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愿原文一、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魏译·第十一愿》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夏会本·第十二·定成正觉愿
饮酒乱性五戒堕我们前集说到五戒的饮酒戒,不管是根本佛教或是后期的佛教(大乘或小乘佛教),其实大乘和小乘,是因为部派佛教才开始分为大乘、小乘佛教,部派佛教以前,根本没有所谓小乘和大乘的区别,都是大乘,但
自序品第一之五九 在法性寺开讲东山法门[经文]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避。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关于“想蕴”我们先来看一个“杯弓蛇影”的成语故事: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来聊天喝酒。有一次,他的朋友在喝酒的时候,忽然发现酒杯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酒杯里游动,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五《华严经》卷第三十八【题解】此卷包含第八「不动地」及第九「善慧地」的全部内容。十四、第八地:「不动地」关于本部分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一的判释,文分为三分:初,赞请。第二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四划之五方便随顺其数无量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威德自在有何方便渐次众生根性,利钝不同。烦恼厚薄,沉掉不等。随其根性,设教多端。若不如是,难为趣入。楞伽经: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
五祖提多迦尊者,是摩伽陀国人。降生时,他的父亲梦见太阳在屋里,照亮了整个屋子,然后又照耀了天地。看到眼前有座高山,诸宝庄严,山顶上有一股清泉四处奔流,磅礴而下。后来,尊者遇到了鞠多尊者,给他解释说:“
《楞严经》“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问:静修法师之五停心,数息分风喘气息,解出入不尽曰喘,结滞曰气。而宝静法师之二十五方便,调息分风气喘息,出解气喘适相互换,未知孰是。范古农答:天台禅门口诀及四教仪集注,均作结滞曰气,出入不尽曰喘。当以
学习《净土决疑论》摘记——印光法师殊胜开示之五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是一篇脍炙人口,阐述净土法门最契末法之机的著名文献。特别是对永明寿禅师关于《禅净四料拣》真知灼见诠释,扫除以往对四料拣误解之迷云。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五)时间:2011年08月13日、8月25日地点:台北科技大学主讲:智崇上师纪录:张春美、周雅容整理:周雅容、梁玉明好,我们翻到132页,我先把经文念一下:「王白佛言:『如佛所说
请问五戒与菩萨戒有何不同处?五戒是小乘戒,是尽形寿受持,也就是受戒之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应于一生受持,若命终后,其戒体、戒相、戒法、戒行即时消夫,但一生受持五戒之功德亦然存在,若精进勤修佛法,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五)慧律法师著往生比丘第三之五清 智旭(莲宗九祖)智旭。字蕅益,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清 成时成时。号坚密,俗姓吴,徽州(安徽)歙县人。少年时即考中秀才。年二十八岁出家。于禅宗与教门二宗的善知识,差不多都已经周遍地参访过了。等到见了蕅益大师,才决定终身依止学习,成时终其一生都在弘传蕅益
清 明悟明悟。字丙元,黄州(湖北黄冈县)人,年轻时出家于仁寿庵,受具足戒于归元寺,之后拜访诸方的善知识,了悟心法,受印可于皋亭佛日寺的璇鉴和尚。曾经主持吴江的长庆寺,苏州的珠明寺,石门的崇庆寺,皋亭的
清 行策(莲宗十祖)行策。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
清 明宏明宏。字梅芳,杭州人,年将二十岁,父亲为他娶媳妇,于是逃家而去。母亲痛哭,因此双眼失明。后来父母相继过世。明宏才在绍兴柯桥的弥陀庵剃度出家。出家后即到处参访,学习天台宗的教观,坐禅而有所省悟。
净土圣贤录易解往生比丘第三之五清 智旭(莲宗九祖)智旭。字蕅益,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
清 如会如会。号妙圆,俗姓谭,顺天府(北京)人。年少时即断绝肉食,二十九岁出家。发誓行持头陀苦行,从不躺卧床席休息。前后总共燃六根指头,以忏悔宿世的业障。燃顶、烧臂的次数,更是多得无法计算。最初到南方
西方合论卷之五第五理谛门夫即性即相。非有非空。理事之门不碍。遮表之诠互用。言无者如水月镜花。不同龟毛兔角。言有者似风起云行。不同金坚石碍。是故若滞名著相。即有漏凡夫。若拨果排因。即空见外道。梦中佛国。
铜色山有一点别於上述的净土,因爲它就在这地球上的某个地点,但它却并非凡土,而是一个净土。铜色山虽然处於地球上,但由於我们的业障所蒙蔽,我们即使去到了也看不见它。这个净土,必须是修密法的行者才可以神通的
五、有情命运差别与业力【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耀,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莫不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