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信愿法师:凡夫念佛可以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
2025-09-20 12:17

下面说凡夫入报。非常的殊胜,因为圣道诸家不相信凡夫可以进入报土。报土是佛的智慧愿力所成就的清净涅槃境界,凡夫有烦恼、有妄想、有执着、有见思惑、有尘沙惑、有无明惑,怎能念佛就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呢?圣道诸家不肯定。但是善导大师却毅然而然的认为:凡夫念佛可以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若不是善导大师这么有学问、了不起的祖师跟我们说,我们还不敢认为凡夫念阿弥陀佛可以直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得到什么殊胜利益呢?身相、光明、威神、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所以本愿念佛非常殊胜的修因,可以使我们凡夫直接进入阿弥陀佛清净的报土,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同样具足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神通、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道力。诸位!这么殊胜的功德利益,你要吗?要。只要你好好的本愿称名。

修真因得真果,修假因得假果。真就是真实,假就是方便。修真实的因得到真实的果报,修方便的因得到方便的果报。种瓜得瓜,种果得果。种什么样的农作物,一定收成什么样的农作物,种胡瓜会生丝瓜吗?不会。种芋头会生蕃薯吗?不会。所以你若想要进入阿弥陀佛的清净报土,一心听闻四十八愿的真义,听闻六字果号的道理,听闻阿弥陀佛愿力绝对对我救度的呼唤,建立对阿弥陀佛真实的信心,这样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你就能进入阿弥陀佛的真实报土。

诸位!你若想要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清净报土,一往生就不用经过在莲苞之中,直接面见大慈尊阿弥陀佛,证悟光寿无量,身相放光,威神功德,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圆满具足,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你就不能不去研究。如果你认为往生成佛不用那么的要紧,不用那么的快速,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下生,在莲苞之中十二大劫,不要紧,成佛的事情慢慢来,不用急,那么,你就不一定要研究《观经四帖疏》喽。所以,你想要快一点成佛还是慢一点成佛?快一点成佛。你想要往生西方清净报土,身相光明,威神功德,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是在下品下生莲苞之中,经过十二大劫也不要紧,你要哪一种?第一种对不对啊?所以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你就要好好探讨,因为你要第一种,你要赶快成佛。你要赶快成就佛道,广度众生。所以要修真实的净因,理解阿弥陀佛发愿要救度我的佛心佛怀,你的内心才会信心欢喜,也才会本愿念佛。要不然,你会落入自力念佛、二力念佛,你的心中也会或多或少会有担心顾虑。这是一定的道理。

好!《观经四帖疏》,善导大师的开示非常的精妙,我们来看第一段的疏文:

【弥陀本誓愿,极乐之要门,定散等回向,速证无生身。】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第一卷玄义分、归三宝偈的开示。这首偈颂的法语,请大家跟我读一遍,加深印象:

弥陀本誓愿,极乐之要门,

定散等回向,速证无生身。

好!这首偈颂法语,第一句就说弥陀本誓愿,就是阿弥陀佛的弘誓大愿,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度众生这句话是赞佛偈八句的其中一句。请问诸位:四十八愿是你发的还是法藏菩萨发的?法藏菩萨发的。法藏菩萨发四十八愿,要度的众生是谁?(我)我。对!你这样想就对了。四十八愿是法藏菩萨用五劫的时间思惟而发愿。诸位!下面我所说的话,你就要好好的体会。五劫是非常久长的时间。一劫是千千万万亿亿年,五劫是无法计算的长久时间。这五劫这么久长的时间,法藏菩萨心中在思念我们,要想出一个决定能够救我们回归西方佛国、成就佛道的方法。诸位!你这样去思维,你就会对阿弥陀佛生出一种感恩的心情,生出一种感谢的心情,生出一种感念的心情,自然而然你就会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要度我,用多久的时间来思维?五大劫,千千万万亿亿年。

信愿要请问诸位菩萨:如果有一个人想要救你,想了五十年,想尽办法要救你出离灾难、出离痛苦、出离苦厄,你知道了这个人想要救你,想了五十年,想尽各种办法,就是要救你出离痛苦,你了解了,你会感动吗?会!一定会感动。你一定会感恩对方:哇!这个人怎么对我这么好。如果子女长大成人,体会到你父母牺牲奉献付出的爱心,你的子女了解你这份苦心了,所以跟你感恩:爸爸!妈妈!感谢你为我付出的点点滴滴。若没有你教育我、养育我、照顾我,我也不能长大成人。我今天能长大成人,一切恩德都是爸爸妈妈您的付出。感谢爸爸妈妈。有一天,如果你的子女向你身为父亲、身为母亲的,说这一番话,你的内心会很温暖吗?你的内心会很贴心吗?会。你的心里一定会想:啊!这个孩子懂事了,这孩子懂得我的心了,这个孩子了解我的苦心了。这个时候,父子连心,有代沟吗?没有代沟了。

当你了解阿弥陀佛思维五劫、用名号要救你的苦心,你自然而然感恩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你这样就是本愿念佛,你这样就是信心念佛,你这样就是感恩念佛,你这样就是他力念佛。和求救的念佛、和自力的念佛,心情是截然不同。阿弥陀佛!您要救我,弟子非常的痛苦,一生劳碌,非常的歹命,儿子不孝,媳妇忤逆,我不想活了。阿弥陀佛!您赶快来救我。这叫做求救的念佛。和一个小孩子没有体会父母心,一天到晚要跟父母求救一样:爸爸!妈妈!您要煮饭给我吃,赚钱给我用,您要教育我、照顾我、养育我,要不然,我会很凄惨。请问诸位为人父亲、为人母亲的,你会因为你的子女跟你要求拜托你才教育他、养育他吗?会不会?不会吧!阿弥陀佛就是我们众生的父母,阿弥陀佛就是我们众生的大慈悲父、我们众生的大慈悲母。我们还不认识阿弥陀佛、还不认识法藏菩萨,法藏菩萨就很慈悲,为我们法身慧命在设想:要如何救这些六道里面生来死去的苦命儿,要如何救度在三界里面在奔波劳苦的流浪汉。阿弥陀佛就是这位大慈悲母,所以用五劫这么久长的时间,在思惟要如何救度我们这种凡夫,这份的心,要发愿四十八愿度我们,就用五大劫的苦心。诸位!阿弥陀佛的名号,有值得我们称念吗?很值得。跟阿弥陀佛赞叹一下(掌声)。

所以得遇六字果号的人,不称念,实在很对不起阿弥陀佛,实在很辜负阿弥陀佛的苦心。犹如一个小孩,被妈妈生下来之后,不懂得要听妈妈的话,还让妈妈生气、忤逆,这个小孩子实在很不孝。因为妈妈怀孕他十个月的苦心,就绝对值得这个孩子对她的孝顺,对不对?跟天下的妈妈鼓掌一下(掌声)。每一个妈妈都非常的苦心、非常的伟大,为子女、为子孙牺牲奉献,无微不至的照顾,主动而来的呵护,完全付出、教育,这就是天下父母心。

End

宗性法师:缺乏信仰的综合症

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信仰,这个药方是给现代社会开的。现代社会面临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根源就在于缺乏信仰,以至个人道德修养失落,公德荡然无存。在这信仰失落的时代,大家普遍感觉无依无靠,内心空虚、浮躁,就

倓虚法师出家后度化妻子的精彩对话

倓虚法师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那时我的家眷还住在那里,我到营口时,住到佛教宣讲堂,那里边的人,都是我在家时的老朋友。我走之后,原来开设的那间小药铺

圆瑛法师:佛弟子如何修身摄心

◎ 圆 瑛我佛所说法门,因机施教,犹如对症开方,由众生有种种病,故佛说种种法。果能信解依修,无不得益。是以称为无上医王,乃能医众生之心病者。一切众生,皆依妄心,迷惑不觉,妄执此身为我。因有我执之病,遂

希望以及本初清净

经由知识和经验所获得的证悟能够超越怀疑。我们必须完全了解,阻碍证悟的染污和迷惑,并不是固定不动的。纵然我们的障碍看起来既顽强又恒常,事实上是不稳定的和合现象。明瞭了和合现象的依存性以及能被操作的道理,

持律法师的行力成就

◎ 倓 虚过去我在观宗寺时,闻谛老人有一最器重的学僧持律法师,外号人都喊他晒蜡的法师。大家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恭维他,而是嘲笑他、揶揄他。 原因是他最初在金山住禅堂当香灯,每年到了六月六这天,照例常住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常说爱语庄严清净

◎ 林清玄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讲到了菩萨的四摄,非常令人感动。什么是四摄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种摄受一切有情,令有情众生起亲爱之心,然后得闻正法的方法。四摄与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布施、持

清净在岁月 无事莫生愁

无事莫生愁。苦奔忙,未肯休,清风明月谁消受?财多越求,官高越谋,人心不足何时够?急回头,百年难得,一切不须忧。无事莫生愁。叹愚痴,作楚囚,邯郸一梦谁参透?富贵难求,贫贱难休,波波劫劫空孱愁!忘回头,机

律航法师

◎ 陈义孝律航大师,晚年才出家,平日不论行住坐卧,佛号不离口,念珠不离手。大师念佛是用并耳念佛法,即将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字字念得清楚,耳朵听得清楚。先将右耳听力,作意并在左耳,听一百声。再将左耳听力,

若衲法师

临安上天竺沙门若衲法师是宋代著名高僧,奉旨住锡杭州上天竺。法师经常带领徒众 千人修行,为大众弘扬一心三观、十乘观法、五重玄义、六即之道。法师辩才无碍,出言如泄悬河,堪称为当代四依。南宋淳熙三年,宋高

优昙法师与《莲宗宝鉴》

优昙法师是元代高僧,俗姓蒋,安徽丹阳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岁出家于庐山东林寺,后来住在安徽丹阳的妙果寺。元武宗至大初年(1308),皇帝下诏解散净土莲宗,优昙法师十分恐惧地说: 我承受净土教法将近

清净之莲

◎ 林清玄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

道宣律师和窥基法师◎宣 化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途中见一位老修行在打坐,小鸟在他头上筑巢,衣服都已破了。玄奘法师用引磬为老修行开静。老修行问:你从何处来?玄奘法师答:我从大唐来,现在去印度取经。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概要

第一卷贰、概 要(十门分列中前九门)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一

第一卷一、教起因缘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三、一经宗趣经之所崇向者,名之为宗。宗者要也。全经之宗旨也。又宗者,修行之要径也。故知宗者,为全经之纲领。纲举目张,领提衣顺,是故于辨体后,首应明宗。体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二、本经体性一切大乘经典皆以实相为经正体。古德云:“诸大乘经皆以一实相为印。”实相者,真实之相也。又平等一相也。实相无相,亦无不相,相而无相,名为实相。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五、所被根器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四、方便力用如《大毗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故知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八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八、译会校释“译”指本经之原译本。“会校”指根据诸种原译而会集校订之本,“释”指本经诸本之注释。甲本经译本本经乃“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九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第一卷九、总释名题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