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宣化上人:观众生业缘品浅释 第三卷
2025-07-31 10:26

观众生业缘品浅释 第三卷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身心恭敬合起掌来,问地藏菩萨说:「圣者!在南阎浮提的众生,所造的罪业,各各不同,将会受到何种报应?」地藏菩萨回答摩耶夫人说:「在千万世界里及无量国土,在其国土中,或者有地狱,或者没有地狱,或者有女人,或者没有女人。好像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的,没有女人。或者这个世界,能有佛法,而那个世界却不见佛不闻法不见僧,甚至声闻辟支佛也是如此,没能得见。种种国土里众生的业力不同,故三宝或有或没有。地狱罪报并不是统统一样的。」

摩耶夫人重白菩萨。且愿闻於阎浮罪报所感恶趣。

摩耶夫人重复对地藏菩萨说:「我愿意听一听南阎浮提犯罪众生所招感的恶报是怎麽一回事。」

地藏答言。圣母。唯愿听受。我粗说之。

地藏菩萨答道:「圣母!愿您听受,我大概讲讲。」

佛母白言。愿圣者说。

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对地藏菩萨说:「愿圣者讲一讲。」

尔时地藏菩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若有众生出佛生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於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住。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这个时候,地藏菩萨就对摩耶夫人说:「在南阎浮提受罪报的名称,像以下所说的:假如有众生,不孝顺父母,甚至杀害他们,罪业成熟了,当会堕落到无间地狱襄去,受无量苦报,经过千万亿劫的时间,想要求出离这无间地狱,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们人类要知道根本,什麽是根本呢?孝顺父母就是根本,若不孝父母即是忘本,忘本就像树没有根一样。人的根本即是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一百种的善事,孝是最重要的。若是不孝,尽管你做多少其他善事,你的罪业果报仍旧逃不掉的,因为你把本忘了,树没有根,就会乾死。人不孝父母,也是一样,不久也会遭受一切的贫困灾难而死亡,希望大家若父母健在,赶快行孝,莫待将来子欲养而亲不在,後悔莫及,且又要受果报。若双亲已不在,可尽量修善积福,念佛诵经或忏悔,以种种功德回向其往生净土,对自己也有植福消灾的作用。佛在世时,没有人可以正面出佛身血。佛的堂弟提婆达多有一次想害佛,他看佛在山下走,就跑到山上把一块大石头推下,想把佛压死。但金刚护法善神用宝杵遥掷,碎石便把佛的脚指头伤破了,甚至流血,所以说提婆达多出过佛身血。其他诸如毁谤佛、法、僧三宝,及不恭敬佛所说的经典等,亦当堕在没有一隙空间的地狱里头,经千万亿劫,想要求脱离这地狱也是没有希望的。

什麽叫常住呢?就是常住於世,如十方常住佛,十方常住法、十方常住僧。在这里的解说是指寺院,因为寺院是僧人常住的道场。另一解说是常在的意思,是给众生来种福田。侵损常住:譬如庙上所有的财产,你把它占为自己的财产,不但不供养庙上,反而夺取上道就是侵损常住。破比丘或比丘尼不守戒律:或在庙上不守戒律,恣行淫欲,或杀或害,或令他们生烦恼,像这样的人,死後当堕无间地狱里受罪,千万亿劫,想求出离也是没有希望。假如有人穿的是出家衣服,但是所作所为和在家人一样不修行,不守戒律,伪作出家人,心里总是想要还俗,总想做些不正当不光明的事,整天打妄想,所以说「心非沙门」,若对常住的东西不爱护,不像用自己的东西一样的谨慎,随便糟蹋,这叫破用常住,且又对在家人不诚实,欺骗护法,甚至开斋破戒造种种恶业,违背毘尼。像这类的出家人,死後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没有出离的希望。假使有人偷取常住的钱财、物质、谷米、饮食及衣服等,甚至一张纸,不给自取,这都算犯了偷盗,也当要堕到无间地狱里去,千万亿劫,没有出离的希望。

地藏菩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圣母啊!假如有众生作了像前面所说的五种罪业,他们当堕落到无间地狱,要求暂停一念极短的时间的苦楚,也是不可以的。」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

摩耶夫人再对地藏菩萨说:「刚才你所说的很多次当堕无间地狱,什麽叫无间地狱?请你详细告诉我吧!」

地藏菩萨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

地藏答道:「圣母!所有的地狱,在大铁围山的里面,其中的大地狱,共有十八所,不止一个地狱,还有五百个,名称不同,更有千百个地狱,其名称也与上面不同。这所无间地狱,它的城周围有八万多里那麽大,这个城不是用土木瓦石所造的,而是纯粹用铁造成的,非常坚固。其高有一万里,城的上面都是猛火炽聚,没有一点空隙是没有火的,狱城里面,每一个地狱都相连在一起,名称各各不同。只有一个地狱,叫无间地狱。」

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围。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这个无间地狱的周围有一万八千里,其墙高一千里,完全用铁造成。狱墙上的火直通到墙下,墙下的火又通达到墙上来,把整座墙都烧红了。为什麽这个地狱是这样呢?这就是众生的无明火。大家要知道,这个地狱并不是早已预备现成的,而是每一个人自己所造的罪业所感,於是现出他所应该受报的地狱。那麽这个地狱是因众生的恶业所感招,所以诸佛菩萨用一种制伏的法门,令喜欢造恶业的众生见了都骇怕,而改恶从善不再造恶,还有铁蛇铁狗心,这些畜生是非常坚固,你没法打死牠,牠口吐大火在墙上专门追逐罪人,在狱墙上到处奔走,令罪人无所逃避。在地狱里边有」个大床,若一个人受罪,自己觉得他的身体变成了万里那麽大的身体,偏卧在床上。若千万人受罪,也是同样地各人见自己的身体睡满在床上。这就是所造的众罪和恶因,所招感而受此果报,丝毫不爽。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百千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复有铁蛇绞罪人颈。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千劫。求出无期。

还有许多罪人,也将要受诸苦毒。有千百夜叉鬼和极凶恶的猛鬼,其口里的牙齿像剑那麽锋利,眼睛像电火那麽光亮,手像铜爪一般坚实,在拖扯诸罪人。又有一种夜叉,拿大铁戟插中罪人的身体,或者刺中罪人的口鼻,或是刺中罪人的肚子或背上,用铁戟往空抛掷後又接回来再刺罪人。或者把罪人拉到铁床上。更有铁的鹰,把罪人的眼目啄瞎了。又有铁蛇将罪人的颈缠住了。

身体的百肢节内,完全钉下长钉,把舌头拔出来,用铁犁耕它,这些罪报都是在生时搬弄是非,恶口、两舌、绮语、妄言等报。有的肠被抽出来用剉刀斩断,用煮好的铜汁从口灌下,令口、喉咙和内脏都烫烂了,更用铁烧红了来缠裹身体。在一日夜的时间内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所以说万死万生,此乃是他们所造的恶业而招感这样可怕的果报。不犯则已,一犯则要经过千万亿劫那麽长的时间在受苦,也没有希望求得出离。这个世界坏了的时候,就好像寄信一般,把它转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受苦。

此界坏时。转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後。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不要以为这个世界坏了,就不必受罪报。不是的,还是要寄送到其他的世界去受报。假如其他的世界坏了,又要辗转相寄。此世界成後,又复返回来受此果报。无间罪业的果报,其事实是这样的。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

又因五事业所感,所以叫苦无间。是哪五种事业所感呢?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第一是白天晚间都是受罪报的,以至累经劫数,没有一时刻停止,所以叫无间,这是时的无间。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第二是一个人受罪报时,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如前面所说千万人受罪时,也各自见其身睡满床上,所以名无间,这是形的无间。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砟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

第三是那些刑罚罪人的器具,无不齐备,诸如刺人的叉、打人的棒、咬人的鹰、蛇、狼、犬等铁做成的动物,任你有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制服牠们。还有碓臼,我们人间用来舂米的,但在地狱里的大碓是用来舂罪人用的。我们是把米磨成粉,地狱的大磨是将人磨成粉浆。用锯把罪人锯成几段。大凿罪人心肝肺腑六脏,剉刀用来削罪人的皮肉,大斧用来砍罪人的头。镬汤是用大铁锅煮的汤水,或铁汁来浇罪人身或灌其口,将罪人掷下镬汤内煮,死後复活,又再经热铁网、铁绳缠络其身,使其焦烂,死後复生。再经铁驴、铁马之驱逐,狱卒捉拿罪人,剥取其皮,缠罪人身,著火车上,令轮碾於热地上,周复往返。使罪人身焦碎烂,经巧风一吹又再复活,再以热铁浇身,饥饿时令吞热铁丸,渴时命饮热铁汁等。如是者於地狱中次第而受苦,痛楚难忍,从始至终,历经不可数之时劫,无有暂歇,这是苦无间地狱。

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第四,不管是男人或女人。羌,古时中国靠近西方的种族,名西羌。胡,古时北方民族的通称,夷狄,当时通称未开化的东方民族叫夷,北方的叫狄,即东西北方的人,无论老人、小孩,或是上等阶级人士,如官吏贵人,或是下等阶级的人,或是龙、神、天、帝释及鬼等,所造罪业感招,完全同样要受此苦果,所以说苦无间地狱。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第五,假如一堕这无间地狱,从开始进入的时候,一直到百千劫,在这百千劫中,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经过万死万生,於任何时候你想求一弹指顷的时间休息,都不可能。除非他的业报完了,才能得到投生,再来做人。自从初入地狱直到业报完尽的时候,都在这生死连绵辗转中,所以名为苦无间地狱。

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求说不尽。

地藏菩萨对摩耶夫人说:「这无间地狱,大略的说是这样子,假如要广泛详细去说明,地狱里面种种罪器的名称,及种种刑苦楚毒,即使一劫这麽长远的时间也说不能尽。」

摩耶夫人闻已。愁忧合掌。顶礼而退。

摩耶夫人听了地藏菩萨这麽说之後,深以罪人所受此苦报为忧,有感同身受那般难过,而又忧愁自己未能代为援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爱莫能助,奈何耶?只有悲戚嗟叹,合掌向地藏菩萨顶礼致谢而退回本位。

End

法然上人

◎ 水谷幸正法然上人(1133-1212)是独生子,幼名势至丸。崇德帝长承二年(1133)四月七日(西历5月20日),生于美作国久米南条稻冈庄,其父漆间时国为押领使(维持地方治安的豪族),其母名秦氏。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无尽上人东林禅居 唐李颀草堂每多暇,时谒山僧门。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含吐山上日,蔽亏松外村。孤峰隔身世,百衲老寒暄。禅户积朝雪,花龛来暮猿。顾余守耕稼,十载隐田园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

天竺寺送坚上人归庐山唐白居易锡杖登高寺,香炉忆旧峰。偶来周不系,忽去鸟无踪。岂要留离偈,宁劳动别容。与师俱是梦,梦里暂相逢。 摘自《 禅诗三百首》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永安寺照上人房

作者:欧阳修草席蒲团不归尘,松闲石上似无人;峰阴欲午钟声动,自煮溪蔬养幻身。        --《全唐诗》卷349

送道虔上人游方

送道虔上人游方作者:灵澈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烟景随缘到,风姿与道闲。贯花留净室,咒水度空山。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摘自《全唐诗》

过融上人兰若

◎ 唐綦毋潜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作者简介】綦毋潜(692-749),唐代诗人。字孝通,一作季通,荆南(今属湖北)人。他与王维、王昌龄、李颀、储光羲等人有交

寄报德寺从上人

◎皎 然宗流许身子,物表养高闲。空色清凉寺,秋声鼓吹山。看心水磬后,行道雨花间。七叶翻章句,时时启义关。  摘自《诗僧句集》

闻彻上人亡寄侍郎杨丈

◎ 柳宗元东越高僧还姓汤,几时琼佩触鸣珰。空花一散不知处,谁采金英与侍郎。摘自《柳宗元诗选》

黄念祖:大教缘起 第三卷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

寻三藏上人

寻三藏上人◎ 武元衡 北风吹雪暮萧萧,问法寻僧上界遥①。 临水手持筇竹杖,逢君不语指芭蕉②。【注释】①上界:上界天,在欲界之上有色界与无色界。这三界及三界内部都以禅定深浅分级。上界中色界因有物无欲而殊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

◎ 岑 参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李炳南:宣化上人赞李炳南老居士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

示灵洲镜上人

示灵洲镜上人◎ 憨 山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老人代张方平手书《楞伽经》,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常住。是时举身毛孔,熙怡悦豫。如春生百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及后览教乘印证,乃知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韦应物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归,了此物我情。 摘自《韦苏州集》

上人的心法

上人的心法恒实法师  师父上人、各位师兄、各位佛友,大家阿弥陀佛。欢迎大家今天到万佛圣城来参加我们的师父,也是创办人宣公上人,入涅槃十九周年的纪念日。今天佛友来的特别特别多,所以我们加开了几个斋堂,左

宣化上人:这些安放经书注意事项 你应该知道

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对于安放经书的常识应该知道。譬如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无论是哪一部,我们应该看着这一切经典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看着这一切经典比任何珍宝更重要。《金刚经》上说: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

助印也能造恶业,宣化上人一句话说透,让人顿悟!

助印经书是三种布施的因缘具足: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可以获得财富的果报;而法布施能得佛菩萨般若智慧加持;无畏布施则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助印经书是广散财富的另一种形式,所以是财布施,然后传阅经典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七章 妙明真心 见性无还内容提要:所缘景物都有起本因,而见性没有本因。世间众生无始以来,误认见性是物,失掉本心,心逐境迁,为物所转。如果不为物转,心能转物,便同于如来原文阿难承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卷第三第五章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内容提要:答波斯匿王:肉身无常,终要坏灭。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原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六章 众生颠倒 迷失本心第六章众生颠倒迷失本心内容提要:一切能缘所缘之法都是自心显现的。你的身心,也是妙明的圆通的真心中所现之物。自心包罗万象,修禅所见的山河、大地、虚空,无一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内容提要:阿难说妙明的见性显现在我的眼前,这句话,还不明白见包括能见、所见,把眼前所见的物象误作能见的见性。世尊为破除阿难及会中未得无学的大众这种迷惑,

宣化上人开示:三灾因何而生起

因为人有贪心,就发生水灾;人有瞋心,就发生火灾;人有痴心,就发生风灾,所以三灾是由三毒而生起的。我们人人都具足贪瞋痴三毒之心,这个心一天比一天扩大,到了一定限度时,就形成大灾劫来临!三灾是依次第发生的

宣化上人讲解:十方佛第一佛

“阿弥陀佛”是梵语,梵语,就是印度讲的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量光,又叫无量寿。无量光,因为他智慧无量;无量寿,因为他福德无量。智慧无量,就叫无量光;福德无量,就叫无量寿。我们为什么要念佛呢?就因为阿弥陀

宣化上人讲解:勤修忍辱波罗蜜的好处

凡是佛菩萨,皆坐在大莲花之上,这是表示「开悟」。若是不开悟,那就没资格坐在莲花之座。你想坐大宝莲花吗?首先要勤精进,不可懈怠,不可放逸。修道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所谓「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宣化上人开示:该如何修忍辱波罗蜜呢

人们为什么不知足?因为多欲多贪,贪而无厌,贪求不已,所谓“欲望无止境”。白天醒时在贪,夜间在梦中也贪。为什么要贪?因为不知足。如果知足,就不会贪求。我们起贪心,是因为有欲望的缘故。若是没有欲望,那就不

洪启嵩:白话华严经第三卷

卷第三: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三【白话】接着,更有欲界第一天四天王中东方的天王大众。如:持国天天王主乾闼婆王,证得了自在方便摄一切众生解脱门。这是能知晓佛陀的清净空性,帮助众生从正道中解脱的解脱法门。树光乾

宣化上人讲解:如何知道破除法执和我执

何谓我执何谓我执?就是执着“我”。这是“我的”身体,那是“我的”所有,总而言之,一切以我为前提,把我摆在前边,有我无人,三心未了,四相没空。怎么才能知道“我执”破了没有?就要从每日起居饮食,以及日常生

供佛的这几条规矩你知道吗?(宣化上人)

食物在没献给佛僧的时候,勿得先食。所以在家人在庙上吃东西,必须要等到供过佛,出家人也来吃了,大家一起吃才可以。不可以在出家人还没吃之前,你先吃,这是不可以的。不只是供佛,供养三宝,都是要这样。所以在庙

宣化上人开示:文殊师利菩萨就是摩尼宝积佛

诸位师兄都是知道宝积佛的,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位佛菩萨。宝积佛全名: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其实欢喜藏摩尼宝积佛,其实就是文殊菩萨的佛名。欢喜藏者,无老病众苦之名,纯一快乐,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无有譬类,唯

禅宗典藏: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

古尊宿语录 第三卷○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丞相裴公问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败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

禅宗典藏: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

景德传灯录 第三卷中华五祖并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旁出三人一道育禅师。二道副禅师。三尼总持。无机缘语句不录。古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三人见缘。斋僧那禅师。向居士。相州

禅宗典藏:五灯会元 第三卷

五灯会元 第三卷○六祖大鉴禅师法嗣△南岳怀让禅师南岳怀让禅师者,姓杜氏,金州人也。于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奏闻高宗皇帝。帝乃问:是何祥瑞?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

禅宗典藏:碧岩录 第三卷

碧岩录 第三卷⊙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垂示云:建法幢立宗旨,锦上铺花。脱笼头卸角驮,太平时节。或若辨得格外句,举一明三,其或未然,依旧伏听处分。举,僧问智门:莲花未出水时如何?智门云:莲花。僧云:出水后如何