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 参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让观世音菩萨弘扬《地藏经》,没有让他弘扬《普门品》呢?假使佛对地藏菩萨说:你去护持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有不可思议功德。我跟大家说:不要分别,就是这个含义。观音、地藏互相扬化
所以有同修说,读不读经?什么时候可以把经教放下?师父在讲经过程当中,给我们立了一个标准。有的人也问,说刘老师,你现在读《无量寿经》吗?我告诉你们,我将近三年多没有读《无量寿经》,而是天天听《无量寿经》
问:信者中有一部分不孝逆子,父母亲劝解不听,要用什么方法来改善?(庄庆贤)李炳南答:此亦夙生之因果,父子因缘,本有报恩报怨,还债讨债之别。此等事只逆来顺受,遣人常与解说因果,使知怨宜解而不可结。世间名
佛弟子拿念珠不是装饰品◎ 梦 参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地念三宝。为什么我们拿串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
念珠与念佛机都是修行念佛法门的法器,为同修们所常用,现简单介绍于下:念珠又称佛珠、数珠,为念佛号、经咒或礼佛时用以计数束心之物。在我国之使用念珠来称名计数,始于隋唐之际,遂成为我国、蒙古、日本、韩国和
我们需要用信仰呼唤迷失!刘元春面对金融危机,我们从隔岸观火到感同身受、从局外人到当事人,可谓“同体大悲”了。翻看网络评议,关于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多数归为金融经济层面的“发展模式”、“信贷制度”等等上面
一、名字的含义佛珠,从字面上看,是佛教用品中的珠子。具体地说是佛教徒在念佛时为了摄心一念而拔动计数的工具。当然,佛珠也逐渐扩大成为一种佩饰,非佛教徒中,也广为佩戴。大多数人选择佩戴佛珠手链。佛珠名字的
一、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是念佛时纪录的工具,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掐捻念珠诵经持咒念佛,能生诸种功德,而中国民间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
念珠的颗数各本佛经所记戴也有不同, 现举其中最常引述的供参考:1.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1080, 108, 54, 27 颗2. 木[木患]子经 108 颗3. 陀罗尼集经 108, 54, 42,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
念珠的质料是品种繁多, 由矿石, 果质, 骨, 陶瓷等等都有, 个人可以自己喜爱选择,而一些经书亦有记戴念珠制造的用料, 现开列其中一部份供参考:陀罗尼集经 -- 金、银、赤铜、水晶、木[木患]子、菩
使用念珠的禁忌:1、不要手腕上带着念珠去卫生间方便。如果需要去的话,可以将念珠摘下放在上衣口袋里,夏天可以贴身挂在脖子上。2、不要在夫妻同睡的情况下戴念珠或者放在床边。3、不要在吸烟或者用手触摸过从葱
金、银 -- 金、银所造的念珠较为少见。琉璃 -- 琉璃是珠或玉石的一种, 与今日的玻璃是不同, 多用作制造各类器皿, 有不同的颜色, 琉璃最大的特色是任何物品接近它也会被它的颜色同化。砗磲 -- 砗
拿念珠方法: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称佛头)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珠时,应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
念珠有一定的数目,常见的为108颗,代表断除108种烦恼,佛门里称其为“百八烦恼”。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每根都分好、恶、平(不好不恶)三类,共十八烦恼。这十八烦恼对应生起六尘中每一尘的乐受、苦受、不
念珠是什么?念珠,有人叫数珠,也有人叫佛珠,因为它是念佛菩萨圣号或持咒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有两三种外道,他们也仿效佛教在使用念珠。)念珠,梵名叫做钵塞莫。《木槵子经》说:佛告(毗琉璃王)言:大王
一、香为佛使香在梵语中称健达。古印度传说中有香神,即“乾闼婆”,不食酒肉,唯求以香味为食,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名香神。以后被引为佛教护法的八部众之一。佛教中用香,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
美味的食品需要慢慢地去品尝,殊胜的佛法需要我们用心地去体会。你如果不用心,不花功夫,只是图多,那是会嚼不烂,吸收不了的。错过了品尝他真正的味道,很可惜。虽然我们可能有时候学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学一
不要用很狭隘的知见就以管窥天,用自己很狭隘地认知看的很狭隘,然后不容易广看。所以这个道理我们轻易也可以看破它。明明可以殊胜的,被讲成末法众生不适合修净土,甚至随便讲到随便造恶最后只要信愿就可以。明明末
度众生要用方便,明白方便是度众生的因缘。名利、名声、宣传、身份甚至当红,都有度众生的因缘,但是发心者应当明白此事对应此心应当无所住,应当不染着名利,不随顺名声、宣传、身份、追捧而生我相自我膨胀。以自三
方便引导要用布施,布施自己的清静悠闲、布施难行能行。内心调柔柔软,接受一切而不染着一切。不是性格的问题而是明不明白调柔接受布施忍辱就是道。原标题:华平法师修行法语开示转自微信公众号:此处当观
关于念珠等法器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修行者佩带不同材质的各种念珠,也有的手上拿着大小不同的各色宝珠。这些都是修行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所用者。一般所佩带的念珠大多是不同的佛菩萨所加持者,也有一些是来自金刚护法的
居士:弟子想恭请佛像到自家佛堂供奉,怎样请才比较如法,到佛具店直接请可以吗?请了还要到寺院请师父开光才可以吗?念珠、法器如何开光?法师:你请佛像来供奉,你只要有恭敬心,请回去后每天给佛像焚香、点灯、拜
阳光正从窗外斜斜照进,射在法师手上的一串念珠,那念珠好象极古老的玉,在阳光里,饱含一种温润的光。每一粒念珠都是扁圆形,但不是非常的圆,大小也不全然相同,而且每一粒都是黑白相杂,那是玉的念珠吧!可能本来
布施钱财,大家比较容易做到,可是财布施到最后,自己的经济有了困难不能再持续时,就起烦恼。请问布施一定要用金钱吗?布施,不一定都要用金钱才能布施。说好话,是口布施;做好事,是手布施;存好念,是心的布施,
从前孔夫子活到六十岁,才知道前五十九年都是错的,我们现在听完佛法知道,我们前面平时在想着什么、做着什么,对你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吗?如果不学佛的话,一点点意义都没有。如果你会学佛,你平时大可衣食住行,因为
在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可以用对治的方法,也就是观念自己的心,观照自己从早到晚,这个活动的心,使自己做了多少与自己不相应的事。如果做了,明天我一定要减少,要与佛法相应。在自己的行住坐卧中,随时想念着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