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浅释(4)
2025-07-31 06:54

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

有淫念必落魔道,因为这样,如果不断淫念,而修禅定,就一边修,一边漏。要开悟而离不开淫欲,这就好像蒸沙石,想要它成为白饭,经过百千劫,依然只可叫热沙,为什么呢?因为沙石不是米,不是饭的原料!

如果真能断淫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男女在一起也没有问题。因内心已如止水,已达到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能到如如不动的境界,是不会到处对人说的,到处宣说我无淫心,到处登广告,那是靠不住的。以前有一修道者,求师父印证已得开悟,师父问他:你开什么悟?他说:我现在才知道师姑是女人。师父用佛眼观察,是真开悟,就给他印证。

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

若是以淫欲之身,要求证得妙觉佛果,纵然得到微妙的开悟,亦只是从淫根所发之淫欲种子。根本已是淫欲,那一定会堕落三途,地狱、畜生、饿鬼,轮转生死不能出离。这时候,人身尚不可得,试问从哪一条路来修证如来妙果?

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

必定要连淫机,即最微细之淫念,亦即无明都断了。这时清净无染,一念不生,身和心都断除,连断性断影都没有,就如息机归寂然,诸幻成无性。这样才有希望证到无上觉道。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这样说,才是佛说,不照我这样说,就是魔王说。

凡是能到这里来听楞严经的,不是聋子、哑子、瞎子,而都是有善根、有智慧,所以大家要把智慧眼睁开,分别魔佛之不同处;同时要用耳根来反闻闻自性,不要再向外驰跑,这是我今天要对大家说的话。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又世界上六道的众生,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如果他们能不起杀心,就可以不随轮回流转,不随生死业报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

想修正定,本意是要超出尘劳,如果杀心不能除掉,就不能跳出尘劳。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

纵然有多少智慧,指世间智慧,即世智辩聪。修禅定有功夫,得到境界现前,但如不断杀业,必定堕落神道。上品之人就成为大力鬼,即是天行夜叉,中品为飞行夜叉,诸鬼神,如山林城隍等,下品就为地行罗刹,即啖人精气的罗刹鬼。

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般鬼神,亦有很多徒众,大家都夸张自己已经成了无上道的果位。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

将来我灭度后,末法时期,有很多这种鬼神,好像火一样的旺盛,充满世间,他们亦修道,但不能断杀,还对人夸说,食肉亦可开悟,可得菩提正路。好像一般人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里头。这真是狂言妖言邪说惑业!

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

阿难,众生肉是不可食的,我只是教出家人,可以食点五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而杀、自死肉、鸟残肉。这五种肉是我以神通之力化生,本来没有命根,亦因你们婆罗门所居的地方,天气过于潮湿,又多沙石,不能够种果菜,连青草都不能生,故我用大悲神力,幻成这五净肉,使你们得食,奈何在我灭度后,一般不肖之徒,居然食众生之肉,还敢自称是释子呢?

学生问:佛既然戒杀,为何又用神力化五净肉,教出家人得食,为何不化蔬菜或稻米等呢?

上人: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经文上说: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沙石,草菜不生,大概是地理环境之限制,故佛陀便化肉而不化稻菜。不知这看法对吗?

上人:佛陀既有大神力,在沙石之地,化蔬菜稻米,亦是轻而易举之事,根本不受地理环境之限制。莫如说:佛很了解众生的心理,知道一般人喜欢吃肉,就算某些出家人,要他立刻断荤吃素,他会感到吃大亏,舍不得肉味。佛为顺从人情,来接引这些人,先作一个方便,允许他们可以吃五净肉。并说明是佛力所化,没有命根。但在其他经论,如楞伽、大涅槃经等,都说得很清楚,为佛弟子,不应吃众生肉,因断大慈悲种性,是修净行的一个很大障道因缘。各位对这点,应该彻底明白,不应借口说佛允许出家人吃五净肉,便可随便开斋破戒,即是曲解经义,大错而特错!

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你们应当知道,食肉的人,纵然得到心开,亦只是暂时境界,似乎是有点定力,但这都是大罗刹之类,等到福报享尽,必定沉落在生死苦海中,不是佛的弟子。这样的人,既然互相杀害,互相食啖,没有了期,又怎么会跳出三界呢?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

你要教导修正定的人,一定要先断淫心,次断杀生,因食肉杀生就失去大悲种子,不能成佛。故戒杀是如来以及先世一切世尊,第二个决定,一点不能改变的清净明白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

所以,阿难啊!假如不断杀业而修禅定,等于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想要别人听不到,岂有这种道理?这正是掩耳盗铃,欲隐弥彰而已!

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歧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

持戒清净之出家人,及诸大菩萨,在分歧小路上往来,亦不愿意踩踏青草,何况用手去拔?为什么自称为大慈大悲的人,还要吃众生的血肉,来滋养自己的身体呢?

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

假如有诸出家人,不穿东方中国之丝绸绢缎,蚕丝所造之丝缎,及天竺国的皮靴、狐裘鸟毛、禽兽羽皮制之衣履,及不食乳酪醍醐,这些出家人是真正能解脱,既还清他们的宿债,不再浪荡三界了。

乳酪醍醐因是牛乳之制品,不是杀害牛命,故戒律上没有完全禁止,但如能不食,那是更清净。

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

什么缘故呢?因为穿著畜生的皮毛,便是和他们结了不解之缘。好像劫初时候,有色界(光音天)的天人,飞行至世上,见地上有地肥,十分美味可口,便叫天人都来尝食。可惜食后便不能再飞行,后来地肥吃完了,便食地中所生的百谷,食后双脚就不能离地。根据此说,则人是由天上来的,而不是从猴子化生的。如果说猴子能变化为人,但现在的猴子为何不会再变化为人?

修道的人,必定要身和心,对于众生的身中肉、身上皮,都不穿不吃,甚至连吃肉穿皮的念头都没有,那么,我承认这个人是真正得到解脱,这是因为已经和三界众生的缘都断绝关系。

百谷:梁,黍稷之总名。稻,粳糯之总名。菽,豆类之总名。三谷各有二十种,成为六十种,再加蔬菜青果各二十种,总共百种。

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这样说,才是佛说。不照我这样说,便是魔王所说。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阿难,又世界上的六道众生,如果他们能不生偷心,没有损人利己的盗念,甚至连有形无形的盗念都没有。既不淫、不杀、不偷,就不会随生死相续、业报相续、世界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想修正定,本意是要超出尘劳,如果偷心不能除掉,怎能超出三界的尘劳呢?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

就算你有多少智慧,修禅定有功夫,得到境界现前,但如不断偷业,必定堕落邪道。上品就做精灵,盗日月之精华,窃天地之灵气。中品为魑魅魍魉,盗人物之精液,窃山林之气润。下品为邪人,如巫医巫婆,乩童扶鸾等,为精灵所依附,受妖魅所迷惑。

二年前我曾遇一美国人,他说耶稣在他身上讲话,又说是天主下世,我说他是妖魔鬼怪。数千年前佛也预料末法时期,邪魔外道炽盛,所以特立下这四种清净明诲,来揭发邪说,使修道者不被所愚。所以大家要特别注意,这四种清净明诲,是修道的箴规!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这般妖邪,亦有很多徒众,大家各各都夸张,已经是成了无上道的果位。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已得上人法。诱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我灭度后,末法时期,有很多这种妖怪邪人,好像火一样地旺盛,充满世间。潜行贪欲,匿诈藏奸,欺骗无知,自称是善知识,已得到菩萨真传秘诀,诱惑无知的人,恐吓他们,令他们失去本有真心。或骗说某活佛出世,或言灾难降临,使无知之辈,耗尽家财,来求活佛加持,以得远离灾难。

这种奇奇怪怪的妖魔邪师,在中国亦有很多记载,我曾亲眼见过。他们都是神通广大,预言有时亦很灵验,故能诱骗一般无知之辈,耗尽家财。但正是正,邪是邪,邪不胜正,终会露马脚的。

在佛教里,绝对不能说自己是佛是菩萨,就是菩萨化身度生,亦不告诉人,要等到圆寂后,才透露真情。

在唐朝有一位太守闾丘胤,到天台山国清寺访丰干禅师,问禅师:为什么现在没有活菩萨住世度生?方丈说:我这里便有两位,一位是煮饭的叫寒山,一位煮水叫拾得,他们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化身。太守听了以后很高兴,便叫知客带往拜见,到厨房一看,原来是二位肮脏疯和尚!既然丰干说是菩萨化身,不敢轻视,就向他们下拜叩头。寒山拾得同时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说后便向后退,退至后山石岩口,对太守说:弥陀不拜,拜我们做什么?太守问:谁是弥陀?答:就是国清寺丰干禅师。太守听后一楞,二人已退入石室隐没不见。天台山有月光岩,就是寒山拾得隐身处。太守赶快回国清寺,可是方丈刚圆寂!往生了。只有叹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所以佛菩萨来应世,都不会给人知的。如一旦被揭穿,就遁迹或圆寂。那些说自己是佛,是菩萨,是已证果开悟的人,这真是大言不惭!哪里来的活佛、活菩萨,恐怕是活鬼呢!高僧如虚云老和尚都不说自己开悟。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我教比丘循著各方向托钵乞食,无非要他们舍弃贪心,亦使布施者可以种福。贪为烦恼根本,没有贪就可以早成菩萨道。所以不让他们自开伙食,亦要令他们知道世事无常,有如寄居三界,只要了此残生,出离三界后就不再回来。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俱戒比丘。为小乘道。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为何有些贼人,竟穿上出家人的衣服,假借我的名义,利用佛教的招牌,四出行骗,造种种恶业,反说这样才是佛法!对真正求道的出家人,不惜毁谤,对受具足戒的比丘则指为小乘道。无量众生,怀疑迷惑,失却信心,随著他造恶业,终于一起堕落无间地狱!

此地狱中,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永无出期,故名无间地狱。

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若我灭度后,有比丘发菩提心决定愿修正定。他如果能在如来形像之前,把身中肉割开,注满油来点灯,或把手指烧去一节,或在身上燃一炷香。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虽未即明无上觉路。是人于法已决定心。

我说这个人,就会即时还清无始劫以来的宿债,和永远脱离有漏三界,跳出生死苦海。虽然对于无上觉道还未十分明白,但对于真正佛法,已决定不会退心了。

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酬其宿债。如我马麦正等无异。

如果舍不得在身上点灯或燃香的微因,来忏除业障,纵然得到无漏无为,但还要回来人间,偿还人的宿债,好像我在毗兰邑中食马麦之报一样。

兴起行经:昔舍卫国毗兰邑,阿耆达王,请佛及五百比丘至其邑供斋三个月。佛及僧众抵邑后,魔即入宫来惑王,王就忘却供斋之事,邑内又适逢饥荒,无从乞食,幸有马师将马麦一半来供佛及僧。至九十日后,王才醒悟,向佛求忏。舍利弗便问佛是什么因缘?佛说:过去毗婆尸佛时,有王请佛及僧。佛僧食已,为一病比丘带回一份饭菜。经过梵志所居山林,梵志闻香就生妒心说:秃头沙门应食马麦,何必供与甘饭?随从五百童子,亦跟著这样附和。当时这位梵志就是现在我身,五百童子,即现在五百罗汉。只因一念妒心,轻骂沙门,使自己受马麦之报。何况杀彼生灵,盗他财物,而不偿还乎?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断偷盗。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三决定清净明诲。

你教导世间要修正定的人,一定要断除偷盗,连偷念都没有。这是如来及先佛世尊,第三种不可变更的决定清净明确的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偷。修禅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满。纵经尘劫。终无平复。

所以,阿难啊!若不断除偷盗之心,来修禅定,就好像有人用水灌入一个漏瓶,想要把它装满,纵使经过尘沙劫,都不能装满的。

若诸比丘。衣钵之余。分寸不畜。乞食余分。施饿众生。

假若有诸比丘,除了三衣一钵及卧具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私蓄。将乞食所得,剩下的余饭,施给饥饿的众生。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有人捶詈。同于称赞。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在大集会中,合掌礼拜四众,设使被人捶打辱骂,还要欢喜来领受,同于称赞一样。必定要使到自己的身心,都能捐舍。甚至血、肉、骨、髓都可以分给众生,明白身和心都是无常、无我、苦、空、不净,有什么可惜?能到这样才是断除偷念,成就无偷之心。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不要将如来所说的不了义法,来回护过失,替自己作解释,还耽误初学的修道者。因为将佛说作为己说,亦犯窃盗。能这样断尽偷念,一念纯真,才可修定,佛就印可这个人,能得到真正三昧。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这样说,就是佛说。不照我这样说,就是魔王说。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阿难,如果世界上六道的众生,虽然身心都没有杀盗淫,无杀是慈行,无盗是舍行,无淫是梵行,这三种行都圆满了。但是若犯大妄语,他的正定就不得清净。必定成为爱见魔,因贪爱名利是爱魔,妄生邪见是见魔,就失去如来种,失去修证如来的因地本心。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什么是大妄语?所谓未得道就说已得道,未证果就说已证果,或者为求世间名闻,要人尊崇他是最高最胜,就对他面前的人说:我已证了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甚至说我已成为辟支佛,或十地以前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菩萨位,来求别人向他礼拜忏悔,贪图他们的名利供养。

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沈三苦海。不成三昧。

这种人科是颠迦,即阐提,意是断善根的人,断灭成佛的种子。犹如用刀斩断多罗木一样,多罗木一经斩断,就永远不会再生,佛说这种人,永远断灭善根,不复会有正知正见,还要堕落三途苦海中,纵使有点禅定智慧,亦不过助长魔业,绝对不能成为真正的三昧。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我灭度后,末法时期,法弱魔强,为摧邪显正,故使令诸大菩萨及大阿罗汉,应化种种身,生于各阶层,来回六道中,来救度轮回受苦的众生。

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或化作比丘,或白衣居士,或国王大官,或童男童女,甚至妓女寡妇,奸偷屠夫。先和他们同事,得到他们的信心,然后乘机将佛教的道理,灌输给他们,使得他们转迷为悟,弃邪归正,身心得以依教修持而入三摩地。

佛是时常用四摄法来教化众生,四摄法是:

(一)布施:分三种即财施、法施、无畏施。(1)财施:见困苦艰难的人,乃用金钱物资救济他,使彼受感动而相信佛法。(2)法施:讲经说法,使其明白开智慧而信佛。(3)无畏施:遇著惊慌恐惧者,能安慰援助,使其得离惊恐而信佛。但这种种布施都不求报答,不存对己有利之心,施后便算,三轮体空。即无能施与所施,亦无受者。

(二)爱语:好像父母对子女说话,那种柔和慈祥的态度,令众生悦服而生信仰。

(三)利行:就是有利益,大家平均分享,不可占为独有,令众生心服而生信仰。

(四)同事:和被度者一样的身份,即和众生打成一片,没有界限,不分彼此,这样就容易使众生接受而生信仰。

讲到同事,我记起一公案:

在唐朝有杜顺和尚,俗姓杜氏,京兆杜陵人,是华严宗第一代祖师。他道德高尚,不攀外缘,白天上山耕种,晚间回寺诵华严经。他有一徒弟跟他学法已十余年,见师父白天上山辛苦地耕种,夜间回寺又拜诵华严经,觉得师父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学。不如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求开智慧。便向师父请求,师父说:不必去了,在这里修行和去五台山拜文殊菩萨是一样的。愚蠢的弟子,不明白师父的意思,便说:师父,我已发愿朝山,请师父慈悲,了我心愿。师父见他去意已决,便准他去。临行前,师父说:我有二封信,一封给清凉子,一封给猪老母,你顺便替我送去。弟子将信收下,立刻启程,朝五台山方向走,一心想求文殊菩萨加被开智慧。

按照信的位址找到清凉子,她是一个妓女,徒弟心里觉得奇怪,为何师父有一位当妓女的朋友?但信封明明写给她,因此便照样交她。清凉子接信,拆开一看便说:我知道了,我的工作已做完,我也要走了。说完就坐下圆寂。徒弟觉得奇怪,将信捡起来一看,原来她是观世音菩萨,可是他还不曾觉悟。

又将第二封信按地址交给猪老母,原来它是一支猪。猪老母接到信之后,拆开来看,也当场死了。徒弟更觉奇怪,为什么看到信就死呢?于是把信捡起一看,原来信是写给普贤菩萨的化身为猪,来教化众生。但这愚笨的徒弟,还不觉悟。

他来到五台山下,遇见一位老人,老人问他:你来五台做什么?答:朝拜文殊菩萨。老人说:你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你不拜师父,来拜文殊,真是舍近求远!说完就不见了。这时他才恍然明白,原来师父就是文殊菩萨!于是立刻回头,赶快回见师父。可是抵寺门时,师父已圆寂多日,真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始终不会自己向人说:我是真菩萨,我是真阿罗汉。将佛的密旨因由,随便泄漏,轻易地讲给来世初发心修学人听。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除非临命终时有遗嘱的例外,要不然绝对不会泄漏佛的密因。泄者不住,住者不泄,怎可大肆宣传说自己是真菩萨?这真是欺世盗名,迷惑众生,成为大妄语人。

讲到这里,我又想起印光法师。他是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其学问、道德、修持都是上乘。他是陕西人,口音比较难懂,故讲经时都没有什么人来听。他就索性到普陀山,闭关十八年,专心研究大藏经。后来有人请他到上海居士林来讲弥陀经。这时有个女学生梦见有人对她说:你应该到上海居士林去听大势至菩萨讲弥陀经。这个女学生根本不懂佛法,不知有弥陀经,更不知有大势至菩萨,可是梦中的境界非常清楚。第二天早晨看报,果然有印光法师在上海讲弥陀经的消息。为好奇心起见,也就往居士林听经,觉得很有道理,和印老有缘份,便皈依他。并将梦中的事告诉印老。印老没有承认,也不反对,只是再三叮咛她,不可向第三者透露。三年后,印老圆寂,女学生痛哭流涕,才把三年前的梦说出来。大家都怪她为何不早说,让大家可以多亲近,多请法。这真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由此证明印光法师确系大势至菩萨化身,来度众生,故火葬时,有很多五彩的舍利。

现在一般无惭愧之人,居然自认自己是活佛真菩萨,和楞严经完全相反。不错!人人都是佛,但要经修行证果,不修怎可乱说自己是佛!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你教导后世初发心人,要修正定,至切要断除淫、杀、盗和断除大妄语。这是如来以及过去诸佛,第四种决定性的清净明确教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所以阿难啊!如果不断大妄语,就好像将人粪刻成栴檀香木的形状,欲求它散发香气,根本是没有这种道理的。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我教一切出家人,包括在家人,要直心是道场,不要拐弯抹角,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尚且要直心直行,不能丝毫虚假,装模作样。怎么能够妄自尊大说,自己得果位已得到大法眼。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譬如穷苦的人,妄自称王称帝,一定会招灭门诛族之祸。何况法王至尊,怎可以妄自偷窃佛位!因地修行不真实,则果位的时候一定弯曲。要求证得菩萨佛果,就好像有人用口想来咬自己的肚脐,这是绝对不能成功的。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若诸出家比丘,无论何事,都能心直如弓上弦,一切都真实没有虚假,这样才能证正定,永远没有魔事障碍。我就印证这种人,能真正成就菩萨,无上觉道的因地心。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照我所说的,就是佛说。不像我所说的,就是魔王波旬之说。

End

法然上人

◎ 水谷幸正法然上人(1133-1212)是独生子,幼名势至丸。崇德帝长承二年(1133)四月七日(西历5月20日),生于美作国久米南条稻冈庄,其父漆间时国为押领使(维持地方治安的豪族),其母名秦氏。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唐李颀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唐白居易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偶来周不系,忽去鸟无踪。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永安寺照上人房

作者:欧阳修草席蒲团不归尘,松闲石上似无人;峰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全唐诗》卷349

送道虔上人游方

送道虔上人游方作者:灵澈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过融上人兰若

◎ 唐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作者简介】綦毋潜(692-749),唐代诗人。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属湖北)人。他与王维、王昌龄、李颀、储光羲等人有交

寄报德寺从上人

◎皎 然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摘自《诗僧句集》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 柳宗元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摘自《柳宗元诗选》

南怀瑾:《楞严经》最重要的一段: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千万背来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哟!真的哟,比什么咒语都厉害哦!佛都告诉我们了。这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在这一段。你们听《楞严经》,这

南怀瑾:楞严经大义指要

叙言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

蕅益大师与《楞严经》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

寻三藏上人

寻三藏上人◎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①。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②。【注释】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李炳南:宣化上人赞李炳南老居士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

示灵洲镜上人

示灵洲镜上人◎ 憨 山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

百丈怀海禅师《坐禅仪》浅释

禅者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著名的禅门高僧,佛教清规戒律的创立者。福州长乐人,俗家姓王。初依朝阳西山慧照禅师披剃出家,后从衡山法朗和尚受戒。原在庐江(今安徽庐江)俘搓寺阅藏,听说马祖道一禅

读《楞严经》而开悟的几位禅师

读《楞严经》而开悟的几位禅师◎ 觉 禅《楞严经》内容丰富,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归弥陀,中观由此见性空。但在汉传佛教八宗之中,《楞严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摘自《韦苏州集》

楞严经意旨

◎ 虚 云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

元音老人浅释大愚法师“解脱歌”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元音老人:“解脱歌”浅释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楞严经》大意

《楞严经》大意◎ 虚 云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

《楞严经》经题

◎ 达 照见道部分是讲《楞严经》讲法的缘起,以及如何见道。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楞严经》的经题。经题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全称实际上包含了三藏

上人的心法

上人的心法恒实法师  师父上人、各位师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弥陀佛。欢迎大家今天到万佛圣城来参加我们的师父,也是创办人宣公上人,入涅槃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佛友来的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加开了几个斋堂,左

宣化上人:这些安放经书注意事项 你应该知道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灵山大佛-感受佛教世界的静逸和深远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为保存古迹,在恢复祥符寺的同时,兴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景区

助印也能造恶业,宣化上人一句话说透,让人顿悟!

助印经书是三种布施的因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可以获得财富的果报;而法布施能得佛菩萨般若智慧加持;无畏布施则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助印经书是广散财富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是财布施,然后传阅经典

观辉居士:楞严经白话解 劝持叙

劝持叙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总持三昧,熏修奢摩他路。开示众生,妙在一门超出。由庆喜恨多闻而未全道力,故迦文因妄见而直指人心。七处之征,宝镜磨尘而本明自现。八还之辨,金錍刮膜幻影随消。斥攀缘,则心不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