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文字三昧
2024-11-16 08:02

◎ 真 可

释迦文佛以文设教,故文殊师利,以文字三昧辅释迦文。而用拣择之权,于楞严会上,进退二十五圣,独选择观音当机,无有敢议其私者。

观世音虽弥陀辅佐,亦以闻思修入,近乎文字三昧。故释迦文佛,亦退三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独进观世音。岂非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欤。

若文字三昧,不以音闻为体。是犹花不以春为神,岂真花也哉。盖文字根于音闻,音闻根于觉观,觉观又根于无觉无观者。

佛意欲一切众生,因有分别心,入文字三昧。因文字三昧,入音闻之机。因音闻之机,入无觉无观。无觉无观既入,则最初有分别心,至此不名有分别,而名无觉无观矣。夫无觉无观者,所谓正因佛性也。正因佛性既变而为情,苟不以了因契之,则正因终不能会也。

了因虽能契正因,若无缘因熏发之,则了因亦不能终自发也。缘因,即文字三昧之异名也。了因,即音闻之机之异名也。学者苟能触类而长之,则文殊文字三昧,与观音音闻三昧,皆不在文殊观音与释迦文佛,在我日用而已。

故老庞曰:日用事无别,惟吾自偶谐。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柴水即老庞文字三昧也,神通即老庞音闻之机也。惟吾自偶谐,即老庞了因契会正因佛性者也。

即此观之,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即正因佛性也。观照般若,即了因佛性也。文字般若,即缘因佛性也。

今天下学佛者,必欲排去文字,一超直入如来地。志则高矣,吾恐画饼不能充饥也。且文字佛语也,观照佛心也。由佛语而达佛心,此从凡而至圣者也。由佛心而达佛语,则圣人出无量义定,放眉间白毫相光,而为文字之海。使一切众生,得沾海点,皆得入流亡所。以至空觉极圆,寂灭现前而后已。

若然者,即语言文字,如春之花。或者必欲弃花觅春,非愚即狂也。有志于入流亡所者,当深思我释迦文,以文设教所以然之意。如其明之,即文字语言可也,离文字语言可也。如其未明,即文字与离文字皆不可也,非即非离亦不可也。

《紫柏尊者全集》

End

文字禅与儒者禅

◎ 周裕锴尽管佛教经 典、祖师语录反复申说心行处灭,言语道 断, 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维摩洁经入不二法 门》)才涉唇吻,便落意思,尽是死门,终非活路(《五灯会元》卷 十二),强调语言文字的

文字三昧

◎ 真 可释迦文佛以文设教,故文殊师利,以文字三昧辅释迦文。而用拣择之权,于楞严会上,进退二十五圣,独选择观音当机,无有敢议其私者。观世音虽弥陀辅佐,亦以闻思修入,近乎文字三昧。故释迦文佛,亦退三十二

中国古老文字的预言与神传文化

前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前二千多年现代人用神话传说来理解,从黄帝到夏、商是我们现代人是不清楚的,所谓的不清楚同时意味着我们知道,却不相信。在现代,科学改善物质生活,也把人的认知局限在有形的空间,道德渐沦

冯培德:不立文字

古今一般评论佛教者常常抨击禅宗,谓:「禅宗盛倡不立文字,而文字最多。」「禅宗不立文字,而著述论文特别繁伙,各抒其意,令人莫衷其是」。更有人认为禅宗是完全废止文字,以心传心,不假文字,又有人认为:六祖因

文字般若与境界般若的区别

境界般若指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境界”两个

方立天:文字禅、看话禅、默照禅与念佛禅

北宋初期有临济宗人,其后又有云门宗人和曹洞宗人,都先后采用偈颂(诗歌)等体裁,从文字上追求禅意,出现了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禅的变化。其中,临济和曹洞两家最为兴盛,两家的家风又各有不同,临济尚机锋峻峭,曹洞

方立天:禅风如何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禅?

禅风如何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禅?方立天内容提要:北宋初期临济宗人和云门宗人等,采用偈颂(诗歌)等体裁,从文字上追求禅意,以不点破为原则,绕路说禅,使得禅风出现了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禅的变化。临济宗人大慧宗杲主

张秉全: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

文字般若 观照般若 实相般若此三般若,乃熏修之总纲,成佛之根本。行人修行,乃从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最后通达实相般若。所谓成佛者,亦不过彻证诸法实相而已。《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禅宗文化:在禅宗看来语言文字往往是偏执的

现代语言学认为,人类在界定、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具有不可或缺性。但人类的认识官能对类的区分总是模糊不确定的,语言很难对其进行准确无误的界定和表述。与此同时,人的认识又

禅宗文化:非关文字

六祖慧能大师是中国禅宗史上承前启后开宗立派的一代祖师。他因悟性超群,得法于五祖弘忍禅师,后接受了其衣钵。十六年后在广州的法性寺依印宗法师落发出家,不久回到韶州(今韶关)曹溪宝林寺弘法。创立了与北宗禅对

佛理禅机:常净法师:修行无关文字,勿起文字执着

修行,它无关文字。若用文字,也不要让它束缚你,起了文字相,起了文字的执著。一切法本来没有什么造作的东西,这些造作,都是我们自己造作起来的,自己把自己给造作了。一切法本来是平实无华的东西,可是到了我们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