、传统的、神圣的礼服是黑色的,这个你们知道吗?有听过吗?所以我看过,他们结婚认为穿黑色的礼服那个是神圣的,是喜事。如果你在台湾你是新娘子,你穿着黑色进入娘家的话,穿着黑色结婚的话,你肯定没好日子过的。他们就认为:怎么喜事你来穿黑色的?因为在台湾的观念是穿黑色代表丧事的,如果是丧事方面的穿黑色的比较多。所以那你说这些观念谁绝对对、谁是错?没有绝对的。所以这方面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去体会。

我再举个例子来讲,我们这里是荆州地区嘛,荆州地区以前在历史上三国演义的时候,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嘛。荆州这里就有那个历史博物馆,里面就存放着很多三国时代的一些资料。三国里面他塑造一些英雄人物,他所塑造的形象:孔明,关公这两位,刘备其次,张飞再其次。把曹操通常塑造为偏向坏蛋的那一个角色。

但是我们回归到历史的事实来看,我们用一个很超然的立场来看。因为那时候三国在对立的时候,孔明跟关公他们是非常的效忠蜀国的刘备,他们真的是非常的效忠。但是在关公跟孔明他们心目中,魏国是敌对的国家,所以他们心目中是想认为是魏国这是不应该的,他们是篡位,他们甚至认为是汉贼,所以关公跟孔明他们都想要替天行道,要讨回正义。所以你看到魏国的那些政治人物或者是军人,就认为他们是坏人,在对立的情况之中敌人就是这样树立起来的。

好啦,到最后是谁统一三国?魏国,是魏国统一三国。关公也早死啦,孔明也是一样啊,出师未捷身先死。如果你认为说,你才是正义之师、正人君子,那你要讨伐别人,别人是错的,别人是不对的,别人是不应该的。但是后来你没有成功,那这个天下怎么办?好像这样就被那个魏国所统治,这样就变成好像被邪魔所统治。是吗,是这样吗?

所以,我们要站在很超然立场来看,当孔明跟关公他效忠刘备的时候,他就是站在蜀国刘备这一边,当你坚持认为这一方才是正义之师,这一方才是对的,这时候你的敌人就很明显的树立出来,这样知道吗?这样可以了解吗?因为魏国是要并吞蜀国的,所以蜀国就认为魏国是他的敌人,所以那一种敌对的观念就非常的强,你的所有付出,包括孔明所有的献计都是希望蜀国强,希望魏国早日灭亡,孔明的献计都是希望魏国早日垮台。

当你坚持站在哪一边的时候,这个对立的另一边就会形成出来,所以你认为魏国是坏人,魏国那些政治人物是坏人,魏国的军人是坏人,当你树立这样观念的时候,你看到他们,你觉得杀他们,那都是好像替天行道、行正义。所以当你有这样的认知观念的时候,那一种敌对的观念都很强的树立出来,这个叫做二元对立。

但是难道魏国的人是真的坏人吗?是不是真的坏人?不是,只有立场不同而已。你认为他们是坏人,但以事实上来讲,他们不是坏人,他们也不认为他们是坏人啊。反过来说,魏国的人他把关公跟孔明,认为是他们头号的要除掉的那些坏人哪。

你认为别人是坏人,记得,在你界定的那一边,他也把你认为是他们心目中的坏人,那个二元对立就是这样被拉开啊。本来魏国的人,蜀国的人,如果你没有这样把它分开的时候,本来我们就是一家人嘛,本来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嘛,但是你把它用一些政治观念隔开之后,让那个对立出来,敌人就这样被树立出来。所以为什么禅宗讲修行来到高阶段的话,是要来到佛来佛斩、魔来魔斩?那个意思、含义很深,就是要来到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你的生命才会来到真正的和谐。

在去年的十二月,我在台湾那边曾经跟大家讲过一个主题,怎么样来到天下无敌,那个含义很深啊。世间法的天下无敌跟出世间法的天下无敌,那是一百八十度相反啊。至于解脱道所讲的天下无敌,这个秘诀秘方以后再传授给你们。好,讲这个问题,今天晚上用最多的时间在讲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一般很不容易超越,而且也很容易误解,当我们讲到比较高深的时候一般很容易误解。就像老子所讲的道德经,他讲的都是超越二元对立的那个相当高层次的智慧,但是一般人不容易理解。

那我们要怎么样来对待这世间的二元对立,或是世间的是非善恶我们要怎么样来对待呢?我们现在就以刚才刘备、关公、孔明这样的一个情况来说,如果你落入哪一边的话,比如说你落入曹操这一边的话,你一定会设法要消除孔明嘛;如果你落入的是刘备这一边的话,你会设法要消除曹操那一边嘛;如果你效忠的是孙权、吴国这一边的话,一样啊,都会要设法把那个对方去除掉这个就是没完没了的冲突,没完没了的对立。我刚才讲的是比较大的范围,让大家可以理解。

每个人的生命、每个人的生活之中,要知道,你常常在制造二元对立,常常在划框框、划界限,那个框框、界限一出来,那个二元对立就出来了。你心中你有很多的认定,认为说:这样才是正确的,这样才是好的,这个才叫好人你的框框一出来之后,那些不符合你框框界定标准的,你就认为是坏的。但是你认为的坏未必是真正的坏,你认为的不好未必是真正的不好。因为这个很深,这个是世间的二元对立,他会产生很多的冲突、矛盾、痛苦。要学解脱道、要学出世间法就是要学到怎么样从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升华上来。我举个例子来讲,就像说三国鼎立,每一个国家都认为他才是对的,所以他们都会设法要保护自己,然后把异己铲除掉,这个就是没完没了的战争不断、冲突不断啊。你的优悲恼苦、人际关系的冲突都是如此啦,家庭的冲突也是如此啦,因为你界定很多的框框啊,很多的应该、不应该啦。

那我们要怎么样来到超越呢,如果我们真正以一种高等心灵品质来看的话,你会看到蜀国的君臣百姓是我们的同胞、我们的兄弟姐妹,我用爱己之心去爱护你们;魏国的君臣、百姓,我也看到他们不是坏人,他们没有错,只是因为立场不一样而已。但是,我一样看到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的同胞,我用平等心对待蜀国的百姓,我也用平等心爱护魏国的百姓,对吴国这边一样,在我们的世界里面没有那些国界的分野,我也看到你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同胞,我一样爱护你们。这就是高等心灵的世界。不是世间一般所认为的那种什么,来到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是那一种啊。

你那种: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那是因为你背后有一些名利心,你觉得我要怎么讲然后我才可以得到更多的名利,那个不一样啊。真正高等的智慧我不为名不为利,我看到的是生命的实相,我看到的是不管是魏国、吴国、蜀国,世间法有这样的区分,但是对我们而言,在我们的心灵世界里面没有那些界限,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我们的生命,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所以你会流露出真正的平等心,来善待、来爱护所有的百姓。

你如果能够真正用平等心来爱护每一个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种族、哪个宗教,你都能够真正流露出慈悲心、平等心来爱护他们、尊重他们的话,你心中有没有敌人?你心中没有敌人;你的外境有没有敌人?没有敌人。你就会自然来到所谓的天下无敌。

当你的心中真正没有敌人的时候,那个不是世间法的那种天下无敌他是修炼出自己很厉害,然后包括武功啊,太极拳啊,摔跤啊某方面的领域,没有人是你的对手。但是要知道,那一种观念你认为天下无敌,事实上你的敌人是越多啊。你认为你称霸武林,你要知道啊,你随时都处在什么惊弓之鸟之中。世间法的那一种天下无敌,要知道,那是你自我催眠出来的,因为别人都把你当作敌人,设法要把你铲除出掉。像拳击的世界拳击王、重量级的拳王,你认为你是天下无敌,但要知道世界所有其他的那些重量级的选手,他们都把你当作敌人,设法早日要把你拉下台。

所以要知道,世间的那一种要称霸的天下无敌,你的敌人绝对越多,而且你也做不了多久。我们要学的出世间法,那是来到我们的心中真的没有敌人,你的心中真的没有敌人,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更进一层来讲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这时候你一定是自然的用平等心、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在你的心中没有敌人,你的内心世界就一定很祥和、很和谐,在你的心中没有敌人,不管你走到哪里都没有敌人,你真诚真心善待别人,别人也一定会真诚真心善待我们,这就是真正的天下无敌。你们可以体会到吗?把怎么样成为真正天下无敌的秘诀已经告诉你们了。

所以晚上用不少时间跟大家讲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具体的去体会,什么叫做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解脱道要回馈给大家的是真正的出世间法;解脱道要回馈给大家的是,真的能够带给我们的生命祥和,带给家庭和谐,带给社会的和谐;解脱道要回馈给大家的是,让大家逐渐真的开启高等的智慧,能够看到生命的实相,能够真正的用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个人。如果你走的是正法、你真的逐渐的开启智慧,那很自然的就会有这样的品质、德行出来。好,晚上就跟大家勉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你们这一期来参加专修,我知道很多学员都来自很远的地方,东北的西北的都有,南方的都有。这边就有很多学员来自东北呀,那晚上的这一席话,这个很值得你们要好好去深思,像这时候就不要随时归零啊,一定要好好的去咀嚼、好好的去思维,如果你真正听得懂,你真正能够具体的去检视我们自己,然后落实、逐渐的做出来,来到超越二元对立,学的是真正的出世间法,那今天晚上的这一席话、这一小时就非常值得,值回票价好几倍啦。所以你们千万不要说:我来这里参加专修好像没学到什么啊,没有得到什么宝啊,已经把非常珍贵的宝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你。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弘一法师往生的最后时光

陈慧剑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在开元寺尊胜院讲《八大人觉经》,由广义法师译闽南语。此时,他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印光法师辩一心不乱与佛念三昧

念佛修持的最高境界达到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进而往生西方净土。关于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的关系,古德的论述比较少。念佛本身是佛教禅定的修法之一,欲得三昧,必须达到一心,达到一心者,则自得三昧。如莲池说:至于

刘素云:检验你修行的标准

修行的标准是什么?怎么检验?就是看你的身心气质,是不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咱们有时候不爱说么,这个人气质挺好,气质!挺好!那个气是什么?气是外面外在的,大家能看出,那个质呢是内在的东西,但是人可以感觉出

做人的六条标准

◎ 净 慧学佛的最后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我想,落脚点就在实际的做人做事当中。我们学佛就是希望做一个好人,希望人生过得更圆满、更有意义。好人的标准就是向善、向上。向善就是不做坏事,只做好事;向上就是做好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李炳南:判断善恶的简单标准

念佛是正因,作善是助缘,这好比鸟有两翅,才能高飞。但是善恶的界线,普通人还弄不清楚,往往善事不知是善,分明恶事不知是恶。现在根据十善业道经,举出一个标准来。能戒住不犯就是善,若是犯了就是恶。请看下表: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弘一法师的三个约定◎ 善 缘 1937年梦参法师奉倓虚法师之命,到厦门万石岩万石禅寺邀请弘一法师赴青结夏安居,讲律弘法。弘一法师应允,并与梦参法师立下三个约定。本文记述的是1937年弘一法师在青岛湛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

常惺法师塔铭并序太 虚常惺法师名寂祥,族如皋朱氏。母贤且慈,五岁亲为授学;以其颖慧而端静,才九龄送福成寺依自诚长老落发为弟子。长者独具只眼,当清末佛门多难,识其为僧中弘护才,乃使入学校读;旋升学如皋省

善恶皆在一念间

善恶皆在一念间◎ 彭忠富唐朝元和年间,东都留守吕元应酷爱下棋,养有一批下棋的门客。吕留守规定, 谁如果赢了他一盘,出入可配备车马;如果赢两盘,可携儿带女来门下投宿就食。众门客欢呼雀跃,成日里研究棋谱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富足和贫乏的判断标准

西汉时,在四川成都,有一个隐士严遵,他每天挣到一百钱就关上店铺,开始读书。当地有一个富人罗冲,见严遵生活清贫,就要接济他,给严遵送来钱粮。严遵谢绝了,他对罗冲说:我富足,而你贫乏,怎么可以让贫乏的你来

饰演弘一法师影响我一生

◎ 濮存昕问:演了很多好戏、好角色,让你印象最深刻、或者说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个?濮存昕:很有幸,我演了影响我人生的两个角色--电影《一轮明月》中的弘一法师和电影《鲁迅》中的鲁迅。但是,在商业放映渠道

善恶并明

◎ 圣 辉《四十二章经》第四章--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三者:嫉、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忠是基本道德标准◎ 印 光 文钞原文: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

学诚法师的楞严感悟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慧律法师清心语录

◎慧 律充满热诚的人,会像磁石一样,深深吸引四周的人。知足的乞丐,强过贪求财物的富翁。快乐就像一副眼镜,可以校正你心灵的近视。快乐有如香水,向人们洒得多了,自己也必沾上几滴。土木工程的技师,懂得如何疏

证严法师的大智慧

袁瑶瑶  1.两个小故事在接触慈济前,我对证严法师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陪阮义忠至台中分享拍摄希望工程的心路历程。演讲结束已是傍晚,两位慈济师兄、姊开车送我们去火车站,谈到法师,其中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

学佛之简明标准

◎ 太 虚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入行为之中,则能行解一致;以行为履践理解之实,则能行解相应。先言理解,即是无我缘成

性具善恶辩

性 具 善 恶 辩◎ 谛 闲 读《大云报》第九期,程居士辨心性之管见,诚管见也,无可讳言。居士所辨之心,乃指《起信论》生灭门中第八识心之心,非出真如生灭二门之心,是谓迷真逐妄,弃本附末之见,是一大错也

法师答疑

问:我原先诵经,后来就把一切经都放下了,就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吗?师父:如果你能念得相应的话,一心念阿弥陀佛,真的能够降伏其心,心里越念越清净,越念越安稳,身心愉悦,善根增长,精神提高,法喜充满,

印光法师弁言

印光法师弁言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无不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诽谤法师的惨烈现世报◎ 倓虚法师世间上的事,没有一件是容易的。想成功一件事,不知经过多少波折困难,才能慢慢成功。尤其当一个办事人,必须虚心下士,任劳任怨,各方面去凑和,末了还不知事情成功不成功。无论其

惟贤法师论人生

人生问题是很重要的。人为万物之灵,既然具有灵性,就有异于一般生物。一般生物只是吃喝睡眠,而人类,就要发挥心灵,要善用其心。恩格斯讲过: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忽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假若忽略的话,那么洪荒时代

学诚法师:但行善业,福报不求自来

网友:弟子是生意人,看着各商家的竞争,自己又能力有限。是不是可以理解各人各有福报,还得不断进取,但争来争去又感觉好累啊。学诚法师:福报的多寡,以宿业为主因,今生的努力奋斗为辅助条件。所谓的竞争,其实也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

圆瑛法师开示四念处观主席!各位来宾!各位道友:圆瑛今日叨承开会欢迎,实不敢当。回忆十年前,曾来此地为筹集经费,救济祖国伤难同胞,以尽国民天职。返国后,日人指为抗日分子,遂被逮捕,饱尝铁窗风味,二十八天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

看人的十种标准!

大彻大悟的人什么样子?他表演那个模型给我们看,里面没有贪、嗔、痴、慢、疑,表现在外面的必然是跟孔老夫子一样,温、良、恭、俭、让,表现在外面,你跟他接触,温和,好!谦虚、客气;温和,善良、恭敬,有礼貌,

别人的是非善恶与你何干

◎ 广 钦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又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

善恶境界

印光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然有浅有深,不可即生满足想。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

五分钟静坐法:圣严法师传授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一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的消遣娱乐。这些活动的确可以调整生活的节奏、转换生活的环境,能使身心得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当法师的必备条件◎ 倓 虚倓虚大师(1875-1963)是中国近现代佛教高僧之一,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卷传人,是近代将佛陀的精神和思想发扬广大的践行者、革新家、教育家。他戒德庄严,学识渊博,辩才无碍,深

印顺法师谈财富——财富的积聚与消散

财富究竟属于谁财富,到底是属于谁的?这个看来简单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这要从三方面去说。 从先前的因缘说,那就是宿因则共,现缘或别。这是说:从以前业感而有的宿因说,大地、河山、火、水、田、园、一朵花

大安法师答疑

居士问:净土宗祖师让我们老实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较淳朴,还能做到,但现在的人却并非能做到这老实两字。请问法师,针对现代人福德浅薄、心浮气躁的根性,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能让我们做到老实念佛?大安法师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