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修行别注重形式
2024-10-16 13:18

老和尚

精进是好的,下决心是好的,但是你要先衡量一下环境,看看自己的力量,要渐进地。顿入,我们是不可能的。修行的时候不要贪多,像我们好多道友也练习盘双腿,那是自然的,能盘上就不错,那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你盘上了,坐不了很久,腿又很痛,只要能坐就行了。

要注重在你的心上,别注重形式。我们很多道友注重形式,看别人也看形式,看他的威仪好不好、坐得端正不端正,说你打坐,先问他会不会跏趺坐。你问他会不会修心好了,跏趺坐有什么用呢?跏趺坐,你只要能坐得住就行了。不要求坐的形相,要求实用。

学一部经要实用,别在形相上讲我听了什么经,听什么经又有什么用?那部经说什么?说断十恶、行十善,你断了吗?一天当中你检查检查,得要求实际,先审思审思。

我们要求达到什么,要先考虑到中间的障碍,跟我的事实能不能达到。不能达到,我的标准定低一点,别定太高。你不是想修行、想逐步深入、想了生死吗?随你沾边,生死已经开始了了,不必急,也不要贪多。打坐也好,闻经也好,干什么也好,持圣号是最好的。我们要先把现实的生活灾难免了,之后才说到修行。

摘自《梦参老和尚开示录》

End

刘素云:不要把听经念佛当任务,要重实质不重形式。

佛法它讲正知正见,不能研究,研究是思议,佛法讲参究,参究是智慧,研究是知识,研究来研究去得到的是烦恼,这是错误的知见,不是正知正见。刚才我说般若是智慧,「般若无知,无所不知,知而无知,无知而知」,「鼓

修行别注重形式

老和尚精进是好的,下决心是好的,但是你要先衡量一下环境,看看自己的力量,要渐进地。顿入,我们是不可能的。修行的时候不要贪多,像我们好多道友也练习盘双腿,那是自然的,能盘上就不错,那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

慢心的几种不同表现形式

◎ 济 群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骄傲,也是根本烦恼的重要组成部分。慢心会使我们妄自尊大,因而蔑视他人,对于有才有德的人不肯谦下。慢心还会使我们我行我素,造作种种恶业。慢心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慢:

无常的种种形式

无常的种种形式嘎玛仁波切导语:无常与我们的生命时刻相伴相随,生死、聚散、冤亲、苦乐、贤劣等,一切的一切在没有证得无我空性之前,都是短暂易变的。心念的刹那变化,都会受业力左右。将心专注于正法上,不费心于

斋戒有什么形式

犹太斋戒犹太人的希伯来历有许多“斋戒”的日子,但最重要的一天是“赎罪节”(Yom Kippur)。赎罪节的斋戒是根据《摩西律法》的规定,每个犹太教信徒都必须守一日斋戒。《旧约圣经》说:以下是你们万世的

一切法注重的是什么

着重佛的体认:如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是离一切相的。“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是

因果有哪几种形式

因果有四种形式,分别是:一、动机善,手段恶;二、动机恶,手段善;三、动机恶,手段恶;四、动机善,手段善。第一种:动机善,手段恶举两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为了供养三宝而伤害众生,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供养三

卢志丹:禅宗注重含蓄委婉的“机权语路”

禅宗注重含蓄委婉的机权语路节选自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良宽禅师是日本曹洞宗高僧,俗姓山本,字曲,号大愚。他毕生修行参禅,从未稍懈一天。当良宽禅师老年时候,从家乡传来一个消息,说他的外甥,不务正业

赖永海:佛教与小说及其它文学艺术形式

佛教与小说及其它文学艺术形式赖永海在中国古文化中,诗、书、画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自唐宋之后,文坛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即作为通俗文学的小说。就社会影响说,这时期的小说,有时甚至超过诗、书、

报应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一)现报: 就是今世作业今世得报应。今世报有福报也有祸报。这种报应有的报在早年,有的报在中年,有的报在晚年。首先讲福报吧。有的人一生做好事并没有得什么好处,这是因他上一辈干了坏事,这一辈子因他行善

林清玄:形式

到钟表店去买表,看了半天感觉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我问:有没有比较特殊样子的手表?中年的店主笑了起来:样子最特殊的手表,通常是最不准的。他把手伸出来给我看,上面戴着一只极老的腕表,厚重而老旧,他说:这

印光大师:末世学佛者,宜注重什么?

问:末世学佛者,宜注重什么?印光法师答: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诸余法门,皆须烦恼断尽,(

太虚大师:内政部今颇注重宗教

内政部今颇注重宗教──二十二年十月作──近来的内政部,对于宗教──尤其是佛教──似乎注重。前者既传决将中国佛教会所拟破坏教育系统之办学大纲驳复,而又有将使僧徒受强迫教育之消息。殆以边陲多故,既须藉佛教

净土因果启示:因果的四种形式

因果的四种形式,分别是:一、动机善,手段恶;二、动机恶,手段善;三、动机恶,手段恶;四、动机善,手段善。第一种:动机善,手段恶举两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为了供养三宝而伤害众生,这个行为的动机是供养三

慧律法师:念佛不在形式一切修行皆在修心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

慧律法师:修行并不是一种形式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你在跟佛

静波法师:学习佛陀注重个人仪表

佛陀甚至很像我们城市小区收破烂儿的一个老头儿,那个老头儿虽然穿着破旧,但一身整洁,佛陀也是如此。虽然他主张穿粪扫衣,常在冢间坐(就是到坟墓中去坐),但他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他的衣裳是补了又补,但总是

李炳南:只注重早晚十念,能否往生?

问:只注重早晚十念,能否往生?答:十念法是对极忙的人来说的,坚持早晚十念,其他时间也要养成心中有佛的习惯。如果能够挤出时间,还是多念为好,临终才有充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