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星云大师:净土思想与现代生活(二)
2025-11-04 06:43

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药师琉璃如来有他的琉璃净土,毘卢遮那佛有他的清净法身自性净土,弥勒菩萨有兜率天的兜率净土,甚至维摩居士也有他的唯心净土。人人都有佛性,我们的净土又是什么呢?现在我就来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大众,描绘出人间净土的理想蓝图。

我们的净土应是什么样子呢?

一、平等包容是我们的净土

平等很宝贵,包容更宝贵。看看今天的世界:种族之间不平等,大国小国之间不平等,甚至男女也不平等,贫富更不平等。在这现实的世界里,由于不平等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是非、烦恼、仇恨、纷争才会不断的发生。

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而成正等正觉的那一刻,开口第一句就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能德相,佛与众生原来是平等的!我们如果能感受到自己与三世诸佛的本性是无二无别、平等相同的,自然会自尊自重,把别人看成是未来的诸佛。《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将来皆当作佛,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人间自然就不会有纷争发生了。

平等重要,包容更重要。这世间一定有很多事物相歧的地方,例如:见解思想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语言文字的不一样,以及其它种种的不一样。但我们要有容纳异己的心胸,有容乃大,大才能共存共荣;有各种不同现象的存在,才能显出这个世界的多采多姿。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竹子一根一根的密集生长,流水还是一样潺潺流过;无论山多么的高耸天际,也不妨碍白云飘过长空;不管世间上的人怎样阻碍我,假如我们能像水一样柔软,像云一样逍遥,我们一样可以精进向前而又随缘自在。所以,世间给予我们的阻碍,不要太计较,只要自己有平等心与包容心,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我们的一只手、五个手指头,一向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有一天,这五个手指头,忽然互相争吵起来,大姆指说:这个手里面我最大,同时竖起姆指:你们看!我代表最大,表示最好!所以,五个手指头,应该由我来领导。

第二个食指听了很不服气,就说:这五个手指头,我最大最有用。你看!我一伸,这里!那里!大家都听我的指挥,我才是最大,我叫食指,只有我动大家才有得吃,所以我最重要。

中间的手指头也不服气的说:嗨!不要这样讲,你们看这五个手指头哪里一个最长?我最长!哪里一个在中间?我在中间!实实在在我是最大的。

轮到无名指,它就说了:你们统统不要讲,人的这只手真正最大的,应该是我无名指。你们有人以虚名为重要,有人以实际为最重要。我是无名指,虽然我不要名,但是实际上,钻石和金戒指都会套在我的手指上,我才是最尊贵的。

争来争去,大家都争第一,独有小姆指在旁边不开口。大家就问它:咦!你怎么不讲话呢?小拇指就说:我还有什么好讲呢?我最小、最后、最没用,我跟你们争什么呢?不过我虽然最小,但这只手如果没有我小姆指,只有你们四个指头,也不像一只手吧!

大家一听,这个道理没错,因为有小姆指才像一只手。这个时候,小姆指又再开口说:当我们拜祖先、拜佛的时候,要合掌礼拜,我也是排在最前面哪里!

从平等的观点来讲,这五个手指头谁是第一?个个是第一,通通都有用。一只手如果只有单独一根手指,它就起不了作用,没有力量。一定要五指并存,成为一只手,团结合作成为拳头,才有力量。所以,大家不必争我第一、我最好、我最大。只有团结、互助、平等、包容,为我们的社会、国家,建设一个更好、更光明的明天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平等、包容,是我们的净土。

二、自由民主是我们的净土

不少人都想到美国去,因为美国是自由民主国家的盟主。我在美国,发觉美国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我们大乘佛教的根性。大乘佛教要实践六波罗蜜,才能得度,美国人就有这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的精神。

美国人很肯布施,他们不但帮助国内的老弱伤残,对失业贫病也有救济,全世界更有不少落后国家,持续获得美国的救助。美国人非常守法,可以说是真正的法治国家,人人遵守法律,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一种持戒的精神。美国人很能忍耐,像排队,不管他们再怎么忙也不会任意插队,不会争先恐后,都是从容不迫的样子,那种忍耐的修养很可佩。交通秩序十分良好,因为很少违规或闯红灯,原因是每个人都有守法的精神和忍耐的性格。

美国人休闲时很活泼,但工作时一定全力以赴,充分表现精进不懈的精神。美国人的禅定工夫也很好,自从日本铃木大拙博士在美国讲佛教的禅学,禅,几乎风靡了整个美国,非得要买门票才能进去听讲。美国人搭飞机、坐火车,到哪里里去旅游,都是静静的,不会任意吵吵闹闹,随时处在禅定的境界中。美国人也有智能波罗蜜,所以他们的科学,乃至社会人文学都很发达。现今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国,大家也应该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六度的精神,才能迎头赶上美国。

中华航空的一架货机,被一位机员劫到广州,另外两位机员董光兴和邱明志,忠贞不贰坚定不拔,坐了飞机又再回来,大家赞美他们忠贞爱国。他们在大陆二十天生活中,之所以能够坚忍不拔度过难关,是因为随身带了四本佛经,他们有佛法,有智能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和忍辱波罗蜜,所以才能带着我们全国同胞的期望,光荣的脱险归来。所以,有佛法不但可以坚持自由民主,更可以达到我们的奋斗目标,做任何事情,都能顺利成功。

自由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中心思想,也是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就具有这种自由民主的思想。

佛教讲业,业是最自由的,自作还是自受。你作恶犯罪,佛祖也不能保佑你;你作善事有功德,任何人也无法打倒你、贬损你。业,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人的行为、语言、思想所造下的一切,就成为业,自己作的自己负责,这不是很自由吗?

释迦牟尼佛也非常民主。他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做了两件衣服送给他,他只肯接受一件,把另一件送给僧团的大众。他常说他只是大众中的一员,这正是佛陀真正民主的地方。所以,我们只要实践佛法,就是实践了自由民主。

自由民主这么好的名词,也有人随便滥用,只顾自己的自由,不尊重别人的存在;高喊民主的口号,但是妨害别人、打击别人、破坏公益,却也在所不计。

有一个初学禅的青年,他学禅的心态类似我们学自由民主。这个青年在学打坐时,寺里的老禅师从他身旁经过,这个青年竟然没有行礼,睬也不睬。老禅师走上前去问道:喂!年轻人,我从这里经过,你怎么都不站起来跟我行礼,表示欢迎呢?

青年学着禅语道:

我坐在这里欢迎你,就是站起来欢迎你。

老禅师上前打他一个耳光。青年很生气的问:

你为什么打我呢?

老禅师轻言慢语的说:我打你,就是不打你!

坐在那里,不能表示欢迎;妨碍别人,也不是自由的真义。我们要学习自由民主,确实还要多受一些教育,多接受一些佛法。净土是很美好的,但真正的自由民主,才是我们的净土。

三、慈悲喜舍是我们的净土

我们平常所奉行的,是依据什么道理?我们一天到晚,又安住在生活的哪里一个层面之上?《华严经》说: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如果能常常对柔和忍辱法感到欢喜,安住在慈悲喜舍上,那该多好!

信奉佛教的人很多,然而心中真正有佛法的人却很少,具有慈悲喜舍、柔和忍辱的人更不多见。现在我们以慈悲喜舍作净土,修持自己使自己能够喜舍,愿将佛手双垂下,摸得人心一样平,让我们的手作慈悲的手,给人服务,给人帮忙;让我们的眼睛看人,成为慈悲的眼睛,让人看了感觉亲切、和善、慈祥。

让我们以慈悲的口、慈悲的眼、慈悲的语言、慈悲的声音、慈悲的欢笑、慈悲的眼泪、慈悲的心对待他人。然后,用这种清净温柔的心,来转山河大地。水,可以成为慈悲解渴的水;路,可以成为慈悲行走的路;山,可以成为慈悲深重的山;树,可以成为慈悲荫凉的树。一切都由心转,因而变得更加慈悲可爱了。

慈悲的花草,给人欣赏;慈悲的树木,给人乘凉;慈悲的大地,覆载众生;甚至于由慈悲的指引、慈悲的开导、慈悲的手段,进一步做到每一个人都是慈悲的人,我的家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家,我的团体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团体乃至于我们的国家,也是一个慈悲喜舍的国家。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欢欢喜喜帮助人,没有目的,没有企图,也没有邪恶的贪心。要想做到慈悲喜舍,必须要有三种观念:

1.自他互易观:把自己和他人的立场换一换,就能产生慈悲心。我对你之所以不能慈悲,是因为你不是我,假如把你的痛苦当作是自己的痛苦,就会生起慈悲了。

2.怨亲平等:没有敌我之分、怨亲分别,一切平等对待。有时,怨家也会成为我们的逆增上缘,亲人反而破坏我们的好事。假如怨亲平等对待,就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差别。

3.自他同体:能不分你我,才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和我,不是两个,原来是一体,例如:自己身上害了垢秽的脓疮,因为在自己身上,所以会细心爱护,并为它治疗。把别人身上的脓疮,当作是长在自己身上,也就会同样细心地为他治疗了。

四、安住禅心是我们的净土

禅心,是清净自在而无所挂碍的净土。把我们自己安住在禅的里面,禅就是我的净土。所谓心头无事一:宽,假如心里没有事,纵然是一个小小的:,也好象是三千大千世界一样的宽广。

有一个在牢狱里的犯人,住在很小的牢房里,每天生活的圈子很狭窄,他感到非常委屈。有一天,牢房飞来了一只苍蝇,他就扑打这只苍蝇,苍蝇飞到东边,他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就这样在牢房里打来打去,居然打不到这只苍蝇。这时,他才觉得:呀!我这牢房不小啊,居然连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有了禅心以后,对一切外境的大小就能无所挂碍。所以,禅心即是无心,也就是不动心。

尽管是花红柳绿的社会,或是冷暖无常的人间,只要你对它不动心,日子就会很好过。有两句禅诗写得很好;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寒潭水无痕,风吹竹子,竹影随风扫着台阶,可是台阶上的灰尘并未移动;天上的月亮照在水里,月色穿入潭水,可是潭水没有波痕。不管世间的变化如何,禅者的心,是不会为外境所动的。正如无门禅师所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有一位做官的陆亘大夫,他问南泉禅师:有一个人,在一个玻璃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鹅慢慢长大了,蹲在瓶中无法出来,请问如何不把瓶子打破,又能让鹅出来?

南泉禅师听了以后,就喊道:

陆大夫!

嗯!下官在。

啊!这不是出来了吗?

我们的心不应该被任何东西拘束,如果能够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不是很好吗?有很多人被关在牢狱里面,也有不少人把自己囚在心的牢中。我们为什么不从心的牢狱中解脱出来呢?刚才我叫你,你不是已经在外面吗?何必把自己缚在那里头呢?心能解脱出来就好了。

在这种动荡不安的时代里,社会给予我们各种人情世故的束缚,种种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安住在禅心里面,不从我们的内心求解脱,不从心理上去建设净土,就不容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五、大乘方便是我们的净土

在群体生活中,无论是读书、做人、做事,为社会为国家,都需要有无量的方便作为我们的净土。

有一座寺院,安装了一尊非常庄严的阿弥陀佛圣像,请慧空老禅师去开光。尚未开光之前,他进了大雄宝殿,不诵经也不拜佛,就在大殿里躺下来睡觉。当家师看了就上前去:喂!禅师!这里是大雄宝殿,阿弥陀佛供在那里,你这样子不庄严、不威仪,不好看啦!

老禅师回答说:阿弥陀佛是我们的父母啊!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回到了家,当然可以随便自由了;你们这样子,不像正式儿子,倒像个义子,不把阿弥陀佛当亲父母。我如果不是亲生的儿子,怎么会这么自在呢?好!不睡就不睡。老禅师就把阿弥陀佛从中间请了下来,他跟佛像一起坐在窗子口。

当家师终于忍不住了:喂!佛祖放在大殿中间,你把祂放在窗边作什么呢?

窗口清风徐来,十分清凉,佛祖应该在这里呀!你们把祂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日子不好过啊!这时候,老禅师发现很多人在旁边看热闹。就问:

喂!你们看什么呀?

这佛像很好看啊!

好,这帽子上的宝珠给你,颈项上的念珠给你。老禅师把佛像的饰品拆下来,给你给他,都给别人了。

当家师看了,实在忍不住,就说:哎!老禅师,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不是找我替佛像开光吗?这佛祖的光要给人啊!像佛祖过去割肉餵鹰、舍身饲虎,连头脑、眼睛都要挖出来布施给人。今天来了这么多信徒,这点东西,当然也应该布施给人,这种布施不是最好的开光吗?既然你们这样不喜欢,我就把佛像带回去。

说着,慧空老禅师就把佛祖请回去了。也有不少信徒跟着,一路称念阿弥陀佛。

忽然间,起了大风大雨,船在大浪中摇动得要翻倒似的。大家不念阿弥陀佛了,为了活命,转拜妈祖:妈祖!赶快来救我哦!救我哦!慧空老禅师抱紧阿弥陀佛睡着了。台风过去后,大家走出来一看,这老和尚真不知死活,竟然抱着佛像还在睡觉。老和尚!老和尚!你还睡得着啊!老和尚醒来,一看:唉呀!这是哪里里呀?哟!还在娑婆世界啊!我还以为和阿弥陀佛已经到了西方净土呢!

慧空老禅师并不是在游戏,而是大乘方便的法门。又如末利夫人,她本是受过戒,不能饮酒的,但为了救一个厨师,竟也喝酒,这是大乘的方便利用,也是它的净土。玄奘大师为了度窥基法师出家,甚至准许他出门带三车:一车美女,一车的酒,一车的书,当时的人都称窥基法师为三车和尚。佛门是禁色、禁酒的,玄奘大师如此作为,也是一种大乘方便的利用,没有这种方便,怎么会有后来的一代慈恩大师呢?

我们的佛法要洒脱,要高人一等,就要用超越的智能,来看大乘方便法门。所以,大乘的方便也是我们的净土。

六、清净唯心是我们的净土

有一位老师父,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轻人骑车掉到水沟里。老师父赶快过去把他扶起来,并帮他清洗满身的污泥。因为水沟很臭,老师父帮他洗的时候臭气难闻。旁边的徒弟就说:师父!那个水沟那么臭,你为什么要帮他洗呢?老师父很不客气的说:他,身体很髒;你,心里更髒。

怎样消除我们内心的污染,成为清净的净土呢?早上起来,看到报童送报纸,这时心里就想:如果我也能和报童一样,送一份什么东西给人,那多好呢!天还没亮,就有清道夫在清扫垃圾,那时心里就想:假如我也能和清道夫一样,清除心理的污垢,不知该有多好!上班的时候,看到警察在那里指挥交通,那时你就想:假如我也能作个警察多好,不但维护社会的交通秩序,也可以用来规范自我的身心。

有一个中国小孩,在美国喝可乐,吃完后把罐子随地一丢,后面立刻有一位老太太叫了起来:喂!小朋友,把那个罐子捡起来!小孩看了看她,说:关你什么事?老太太道:怎么不关我的事情?你乱丢垃圾制造髒乱,破坏这里的环境,我的房子就跌价不值钱,怎么与我没有关系?

人人自己做自己的警察,也做社会的警察,共同来维持秩序,我们心里的净土才能实现。

七、勤奋愿力是我们的净土

在这现实的社会,别人对我们的侮辱,不必认为可耻;工作卑微,不要以为自己下贱;艰难困苦,也不必视为挫折失败;事业顺利,有了光明的前途,也不必过分志得意满;我们为人服务,度化众生,也不要认为是负担麻烦。心中有了勤奋的愿力,就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如此,道行会越来越深,净土也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困,三番几次闹着要回去。道谦就安慰他说:我们已发心出来参学,而且也走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可惜。这样吧,从现在起,一路上如果可以替你做旳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里五件事呢?

道谦非常自然的说道: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宗圆终于言下大悟,从此再也不敢说辛苦了。

谚语说:黄金随着潮水流来,你也应该早早把它捞起来!世间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就,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烦恼,别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啊!

净土要有信、愿、行三资粮才能达到,所以,勤奋的愿力,加上虔诚的信仰与实践,必定能实现我们的净土。

八、智能灵巧是我们的净土

要想实现净土,要有智能,要有灵巧。用智能、灵巧来生活,地狱都是他的净土;没有智能灵巧,容易让人牵着鼻子走,东风吹东边倒,西风吹西边倒。有这么一段趣事:

父子两个牵了一头小驴上街,小儿子骑在驴子上,爸爸牵着驴子走。路人看了,就说:这个不孝儿子,自己坐在驴背上,让老头子牵着驴子走,真是不孝!儿子一听就赶紧下来,请老爸骑在驴子上,自己牵着驴子走。路人看了又说:你看!这个老头子心好狠哦!让小孩子牵着驴子,自己倒骑着驴子舒服。这父亲听了,又赶快下来走路。街上路人看了很好笑:你看,这两个傻瓜,有驴子不骑,只知走路,好可惜哦!为了不做大笨驴,父子俩一起骑在驴背上面,路人又批评说:唷!这么一头小驴子,竟然骑两个人,简直是虐待动物,好狠的人哦!父子两人赶快下来,最后没有办法,只好把驴子抬起来走路。

一个人没有智能,没有灵巧,真是比驴子还笨。我们生活在世间,无论养育儿女或是教导学生,都必须训练他们学习智能灵巧,才能创造人间净土。

有一个禅师在佛殿里打坐,小偷进来想偷东西,这里找、那里找,什么东西也没有。要出门的时候,坐在佛殿里的禅师讲话了:

喂!你出去时替我把门关好!

小偷一听,吓了一跳,他勇敢的说:这么懒惰,难怪没有东西让我偷,连关门也要叫我来关。

老禅师说:嘿!你这家伙没有良心,难道要我老和尚去辛苦,存了钱再让你来偷吗?

事实上,老和尚财富很多,不是小偷能偷得到的。我们心里的净土,是什么人也偷不去的。智能、灵巧是我们的净土,也是无价之宝。

End

赠晓空大师

◎ 熊 皎嵯峨山顶昔安禅,几度兴亡在目前;白发任生离乱世,紫衣曾看太平年。云藏圭岭经春雪,雨暗乾陵欲暮天;不受外方侯伯请,自携瓶锡住秦川。摘自《全唐诗补编》

劝修净土诗四首

◎ 省 庵行时正好念弥陀,一步还随一佛过。足下时时游净土,心头念念绝娑婆。傍华随柳须回顾,临水登山勿放他。等得阿侬生极乐,十方来去任如何。住时念佛好观身,四大之中那一真。我与弥陀非两个,影兼明月恰三人

法显大师西行记

文:佛 云法显,俗姓龚,平阳郡武阳(山西临汾)人。幼年时,三个兄弟先后夭折,父母惟恐法显也遭遇不测,在三岁时就让他剃度为沙弥,但仍住在家中。后因患病将死,才将他送往寺院。病愈之后,法显就不再返回俗家。

吉藏大师

◎ 理 净生平事迹吉藏生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祖藉西域安西人(今伊朗),本姓安,为安世高之后代。故有胡吉藏之称,祖先为了避难移居交东(今广西一带),后迁于金陵(今南京)。幼年时期,父亲领他去见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宏海法师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里边很多的大祖师爷来的时候都是胎里素,就是不吃荤的。省庵大师也是这样,从小就不染荤腥。后来他妈妈看他善根深厚,就把

道宣大师

◎ 齐 一道宣(596~667年),原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一说丹徒人),俗姓钱,父在陈时曾任吏部尚书,母姚氏。自幼受到家庭教育,九岁便能作赋。因隋朝大兴佛教,他十岁时,便舍家从长安日严寺慧頵受

贫僧受难记——星云大师

贫僧近九十年来的岁月,面临生死的边缘,从鬼门关又走回来,也不知道走多少次了,有些也不值得叙说。比方说掉进冰窟,还能自我爬起来,虽是奇异,但也不值一说;也曾骑自行车,从三层楼高的小丘陵,冲到深沟,车子跌

面壁九年的禅宗初祖达摩大师

达摩大师面壁九年(一说十年)的故事,在我国历史上传为佳话。达摩大师,全名是菩提达摩(?-528年),本是南天竺人,属婆罗门种姓,出家为僧。在南朝宋末时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后到洛阳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炼,终日

“立雪断臂”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慧可(487-593年),北魏、北齐时僧人。俗姓姬,初名神光,后称慧可,又作僧可。洛阳武牢(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慧可早年在洛阳龙门的香山从宝静法师出家,在永穆寺受具足戒,后周游各地,学习大小乘经义。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了然法师【原文】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华严》《弥陀》,大小相入。以此互相证明,足信净土法门,至大无外,极顿极圆。方知昔日所

弘一大师对丰子恺的一番开示,令人拭泪感怀

稽首师尊,问归何处?几许疏竹,一轮明月。有时读弘一大师李叔同传《悲欣交集》,读到多处拭泪感怀。直到读到结尾,看到弘一大师圆寂前留下的最后四字--悲欣交集。泣而后合起书来,走在阳光下,心如沉到海底的平静

默庵大师

◎ 贾汝臻默庵(1838-1902)法名杲仁,字真源,晚号默庵。俗姓刘,湖南衡阳人。其父早亡,依母生活。自幼聪颖过人,15岁即以文出名。17岁肄业于雁峰寺。曾抄写《金刚经》,至三心不可得句,有感悟,萌

营救圆瑛大师

印光大师离开普陀山来到苏州后,江易圆跟大师的交往逐渐稀疏了。印光大师也曾听人说过,自从倭寇占领了东三省之后,江易圆变得意气消沉,停止功课,迷上了扶乩,他也曾写信劝他不要搞那些自欺欺人的把戏,还是老老实

莲池大师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人,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十七岁补诸生,以学识与孝行著称于乡里。邻家有一老妪,日日念佛名,大师问其所以,老妪回答:先夫持佛名,临终

古代名士的净土修行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学其他法门转为专修净土,有的则受高僧指点一心修学净土法门,他们由于虔诚信奉并坚持念佛实践,都得到了不可思议的感应。本文以陆子元、闫邦荣、钱同伯、昝省斋

净土法门是佛为末法众生的预设济度

大安法师这一节是谈浊世津梁,预垂济度。我们先要了解这个时代是五浊恶世,在这个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里面,我们若是想靠自力修行,断惑证真,竖出生死,很难的。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五浊恶世的众生

念佛人的楷模——略述省庵大师净土情怀

导读: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是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的往生日。与诸位净土祖师相比,省祖的住世时间是最短的,只有49年。他临终给我们留下了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

莲池大师的遗嘱

存 生莲池大师 (1535-1615),俗家姓沈,杭州人。他家世代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莲池是他取的号。莲池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一生的志向,就是要往生西方,在西方莲池中莲花化生。莲池大师年轻时,他的学问、

僧肇大师

理 方根据《高僧传》记载,公元399年,僧肇大师游历长安寺庙学法时,闻听游僧说起居住在凉州的鸠摩罗什大师,于是就从长出发,往凉州寻师学法。当时已有数百名弟子先于佛图耶舍从西域跟随而来,长期留住在凉州诵

六祖慧能大师悟道后的生活

星云大师在佛教里,悟道的禅师们如何生活?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深感好奇,总以为悟道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上天入地,神通自在,呼风唤雨?事实上,神通和悟道不一样。悟道就等于从黑暗里面忽然见到光明,从迷惘里忽然见

雪浪大师塔铭

◎ 钱谦益昔梁肃之论荆溪,以为明道若昧,涣然中兴。圣人不作,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我明正、嘉之际,讲肆独盛于北方。无极和尚起自淮阴,传法于通、泰二公,具得贤首、慈恩性相宗旨,归而演法南都,而其门有雪浪恩

玄奘大师赞

◎ 演 悟 偃师有人杰,陈神好儿郎;舍俗净土寺,披剃名玄奘。 首闻涅槃经,后学阿毗昙;穷究三藏理,解疑遇迷茫。 为求瑜伽论,冒险辞家乡;孤身行万里,两出玉门关。 流沙逾八百,瘦马踏荒凉;白骨为路引,日

范仲淹修净土

◎ 佛 泉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989--1052)考取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开始实现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范公一生的历史成就涵盖政治、军事、文学和教育等多个方面。在政治上,他出任

省庵大师掩关阅藏

◎ 黄公元 省庵大师(1686--1734),法名实贤,字思齐,省庵是其号。江苏常熟人,出生于世代业儒的书香之家,俗姓时。师生来不茹荤腥,幼年即有出尘之志。七岁即礼僧人为师,十五岁正式披剃。师天资聪颖

一代宰相“郑清之”,导禅归净,劝修净土

历史因缘有宋一代,虽禅风盛行,却不乏导禅归净,劝修净土之人。当时诸宗高人,深感根机不堪,自力难证,教依本宗,行无不归心净土。禅宗自永明延寿大师作四料简偈,劝修净土,言: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其后,禅

八种方法成就净土法门

◎ 方海权在过去好多祖师大德,为众生示现一生勤苦办道,一生成就,从今走上永恒的快乐,证到佛心。而我们所学到的净土法门,也即是用最快的速度来修学就能够即刻成功。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教导善财童子,以及

至心信愿得生净土

如何才是直心道场?如何顿圆弥陀?如何才是至心信愿得生净土?善男子,能如是问究竟直心,圆顿,至信,汝之善根亦不可思议,何以故,直心者、即绝对无相寂灭无生也;圆顿者、心境相应觉念性现前也;至信者、至诚深信

《心经》的般若思想

《心经》的般若思想◎ 明 空《心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之一,流通也较为广泛,现在很多小孩都能背诵它。《心经》之所以能够普及,和它精简的文字、深邃的义理不无关系。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版本仅有二百多字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

智者大师名号由来◎徐文明 智者大师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开创了中国佛教最早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创立一代教观,智慧出众,颖悟过人,确实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大智者。 关于智者名号由来,

昙鸾大师的念佛说

昙鸾(476-542),是南北朝时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号为神鸾。他根据中国的国情,把印度佛教的净土思想,进行解释、发挥,创造出中国的净土思想,为以后净土宗的形成奠定基本的理论框架。中国净土宗传到日本

紫柏大师的贡献

紫柏大师的贡献◎ 圆 慧 紫柏大师一生所修复的寺院至少在十五所以上。这里择要介绍紫柏大师所修复的寺院,以示大师对明末佛教的贡献。楞严寺位于浙江嘉兴,是紫柏大师所重兴的第一所寺院。楞严寺是浙西相当有名的

道生大师

◎ 贺圣迪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道生回到东晋首都建康。尽管他离开都城已有二十来年,但在东晋僧俗和朝野的心目中,他的声望令名与时并进。朝廷得知道生回归的消息,便请他住持青园寺。青园寺位于覆舟山下,

法照大师

◎ 印 光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圣竹林寺。师入寺,至讲堂,见文殊在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

天台智者大师事迹:建寺祈雨,为关羽受戒煮云法师智者大师,又名智顗,他母亲徐氏夫人怀孕时,梦吞白鼠。卜者说:白鼠者,他所化也。梁武帝大同四年,大师诞生,左右邻舍都看到红光如火一般罩盖了陈家,以为是益阳侯

读《净土教概论》札记

◎ 施萍婷若干年前,读望月信亨著、释印海译《净土教概论》,第一章第四节《弥陀信仰之传播》有这样一段话:阿弥陀佛之信仰,很早时代就流行于印度及西域地方,后汉以来有关阿弥陀佛及其净土经典陆续不断翻译到中国

净土法门广泛流行说

◎ 谢路军自善导创立净土宗以来,净土法门日益广泛流传。若把种种流传的情况和表现加以归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善导称名念佛法门引发社会的普遍信仰;在民间净土集会结社风行;佛教其他宗派兼修净土。(一)引发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你把过去跟未来都拿掉,现在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就是醉生梦死。活在现在─你就活在现在的因缘,柴米油盐酱醋茶!你要知道你的佛性是什么?你从什么地方来?你最初

钵塔院如大师

钵塔院如大师◎白居易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摘自《全唐诗》

李炳南:净土法门,没有什么秘密

而净土法门是出世间法,是小乘还是大乘?是大乘。我说的话皆是佛经上的,看祖师的注解说的,我怕诸位误会,以为我妄作聪明,强说净土是大乘。但是,我懂净土吗?这世界上没有懂得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皆不懂得。唯

李炳南:净土精华

净土精华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一)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弟子钟清泉敬记前言民国七十四年六月十二日的华严经讲座,雪公老恩师讲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老恩师根据善导大师的观无量寿经四帖疏,讲述净土宗的安心法门,劝所有净业莲友,一起把心安住在至诚心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二)

丙二、夹杂恶性名杂毒善上一次说到安心法门,我们众生尘沙劫以来,心安不住,东奔西跑,所以轮回到今天,这轮回必得安住心才可能跳出。今天继续讲净土别安心,上次讲到至诚心辨真伪的三业修善,清净心作,今天接着讲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三)

乙二、明两利净土宗的三种别安心,上两次说至诚心,至诚心又分两项,辨真伪和明两利,辨真伪上次说过了,今天来讲明两利。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来,两利是自他两利。辨真伪是谁修行谁得好处,自己得利益。两利是自己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四)

甲二、深心深心,深是一个讲法,心是一个讲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浅,有限度吗?深是因为有浅比较来的。心并不是胸腔里的肉团心,心是性一动谓之心。深心这个表,旁边括着两个字决信,为着大家不明白,所以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五)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虽然列出表来,还得有人讲,没人讲还是看不懂。我们现在不是讲华严经吗?怎么说到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呢?净土法门就在华严经上,没有华严经就没有净土法门。这些年来,我们大家都念阿弥陀佛,诸位可别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七)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特别的方法,不是随随便便能去的,懂得净土安心法门可以办得到,不懂这个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观经说的净土三种特别安心法,现在讲到第二种深心。观经说发三种心,即便往生。这三心是至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六)

弥陀大愿摄众往生净土宗说带业往生,带业这两个字不容易讲,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带业往生的道理。往生为何还带业呢?除了佛才不带业,菩萨以下往生都是带业的。往生只有净土宗有主张,别的宗派并无往生这

李炳南:净土安心法门(八)

现在继续讲净土三种安心的第二种深心,深心的讲义表解有上下两层,下面七行是解释上面九行的,现在就来解释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义。丙一、一心依佛所教一心这两个字十二万分的重要,是指修净土法门的功夫。而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