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幻生,因缘、自然皆是众生妄心计度。

阿难,知妄所起,说妄因缘;若妄元无,说妄因缘,元无所有,何况不知推自然者?是故如来与汝发明,五阴本因,同是妄想。
汝体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则不能来想中传命。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悬崖不有,醋物未来,汝体必非虚妄通伦,口水如何因谈醋出?是故当知,汝现色身,名为坚固第一妄想。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End
问: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胡美月)答:在因地讲,他教重信受服从,佛教则重信解觉悟。在果地讲,他教不断生死轮回,佛教独能得到不生不灭。在崇拜讲,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尝罚由之,佛教则视天帝为凡夫,
 
问: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黄圣吼)答:有谓人死为鬼者,有谓作善成神者,有谓作善生天者,有谓作善成仙者,且谓鬼神天仙等,皆永恒存在。有谓人死再为人,畜死再变畜等。在佛法指此类言说,名曰常见,
 
五蕴中的互相关系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
 
翡翠观音或玉观音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佛家文化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许多庙宇里都供奉着翡翠观音菩萨或玉观音菩萨,翡翠观音如“神”般的存在着,受到民间大众的景仰和跪拜,一直护佑着人们事事
 
《楞严经》: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诸尘垢乃至虚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斯元本觉妙明真精,妄以发生诸器世间。如演若多迷头认影,妄元无因,于妄想中立因缘性,迷因缘者称为自然,彼虚空性犹实
 
曾经有一个人,问印光法师,问这个印光法师说,专一执持佛号,和念往生咒有什么不同,印光法师给他回答:“功德是无二无别的,功德是无二无别的,往生咒呢,长一些,弥陀名号比较短,如果说平时课诵的话呢,可以加往
 
佛法中的「空」、「智」与「识」有何不同?空与智是众生未被无明所惑之前的状况,或是修成佛之后再重新获得的(其实已本有,只是失而复现而已),空与智乃众生本体(称为自性)之体与用,二者互为表里,都是不生不灭
 
摘自《律海十门讲记》因为大家现在都是出家的,要珍惜自己的出家身。有些出家人,在寺庙里待了一阵,碰了很多钉子,最后来一个出家在家一样修道,倒不如回家去修好了。有的人回家,家庭里边不要他干事情,也不要工作
 
我认识一个朋友,被医师检查出罹患胃癌,只剩下3个月到6个月的寿命。朋友是公家机关的高级主管,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突然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时万念俱灰,决定不告诉家人,独立承担生病的痛苦,并利用仅
 
问:请问护生与放生有何不同答:「护生」就是爱护众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与牠们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和睦相处的根本原因在平等对待,不能平等对待,和睦就谈不上。今天我们这个地球,许多国家、种族、宗教不平等,所以
 
问:解放与解脱的区别何在济群法师:最近我也正在对西方的人本思想和佛教的人本思想做一些比较和思考,我发现佛教的出现,和西方人本思想的出现,他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的地方。印度的早期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讲究的是
 
请问息入息出观丹田跟腹式呼吸法有何不同?答:这都已经跟我们修禅没有关系了,那你要去问练气功的师父,我们不管这些,你就训练置心一处,其他的通通要转;你不要为了去转这些,把置心一处都转掉了。
 
善士问:五蕴中的行蕴跟微细流注的异同,如何断除?达照法师答:色、受、想、行、识五蕴,行也是造作的意思,行动,我们今天刚刚学过,就是造作的意思。我们的意识会有很多的活动,那么意识的活动其实不是指微细的,
 
出世间的禅定跟世间定有何不同?(2010.12河北set-003—1)答:练功夫就是世间定,那跟出世间的禅定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点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个是很多人不容易区分,而且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一
 
包容和纵容有何不同?(2010.12.28灵峰寺)答:如果你有看我们讲过的假爱、错爱与真爱,你就比较容易了解。纵容,是属于错爱,没有智慧。就像溺爱啊,父母亲你溺爱小孩子你是害这个小孩子,纵容就是溺爱、
 
(农历7月21日上午) 皈依三宝和皈命西方有何不同皈依三宝和皈命西方极乐世界,功德是一样的,但是终点不一样。佛教虽然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创造的,但是佛教分有禅宗、密宗、净土宗等等。皈依三宝是皈依本师释迦牟
 
问:外道也是诵经拜神,或做善事,这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李炳南答:外道者,佛教以外之教也,佛法深了真心,故称内道,彼等不解心法,故曰外道。外道所诵之经,其理浅薄,于万法真相,多所错解,为不了义之语。所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