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慈氏菩萨:摄德成因相
2025-07-28 12:45
在前边摩耶夫人下十一人,明会缘入实相。现在弥勒菩萨一人,明摄德成因相。谓旣会缘入实,摄前众德为成佛之因,定堪成佛,故托一生补处为等觉后心。所以弥勒菩萨所住的楼阁,名叫毗卢庄严大楼阁。以此位难入,故前假多诫功。此当参请之先发多种胜心也。
弥勒译为慈,是为姓。阿逸多译为无能胜,是为名字。他生具相好,胜德无过。为尊重起见,只称其姓,不呼其名,所以称为慈氏。即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现在住于兜率天内院,等到八百八十万五千年后(兜率天一昼夜的时间,等于人间四百年。以此计算,在天上不过六十多年而已。)弥勒菩萨从内院下生于人间,将成为贤劫第五尊佛。
弥勒菩萨的德相,乃是肥头大耳,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蔼可亲,令人旣肃然起敬,又生欢喜心。怎知他是这样的尊容?五代后梁时,在浙江奉化,有位布袋和尚。他用一杖荷布袋,向人化烦恼缘。人人无烦恼,自然心广体胖。所谓「自古神仙无别法,广生欢喜不生愁。」在后梁贞明三年(公元九一八年),他端坐在岳林寺盘石上,说一首偈颂:「弥勒眞弥勒,分身千万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说毕,安详圆寂。现在塑弥勒菩萨像,均以布袋和尚为蓝图。一般的寺庙,在山门里边供奉弥勒菩萨,令进庙上香的信士,先生欢喜心,忘掉烦恼。有一对联:「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包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这是弥勒菩萨的写照。
他有一首偈颂:留传于世。今录之作为读者参考。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吐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
孔明大智谋樊喩救主难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
古今多少人那个活千年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
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改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箭
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少年时不把修行办
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拿只那个办
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
骂着也不言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
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
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
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
跳出红火坑做个清浄汉悟得眞常理日月为邻伴
录着按:万佛圣城五大宗旨,颇与弥勒菩萨的思想相吻合。能忍辱则不争,能知足则不贪,能慈悲则不求,能大公则不自私,能大施则不自利。人人如此,天下和平,成为大同世界。
尔时,善财童子,闻善知识教,润泽其心。正念思惟诸菩萨行,向海岸国。
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听闻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二位善知识教他的菩萨道法,犹如得到甘露雨一样,润泽其心,非常清凉。这时,善财童子专心致志,正念思惟一切菩萨所修的行门,怎样去修行菩萨道?而向海岸国去参访弥勒菩萨。
自忆往世不修礼敬。实时发意勤力而行。复忆往世身心不净。实时发意专自治洁。复忆往世作诸恶业。实时发意专自防断。复忆往世起诸妄想。实时发意恒正思惟。复忆往世所修诸行,但为自身。实时发意,令心广大,普及含识。复忆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损耗,无有滋味。实时发意修行佛法,长养诸根以自安隐。复忆往世起邪思念,顚倒相应。实时发意生正见心,起菩萨愿。复忆往世日夜劬劳,作诸恶事。卽时发意起大精进,成就佛法。复忆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无利益。卽时发意愿以其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诸善知识,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善财童子已获得宿命通的神通力。能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不愿顶礼恭敬他人。现在知道是不对,所以实时发心,勤加修行,努力行这种法门。因为不顶礼于师长,不恭敬于尊长,乃是贡高我慢的行为,与法相违背。
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发菩提心,但是身不持戒律,心尽打妄想。善财童子现在知道身心不清浄,所以实时发心,专心浄治自己的身心,令其清洁,不生染污的思想。
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作过很多的恶业。各位!不要有自卑感。不要认为犯了戒律,不能成佛,便退菩提心。你们看!善财童子往昔尚且这样不守规矩,何况我们凡夫呢!只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重自勉励就可以了。不要看不起自己。有过能改,就有成佛的希望;有过不改,便到三恶道去受果报。善财童子知道在往昔造了恶业,便实时发大惭愧心,专心致志来修行功德。杂念不生,谨防造罪恶。
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生起不正当的妄想。妄想之多,如同海浪。前浪过去,后浪又来,没有平静。前念的妄想停止,后念的妄想生起,永无间断。善财童子知道之后,实时发心,恒常正思惟,只存正知正见,没有邪知邪见。虽然要想,可是想佛法,实行佛法。这才是正当的思惟。
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所修行一切的行门,专为自己,不为他人。好像三步一拜的果眞(恒寳法师)和果廷(恒朝法师)他们以前专为自己修行,不知行菩萨道。现在知道那不是修行人应有的思想,所以为求世界和平,人类安乐,而发心三步一拜,以行动来感化世人,放下贪瞋痴,实行戒定慧。善财童子知道往事,实时发心。所谓「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要发广大心,尽虚空徧法界,普及一切蠢动含识。凡是有血气的众生,都要利益牠们,要有这样广大利益众生的心。
善财童子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有不守规矩的行为。为求五欲的境界,在享受上用功夫。不肯吃苦,坐享其成。身为修道人,想吃好的斋菜,不守丛林的规矩,这就是欲境。常常损耗自己的精气神。这种欲念,若是明白其理,完全没有什么滋味,没有什么益处。这时,善财童子实时发心,要修行诸佛所说的法,长养一切诸根。也就是保护诸根,令眼睛不花,令耳朵不聋,令鼻子能通气,令舌头能尝味。令它们不被境界所转,自己才能得到安稳。
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生起邪思念,顚倒相应。你们看!善财童子乃是大圣人,他在往昔的时候,也曾起过邪思念,也就是淫欲的念头。那就和顚倒相应,如果不和顚倒相应,则平安无事。这时,善财童子实时发心,生起正知正念的心,没有淫欲心,而发起菩萨所发的愿力。
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日夜劬劳,不做好事,而做一切恶事。好像日夜想偷东西,日夜想吸烟、想饮酒、想赌钱、想跳舞等,这都是恶事。这时,他实时发心,生起大精进心,成就诸佛所说的妙法。
又忆念在往世的时候,曾经在五趣中受生。对于自己的身没有利益,对于他人的身也没有利益。这时,善财童子实时发心,愿将自己的身饶益所有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善知识。这样思惟之后,生大欢喜。
复观此身,是生老病死众苦之宅。愿尽未来劫,修菩萨道。教化众生。见诸如来。成就佛法。游行一切佛刹。承事一切法师。住持一切佛教。寻求一切法侣。见一切善知识。集一切诸佛法。与一切菩萨愿智身而作因缘。
善财童子,又观察自己的身体,乃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等等,它们所居住的舍宅。发愿尽未来劫,修行菩萨道。教化一切众生,调伏一切众生。见到诸佛,成就诸佛所说的法。游行一切诸佛的刹土。承事一切大法师。住持一切佛教。寻求一切法的伴侣。见到一切善知识。积集一切诸佛的法。与一切菩萨的愿身和智身,而作为因缘。
作是念时,长不思议无量善根。即于一切菩萨,深信尊重。生希有想。生大师想。诸根清净。善法增益。起一切菩萨恭敬供养。作一切菩萨曲躬合掌。生一切菩萨普见世间眼。起一切菩萨普念众生想。现一切菩萨无量愿化身。出一切菩萨清净赞说音想。见过现一切诸佛及诸菩萨,于一切处,示现成道神通变化。乃至无有一毛端处而不周徧。又得清净智光明眼。见一切菩萨所行境界。其心普入十方刹网。其愿普徧虚空法界。三世平等,无有休息。
善财童子作这样思念的时候,增长不可思议无量的善根。实时对于一切诸大菩萨,深信他们,尊重他们,生起希有的想。生起大师的想。诸根也清浄。善法也增益。能生一切菩萨的恭敬供养心,能作一切菩萨的曲躬合掌礼。又能生出一切菩萨普见世间的天眼。又能生起一切菩萨普念众生的思想。又能示现一切菩萨无量的愿化身。又能出生一切菩萨清浄赞说的音想。又能见到过去和现在一切诸佛及一切菩萨,在一切的地方,都示现成道神通变化。乃至在每根毫毛端之处,皆已周徧,没有不示现的情形。又能得到清浄智慧的光明眼。又能见到一切菩萨所行的境界。其心又能普入十方刹网。其愿又能普徧虚空法界。三世皆平等,没有休息。
如是一切,皆以信受善知识教之所致耳。
像这样的一切成就,皆以信受一切善知识的教诲,所证得的境界。
善财童子以如是尊重,如是供养,如是称赞,如是观察,如是愿力,如是想念,如是无量智慧境界,于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五体投地。暂时敛念,思惟观察。以深信解大愿力故,入徧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
善财童子,以这样的尊重,这样的供养,这样的称赞,这样的观察,这样的愿力,这样的想念,这样无量智慧的境界,在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边,五体投地,恭敬顶礼。暂时把念虑没有了,停止思惟观察。以深信解大愿力的缘故,即入徧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
普现其身。在于一切如来前,一切菩萨前,一切善知识前,一切如来塔庙前,一切如来形像前,一切诸佛诸菩萨住处前,一切法寳前,一切声闻辟支佛及其塔庙前,一切圣众福田前,一切父母尊者前,一切十方众生前。皆如上说,尊重礼赞。尽未来际,无有休息。
善财童子普现其身,在一切诸佛的座前,在一切菩萨的面前,在一切善知识的面前,在一切如来塔庙的前边,在一切如来形像的前边,在一切诸佛和诸菩萨所住处的前边,在一切法宝的前边,在一切声闻和辟支佛以及塔庙的前边,在一切圣众福田的前边,在一切父母尊者的前边,在一切十方众生的前边。皆如上边所说的,尊重、礼拜、赞叹。尽未来际的时间没有休息。
等虚空,无边量故。等法界,无障碍故。等实际,徧一切故。等如来,无分别故。犹如影,随智现故。犹如梦,从思起故。犹如像,示一切故。犹如响,缘所发故。无有生,递兴谢故。无有性,随缘转故。
等于虚空一样,没有边量的缘故。等于法界一样,没有障碍的缘故。等于实际一样,能徧满一切处的缘故。等于如来一样,没有分别的缘故。犹如影子,随着智慧而现的缘故。犹如作梦,从思念而起的缘故,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犹如幻像,能示现一切的缘故。犹如声响,由缘所发的缘故。这是没有生,乃是互相传递。生了又谢,谢了又生。没有性,乃是随缘而转的缘故。
又决定知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一切佛兴,皆从信起。一切化现诸供养事,皆悉从于决定解起。一切化佛,从敬心起。一切佛法,从善根起。一切化身,从方便起。一切佛事,从大愿起。一切菩萨所修诸行,从回向起。一切法界广大庄严,从一切智境界而起。
善财童子又能决定知道一切所受的诸报,皆是从业所生起,所谓「起惑、造业、受报。」又能决定知道一切所受的诸果,皆是从因所生起,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能决定知道一切的业,皆是从习所生起。又能决定知道诸佛出兴于世,皆是从信所生起。所谓「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知一切化现诸供养事,乃是从决定解所生起。又知一切化佛,乃是从恭敬心所生起。又知一切佛法,乃是从善根所生起。又知一切化身,乃是从方便所生起。又知一切佛事,乃是从大愿所生起。又知一切菩萨所修的诸行,乃是从回向所生起。又知一切法界广大的庄严,乃是从一切智慧的境界所生起。
离于断见,知回向故。离于常见,知无生故。离无因见,知正因故。离顚倒见,知如实理故。离自在见,知不由他故。离自他见,知从缘起故。离边执见,知法界无边故。离往来见,知如影像故。离有无见,知不生灭故。离一切法见,知空无生故,知不自在故,知愿力出生故。离一切相见,入无相际故。
要离开断见,才能知道回小向大。要离开常见,才能知道无生的道理。执断执常是外道的思想,不是中道的理体。何谓断见?外道主张人死如灯灭,没有来生。拨无因果,乃是享受派。何谓常见?外道主张,人永远为人,狗永远为狗,没有变动,不明因果,乃是苦行派。这都是邪见的思想。要离开无因的见,才能知道正因的道理。所谓「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也就是种什么因结什么果的因果律。也是万世不变的定律。要离开顚倒的见,才能知道眞实的道理。要离开自在的见,才能知道法是由自修而得,不是藉他修而得。要离开自己的执着,也要离开他人的执着,才能知道一切法、一切事,皆从缘而生起。所谓「缘生无性」。旣然如此,还有什么可执着呢!要离开边执见,才能知道法界根本没有边际。要离开往来见,无往无来,知道如同影形,不是眞实,而是虚妄的。要离开有见和无见,知道本来也不生不灭,怎会有有和无呢!要离开一切法的见,知道空无所生,知道不是究竟的自在,知道是愿力所生。要离开一切相的见,才能入无相的地方。
知一切法,如种生芽故。如印生文故。知质如像故。知声如响故。知境如梦故。知业如幻故。了世心现故。了果因起故。了报业集故。了知一切诸功德法,皆从菩萨善巧方便所流出故。
善财童子知道一切法,好像种籽生出芽一样。好像图章印在文件一样。知道一切质,好像影像一样。都是虚妄的。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知道一切声,好像响一样。有响才有声,所谓「空谷传声」,所以声就是响。知道一切境界,好像梦一样。在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知道一切业,好像幻一样,虚妄不实。明了世间一切相,乃由心所现,所谓「一切唯心造」。明了世间一切果,乃由因所起,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明了世间一切的果报,乃是由业集所生,所谓「起惑造业受报」,丝毫不爽。明了知道一切诸功德法,皆是从菩萨善巧方便这种法门所出来的。
善财童子,入如是智。端心洁念。于楼观前,举体投地。殷勤顶礼。不思议善根流注身心,清凉悦泽。从地而起。一心瞻仰。目不暂舍。合掌围绕。经无量帀。
善财童子证入这种智慧,端正其心,明洁其念。在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观的前边,举体投地,殷勤顶礼,毕恭毕敬。这时,善财童子就有不可思议的善根,流注自己的身。感觉非常清凉,非常悦泽。于是从地站起,专心一致瞻仰楼观,目不暂舍,如同入定。合其掌来,向右绕楼无数帀。这是表示身心的恭敬。
作是念言。此大楼阁,是解空无相无愿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切法无分别者之所住处。是了法界无差别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众生不可得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生者之所住处。是不着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不着一切窟宅者之所住处。是不乐一切聚落者之所住处,是不依一切境界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者之所住处。是知一切法无自性者之所住处。是断一切分别业者之所住处。是离一切想心意识者之所住处。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者之所住处。
善财童子瞻仰大宝楼阁之后。乃作这样的念言:这个大宝楼阁,乃是了解空、无相、无愿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对于一切法门,没有任何分别心,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明了法界并没有分别,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知道一切众生不可得,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知道一切法,无生无灭,无来无去,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着住一切世间有为法,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执着一切窟宅,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欲乐一切聚落,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依靠一切境界,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离开一切妄想,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知道一切法没有自性,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断绝一切分别业,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离开一切想心意识,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乃是不入不出一切道,这位大菩萨所居住的地方。
是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者之所住处。是能以方便住普门法界者之所住处。是息灭一切烦恼火者之所住处。是以增上慧除断一切见爱慢者之所住处。是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者之所住处。是观察一切菩萨三昧境界者之所住处。是安住一切如来所者之所住处。
这是证入一切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能以方便住在普门法界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已经息灭一切烦恼火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以增上的智慧,能断除一切见爱慢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出生一切诸禅解脱三昧,通明而游戏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观察一切菩萨三昧境界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所。这是安住一切诸佛所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所。
是以一劫入一切劫,以一切劫入一劫,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刹入一切刹,以一切刹入一刹,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法入一切法,以一切法入一法,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众生入一切众生,以一切众生入一众生,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以一佛入一切佛,以一切佛入一佛,而不坏其相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而知一切三世者之所住处。是于一念中往诣一切国土者之所住处。
这是能以一劫而能入一切劫之中,以一切劫能入一劫之中,可是不能破坏其相,这位大菩萨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刹而能入一切刹之中,以一切刹而能入一刹之中,可是不破坏其相,这位大菩萨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法而能入一切法之中,以一切法而入一法之中,可是不破坏其相,这位大菩萨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众生而能入一切众生之中,以一切众生而能入一众生之中,可是不破坏其相,这位大菩萨所居住之处。这是能以一佛而能入一切佛之中,以一切佛而能入一佛之中,可是不破坏其相,这位大菩萨所居住之处。这是能在一念之中,而知道一切三世的因缘,这位大菩萨所居住之处。这是在一念之中,而往诣一切诸佛国土,这位大菩萨所居住之处。
是于一切众生前,悉现其身者之所住处。是心常利益一切世间者之所住处。是能徧至一切处者之所住处。是虽已出一切世间,为化众生故而恒于中现身者之所住处。是不着一切刹,为供养诸佛故而游一切刹者之所住处。是不动本处,能普诣一切佛刹而庄严者之所住处。是亲近一切佛,而不起佛想者之所住处。是依止一切善知识,而不起善知识想者之所住处。是住一切魔宫,而不耽着欲境界者之所住处。是永离一切心想者之所住处。是虽于一切众生中而现其身,然于自他不生二想者之所住处。是能普入一切世界,而于法界无差别想者之所住处。是愿住未来一切劫,而于诸劫无长短想者之所住处。是不离一毛端处,而普现身一切世界者之所住处。是能演说难遭遇法者之所住处。
这是在一切众生的前边,悉现其身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心常想利益一切世间众生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能徧至一切处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虽然已经出离一切世间,可是为教化众生的缘故,仍然还在其中现身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不着一切刹土,为供养诸佛的缘故,而游行一切刹土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不动本处,而能普诣一切佛刹,庄严佛刹,清浄佛刹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亲近一切诸佛,可是不生起佛想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依止一切善知识,可是不生起善知识想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住在一切魔宫,可是不躭着欲境界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永离一切心想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虽然是在一切众生之中,而现其身,对于自己和他人不生二想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普入一切世界,可是在法界没有差别想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愿意住在未来一切劫,可是对于诸劫没有长短想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不离一毛端处,可是普现其身于一切世界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这是能演说难遭遇微妙法的大菩萨,他的所住之处。
是能住难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戏论法者之所住处。
这个毗卢庄严藏大楼阁,是能住在难知法、甚深法、无二法、无相法、无对治法、无所得法、无戏论法的大菩萨,他所居住之处。
是住大慈大悲者之所住处。是已度一切二乘智,已超一切魔境界,已于世法无所染,已到菩萨所到岸,已住如来所住处者之所住处。是虽离一切诸相而亦不入声闻正位,虽了一切法无生而亦不住无生法性者之所住处。是虽观不净而不证离贪法,亦不与贪欲俱,虽修于慈而不证离瞋法,亦不与瞋垢俱,虽观缘起而不证离痴法,亦不与痴惑俱者之所住处。
这个大宝楼阁,是住在大慈大悲的大菩萨,他所住的处所。是已经度一切二乘的智慧,已经超过一切魔的境界,已经在世间法无所染着,已经到达菩萨所到的彼岸,已经住在如来所住处的大菩萨,他所住的处所。虽然是离开一切诸相,可是也不证入声闻的正位,虽然了知一切法是无生,可是也不住在无生法性的大菩萨,他所住的处所。虽然是观察世间不浄,可是还不证离贪的法,也没有一个证,也没有一个不证,就是行所无事,也不和贪欲在一起。虽然修慈悲行,可是还不证离瞋的法,也不和瞋垢在一起。所谓「见事省事出世界,见事迷事堕沉沦。」虽然观察一切法,都是从缘起,可是还不证离痴的法。所谓「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明白这个道理,而自己不证离开愚痴这种法,也不和痴惑在一起的大菩萨,他所住的处所。
是虽住四禅而不随禅生,虽行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色界,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虽行于舍而不舍化众生事者之所住处。是虽观于空而不起空见,虽行无相而常化着相众生,虽行无愿而不舍菩提行愿者之所住处。
在这个大宝楼阁中所居住的大菩萨,他虽然住在四禅天(色界中有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证得初禅的境界,行者的脉搏停止。有人说:「我已经证得初禅」,这话不是自己说的,而是要有明眼善知识给你印证,才算眞的。证得二禅的境界,呼吸停止。有人说:「呼吸停止,岂不是死了吗?」那不是死,而是入定。外边的呼吸虽然停止,可是内边的呼吸动起来。这是二禅的现象。此时,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证得三禅的境界,念虑停止,所谓「一念不生」。不念善,不念恶;不念是,不念非。无有罣碍,坐在那里,好像活死人一样,不动不食。证得四禅的境界,不但念住,根本没有念,也没有妄想,只有个识。到了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地位,尚未入圣人流,不可认为证果。无闻比丘证到此境界,却误认证罗汉果,没有生死。后来发现仍然有生死,乃谤佛说妄语,而堕地狱。
初禅名为离生喜乐地。离开众生的快乐,得到另外一种快乐。二禅名为定生喜乐地。在定中生出一种无比的快乐,无法可以形容。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已经离开初禅和二禅的快乐,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所谓「如如不动,了了常明」的境界。四禅名为舍念清浄地。连一念也不生,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虽然有四禅的快乐,可是不随着禅生。也就是不执着禅,不生法执。
虽然行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慈能给众生的快乐。悲能拔众生的痛苦。喜能用欢喜心为众生做事。舍能把所做的事忘掉。为教化众生的缘故,所以不生于色界。虽然修四无色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大悲心的缘故,所以不住无色界,是这位大菩萨所住的处所。
虽然动修止观(止一切悲,观一切善)的法门。为教化众生的缘故,所以不证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和八解脱(①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②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③浄解脱身作证具足住。④空无边处解脱。⑤识无边处解脱。⑥无所有处解脱。⑦非想非非想处解脱。⑧灭受想定身作证具住。)这是弃舍三界染法系缚之八种禅定的执着,所以又叫八背舍。虽然行于舍,可是不舍教化众生的事,是这位大菩萨所住的处所。虽然观于空,可是不起空见。虽然行无相的法门,可是常常教化着相的众生。虽然修无愿的法门,可是不舍菩提的愿行,是这位大菩萨所住的处所。
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而得自在,为化众生故而现随顺诸业烦恼,虽无生死,为化众生故示受生死,虽已离一切趣,为化众生故示入诸趣者之所住处。是虽行于慈而于诸众生无所爱恋,虽行于悲而于诸众生无所取着,虽行于喜而观苦众生心常哀愍,虽行于舍而不废舍利益他事者之所住处。
在这大宝楼阁中所住的大菩萨,他虽然在一切业的烦恼之中,可是已经得到自在,不被烦恼所转。为教化一切众生的缘故,可是随顺一切业的烦恼。虽然脱离生死,可是为教化一切众生的缘故,而示现受生死。虽然已经离开一切趣(六道轮回),可是为教化一切众生的缘故,而示现入诸趣,是这位大菩萨所住的处所。虽然修行慈心行,可是对于一切众生,没有爱恶的执着。虽然修行悲心行,可是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取着的思想。虽然修行喜心行,可是观察苦众生,心常生哀愍。虽然修行舍心行,可是不废弃利益他人的事,是这位大菩萨所住的处所。
是虽行九次第定,而不厌离欲界受生。虽知一切法无生无灭,而不于实际作证。虽入三解脱门,而不取声闻解脱。虽观四圣谛,而不住小乘圣果。虽观甚深缘起,而不住究竟寂灭。虽修八圣道,而不求永出世间。虽超凡夫地,而不堕声闻辟支佛地。虽观五取蕴,而不永灭诸蕴。虽超出四魔,而不分别诸魔。虽不着六处,而不永灭六处。虽安住眞如,而不堕实际。虽说一切乘,而不舍大乘。
住在这大宝楼阁中的大菩萨,他虽然修行九次第定(四禅、四空、灭尽定),可是不厌离欲界受生的境界。虽然知道一切法无生无灭,所谓「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因为不生不灭,所以为寂灭相。可是不在实际理体作证,也就是不证果。虽然入三解脱门(空解脱、无相解脱、无愿解脱),可是不取声闻(阿罗汉)这种的解脱。虽然观四圣谛(苦集灭道)法,可是不住小乘(声闻、辟支佛)这种的圣果。虽然观甚深缘起(十二因缘法)法,可是不住究竟寂灭之处。虽然修八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法,可是不求永远出离世间。虽然超出凡夫的地位,可是不堕声闻和辟支佛的地位。虽然观五取蕴(色受想行识)法,可是不永灭诸蕴。虽然超出四魔(天魔、烦恼魔、阴魔、死魔),可是不分别一切魔。虽然不着于六处(眼耳鼻舌身意),可是也不永灭六处。虽然安住眞如实相的理体,可是不堕于实际,也不执着。虽然说小乘、大乘,可是还不舍弃大乘。
此大楼阁,是住如是等一切诸功德者之所住处。
这个大楼阁,是住这样一切诸功德的大菩萨,他所居住的地方。
尔时。善财童子,而说颂言。
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说完前边长行之后,又用五十五首偈颂来说明这种的道理。前三十四偈是用七言,举德叹处。后二十一偈是用五言,指处明德。
此是大悲清净智利益世间慈氏尊
灌顶地中佛长子入如来境之住处
这是大慈大悲清浄智慧的菩萨,他能利益世间一切众生。他是谁呢?就是无能胜慈氏尊者。每位菩萨在未成佛之前,一定要授记。将要成佛之前,一定要受诸佛灌顶。菩萨受灌顶之后,叫做法王位,也就是最后一生可以成佛。这位慈氏菩萨,他是佛的长子,长子就是佛的第一个大弟子。他已经证得佛的境界,住在佛所住之处。这个大宝楼阁,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所住之处所。
一切名闻诸佛子已入大乘解脱门
游行法界心无着此无等者之住处
他的大名鼎鼎,遐迩皆知,一切诸佛的弟子们,皆已知晓。他已经证入大乘的解脱门。他能化身百千万亿,游行尽虚空徧法界,可是心无所执着。这是无可相等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以上二偈是总叹,一约行位,一约名德。
施戒忍进禅智慧方便愿力及神通
如是大乘诸度法悉具足者之住处
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方便、愿、力及神通,这种大乘诸度法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智慧广大如虚空普知三世一切法
无碍无依无所取了诸有者之住处
这位大菩萨,他的智慧广大犹如虚空,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普徧知道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法的次序,也没有障碍,也没有依靠,也没有所取,也没有所著。明了三界二十五有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善能解了一切法无性无生无所依
如鸟飞空得自在此大智者之住处
善能解了一切法,也没有性,也没有生,也没有依靠。好像鸟在空中飞翔,虽然没有道路,可是非常自在。这是有大智慧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了知三毒眞实性分别因缘虚妄起
亦不厌彼而求出此寂静人之住处
明了知道贪瞋痴三毒的眞实性,又能分别因缘法,是由虚妄而生,由虚妄而灭。可是也不厌倦三界如火宅而求出离,这是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生处处安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三解脱门八圣道诸蕴处界及缘起
悉能观察不趣寂此善巧人之住处
已经证得三解脱门、八圣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这种缘起之法,完全能观察,善于运用,不趣寂灭。这是善巧方便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十方国土及众生以无碍智咸观察
了性皆空不分别此寂灭人之住处
在十方诸佛国土和一切众生,用无碍的智慧眼,普徧观察,明了一切法性皆是空的,不生分别心,这是寂灭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普行法界悉无碍而求行性不可得
如风行空无所行此无依者之住处
普行十方法界,悉无障碍,可是求修行法性,乃不可得。好像风行于空中,看不见所行的迹。这是无所依靠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普见恶道群生类受诸楚毒无所归
放大慈光悉除灭此哀愍者之住处
普徧见到三恶道中的一切众生,受一切楚毒(鞭挝棒击),无有所归。这位菩萨,能放出大慈光,把三恶道中的众生,所受的苦悉除灭。这是哀愍众生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见诸众生失正道譬如生盲践畏途
引其令入解脱城此大导师之住处
见一切众生,皆失去正常的道路。好像生来的瞎子,走路时生畏惧的心,不知是否走的是正当之路。这位菩萨,能导引他入解脱城。这是人天大导师大菩萨,他所住处。
见诸众生入魔网生老病死常逼迫
令其解脱得慰安此勇健人之住处
见一切众生,皆入魔的网中,生老病死四大苦,常常逼迫他们。这位菩萨,能令他们得到解脱和安慰。这是大勇健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见诸众生婴惑病而兴广大悲愍心
以智慧药悉除灭此大医王之住处
见一切众生,皆患迷惑的病。这位菩萨,兴起广大的悲愍心,用智慧的特效药,把众生的疾病,统统消除灭尽。这是大医王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见诸群生没有海沉沦忧迫受众苦
悉以法船而救之此善度者之住处
见一切众生,皆沉没在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的大海中,沉沦在三恶道中,忧虑逼迫受一切苦。这位菩萨,用法船度救他们出离苦海。这是善度众生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见诸众生在惑海能发菩提妙寳心
悉入其中而济拔此善渔人之住处
见一切众生,皆在迷惑大海中。这位菩萨,能发菩提妙宝的心,入苦海中,济拔他们出离迷惑海。这是善于捕鱼(众生)的渔人(大菩萨),他所住处。
恒以大愿慈悲眼普观一切诸众生
从诸有海而拔出此金翅王之住处
这位大菩萨,他恒常用大愿慈悲眼,普徧观察一切诸众生,从三界二十五有大海中,把他们救拔出来。这是金翅鸟王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譬如日月在虚空一切世间靡不烛
智慧光明亦如是此照世者之住处
这位大菩萨,他好像日月在虚空中,一切世间皆得日月之光普照,没有不照亮的地方。智慧的光明,也是这样的情形。这是照世明灯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菩萨为化一众生普尽未来无量劫
如为一人一切尔此救世者之住处
菩萨为教化一个众生,经过生生世世无量劫那样长的时间,苦口婆心的教化。普尽未来无量劫,也不休息,教化一个众生是这样,教化一切众生也是这样。这是救世慈尊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于一国土化众生尽未来劫无休息
一一国土咸如是此坚固意之住处
在一个国土中教化一切众生,尽未来劫也不休息。在一个国土是这样的情形,在一切国土皆是这样的情形。这是坚固意愿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十方诸佛所说法一座普受咸令尽
尽未来劫恒悉然此智海人之住处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在一座所说的法,普令众生信受,皆得明白,咸令穷尽。就是尽未来劫,都是这样的情形。这是具足智慧海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徧游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切道场海
供养一切如来海此修行者之住处
普徧周游一切世界海。普徧进入一切诸佛道场海会。供养一切诸佛海。这是修行菩萨道的大菩萨,他所住处。海是形容广大无边无际的意思。
修行一切妙行海发起无边大愿海
如是经于众劫海此功德者之住处
修行一切微妙不可思议的行,犹如大海。发起无边的大愿,犹如大海。这样经过无量大劫,犹如大海。这是具足菩萨行功德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一毛端处无量刹佛众生劫不可说
如是明见靡不周此无碍眼之住处
在一根毫毛的端处,有无量刹土、无量诸佛、无量众生、无量劫数、皆不可说。像这样的境界,皆能明见,没有不周徧。这是无碍法眼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一念普摄无边劫国土诸佛及众生
智慧无碍悉正知此具德人之住处
在一念之间,能普徧摄取无边劫、无边国土、无边诸佛、无边众生。智慧没有障碍,完全正知正见,有这种的知见。这是具足功德海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十方国土碎为尘一切大海以毛滴
菩萨发愿数如是此无碍者之住处
把十方所有的国土,磨碎为微尘。把一切大海的水,用一根毛滴尽。菩萨所发的愿数,亦复如是。这是无所障碍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成就总持三昧门大愿诸禅及解脱
一一皆住无边劫此眞佛子之住处
能成就总持三昧的法门。所发的大愿,所修的禅定,所证的解脱,每一种皆住无边大劫。这是眞正佛弟子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无量无边诸佛子种种说法度众生
亦说世间众技术此修行者之住处
有无量无边诸佛的弟子,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门来说法,救度一切众生。也说世间一切的技艺和数理。这是修行菩萨行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成就神通方便智修行如幻妙法门
十方五趣悉现生此无碍者之住处
成就一切神通方便的智慧,修行如幻三昧的妙法门。在十方微尘刹海五趣之中,示现受生,为教化一切众生,为调伏一切众生,所以从常寂光浄土来到五趣杂居地。这是菩萨为人舍己的精神,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向菩萨学习才对。这是无所障碍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菩萨始从初发心具足修行一切行
化身无量徧法界此神力者之住处
菩萨从一开始发菩提心时,就具足修行一切行门。化身无量无边之多,徧于法界。这是有大神通力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一念成就菩提道普作无边智慧业
世情思虑悉发狂此难量者之住处
在一念之间,能成就菩提觉道。普作无边智慧之业。世间一切的情思虑,悉皆发狂,皆属于狂心野性。这是难以度量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成就神通无障碍游行法界靡不周
其心未尝有所得此净慧者之住处
成就一切神通,无所障碍。游行法界,没有一处不周徧。其心未尝觉得有所得。这是有清浄智慧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菩萨修行无碍慧入诸国土无所著
以无二智普照明此无我者之住处
菩萨修行没有障碍的智慧,能到诸佛国土去,也没有一切执着。用无二的智慧光,普徧照明法界。这是无我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了知诸法无依止本性寂灭同虚空
常行如是境界中此离垢人之住处
明了一切诸法,皆是无所依止。法的本性,本来是寂灭的,如同虚空一样。常行这样境界之中,这是离垢的人的住处。
普见群生受诸苦发大仁慈智慧心
愿常利益诸世间此悲愍者之住处
普徧见到一切众生受一切苦楚,乃发大仁慈的心和大智慧的心,愿意常常利益一切世间的所有众生。这是悲愍众生的大菩萨,他所住处。
以上三十二偈,分为四段。①有七偈,约自利行胜。②有十偈,叹利他行胜。③有八偈,叹功德胜。④有七偈,叹方便胜。
我们出家修道,要时时刻刻摄持身心,不可随便放逸。在道场中修行,一日不进步,就是退步,所谓「一日无过可改,一日无功可进。」出家人要严守行坐立卧四大威仪,所谓「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行的时候,好像惠风徐来,水波不生。不要像飓风那样的凶猛,把海浪刮起几十丈高。坐的时候,要好像大钟一样的安稳,不要像钟摆那样不稳定,东摇西摆不停止。立的时候,身挺直,头端正,好像大松树,耸然独立,谁也不依靠。卧的时候,要吉祥卧,右胁着席,好像弓一样的姿势。出家人对这四大威仪要特别注意。
出家人不能乱讲话。该讲话的时候,要郑重其事,侃侃而谈,处处做人的榜样。不可嘻嘻哈哈说些戏论的话,那是不遵守道场的规律。嘻嘻哈哈的行为,若被外人见到,批评万佛城出家人,不懂规矩,不守规矩。这样怎能修道?怎会有成就呢?不要因为一二人不守规矩,而破坏万佛城的名誉。万佛圣城是世界佛教的明灯,住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特别小心。
出家修道,时刻自己管理自己,不要尽打妄想。无论是好的妄想或是坏的妄想,都要收舍干净。所谓「一念不生」,到了这种境界,便与道相应,好消息即会光临!如果打些无益的妄想,身虽然在寂静处,可是心在闹市中。这样怎能用功修道?怎能有所成就?这是混光阴,而不是修道,眞正修行的人,绝对没有妄想。妄想就是障碍,障碍你不能进步,容易生退道心。
无论是出家人或者在家人,没有必要的事情,不可互相串寮。你到我寮房充壳子,我到你寮房讲是非,把大好光阴空过。你自己不修行也罢,但不能障碍他人修行,否则将来必堕无间地狱,永不翻身。旣然发心修道,就要专一其心,对光阴要特别爱惜,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又说「失落寸金容易得,光阴过去难再寻。」各位,要爱惜光阴,尤其修道人,分秒必争,不可浪费。不知在那一秒钟,就是开悟的时机。
在吃饭的时候,不可讲话。我们天天在念供的时候,说得明明白白:「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旣然这样地念,为什么不守这个规矩?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怎能有智慧?怎能会开悟?孔老夫子曾经说过:「寝不言,食不语。」我们在斋堂用饭的时候,没有喧哗声,只有吃饭声。这样,不但合乎规矩,而且也合乎卫生。细嚼慢咽容易消化,对身心皆有益处。
佛子住于此普现众生前
犹如日月轮徧除生死暗
善财童子又说: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普徧示现在九法界众生的前边。犹如日月之光,能普徧灭除众生生死的黑暗。
眞正佛的弟子,没有一切的烦恼,没有一切的执着,没有一切的妄想,已到漏尽通的境界,证得无余湼盘。芸芸众生,有烦恼、有执着、有妄想,所以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永无了期。好像一粒微尘,在虚空中飘荡,忽然而天,忽然而地,忽然为人,忽然为鬼。忽然做修罗,忽然做畜生。按业力所感,作为受生之处所。今生姓张,来生姓李,再来生姓赵或姓王,不得而知。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相续不断,所以在六道中转来转去,川流不息。
佛子住于此普顺众生心
变现无量身充满十方刹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普徧随顺一切众生的心意,变现无量无边那样多的身,充满十方诸佛刹土。教化一切众生,调伏一切众生,助佛扬化。
佛子住于此徧游诸世界
一切如来所无量无数劫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不动本处,普徧周游十方一切世界,所有诸佛道场,在无量无数大劫之中修行菩萨道,拯济一切众生。
佛子住于此思量诸佛法
无量无数劫其心无厌倦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思量研究修行诸佛所说的法。经过无量无数那样多的大劫,他学佛法的心,勇猛精进,没有厌倦,没有懈怠。
佛子住于此念念入三昧
一一三昧门阐明诸佛境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在念念之中,皆入三昧的境界。在每一种三昧法门,详细阐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境界。
佛子住于此悉知一切刹
无量无数劫众生佛名号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悉知一切诸佛刹土,在无量无数那样多的劫中,所有的众生和诸佛的名号。
佛子住于此一念摄诸劫
但随众生心而无分别想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在一念之中,摄受一切劫,一切劫作为一念。可是为随顺众生的心意,而没有分别的想。
佛子住于此修习诸三昧
一一心念中了知三世法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修习一切三昧,在每次起心动念中,能明了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法。
佛子住于此结跏身不动
普现一切刹一切诸趣中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结跏跌坐,身心皆不动,而能普徧示现一切刹土,又能普徧示现在一切趣中,为什么?因为教化一切众生,所以牺牲自己,所谓「舍己为人」。
佛子住于此饮诸佛法海
深入智慧海具足功德海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所饮的水,是诸佛所说的法海水。他深入诸佛的智慧海,具足诸佛的功德海。
佛子住于此悉知诸刹数
世数众生数佛名数亦然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知道诸佛刹海的数量。又知道十方一切世界的数量,又知道所有众生的数量,又知道诸佛的名号,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佛子住于此一念悉能了
一切三世中国土之成坏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在一念之间,完全晓得一切三世之中,所有国土之成住坏空的情形。成有二十个小劫,住有二十个小劫,坏有二十个小劫,空有二十个小劫。八十个小劫为一个大劫。地球的寿命,只有一个大劫的时间。
佛子住于此普知佛行愿
菩萨所修行众生根性欲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普知诸佛所修的行愿,又知菩萨所修的行愿,又知众生的根性是怎样?众生的欲乐是怎样?清清楚楚的知道。
佛子住于此见一微尘中
无量刹道场众生及诸劫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的法眼能在一粒微尘之中,见到有无量诸佛刹海的道场。有无量的众生,有无量的大劫,清清楚楚的看见。
如一微尘内一切尘亦然
种种咸具足处处皆无碍
不但在一粒微尘之内,是这样的情形,有道场、众生、大劫的境界。而且在一切的微尘之中,也是这样的情形,有道场、众生、大劫的境界。种种都具足,处处无障碍。
佛子住于此普观一切法
众生刹及世无起无所有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普徧观察一切佛法,一切众生法,一切刹土法,一切世界法。本来悉皆寂静,没有起,也没有所有。
观察众生等法等如来等
刹等诸愿等三世悉平等
观察一切众生平等,观察一切诸法平等,观察一切诸佛平等,观察一切刹土平等,观察一切大愿平等,观察三世平等,没有什么分别。
佛子住于此教化诸群生
供养诸如来思惟诸法性
佛的弟子住在大宝楼阁中,他能教化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思惟一切法性,修行一切法门。总而言之,勤作佛事,没有厌倦。
无量千万劫所修愿智行
广大不可量称扬莫能尽
在无量千万大劫之中,所修的大愿和所修的智行,皆是广大无边,不可测量。无论怎样的称扬,仍是不能穷尽。
彼诸大勇猛所行无障碍
安住于此中我合掌敬礼
这位菩萨的一切大勇猛,所行没有障碍。安住在大宝楼阁之中,我(善财童子)应当合掌敬礼,我用至诚的心来顶礼。
诸佛之长子圣德慈氏尊
我今恭敬礼愿垂顾念我
住在大宝楼阁中的菩萨,他是诸佛大弟子。他有圣人的德行,他是慈氏尊者(弥勒菩萨)。我现在恭敬顶礼,我愿大菩萨慈悲,垂顾念我,聆听尊者的教诲。
以上二十一偈颂,分为六段:①有二偈,下化。②有二偈,上观。③有五偈,明三昧自在。④有七偈,明智慧广深。⑤有一偈,显其平等。⑥有四偈,结德申敬,求哀请加。
尔时。善财童子,以如是等一切菩萨无量称扬赞叹法,而赞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诸菩萨已。曲躬合掌。恭敬顶礼。一心愿见弥勒菩萨亲近供养。
在这个时候,善财童子以这样无量称扬赞叹一切菩萨的法,来赞扬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一切菩萨之后。曲躬合掌,恭恭敬敬地顶礼。一心想见弥勒菩萨,亲近弥勒菩萨,供养弥勒菩萨,承事弥勒菩萨。
乃见弥勒菩萨摩诃萨从别处来。无量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王,释梵护世,及本生处无量眷属婆罗门众,及余无数,百千众生,前后围绕,而共来向庄严藏大楼观所。
善财童子这样想念之后,实时见到弥勒菩萨从别处回来。有无量诸天王(三界的天王),又有无量的龙王(龙有神通变化,能兴云布雨。牠在往昔修行时,乘急戒缓,因为乘急,所以有神通。因为戒缓,所以做畜生。)有无量夜叉王(译为捷疾鬼,形状丑恶。有地行夜叉、飞行夜叉、空行夜叉),有无量干闼婆王(译为香神,以香为食,身出香味。他是帝释俗乐之神。他头戴八角冠,左手持箫笛),有无量阿修罗王(译为非天,有天福而无天德。男丑女美,爱好鬪争),有无量迦楼罗王(译为金翅鸟。以龙为食,用翅膀搧海水,将该死的龙,捉而吞之),有无量紧那罗王(译为疑神。头有一角,见者生疑。善于唱歌,为帝释的法乐之神),有无量摩睺罗伽王(译大腹行,即蟒神。又称为地龙,但无神通),又有帝释天王、大梵天王、护世四天王,以及本生处的眷属和婆罗门(修清浄行)众。另外又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在弥勒菩萨的前后围绕,一起来到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
善财见已。欢喜踊跃。五体投地。
善财童子见到弥勒菩萨之后,欢喜若狂,情不自禁而踊跃起来,五体投地向弥勒菩萨顶礼,聆听开示。
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指示大众,叹其功德,而说颂曰。
这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童子的功德已经圆满。乃指示大众,赞叹善财童子的功德,于是说出下边一百一十三首偈颂。最初一偈,是指众总叹。最后一偈,是略示后友。中间一百一十一偈,是别叹胜德。
汝等观善财智慧心清净
为求菩提行而来至我所
弥勒菩萨对大众说:你们大家观察这位善财童子!他的智慧心,非常清浄,没有染污的思想。他为求菩提觉道的行门,所以来到我的处所。在下边的偈颂,是介绍善财童子的功德行,向大家说明。
善来圆满慈善来清净悲
善来寂灭眼修行无懈倦
善来(善财童子)他已经圆满大慈心,有清浄大悲心。他已经证得寂灭眼,到各处参访善知识,没有懈倦的时候。总是勇猛精进,不辞跋涉之苦,参访一位又一位善知识。
善来清净意善来广大心
善来不退根修行无懈倦
善来他的意已经清浄了。他有广大的心量,所谓「纵包太虚,横周沙界」他得到不退转的善根。修行时,只有向前进,绝不向后退;也不懈怠,也不疲倦。
善来不动行常求善知识
了达一切法调伏诸群生
善来他已经修到不动其心,不动其心的境界。不为外道的境界所转,到了这种程度。他时时寻求善知识,亲近善知识。他已经明了通达一切佛法。能调伏所有刚强的众生。
善来行妙道善来住功德
善来趣佛果未曾有疲倦
善来他所修行的是不可思议的妙道。他住在最圆满功德林之中。他已经趣向佛果,将要成佛。虽然这样精进,未曾有疲倦的心。
善来德为体善来法所滋
善来无边行世间难可见
善来他以道德为体。他是由法水滋润而长成的。他修无边的大行。在这世间上不容易见到这种的功德,非常希有。
善来离迷惑世法不能染
利衰毁誉等一切无分别
善来他已经离开一切的迷惑。世间的一切法不可染污他的身,世间的一切欲不可动摇他的心。他对于称讥利衰毁誉得失的境界,无动于衷,这八种风吹不动他的身心。他对于一切的一切,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
善来施安乐调柔堪受化
谄诳瞋慢心一切悉除灭
善来他能行布施的法门,令一切众生得到安乐。调伏一切众生,令刚强的众生得到柔和,接受教化。令众生没有谄媚的心,没有诳骗的心,没有瞋恨的心,没有憍慢的心。把这些不正当的行为,皆已除灭殆尽。
善来眞佛子普诣于十方
增长诸功德调柔无懈惓
善来他是眞正的佛弟子,他能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增长一切功德,调柔一切众生,没有懈怠疲倦的时候。
善来三世智徧知一切法
普生功德藏修行不疲厌
善来他有三世的智慧,普徧晓知一切佛法,普徧出生一切功德藏。精进的修行,昼夜的修行,没有疲倦,没有厌足的时候。
文殊德云等一切诸佛子
令汝至我所示汝无碍处
文殊菩萨和德云比丘等等,一切诸佛的弟子,他们令你来到我的处所,指示你无障碍之处。
具修菩萨行普摄诸群生
如是广大人今来至我所
具足修行菩萨的行门,普徧摄受一切众生,像这样广大的人,现在来到我的处所。
为求诸如来清净之境界
问诸广大愿而来至我所
为求一切诸佛的清浄之境界,为问一切诸佛的广大之愿行,所以来到我的处所。
去来现在佛所成诸行业
汝欲皆修学而来至我所
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他们所成就一切行业,你皆想学习这种行业,所以来到我的处所。
汝于善知识欲求微妙法
欲受菩萨行而来至我所
你对于善知识,想求微妙不可思议的法,想受菩萨所修的行门,所以来到我的处所。
汝念善知识诸佛所称叹
令汝成菩提而来至我所
你忆念善知识,诸佛所称叹,令你成就菩提觉道,所以你来到我的处所。
汝念善知识生我如父母
养我如乳母增我菩提分
你忆念善知识,生我如同父母,养我如同乳母,增长我菩提分。
如医疗众疾如天洒甘露
如日示正道如月转净轮
善知识好像大医王,能治疗一切疾病。又好像天洒甘露雨,好像太阳光指示正道,又好像月亮转清浄轮,照耀世界,消灭黑暗。
如山不动摇如海无增减
如船师济渡而来至我所
善知识好像须弥山,它是不动摇。又好像大海的水,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好像船师,能济渡一切众生,所以来到我的处所。
汝观善知识犹如大猛将
亦如大商主又如大导师
你观察善知识,好像勇猛大将军,又好像做生意的大商主,又好像黑暗大明灯,又好像指路大导师。
能建正法幢能示佛功德
能灭诸恶道能开善趣门
善知识能建立正法的寳幢,能指示诸佛的功德。能消灭一切诸恶道,能开放一切善趣门。
能显诸佛身能守诸佛藏
能持诸佛法是故愿瞻奉
善知识能显现诸佛的法身,能守护诸佛的宝藏,能摄持诸佛的法门。因此之故,愿意瞻仰,愿意供奉。
以上二十二偈,是弥勒菩萨直对善财叹其德。最初九偈,赞德善来。次二偈,明来因缘。最后十一偈,明来所为。
欲满清净智欲具端正身
欲生尊贵家而来至我所
你希望圆满清浄的智慧。你希望具足端正的色身。你希望生在尊贵的家庭,所以来到我的处所。
汝等观此人亲近善知识
随其所修学一切应顺行
弥勒菩萨对大众说:各位佛的弟子!你们观察这个人,他曾经亲近很多善知识。为求无上道,不辞劳苦,不怕疲倦。无论到那里亲近善知识,一定随着善知识的教诲,修习一切佛法,一切应该随顺修行。你们大家!应当学习善财童子求法的精神。
以昔福因缘文殊令发心
随顺无违逆修行不懈倦
善财童子他在往昔的时候,因为有福德的因缘,种过很多的善根,所以遇着文殊师利菩萨,令他发大菩提心,随顺善知识的教诲,不违逆善知识的指导,生生世世都是修行佛法,没有懈怠,没有疲倦。一直是勇猛精进,身也精进,心也精进。
父母与亲属宫殿及财产
一切皆舍离谦下求知识
善财童子他把父母、亲属、宫殿、财产等,一切的一切皆舍离,到处参访善知识。对善知识恭而敬之,非常谦下。为什么?为求大智慧。
净治如是意永离世间身
当生佛国土受诸胜果报
他清浄其心,不打一切妄想。修治其意,没有贪瞋痴,永远离开世间的报身。应当生在诸佛的国土,受一切殊胜的果报。
善财见众生生老病死苦
为发大悲意勤修无上道
善财童子他见到一切众生,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他为有八苦的众生,发大悲意,勤修无上菩提觉道。
善财见众生五趣常流转
为求金刚智破彼诸苦轮
善财童子他见到一切众生,在五趣(人趣、阿修罗趣、畜生趣、饿鬼趣、地狱趣)中常常流转,有流连忘返之势。以染为乐,顚倒是非,转来转去不知回头。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回头走,便到彼岸。他为求金刚的智慧,破除众生的一切苦恼之轮。
善财见众生心田甚荒秽
为除三毒刺专求利智犁
善财童子他见到一切众生,心田很荒秽,已经生了茅草。一天到晚打些无聊的妄想,不能清浄其心。为消除众生的三毒(贪瞋痴)之刺,所以专求利益众生的智慧之犂。犂是耕田的工具。
众生处痴暗盲冥失正道
善财为导师示其安隐处
众生处于愚痴黑暗之中,顚倒是非之中,自己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迷途了,不认识回家(常寂光净土)的道路。好像瞎子迷失正路,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善财童子他为众生的大导师,他能指示众生一个安隐的处所。
各位想一想,没有觉悟的人,在世界上,迷迷糊糊,简直是过醉生梦死的生活,对于行尸走肉,那有什么意义!谁能知道自己所行所作是错误的,实时纠正过来,绝不再犯,那就是觉悟。
忍铠解脱乘智慧为利剑
能于三有内破诸烦恼贼
若能忍辱,好像披上铠甲,刀枪不入。又好像乘解脱的车,能到没有障碍的地方。智慧作为锋利的宝剑,能在三界二十五有之内,断除一切烦恼贼,不令它再兴风作浪,扰乱修道的清浄心。
善财法船师普济诸含识
令过尔焰海疾至净寳洲
善财童子是法船的舵手,能普徧救济所有的含识(众生),经过火焰的大海,很快到达清浄的宝洲。
善财正觉日智光大愿轮
周行法界空普照群迷宅
善财童子他好像正觉的太阳,他有智慧光的大愿轮。这是在往昔时,所发大愿成就的。这种智光大愿轮,能周行法界的虚空,普徧照耀群迷众生的舍宅。所谓「智光普照」。
善财正觉月白法悉圆满
慈定清凉光等照众生心
善财童子他好像正觉的月亮,他所修的法,是清浄的白法,已经到圆满的境界。用慈悲的定力和清凉的光明,平等照一切众生的心中,令发菩提心,修无上觉道。
善财胜智海依于直心住
菩提行渐深出生众法寳
善财童子他有殊胜的智慧海,乃是从直心所成就的。他所修行的菩提行,次第渐渐深入,证得佛果,出生一切法宝。
善财大心龙升于法界空
兴云霔甘泽生成一切果
善财童子他和大道心龙王一样,升在法界虚空中,能兴起大云,普降甘露雨,润泽大地一切万物,生成一切的果实。
善财然法灯信炷慈悲油
念器功德光灭除三毒暗
善财童子他燃起法灯,用信心作为灯的炷,用慈悲作为灯的油。常念法器功德之光,能灭除三毒的黑暗。
觉心迦罗逻悲胞慈为肉
菩提分支节长于如来藏
以觉心作为迦罗逻(软肉),大悲心作为胎胞,大慈心作为肉,菩提分作为四肢百骸,生长在如来藏中。
增长福德藏清净智能藏
开显方便藏出生大愿藏
增长福德之藏,清浄智慧之藏,开显善巧方便之藏,出生无边大愿之法藏。
如是大庄严救护诸群生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